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
张煌言 | |
---|---|
大明兵部尚书 | |
籍贯 | 浙江宁波府鄞县 |
族裔 | 汉族 |
字号 | 玄箸(字)、苍水(号) |
谥号 | 忠烈(清乾隆年间追谥) |
出生 |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 |
逝世 | 永历十九年(清康熙三年,1664年) 杭州 |
墓葬 | 张煌言墓 |
亲属 | 父:张圭章 母:赵氏 妻:董氏 子:张万祺 |
出身 | |
|
张煌言(1620年—1664年),字玄箸,号苍水,小字阿云。浙江宁波府鄞县(今属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人。抗清名将,南明兵部尚书,文学家。后被清兵所俘,殉国。乾隆年间,清廷追谥忠烈。
生平
[编辑]父张圭章,天启四年(1624)举人,官至刑部员外郎。母赵氏早逝[1]。张煌言少有大志,“慷慨好论兵事”[2]。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浙江乡试。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南下,张煌言与钱肃乐、沈宸荃等人起兵抗清,奉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授翰林院修撰。清兵破钱塘后,随鲁王逃至浙闽沿海,入据舟山。
永历五年(1651年),清军攻破舟山,张煌言、张名振等人退避海上,为保护鲁王安全,最后只得前往投靠闽南郑成功;郑成功军队尊唐王朱聿键为正朔,一向与鲁王不合,但为了顾全抗清大局,于是仍将鲁王安置于金门。之后,张煌言回到浙东组织抗清力量,与郑成功、张名振等势力多次北伐南京。
永历八年(1654年),张煌言会同张名振北伐,入长江,师抵南京燕子矶。隔年,张煌言、张名振再次攻至燕子矶但仍因兵力薄弱以失败告终。张名振于兵败不久后病逝(一说遭到郑成功毒害),由郑成功部将陈六御接收其军队。
永历十二年(1658年),张煌言与郑成功自厦门出兵北伐,克复乐清、宁海等地;后却于羊山海面遭遇台风袭击,两军损失船舰百余,士卒伤亡以千计,不得已撤军回到厦门。
永历十三年(1659年),张煌言奉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命,以兵部尚书职,与郑成功会师北伐,张煌言部收复太平、宁国、池州、徽州等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另一方面,郑成功军队沿长江西上,克镇江、围南京,反清复明大业一时大好。后因郑成功中清军缓兵之计,兵败南京城,郑军乃退离长江出海南下;张煌言军队孤立无援,益遭清廷援军攻击,一路败退、突围,撤回浙东。
隔年清廷实施迁界令,断绝抗清各势力的联系与生计。郑成功于东南沿海多年征战也始终未有进一步发展,乃决定东进台湾,以为据点;对此张煌言曾修书劝阻郑成功,他认为如果郑军进入台湾,则金、厦将不保,而复兴大业与人心亦将断绝。但最后郑成功仍决定将目标转向台湾。
后永历朝覆亡,郑成功入台后亦无力回师闽南;张煌言只得纠集民间各反对力量,继续于浙东沿海一带进行抗清行动。及至永历十七年(1662年),鲁王朱以海病死于金门,张煌言终于认为复明无望,将军队解散,躲避至浙江象山附近的小岛隐居[3],之后仍为清军侦知。[4]。清人利用降清旧部乔装成僧人,乘其随从籴米之时,劫船入岛执之。[5]张煌言被捕后,神色自若[6],拒绝清廷的招降,在省城杭州被处斩决,临刑前,赋《绝命诗》一首[7]:
我年适五九,偏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
“坐而受刃”,同死者还有其客罗纶、杨冠玉等人。其妻与长子押解至镇江处斩[8]。
纪念
[编辑]张煌言死后由鄞县人万斯大等葬于杭州西湖南屏山。生前的友人叶振名登越王岭遥祭忠魂,撰祭文将张煌言与罗纶二人并称为“张司马二客”。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9]。
现今南屏山荔枝峰下建有张苍水祠,与章太炎纪念馆为邻。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宁波市区也有苍水街以示纪念。
著作
[编辑]著有《张苍水集》《奇零草》《北征录》《探微吟》等。
他存世的著名诗篇有《入武林》《放歌》等。
- 入武林
- 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 惭将赤手分三席,拟为丹心借一枝。
-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 放歌(武林狱室书壁)
- 吁嗟乎!沧海扬尘兮日月盲,神州陆沉兮陵谷崩。
- 藐孤军之屹立兮,呼癸呼庚。
- 余悯此孑遗兮,遂息机而寝兵。
- 方壶圆峤兮,聊驾税以薶名。
- 神龙鱼腹兮,罹此豫且之罾。
- 余生则中华兮,死则大明,
- 寸丹为重兮,七尺为轻。
- 维彼文山兮,亦羁绁于燕京,
- 黄冠故乡兮,非余心之所馨。
- 欲慷慨而自裁兮,既束缚而严更,
- 学谢公以绝粒兮,奈群喙之相并。
- 等鸿毛于一掷兮,何难谈笑而委形,
- 忆唐臣之啮齿兮,视鼎镬其犹冰。
- 念先人之践土兮,愧忠孝之无成。
- 翳嗣子于牢笼兮,痛宗祀之云倾。
- 已矣夫!荀琼谢玉兮,亦有时而凋零。
- 余之浩气兮,化为风霆;
- 余之精魂兮,变为日星。
- 尚足留纲常于万祀兮,垂节义于千龄。
- 夫何分孰为国祚兮,孰为家声。
- 歌以言志兮,肯浮慕兮箕子之贞?
- 若以拟乎正气兮,或无愧乎先生。
家族
[编辑]先祖张知白,宋代丞相。
历代评价
[编辑]张煌言的评价因时空环境转变,历经了多次转变。清初,在当局眼里,张是不折不扣的“逆寇”、“海逆”、“贼渠”,文献多半不敢触及张的相关事迹;直到乾隆年间,清朝的统治巩固后,浙东地方上对于张煌言的祭祀和展墓等活动才开始公开化,这跟知识分子对南明的评价逐渐去政治化有关,浓厚的反清意识逐渐淡化,在理学的忠君思想作用下,满洲人的统治合法性已逐渐确立,因此不再对南明遗臣有过多政治顾忌。在当局看来,张的作为正是“忠君”的象征,理应表彰,清朝此时俨然是儒家伦理仲裁者,对于知识分子为张煌言平反是乐见其成的。[10]清廷官方撰修《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后,张煌言的评价才正式定调,依据“各为其主”的道德原则而论,不但无可厚非,反而应该予以肯定嘉许,张煌言获赠“通谥忠烈”,“一代完人”的形象被确立。
晚清革命党人为了宣传反清思想,亦曾以张煌言为精神导师,如章炳麟于1902年东京的“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上曾大力疾呼:“愿吾越人,无忘张煌言”,视张为中国近代革命的先行者,并出版南明时期文人的著作来作为反清宣传,《张苍水全集》便是在这种氛围下问世。[11]诗人柳亚子有感于张煌言的人生遭遇,写了一首名为《题张苍水集》的诗:“北望中原涕泪多,胡尘惨淡汉山河。盲风晦雨凄其夜,起读先生正气歌。”[12]
参考资料
[编辑]- ^ 全祖望:《张煌言年谱》
- ^ 《清史稿》卷二二四《张煌言传》
- ^ 《仁和县志》说:“康熙三年(1664年),窜身悬岙。悬岙,海中小岛,在普陀之东,极荒僻,无民居。”全祖望在《明故权兵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侍讲鄞张公神道碑铭》中写着:“甲辰六月,遂散军,居南田之悬岙。悬岙在海中,荒瘠无人烟;山南有汉港,可通舟揖;而其北为峭壁。公结茅焉。”赵之谦《张忠烈公年谱》:“康熙三年甲辰(1664年),四十五岁,夏六月,公散军居悬岙”
- ^ 张煌言被捕的日期,《墓志铭》、《神道碑铭》、 《东南纪事》、《南疆逸史》皆载为七月十七日,赵之谦《张忠烈公年谱》说被捕于七月十七日。《鲁春秋》说被捕于七月二十三日。
- ^ 陈永明. 陈弱水 , 编. 從逆寇到民族英雄:清代張煌言形象的轉變 2017. 台北. : 41. ISBN 978-986-350-248-7.
- ^ 高斗权在《〈奇零草〉后序》中说:“甲辰,七月望后八日,佘病暑,偃卧床中。有客忽来告曰:‘苍水张公被执至矣!’……余亟往觇之,见公葛袍方巾,直立牙门外,神色自若。……”
- ^ 张煌言:《绝命诗》,载《采薇吟》
- ^ 高阳《高阳说诗》P77
- ^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卷二·通谥忠烈诸臣
- ^ 陈永明. 從逆寇到民族英雄:清代張煌言形象的轉變. 台北: 台大出版中心. : 112-115 [2024-01-30]. ISBN 978986350248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30).
- ^ 陈永明. 從逆寇到民族英雄:清代張煌言形象的轉變. 台北: 台大出版中心. : 161-185. ISBN 9789863502487.
- ^ 古诗《柳亚子·题张苍水集》原文赏析. [2024-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1).
参见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陈永明:〈政治抑压下的集体记忆——清初张煌言事迹的传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张苍水之比郑成功
官衔 | ||
---|---|---|
前任: 马吉翔 |
明朝内阁首辅 1661年—1664年 永历十五年七月代 - 永历十八年九月卒 |
继任: 明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