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州 (刘宋)
外观
郢州,南朝劉宋孝建元年(454年)分荊州之江夏、竟陵、隨、武陵、天門5郡,湘州之巴陵郡,江州之武昌郡,豫州之西陽僑郡設置,州治夏口(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齊、梁、陳因之,轄域日益縮小。隋朝開皇九年(589年)滅陳,改為鄂州。
行政區劃
[编辑]劉宋
[编辑]- 江夏郡
- 安陸郡
- 孝建元年(454年)分江夏郡設置,元徽四年(475年)改隸司州。治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
- 下轄領縣:安陸縣、曲陵縣(469年省入安陸縣)、應城縣(分安陸縣置)、安蠻縣(原為安蠻左郡,463年來隸,後又短暫設郡,宋末復歸)
- 竟陵郡
- 隨郡
- 武陵郡
- 天門郡
- 巴陵郡
- 武昌郡
- 義陽郡
- 西陽僑郡
- 僑寄西陽(今湖北省黃冈市東)。
- 下轄領縣:西陵縣、蘄水左縣、東安縣(原稱東安左縣)、希水左縣、建寧左縣(舊屬建寧左縣)、陽城左縣(舊屬建寧左縣)、赤亭左縣、彭波左縣、蘄陽縣及西陽僑縣、義安僑縣、孝寧僑縣、弋陽僑縣。
- 建寧左郡
- 安蠻左郡
- 大明八年(463年)廢郡為安蠻縣,併入安陸郡。泰始初又立為郡,宋末省。治所不明。
- 下轄領縣:無考
南齊
[编辑]南朝齊郢州,下領江夏郡、竟陵郡、武陵郡、巴陵郡、武昌郡、西陽郡、齊興郡、方城左郡、北新陽郡、義安左郡、南新陽左郡、北遂安左郡、新平左郡、宜人左郡、建安左郡。
- 江夏郡
- 竟陵郡
- 武陵郡
- 巴陵郡
- 武昌郡
- 西陽僑郡
- 齊興郡
- 方城左郡
- 南齊時置。治所不明。
- 下轄領縣:城陽縣、歸義縣
- 北新陽郡
- 南齊時置。治所不明。
- 下轄領縣:西新陽縣、安吉縣、長寧縣
- 義安左郡
- 南齊時置。治所不明。
- 下轄領縣:綏安縣
- 南新陽左郡
- 南齊時置。治所不明。
- 下轄領縣:南新陽縣、新興縣、北新陽縣、角陵縣、新安縣
- 北遂安左郡
- 南齊時置。治所不明。
- 下轄領縣:東城縣、綏化縣、富城縣、南城縣、新安縣
- 新平左郡
- 南齊時置。治所不明。
- 下轄領縣:平陽縣、新市縣、安城縣
- 宜人左郡
- 南齊時置。治所及領縣不明。
- 建安左郡
- 南齊時置。治所不明。
- 下轄領縣:霄城縣
- 邊城郡
- 南齊時置,永明四年(485年)移屬豫州。治邊城(今河南省商城縣東)。
- 下轄領縣:邊城縣、雩婁縣、史水縣、開化縣
- 建寧郡
- 南齊建元元年(479年)置,永明四年(485年)移屬豫州。治建寧(今湖北省麻城市西南)。
- 下轄領縣:建寧縣、陽城縣
- 齊昌郡
- 南齊建元年間(479-482)置,永明四年(485年)移屬豫州。治齊昌(今湖北省蘄春縣西南)。
- 下轄領縣:齊昌縣、陽塘縣、保城縣、永興縣
梁
[编辑]南朝梁郢州,下領江夏郡、沔陽郡、營陽郡、州城郡、武昌郡、建安郡、上雋郡、巴陵郡、夜郎郡及西陽郡、南陽郡2個實土僑郡。
陳
[编辑]南朝陳初,郢州為王琳所據。天嘉元年(560年)二月陳朝太尉侯瑱敗王琳,三月梁主蕭莊所署郢州刺史孫瑒舉州投降。下領江夏郡、上雋郡(舊屬雋州,560年隸之)、武昌郡、齊安郡(579年為北周攻沒)、西陽僑郡(579年為北周攻沒)。
長官
[编辑]- 宋郢州刺史(454年-479年)
- 蕭思話(454年-455年)
- 劉秀之(455年-456年)
- 孔靈符(456年-459年)
- 王玄謨(459年-460年)
- 劉子綏(460年-466年)[1]
- 沈攸之(466年)
- 劉襲(466年-467年)
- 蔡興宗(467年-469年)
- 沈攸之(469年-472年)[2]
- 劉秉(472年)
- 劉燮(473年-477年)[3]
- 劉翽(未就任,477年)
- 劉贊(477年)
- 黃回(477年-478年)
- 李安民(478年-479年)
- 蕭順之(479年)[4]
- 齊郢州刺史(479年-502年)
- 蕭順之(479年-480年)
- 蕭鸞(480年-482年)[5]
- 蕭子卿(482年-483年)
- 蕭緬(483年-487年)
- 沈文季(487年-489年)
- 蕭子真(489年-494年)[6]
- 蕭銶(494年)[7]
- 蕭遙昌(未就任,494年)[8]
- 蕭寶玄(494年-498年)
- 劉暄(498年)[9]
- 蕭寶夤(498年-500年)
- 張沖(500年-501年)
- 程茂(501年)[10]
- 曹景宗(502年)[11]
- 梁郢州刺史(502年-560年)
- 曹景宗(502年-505年)
- 蕭恢(505年-511年)
- 蕭綜(511年-514年)
- 蕭秀(514年-517年)[12]
- 蕭元簡(517年-519年)
- 蕭象(519年-520年)[13]
- 蕭昺(520年-523年)[14]
- 元樹(525年-530年)
- 元法僧(532年-535年)[15]
- 蕭大心(535年-540年)[16]
- 蕭綸(540年-546年)[17]
- 蕭恪(546年-550年)
- 蕭方諸(550年-551年)[18]
- 蕭韶(551年-553年)[19]
- 歐陽頠(未就任,553年)[20]
- 陸法和(553年-555年)[21]
- 張彪(555年)
- 蕭循(555年-556年)[22]
- 徐度(556年)
- 王琳(557年-558年)[23]
- 孫瑒(559年-560年)[24]
- 陳郢州刺史(560年-589年)
- 章昭達(561年-563年)
- 沈恪(563年-565年)
- 程靈洗(565年-568年)[25]
- 黃法𣰋(568年-570年)[26]
- 錢道戢(570年-573年)[27]
- 李綜(573年)
- 淳于量(574年-575年)
- 陳叔堅(未就任,575年)
- 陳叔卿(575年-576年)
- 陳叔堅(576年-578年)
- 孫瑒(578年-580年)[28]
- 陳慧紀(580年-584年)[29]
- 荀法尚(?-589年)[30]
- 陳嶷(未就任,588年-589年)[31]
參考文獻
[编辑]- ^ 《宋書·卷六·本紀第六》
- ^ 《宋書·卷七·本紀第七》
- ^ 《宋書·卷九·本紀第九》
- ^ 《宋書·卷十·本紀第十》
- ^ 《南齊書·卷二·本紀第二》
- ^ 《南齊書·卷三·本紀第三》
- ^ 《南齊書·卷四·本紀第四》
- ^ 《南齊書·卷五·本紀第五》
- ^ 《南齊書·卷六·本紀第六》
- ^ 《南齊書·卷七·本紀第七》
- ^ 《南齊書·卷八·本紀第八》
- ^ 《梁書·卷二·本紀第二》
- ^ 《梁書·卷二十三·列傳第十七》
- ^ 《梁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八》
- ^ 《梁書·卷三十九·列傳第三十三》
- ^ 《梁書·卷四十四·列傳第三十八》
- ^ 《梁書·卷三·本紀第三》
- ^ 《梁書·卷四·本紀第四》
- ^ 《資治通鑑·卷一六五·梁紀二十一》
- ^ 《陳書·卷九·列傳第三》
- ^ 《梁書·卷五·本紀第五》
- ^ 《資治通鑑·卷一六六·梁紀二十二》
- ^ 《梁書·卷六·本紀第六》
- ^ 《陳書·卷二十五·列傳第十九》
- ^ 《陳書·卷三·本紀第三》
- ^ 《陳書·卷四·本紀第四》
- ^ 《陳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
- ^ 《陳書·卷五·本紀第五》
- ^ 《陳書·卷十五·列傳第九》
- ^ 《陳書·卷十三·列傳第七》
- ^ 《陳書·卷六·本紀第六》
参考资料
[编辑]-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三國兩南朝卷》
- 《宋書·州郡志》
- 《南齊書·州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