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后寺泥塑大佛
24°43′35″N 121°42′32″E / 24.726407°N 121.709008°E
北后寺泥塑大佛 | |
---|---|
位置 | 台湾宜兰县员山乡尚德村八甲路4号 |
材料 | 泥、竹、麻布、金箔 |
建成时间 | 1960年代末 |
官方名称 | 北后寺泥塑大佛 |
类型 | 登录等级:宜兰县一般文物 登录种类:佛像 |
详细登录资料 |
北后寺泥塑大佛,为位于台湾宜兰县员山乡尚德村的北后寺的泥塑佛像,列为宜兰县文化资产。
历史
[编辑]原位于礁溪乡
[编辑]约1959年左右,一位人称“九指师父”的僧人,发愿在今礁溪乡忠孝路103巷23号的妙释寺下方100多米处塑一尊泥塑大佛,遂委请台北市延平北路庐山轩佛店的陈禄官制作[1]。陈禄官又名“陈诚官”,通称“乐观师”,祖父陈清彪与父亲陈元龄原在福州工作,到陈禄官才渡海来台湾[2]。
陈禄官以礁溪的绿竹为骨架,竹子之间以草绳捆绑扎紧,以粗的竹身作骨干,细的部分则作为腿、手、脸部、耳朵,白石脚的埴土为填充材料,当埴土包覆到一个厚度时,披上一层麻布增加强度,经数日风干后,再覆上一层土、一层麻布,如此反复施作,直到泥塑大佛成形,再上漆、彩绘、安金,花了约2年时间制作,1964年或1965年完成[1]。该佛像连同底座莲花台高5米[3]、宽3.3米[4],总重11吨[5]。九指师父在大佛完工不久也离开妙释寺,不知所终[1]。
佛像原供奉在九指师父等人所建造的圆塔内。以泥土塑成的佛像常因维护不易,像是妙释寺中曾有三尊约120~150公分的泥塑佛像就风化崩解。2006年,礁溪乡进行健康休闲专用区自办市地重划,该大佛所座落的地点恰位于重划区内,却不符重划后该地使用内容,必须搬迁。妙释寺本身地狭,无适当的地点供此佛像搬迁,信众遂在佛前掷筊,求问是否同意搬迁至“圆山”(指礁溪的圆山公园),结果三筊皆同意。但是相关单位却不同意,因无法在公园内设置神像。[1]
迁移至员山乡
[编辑]后来全民念佛会会长的黄智彦会同总干事林枝旺前往探查后,征得当时北后寺住持觉严法师发心同意,由重划会协助办理大佛迁移安置至北后寺供奉[1]。北后寺原名“北后宫”,创建于1985年,原主祀妈祖,后来转而供奉观世音菩萨而改名,开山住持为释觉严[6]。寺址为员山乡尚德村八甲路4号[4]。林枝旺完成搬迁工作后,于2007年于礁溪开成寺剃度出家,法号“演一法师”,任北后寺住持[1]。
泥塑大佛在2006年迁至北后寺特别搭建的钢构小屋内后,因钢制佛堂冷热温差过大,极不利古物保存,信徒发现开始出现裂痕[1]。2012年6月22日,此佛像列为宜兰古物类文化资产[7]。同年8月4日为建立供奉此佛像的大殿举行动土典礼[1],次年同月同日于新殿安座[5]。2014年5月7日,因需整重贴金箔费用,多名信众昨到北后寺捐赠金饰,如文史工作者陈荣楷就捐赠丈人方财源七点六钱重的三面金牌、礁溪人李日福捐赠过去参加三皇宫落成建醮时亲友赠送一两重的金牌[3]。
礁溪乡居民心中认为大佛是用当地的泥土与竹子筑成的,对其有地方情感,因此有些长者经常前来北后寺顶礼膜拜[1]。
参考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罗文华. 「北后寺泥塑大佛」與我. 《兰博电子报》. 2012-08 [2018-11-21] (中文(台湾)).
- ^ 陈璟民. 〈台北都會〉廬山軒四代 為肉身菩薩塑金身. 《自由时报》. 2012-07-17 [2018-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6) (中文(台湾)).
- ^ 3.0 3.1 江志雄. 〈北部〉北后寺泥塑大佛 換裝安金身. 《自由时报》. 2014-05-08 [2018-11-21] (中文(台湾)).
- ^ 4.0 4.1 江志雄. 〈北部〉〈員山鄉北后寺〉5米高泥塑大佛 申請列私有古物. 《自由时报》. 2011-04-10 [2018-11-21] (中文(台湾)).
- ^ 5.0 5.1 胡健森. 〈北部〉大佛入厝 員山北后寺千人護送. 《自由时报》. 2013-08-05 [2018-11-21] (中文(台湾)).
- ^ 江志雄. 〈北部〉小檔案/北后寺. 《自由时报》. 2011-04-10 [2018-11-21] (中文(台湾)).
- ^ 谢月琴. 千個印記 千個祈盼 千人護持蘭陽藝文. 《大纪元时报》. 2013-07-05 [2018-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6)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