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州 (刘宋)
外观
郢州,南朝刘宋孝建元年(454年)分荆州之江夏、竟陵、随、武陵、天门5郡,湘州之巴陵郡,江州之武昌郡,豫州之西阳侨郡设置,州治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齐、梁、陈因之,辖域日益缩小。隋朝开皇九年(589年)灭陈,改为鄂州。
行政区划
[编辑]刘宋
[编辑]- 江夏郡
- 安陆郡
- 孝建元年(454年)分江夏郡设置,元徽四年(475年)改隶司州。治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
- 下辖领县:安陆县、曲陵县(469年省入安陆县)、应城县(分安陆县置)、安蛮县(原为安蛮左郡,463年来隶,后又短暂设郡,宋末复归)
- 竟陵郡
- 随郡
- 武陵郡
- 天门郡
- 巴陵郡
- 武昌郡
- 义阳郡
- 西阳侨郡
- 侨寄西阳(今湖北省黄冈市东)。
- 下辖领县:西陵县、蕲水左县、东安县(原称东安左县)、希水左县、建宁左县(旧属建宁左县)、阳城左县(旧属建宁左县)、赤亭左县、彭波左县、蕲阳县及西阳侨县、义安侨县、孝宁侨县、弋阳侨县。
- 建宁左郡
- 安蛮左郡
- 大明八年(463年)废郡为安蛮县,并入安陆郡。泰始初又立为郡,宋末省。治所不明。
- 下辖领县:无考
南齐
[编辑]南朝齐郢州,下领江夏郡、竟陵郡、武陵郡、巴陵郡、武昌郡、西阳郡、齐兴郡、方城左郡、北新阳郡、义安左郡、南新阳左郡、北遂安左郡、新平左郡、宜人左郡、建安左郡。
- 江夏郡
- 竟陵郡
- 武陵郡
- 巴陵郡
- 武昌郡
- 西阳侨郡
- 齐兴郡
- 方城左郡
- 南齐时置。治所不明。
- 下辖领县:城阳县、归义县
- 北新阳郡
- 南齐时置。治所不明。
- 下辖领县:西新阳县、安吉县、长宁县
- 义安左郡
- 南齐时置。治所不明。
- 下辖领县:绥安县
- 南新阳左郡
- 南齐时置。治所不明。
- 下辖领县:南新阳县、新兴县、北新阳县、角陵县、新安县
- 北遂安左郡
- 南齐时置。治所不明。
- 下辖领县:东城县、绥化县、富城县、南城县、新安县
- 新平左郡
- 南齐时置。治所不明。
- 下辖领县:平阳县、新市县、安城县
- 宜人左郡
- 南齐时置。治所及领县不明。
- 建安左郡
- 南齐时置。治所不明。
- 下辖领县:霄城县
- 边城郡
- 南齐时置,永明四年(485年)移属豫州。治边城(今河南省商城县东)。
- 下辖领县:边城县、雩娄县、史水县、开化县
- 建宁郡
- 南齐建元元年(479年)置,永明四年(485年)移属豫州。治建宁(今湖北省麻城市西南)。
- 下辖领县:建宁县、阳城县
- 齐昌郡
- 南齐建元年间(479-482)置,永明四年(485年)移属豫州。治齐昌(今湖北省蕲春县西南)。
- 下辖领县:齐昌县、阳塘县、保城县、永兴县
梁
[编辑]南朝梁郢州,下领江夏郡、沔阳郡、营阳郡、州城郡、武昌郡、建安郡、上隽郡、巴陵郡、夜郎郡及西阳郡、南阳郡2个实土侨郡。
陈
[编辑]南朝陈初,郢州为王琳所据。天嘉元年(560年)二月陈朝太尉侯瑱败王琳,三月梁主萧庄所署郢州刺史孙玚举州投降。下领江夏郡、上隽郡(旧属隽州,560年隶之)、武昌郡、齐安郡(579年为北周攻没)、西阳侨郡(579年为北周攻没)。
长官
[编辑]- 宋郢州刺史(454年-479年)
- 萧思话(454年-455年)
- 刘秀之(455年-456年)
- 孔灵符(456年-459年)
- 王玄谟(459年-460年)
- 刘子绥(460年-466年)[1]
- 沈攸之(466年)
- 刘袭(466年-467年)
- 蔡兴宗(467年-469年)
- 沈攸之(469年-472年)[2]
- 刘秉(472年)
- 刘燮(473年-477年)[3]
- 刘翙(未就任,477年)
- 刘赞(477年)
- 黄回(477年-478年)
- 李安民(478年-479年)
- 萧顺之(479年)[4]
- 齐郢州刺史(479年-502年)
- 萧顺之(479年-480年)
- 萧鸾(480年-482年)[5]
- 萧子卿(482年-483年)
- 萧缅(483年-487年)
- 沈文季(487年-489年)
- 萧子真(489年-494年)[6]
- 萧𨱇(494年)[7]
- 萧遥昌(未就任,494年)[8]
- 萧宝玄(494年-498年)
- 刘暄(498年)[9]
- 萧宝夤(498年-500年)
- 张冲(500年-501年)
- 程茂(501年)[10]
- 曹景宗(502年)[11]
- 梁郢州刺史(502年-560年)
- 曹景宗(502年-505年)
- 萧恢(505年-511年)
- 萧综(511年-514年)
- 萧秀(514年-517年)[12]
- 萧元简(517年-519年)
- 萧象(519年-520年)[13]
- 萧昺(520年-523年)[14]
- 元树(525年-530年)
- 元法僧(532年-535年)[15]
- 萧大心(535年-540年)[16]
- 萧纶(540年-546年)[17]
- 萧恪(546年-550年)
- 萧方诸(550年-551年)[18]
- 萧韶(551年-553年)[19]
- 欧阳𬱟(未就任,553年)[20]
- 陆法和(553年-555年)[21]
- 张彪(555年)
- 萧循(555年-556年)[22]
- 徐度(556年)
- 王琳(557年-558年)[23]
- 孙玚(559年-560年)[24]
- 陈郢州刺史(560年-589年)
- 章昭达(561年-563年)
- 沈恪(563年-565年)
- 程灵洗(565年-568年)[25]
- 黄法𣰋(568年-570年)[26]
- 钱道戢(570年-573年)[27]
- 李综(573年)
- 淳于量(574年-575年)
- 陈叔坚(未就任,575年)
- 陈叔卿(575年-576年)
- 陈叔坚(576年-578年)
- 孙玚(578年-580年)[28]
- 陈慧纪(580年-584年)[29]
- 荀法尚(?-589年)[30]
- 陈嶷(未就任,588年-589年)[31]
参考文献
[编辑]- ^ 《宋书·卷六·本纪第六》
- ^ 《宋书·卷七·本纪第七》
- ^ 《宋书·卷九·本纪第九》
- ^ 《宋书·卷十·本纪第十》
- ^ 《南齐书·卷二·本纪第二》
- ^ 《南齐书·卷三·本纪第三》
- ^ 《南齐书·卷四·本纪第四》
- ^ 《南齐书·卷五·本纪第五》
- ^ 《南齐书·卷六·本纪第六》
- ^ 《南齐书·卷七·本纪第七》
- ^ 《南齐书·卷八·本纪第八》
- ^ 《梁书·卷二·本纪第二》
- ^ 《梁书·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七》
- ^ 《梁书·卷二十四·列传第十八》
- ^ 《梁书·卷三十九·列传第三十三》
- ^ 《梁书·卷四十四·列传第三十八》
- ^ 《梁书·卷三·本纪第三》
- ^ 《梁书·卷四·本纪第四》
- ^ 《资治通鉴·卷一六五·梁纪二十一》
- ^ 《陈书·卷九·列传第三》
- ^ 《梁书·卷五·本纪第五》
- ^ 《资治通鉴·卷一六六·梁纪二十二》
- ^ 《梁书·卷六·本纪第六》
- ^ 《陈书·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九》
- ^ 《陈书·卷三·本纪第三》
- ^ 《陈书·卷四·本纪第四》
- ^ 《陈书·卷二十二·列传第十六》
- ^ 《陈书·卷五·本纪第五》
- ^ 《陈书·卷十五·列传第九》
- ^ 《陈书·卷十三·列传第七》
- ^ 《陈书·卷六·本纪第六》
参考资料
[编辑]-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南朝卷》
- 《宋书·州郡志》
- 《南齐书·州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