維基專題討論:電子遊戲/2020年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電子遊戲專題短訊
創刊號.2019年第四季
目錄 | 下一期

專題概覽

截至2019年英語2019 in video gaming第四季底為止,電子遊戲專題共有:

本期內容

本期短訊的內容如下:

專題導覽


註:本期短訊為起推廣之效,發送予所有電子遊戲專題參與者。若欲訂閱本短訊,請點擊下方連結;
若無意訂閱本短訊,直接忽略即可,下期起將不會再發送給未在訂閱名單內的用戶。
若有打擾,謹祈見諒。

  • 🎉撒花🎉恭喜專題短訊創刊,感謝主編Eric Liu君的貢獻!新的十年到來之際,專題也迎來了新的欄目,期待今後的短訊繼續分享編輯技巧。電子遊戲專題的茁壯成長,也離不開十幾年來每位參與者的貢獻,在此也對全體專題成員表示由衷的感謝!--Lopullinen 2020年1月3日 (五) 12:28 (UTC)

瀏覽量

一月底有點晚了,不過還是從PageViews上,把專題2019年的頁面瀏覽量搬過來了。全部一萬多個頁面的數據可見這裏(未排版)。--Lopullinen 2020年1月30日 (四) 18:00 (UTC)

  • 感覺這個條目里列出的條目應該儘快提升,粗略地看了一下,發現前一百名大多數都是初級,還有20幾篇小作品,沒有FA,GA只有一篇……這對讀者的印象可能不是很好……——BlackShadowG留言2020年7月24日 (五) 12:48 (UTC)

隨想

最近清理條目時,又涉及到了劇情問題。這正好讓我想起,英文維基人Alexandra IDV前段時間接受訪談時說的話:

幾年前也注意到,英文維基不乏劇情梗概三四頁的「爛作」。然而這種梗概有頭有尾,也能算個半成品;編輯有志衝GA,縮減一下即可。中文維基劇情的問題是,兩句話寫個開頭,想縮都沒東西縮。開頭之後的情節散落於冗長的角色列表中,藉之擴充不如砍掉重練。如果角色列表不存在也好;但其他編輯辛辛苦苦寫了不少,於理,依方針指引清理沒錯,於情,「『破壞』他人勞動成果」的負罪感總是揮之不去。

以前提英文維基,天天講英文維基怎樣怎樣好,中文維基怎樣怎樣不足。不是說對中文維基沒有信心,但真的,比爛都輸英文維基⋯⋯--洛普利寧 2020年3月28日 (六) 19:14 (UTC)

我真的很不會寫劇情ˊ_>ˋ,所以有人願意寫劇情我真的很開心。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4月3日 (五) 17:27 (UTC)
劇情真的很難寫,我一般寫劇情都要重新翻一遍原作,或者乾脆從Fandom或其它站點翻譯……不過劇情少寫一點或只寫個開頭雖然不符合方針和指引,但對讀者來說倒是很友好的,畢竟這樣就不怕被劇透得一乾二淨了不是嘛ww……[開玩笑的]——BlackShadowG留言2020年7月8日 (三) 01:25 (UTC)
有的遊戲劇情就是那麼錯綜複雜,我想寫一大堆保證寫清楚然後扔個IAR上去,可惜使不得。熱門遊戲還好,有人協助,比如說整個塞爾達傳說系列遊戲的劇情都有人給寫完了;冷門遊戲就慘不忍睹了,偏偏重劇情的美少女遊戲、視覺小說遊戲就是基本沒人管的狀態。有的寫了一句話,有的寫了幾千字只介紹了開頭 : - ( --MilkyDefer推遲咕咕 2020年9月22日 (二) 13:31 (UTC)

能否將「remaster」稱作復刻

以遊戲來說,remaster和remake都能翻譯成重製,但前者只是貼圖、素材等內容更新,後者為內容大改。

用《惡靈古堡》當例子,2002年推出的《惡靈古堡》叫做重製(remake),2015年推出的《惡靈古堡 HD》也叫做重製。但似乎有人使用復刻來稱呼這些遊戲。例如Category:復刻遊戲,這不符合玩家和廠商的習慣。相關條目例如復刻版,英文條目為Reprint英語Reprint(中文稱呼為再版),至於Remaster英語Remaster在中文條目的對應為數位修復,這也很符合遊戲的製造過程。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4月3日 (五) 17:25 (UTC)
@Ccm306724屠龙侠912ping兩位出來參與討論。

2015年那個不叫重製,那叫復刻,會翻成重製的明顯是亂翻或是中文程度差,remaster就是翻成復刻,remake就是翻成重製,定義很清楚,沒什麼好討論的 Ccm306724留言2020年4月3日 (五) 20:11 (UTC)

然而remaster不管怎麼翻譯都不會是復刻,因為這個單字的意思為「為了更好的品質而進行製作」,事實上只是畫面更新也是重新製作,用複刻無法表達這項產品的特色,而複刻的意思「再次推出」,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魔獸世界:經典版》。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4月3日 (五) 20:25 (UTC)

某些廠商會將復刻版稱為重製,那是基於想要魚目混珠的心態,此舉非常不可取,這拉低了重製這個詞的價值,也干擾了玩家與社會大眾的視聽,我同意將remaster翻為數位修復,但嚴重反對將remaster稱為重製,否則我將對不起天底下所有被稱為remake的遊戲 Ccm306724留言2020年4月3日 (五) 20:28 (UTC)

支持。我提議在條目數位修復後面註記(英文:remaster,多半稱呼為復刻或重製),後面如有重複就都用數位修復,而有用到remaster的條目首次統一都用數位修復(英文:remaster)。不然都乾脆用remaster稱呼也是辦法。
另外可能要改動許多條目的連結,例如《魔獸爭霸III:重製版》,雖然是官方名稱但相關的內文需要連結至remaster。話說有沒有考慮整修相關條目,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4月4日 (六) 03:29 (UTC)
要麼我抽時間把en:Remaster#Video games搬運過來?--洛普利寧 2020年4月4日 (六) 15:00 (UTC)
這段內容要放在哪裏?放到電子遊戲重製如何,並在重製復刻版以及數位修復簡單介紹。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4月4日 (六) 15:24 (UTC)
這樣說都想搞一個「高清重製」的條目了⋯⋯--洛普利寧 2020年4月4日 (六) 16:03 (UTC)
翻譯過來了,看看放哪吧。計算機圖形學不熟;渣翻譯,求修正。
--洛普利寧 2020年4月5日 (日) 16:47 (UTC)
@Ccm306724Milkypine:然而remaster有時被稱作「重製」是事實,我在數位修復裏說明了一下,看看還有沒有要改的?--洛普利寧 2020年4月7日 (二) 15:26 (UTC)
(+)支持,感謝翻譯,現在這版本不錯。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4月7日 (二) 15:49 (UTC)

Remake(重製)是指超級瑪利歐3D收藏輯般,Remaster(重造)是指薩爾達傳說 時之笛 3D58.152.140.58留言2020年12月25日 (五) 09:17 (UTC)

馬里奧條目移動討論

馬里奧 (角色)」是否移動到大陸官方譯名「馬力歐 (角色)」?長年問題,而且可能涉及系列其他角色,請專題成員參與討論。--洛普利寧 2020年4月12日 (日) 12:27 (UTC)


經查,Iokseng已移動頁面至馬力歐。——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6月16日 (二) 01:11 (UTC)

中文評論匯總網站

注意到評論匯總網站vgfav.com,收錄了中文媒體的評測。雖然vgfav不像Metacritic那樣是可靠來源,不能直接用匯總得分,但查中文評測還是非常方便的。像《俠客風雲傳前傳》,vgfav有四篇評測,Metacritic不出所料直接掛零。《十三機兵防衛圈》尚未發售國際版,也能先行寫出更接地氣的評價

記得幾年前寫條目時,寫評論要麼翻譯英文維基,要麼上外站看日英文章。英文維基寫日本獨佔遊戲條目,有大把英文測評可以引用;中文維基搬運過來,中文圈評論缺失不說,還要當個日本評論都沒有的二傳手……如今中文媒體也豐富了起來,即便純引用中文測評,也能寫出像樣的評價章節。不管是形成中文、日文、英文三足鼎立的平衡之勢,還是省下讀外語文章的功夫,都是件大好事。--洛普利寧 2020年6月15日 (一) 17:15 (UTC)

電子遊戲專題短訊
第三號.2020年第二季
上一期 | 目錄 | 下一期

專題概覽

截至2020年英語2020 in video gaming第二季底為止,電子遊戲專題共有:

本期內容

本期短訊的內容如下:

專題導覽


本短訊寄送於2020年7月1日 (三) 00:16 (UTC)

電子遊戲史系列條目嚴重缺失

電子遊戲史系列條目嚴重缺失,Template:電子遊戲史中有將近10個各年歷史的條目都是紅鏈或綠鏈,很多已經創建的條目(如:1972年電子遊戲界2001年電子遊戲界 )內容也非常的少。各位專題成員能否協助擴充或從英維翻譯一下?——BlackShadowG留言2020年7月8日 (三) 06:07 (UTC)

歡迎有興趣的用戶來參與任天堂工作組

Wikipedia:電子遊戲專題/任天堂,幫忙新建的,模板的參數NINTENDO也能在條目的討論頁上使用(必須全部大寫英文字才能正常顯示)。--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20年8月7日 (五) 06:21 (UTC)

寶可夢變成精靈寶可夢

新手不知在哪發問,想請教一下,最近維基上的條目有提到「寶可夢」一詞的全自動轉換為「精靈寶可夢」,但港澳繁體似乎沒這個問題。這是正常的嗎?—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Yatooon02對話貢獻)於2020年8月7日 (五) 08:36 (UTC)加入。

如您所見,User:XX2221398Z手動將原始碼的「寶可夢」改成了「精靈寶可夢」,比如這筆編輯。--洛普利寧 2020年8月7日 (五) 09:17 (UTC)
但是如寶可夢大集結或其他筆資料,原始碼內沒有「精靈」但在閱讀頁面下仍然自動轉成了「精靈寶可夢」。 Yatooon02留言2020年8月7日 (五) 09:34 (UTC)
這是公共轉換組進行的處理,條目頂端使用了
{{NoteTA
| G1 = Games
| G2 = Pokémon
}}

所以就使用了Module:CGroup/GamesTemplate:CGroup/Pokemon這兩個轉換組,其中第二個轉換組中有香港:寶可夢;大陆:精灵宝可梦;台灣:精靈寶可夢這條轉換。——BlackShadowG留言2020年8月7日 (五) 10:14 (UTC)

了解了,感謝解答。 Yatooon02留言2020年8月7日 (五) 10:52 (UTC)

「百篇典優內容」里程碑達成!

9月18日,隨着百戰天蟲君主編的殺出重圍Go入選優良條目,電子遊戲專題終於達成了「百篇典優內容」的里程碑(典範條目12篇、特色列表7篇、優良條目81篇)。

從另一個角度看數字——9,700篇條目中出100篇典優條目,意味着優秀率也突破了1%。這也標誌着專題擺脫了優質條目長年不足的局面。畢竟良性發展的標誌之一,就是老手有志精心打磨條目,新手能有充足的範本學習。

在此感謝諸位參與者。無論貢獻優質條目,還是在背後維護專題;無論十年如一日,還是近年開始參與專題——是大家一點一滴的貢獻,使得專題越來越茁壯。

2010年,電子遊戲專題特優條目剛剛達到兩位數。2020年,我們實現了一個數量級的突破。所以最後不妨大膽預測一下:2030年時,專題將會擁有1,000篇優質條目二哈二哈

PS:年末的專題短訊預定回顧專題特優內容發展史,敬請期待。—洛普利寧 2020年9月20日 (日) 10:03 (UTC)

電子遊戲專題短訊
第四號.2020年第三季
上一期 | 目錄 | 下一期

專題概覽

截至2020年英語2020 in video gaming第三季底為止,電子遊戲專題共有:

本期內容

本期短訊的內容如下:

專題導覽


本短訊寄送於2020年10月3日 (六) 04:41 (UTC)

提高ACG特別貢獻獎門檻

現討論提升ACG特別貢獻榮譽門檻,歡迎前往ACG專題參與討論。—洛普利寧 2020年10月4日 (日) 17:15 (UTC)

關於《黑潮:深海覺醒》遊戲

各位管理員、各位維基人大家好,我是《黑潮:深海覺醒》遊戲條目的創建者,針對條目內容的一些問題,想請教一下各位管理員和維基人,敬請指導。

由於我曾經創建過許多「艦船擬人化日語艦船擬人化」遊戲(尤其中國大陸產品)的條目(另外附上對應的日文版條目),包含《深淵地平線アビス・ホライズン)》、《請命令!提督Sama最終戦艦withラブリーガールズ)》、《蒼青之幻影蒼青のミラージュ)》、《超次元大海戰ガーディアン・プロジェクト)》以及《蒼藍誓約蒼藍の誓い ブルーオース)》,這些條目都是用我幾年來的一貫格式和架構創建;
這次又以同樣的格式和架構創建《黑潮:深海覺醒》條目,但在完成不久號遭管理員大大刪掉一大半被認為是「冗餘、不恰當」之內容,我想在這裏做個說明。

  1. 我一樣在本條目加入登場船艦和配音的資訊,這不只在我嘗試創建過的其他船艦擬人遊戲條目也有,對應的日文條目也依然存在,希望可以照舊保留。
  2. 另外在外部連結的部分,主要都是引用遊戲官網、官方臉書、官方微博,尚無缺乏可信度的來源。
  3. 至於條目標題,本來就是《黑潮:深海覺醒》而非《黑暗浪潮:深海覺醒》,沒有任何的繁簡地區用法轉換。

希望能在兼顧增進條目品質和條目豐富性、完整性,且避免我接下來試圖的還原措施,被認為是破壞編輯戰的做法,先跟管理員大大和各位維基人報備一下,敬請各位管理員大大和維基人理解,並請不吝賜教。

--Iqeqicq留言2020年10月21日 (三) 17:14 (UTC)

Iqeqicq您好,感謝您對電子遊戲條目的貢獻。這是我的意見:
  1. 移除登場船艦資訊是根據WP:VGSCOPE第6點:條目不收錄各類遊戲性元素列表。關於條目豐富和完整性,您可以參看專題評級問答之第3點——中文維基百科並不鼓勵在遊戲元素介紹方面「豐富」。這裏列出了最近社群選出的好條目,它們有兩個共同點:一、開發和評價部分豐富、完整;二、沒有用表格羅列遊戲元素。而這篇「豐富」的條目,則一直被當做反面典型。維基百科的讀者未必是玩家,他們只是想大致了解一下遊戲;這種給玩家看的要素列表,放到遊戲專題wiki很有價值,但放到這裏就不符合受眾了。PS:早期電子遊戲條目確實有不少模仿日語維基百科的;但2014年專題編寫指引確立後,日維許多做法已經不適合中文維基了。
  2. 外部連結和引用的處理方式並不相同。引用指的是編寫條目時參考的東西,就算不用腳註,也應該放在「參考文獻」等標題下(比如這樣);因為引用起到支撐條目正文的作用,除非有可信度低等問題,否則不應移除。但「外部連結」里的東西和正文編寫無關(雖然對讀者有擴展閱讀作用);這種內容就服從WP:ELOFFICIAL,能少放就少放。
  3. 遊戲條目應當加入遊戲公共轉換組。但是我確實沒有注意到Module:CGroup/Games#魔獸爭霸里有「黑潮/黑暗浪潮」的轉換,這的確是在下的失誤。
最後,我不是管理員:-) --洛普利寧 2020年10月21日 (三) 18:30 (UTC)
@Iqeqicq您好。你一個星期都沒有做出回應,那我視為您不反對我的意見。之後我將按照WP:VGSCOPE指引,對此條目和您舉出的其他條目進行清理。—洛普利寧 2020年10月28日 (三) 16:41 (UTC)
@Lopullinen我只是擔心若被您片面推翻掉的話,就前功盡棄了,希望有其他客觀第三者參與討論及仲裁。--Iqeqicq留言2020年10月29日 (四) 00:49 (UTC)
  • 意見大致同Lopullinen。——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10月29日 (四) 04:10 (UTC)
  • @Iqeqicq:這個討論已經放了一個多月了,再無其他人表示贊成羅列戰艦列表。維基百科的內容應當有助於非玩家理解主題,但此類列表我想只有遊戲或配音員的粉絲感興趣。就我作為非玩家的感受,此列表完全可以用「遊戲收錄了多國戰艦」一句話代替。按指引,遊戲性元素列表確實是應該移除的。如果您無法說明戰艦列表為何值得例外,我將移除此條目(和所見其他條目)中列表。--洛普利寧 2020年12月12日 (六) 11:22 (UTC)

紙馬里奧:摺紙王

你好!我來自英語維基百科。我現在正在使用Google Translate,希望它運作良好,讓大家都能理解。我最近從MilkyDefer收到一條消息,但找不到他們的用戶頁面,所以我在這裏問。在「紙上馬里奧:摺紙之王」的文章中,他們留下了一條信息,說遊戲的中文翻譯是如何引起爭議的。我想知道是否有任何可靠的消息來源在談論這個問題的接受,因為他們所鏈接的文章對「這個關心的人」沒有多說。如果您找到任何信息,請在英文文章的特色文章候選者評論中告訴我。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Le Panini留言2020年12月4日 (五) 13:46 (UTC)

Hello there! I come from the English Wikipedia. I am using Google Translate for this, and I hope it works well so that everyone can understand it. I recently received a message from MilkyDefer, but couldn't find their user page, so I am asking here. In the article "Paper Mario: The Origami King", they left a message about how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game caused controversy. I want to know if any reliable sources are talking about reception of this issue, because the articles they linked to do not say much about "this concerned people". If you find any information, please let me know in the featured article candidate comments of the English article. Hope you can help. Le Panini留言2020年12月4日 (五) 13:46 (UTC)

@Le Panini I just found this webpage, which quotes a tweet from Daniel Ahmad who says that there is no censorship in the game. That's why I call it "controversial". The only problem is that I couldn't verify the reliability of this website, as it is not included in en:Wikipedia:VG/RS.
As for the "this concerned people" part, I think the unwire source is enough. "亦有網友表示質疑任天堂官方是否因應港版國安法的執行而避免這些相關爭議性的內容,從而免於觸犯當中的任何一條法例。" (Some people cast their doubt on Nintendo about whether they chose to avert these dialogs because of the Hong Kong National Security Law). The screenshot attached below also reflected their concerns, in my opinion. In addition, the 4gamer's source included a poll: "Can you accept the translation?" where 108 readers voted, 93% of them chose "Cannot accept". MilkyDefer推遲咕咕 2020年12月4日 (五) 14:23 (UTC)
PS. My talk page is here. The reason I don't have a user page is that, I "defer"red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