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接山鎮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座標35°56′48″N 116°34′01″E / 35.94667°N 116.56694°E / 35.94667; 116.56694 (接山鎮)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聆聽這篇條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接山鎮
舊稱:鄣城鎮、接駕山、東平四區、東平六區、
接山區、接山人民公社、張河橋區、接山鄉
行政建制鎮
接山鎮人民政府
接山鎮人民政府
接山鎮在東平縣的位置
接山鎮在東平縣的位置
坐標:35°56′48″N 116°34′01″E / 35.94667°N 116.56694°E / 35.94667; 116.56694 (接山鎮)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東平縣
建立2010年6月[1]
語源接駕山[2]
政府駐地接山村
村級區劃單位數
政府
 • 黨委書記齊寶鵬[3]
 • 鎮長郭光喜[4]
面積
 • 總計149.52 平方公里(57.73 平方英里)
人口(2010)
 • 總計56,194人
 • 密度375.8人/平方公里(973人/平方英里)
 • 戶籍人口(2010年)54,860[6][注 1]
時區北京時間UTC+8
行政區劃代碼37 09 23 109
郵政編碼271502(南部)
271510(北部)[注 2]
電話區號+86 (0)538
毗鄰東:孫伯鎮安臨站鎮
南:軍屯鄉楊店鎮
西:大羊鎮東平街道
北:王莊鎮[7]
GDP(1993年)13327萬元人民幣[8][9]

接山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東平縣下轄的一個行政建制鎮[10]。該鎮位於東平縣最東端,扼守泰東公路,是東平縣的東門戶[11]:20[7]。接山鎮總面積149.52平方公里[5],戶籍人口6萬4千餘人,系原接山鄉於2010年改置而來。接山鎮為東平縣面積第二大的鄉鎮級行政區,同時也是人口最多的行政建制鎮。為山東省「文明鄉鎮」、「衛生鄉鎮」、「環境優美鄉鎮」。[12]

接山鎮歷史豐富,先秦時期,接山鎮境內有兩個諸侯國,後併入齊地,漢代之後今接山鎮先後屬東平國東平郡東平府東平路東平州管轄。北宋年間,宋真宗封禪泰山路過此地,當地官員在此接駕,此後此地便稱為「接駕山」,後簡稱為接山[13][2]。境內有眾多的文物,包括古代鄣、遂等諸侯國的城邑遺址,接山上廟、前口頭古民居等眾多的古代建築和建築群等,其中蓆橋常莊古民居建築群為山東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編輯]

先秦時期

[編輯]

時期,今接山鎮境內出現了鄣、遂等古國。其中鄣國在今鄣城村,為任姓之國。遂國活動於東平、肥城、寧陽等地,為有虞氏後裔,分為遂因氏頜氏工婁氏須遂氏等多個支系[14][15]。遂國國都位置存疑,但在上遂城村附近有遂城遺址,可能為遂國的國都或其支系須遂氏的城邑[16]。西周初年,鄣、遂兩國接受西周的冊封。[17]

公元前681年春,為平定宋國叛亂,齊桓公北杏會盟,遂國沒有參加[18],同年夏天,齊國軍隊以此為藉口攻滅遂國並派兵在遂國駐守[19]。僅僅四年後的公元677年夏天,包括須遂氏在內的遂國人以犒勞齊軍為名,灌醉並殺死齊國駐軍而起義,旋即遭齊國人殲滅[20][21]。公元前664年,齊國滅鄣國[22][23],置無鹽邑管轄鄣地[24],至此,今接山鎮全境歸屬齊國[25]

秦代至清末

[編輯]
1825年的東平州地圖。上色者為今接山鎮地區主要分屬的四個保[11]:37
  南仁壽保 轄鄣城等
  北仁壽保 轄林馬莊、山神廟等
  仁化保 轄接山、姜莊等
  仁德保 轄張河橋、朝陽莊等

秦代,以原齊國無鹽邑設置無鹽縣,屬薛郡,管轄區域包含鄣城[17],而今接山鎮北部地區則屬濟北郡[11]:26兩漢時期,在鄣城設置章縣,今接山鎮南部屬章縣,北部屬於富城縣,先後屬濟東國大河郡[23]漢宣帝時屬東平國管轄[25][11]:27,28,章縣則降為普通集鎮曹魏時期仍屬東平國[11]:29,此時鄣城被廢棄[17]。北朝魏時期,今接山鎮屬兗州東平郡[11]:30

隋朝時期,今接山鎮西部屬東平郡宿城縣,東部則屬魯郡[11]:31唐代西部屬鄆州,東部屬兗州[11]:32宋代元代,先後屬鄆州東平府東平路[11]:33,35。公元1008年,宋真宗封泰山,途經此處時當地官員奉旨接駕,故名接駕山,接山之名因此得來。而根據出土文物判斷,元朝時期在接山南部曾設置鄣城鎮,屬須城縣[26][27]。明清時期屬東平州,1735年,東平州降爲散州,後推行保甲制度,今接山鎮分屬東平州南仁壽保、北仁壽保、仁化保和仁和保[11]:36,37

民國時期

[編輯]
1939年,八路軍115師的羅榮桓等人在常莊村的合影,左側第二個為羅榮桓。

中華民國建立後,今接山鎮屬東平縣第四區[28]。1936年時,第四區轄三個鎮和20個鄉,區駐地在接山集[29]

1938年8月,日軍占領東平。此後,日本軍隊在東平四區設置據點[30]並多次殺害民眾[31]。後共產黨軍隊進入活動[32]。次年3月14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一一五師東進支隊進駐常莊村,隨後進入林馬莊徐坦、夏謝等地。東進支隊同中共泰西地委會合,在常莊村建立泰西黨政軍指揮中心領導泰西地區的抗日活動,並同原先活動於此的山東縱隊第六支隊配合打擊日軍,建立起了泰肥山區的抗日根據地。隨後日軍在今接山鎮東北部山區進行掃蕩。3月16日,八路軍在香山擊敗前來掃蕩的日偽軍[33][34][35][36],但在4月22日,東平、東阿兩縣日偽軍在林馬莊一帶屠殺民眾,製造了林馬莊慘案[37][38][39][40]。5月,五千餘名日軍對接山北部根據地進行掃蕩,八路軍被迫撤往山神廟以及肥城一帶,同年,中國共產黨先後建立中共四區區委,東平四區抗日區公所並組織東平四區抗日區隊[28]。1940年,中共在山神廟村建立一一五師後方醫院。[41]1941年秋,日本軍隊先後在麻子峪、夏謝、接山、前口頭、大井、蒼邱等地設置據點並對中國共產黨的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蕩,大批中共幹部被迫撤出四區,區級幹部僅剩三人。此時,中共東平四區區隊只能以村為單位進行活動,並通過組織民兵等方式同日本軍隊對抗[42]

1943年開始,八路軍冀魯豫軍區二分區直屬部隊抵達東平,局勢開始逐漸轉變。在東平縣縣大隊以及四區區隊的配合下,八路軍攻克日偽軍夏謝據點並處決日偽東平四區區隊長,隨后蒼邱、前口頭據點的偽軍逃跑,中共四區區委重新組織並恢復了起來。10月,八路軍消滅了夏謝等地殘留的偽軍[42]。11月8日,中共東平縣縣大隊與中共東平四區區委將日偽東平四區區長李紹周在玉皇廟擊斃[28]。1944年時,四區東北部和南部的林馬莊、山神廟、接山集、鄣城等地為共產黨根據地,中部的夏謝一帶為日軍和偽軍控制,西北部的遂城和南部的姜莊則為共產黨軍隊游擊區[43]。1944年12月,日軍又在夏謝村製造慘案[44]。至1945年,東平戰役爆發,四區全境解放[35]

1946年後的國共內戰期間,包括東平四區在內的東平縣遭到國共兩黨輪番爭奪。1947年末,東進戰役爆發,期間國民黨整編七十三師第十五旅兩個團曾於10月17日晚駐紮於常莊[45]。1948年東進戰役結束後,今接山鎮完全由中國共產黨掌管[36][28][35]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編輯]
1949年後接山鎮轄區演變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今接山鎮仍屬四區。1953年7月,東平四區改為東平六區[11]:43。1955年9月,東平六區改名接山區,1958年2月撤區,建立接山鄉、常莊鄉、夏謝鄉,同年10月三鄉撤銷,分別改為接山人民公社和蒼邱人民公社,12月,蒼邱人民公社併入接山人民公社[11]:44[5]。1959年10月,東平縣撤銷,接山公社劃歸平陰縣。1962年,復歸東平縣。1975年,公社駐地由接山遷往張河橋。1984年4月,接山人民公社改為張河橋區,下設接山鄉、夏謝鄉、障城鄉[注 3]、蒼邱鄉、徐坦鄉[11]:46。1985年12月,撤區建鄉,原張河橋區分為張河橋鄉和接山鄉。張河橋鄉駐地在張河橋村[36],接山鄉駐地在接山村[46]。2001年初,張河橋鄉撤銷,其建制整體併入接山鄉[47]。2010年6月,接山鄉撤鄉設鎮至今[1]

地理環境

[編輯]
接山鎮在山東的位置
接山鎮
接山鎮在山東省的位置
匯河,拍攝於北遂城新村附近

接山鎮位於東平縣東部,東西橫距13.75公里,南北縱距15.25公里,總面積149餘平方公里,為東平縣面積第二大的鄉鎮級行政單位。接山鎮西鄰大羊鎮東平街道,東接肥城市孫伯鎮安臨站鎮,北臨肥城市王莊鎮,南隔大汶河汶上縣軍屯鄉楊店鎮相望。政府駐地在接山鎮南部的接山村,距東平縣城10公里[7][47]

2014年時接山鎮耕地面積8237公頃,占接山鎮總面積55.1%,為東平縣耕地面積最大的鄉鎮,其中優良耕地占耕地總面積的約一半[48]。2003年人均耕地面積0.12公頃[47]。接山鎮境內的土壤主要有褐土潮土兩種。其中南部和中部的汶河、匯河流域主要分布濕湖土,土層較厚但土質粘重。東北部、西部山丘分布黃土母質褐土,土質脊薄。兩種土壤各占一半[49][50]

接山鎮整體處於丘陵地帶,整體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東西高中部低,南部則西高東低。接山鎮東北部為泰肥山區、東南部為汶河沖積平原、中部為匯河沖積平原、西部為丘陵,平原、山區、丘陵各占約三分之一[51]。主要山丘有西部的咕咕山、狼尾山、五嶽山、歪老婆山,東北部的大頂山等[7]:19,20[11]。接山鎮最高點為大頂山,黃海高程316公尺,為東平縣與肥城市的界山[7][50];地面最低點海拔高度54.1公尺[49]

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白雲岩河砂石灰岩大理石等。其中河砂主要由大汶河和匯河帶來。白雲岩有效成份品位較高[50],大理石有豹斑、蛇紋、杏花等多個品種[49]

接山鎮境內有多條河流,最大的河流為大汶河。大汶河從鄣城村入境,自東北向西南沿接山鎮南境流過,自戴村壩北出境。匯河又稱匯泉河,為大汶河支流,從北遂城村入境,自北向南貫穿接山鎮,將接山鎮分成東西兩部分,在戴村壩同大汶河匯流。匯河是接山鎮最重要的河流之一,也是當地主要補水和灌溉河流。此外,接山鎮還分布有金線河東金線河獨山河洪山河等河流,這些河流較小且均為匯河支流[7]:19,20[11]。接山鎮境內還分布有大量的泉水,著名的有山神泉、中套泉等[52]。平原地區水資源較為豐富,而丘陵和山區水資源相對稀缺[53]

行政區劃

[編輯]

接山鎮下轄54個行政村,64個自然村,鎮政府駐地在接山村。接山鎮下轄的行政村為:[54]

接山村、張場村、滿村、姜莊村、黃徐莊村、周徐莊村、張徐莊村、南山莊村、上遂城東村、上遂城西村、下遂城村、北遂城村、朝陽莊村、鄣城村、東楊郭莊村、西楊郭莊村、席橋村[注 4]、後口頭村、前口頭村、齊村、劉所村、蒼邱一村、蒼邱二村、蒼邱三村、辛莊村、常莊一村、常莊二村、常莊三村、東屯村、南屯村、徐坦村、林馬莊村、尹山莊村、肖莊村、麻子峪村、山神廟村、牛山莊村、李山頭村、夏謝一村、夏謝二村、夏謝三村、夏謝四村、夏謝五村、後寨子村、大張莊村、東榮花樹村、中套村、下套村、徐村、紙坊村、花園村、前寨子村。[55][56][7][57]

經濟

[編輯]

2016年,接山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715元,人均生活支出8,124元,當年全年地方財政收入2,851.78元,其中稅收收入22,110萬元。農業種植業為接山鎮主導產業。2012年,接山鎮有效灌溉面積為9.8萬畝,農業總產值3.86億元,糧食總產11.88萬噸,蔬菜產量10.16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9,099元[46]。糧食主產小麥玉米[55]。2003年時,接山鎮飼養魯西黃牛小尾寒羊生豬分別為1.24萬頭、5.5萬隻、4.4萬頭[47]。2016年,接山鎮糧食播種面積為23萬畝,糧食總產量13.4萬噸。相對2015年糧食增產313.2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有44家,主要工業類型塑化橡膠、紡織皮革毛巾大理石、建材、澱粉加工等。

人口

[編輯]

2012年,接山鎮共有居民2.01萬戶,戶籍人口6.36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62‰,出生率14.05‰。[46]

2010年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時,接山鎮共有人口56,194人,共有家庭16,597戶。本地居住的人口中,本地戶籍人口為54,860人,占97.6%。14歲以下的少年兒童共8,208人,占總人口14.6%;15-64歲人口共41,722人,占總人口74.2%;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共6,264人,占總人口的11.1%。男性共計26,763人,占總人口49.0%;女性共計28,134,占總人口50.0%[6]

根據2000年中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今接山鎮轄境內共有人口61,536人[注 5],其中原接山鄉有26,936人,原張河橋鄉有34,600人。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間,接山鎮人口減少了5,342人,人口遷出是人口下降的主要因素。少年兒童比例下降,勞動年齡人口則增多,老年人比例略有上升。[58]

基礎設施

[編輯]
張河橋小學的教學樓和「騰飛」雕塑,位於張河橋村。東平職業中專、張河橋第二中學、接山鎮第二中學等曾設於此處
接山鎮上套村的一處道路

接山鎮有接山一中一所初中,該中心位於接山鎮政府駐地西部,占地面積98058平方公尺。[59]接山鎮有完全小學11所[60][61],學生3470人。鎮內共有教職工517人。[47]

接山鎮原有接山衛生院和張河橋衛生院兩所衛生院,後張河橋衛生院併入接山衛生院。接山鎮衛生院建築面積8180平方公尺,設有20個科室,共有職工85人。接山鎮境內有37所衛生室[47]。分別分布於接山鎮各個村莊,其中10個規範化衛生室,27個示範化衛生室。接山鎮亦建有綜合文化站、敬老院和老年人活動廣場等。[46]

接山鎮境內有上百條公路,實現了村村通路,道路以一般公路和鄉村道路為主。331省道(即泰東公路)東西向橫穿接山鎮南部。景觀路濱河大道沿匯河西岸修建,南北向穿過接山鎮南部[7]。1985年,張河橋區內有泰東線、丁接線、徐鄣線、常東線、接中線、后蒼線、張接線等多條公路[62]

1993年,今接山鎮實現村村通電,當年人均用電量約125千瓦時[62][63]

文化

[編輯]

接山鎮境內方言屬於中原官話兗菏片東平方言的大清河北口音,具有一定冀魯官話特徵[64],同東平其他地區方言差異不大。歷史上,由於匯河的阻隔作用,匯河東西的口音出現些許差異,匯河東岸的口音比匯河西岸的口音更接近肥城話[23]。此外,由於山區交通不便,接山鎮的山區地區的方言具有同平原地區明顯的不同的特徵,如廣泛地使用兒化韻[65]

接山境內的戲劇有豫劇山東梆子等,蓆橋的傳說和禿尾巴老李民間傳說以及鄣城香油製作工藝等手工技藝被列入東平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66][67]

風俗習慣

[編輯]

接山鎮風俗與東平縣其他地區差異不大。接山鎮東部與西部的風俗因匯河的阻隔而有所差異。如匯河以東多大村莊,傳統上的民眾大多住青石房,紅白喜事比西部更為隆重[23]。較大的村落每月都有集市,較大的集市有蒼邱集,接山集等。當地傳統上信仰中國民間信仰,也有少數民眾信仰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宗教,1920年時,接山境內有鄣城、夏謝兩處新教教堂[68]

接山鎮地區待客講究。閨女帶女婿第一次回家,會受到最高規格的款待。辦喪事時,重要親戚會行二十四拜大禮,步驟禮儀繁雜。常莊一帶民眾還有秧歌舞等習俗[69]。當地民風較為純樸,傳統上,在集市上若趕集者沒帶夠錢,買賣雙方就摔破一個碎碗片,在下一個集市上將碗片裂紋對攏起來便可成交,這種原始的信用經濟習俗稱為「對瓦茬」;匯河上的擺渡人往往不會向乘船過往者收費,他們僅會在年關向經常擺渡的人家收取一些糧食作為一年辛勤勞動的報酬。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接山鎮的這些民俗與傳統逐步淡化,有些已經失傳。[23]

飲食風俗

[編輯]

接山鎮地區以往以玉米粥饅頭等為主食。宴席有「四大件」、「八大件」等規格。同東平縣其他地區不同的是,接山鎮的一頓宴席往往分上下兩場,上一場宴席結束後休息片刻在進行下一場[23]。「吃喝碗」則為接山鎮以及附近地區一種獨特的飲食習俗,這種宴席用於招待重要賓客,其中接山鎮劉所村的「吃喝碗」最為著名。「吃喝碗」由滿漢全席臨清清湯宴演變而來,簡單、實惠為其特點[70]。劉所劉氏「吃喝碗」於2019年被列入泰安市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1]

文物古蹟

[編輯]

接山鎮境內有常莊古民居蓆橋[72]:159兩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遂城故城鄣城故城[11]:34夾頁[72]:60、接山泉碑、前口頭古民居、東進支隊辦公室[72]:193接山毛主席像台等多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3][74]以及38處登記在冊的不可移動文物[75]

在古代,常莊、蒼邱、遂城等大村落以往往擁有寨牆、寨門甚至是護城河等防禦工事,儼然若城池[23]。這些城寨結構用於抵禦土匪等,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對保護村民生命財產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現在這些傳統城寨大多已經拆除。目前常莊村村內有寨牆、古寨河、石橋、排水涵洞共十四處、古井十二處、漢代古墓和古石碑三十五處。至今常莊村內仍有一半建築為古建築。2013年,常莊古民居建築群被認定為山東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9]

境內的遂城故城、鄣城故城為古諸侯國遺址,歷史逾兩千年[76]。香山戰鬥遺址、東進支隊辦公室為中共革命遺蹟,記錄了抗戰時期八路軍在接山山區的游擊抗日活動。蓆橋為一處古橋梁,始建時期難考,曾為泰東公路必經之處。接山毛主席像台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時期建立,四面繪製有毛澤東各個時期的照片,具有濃重的時代氣息[77]

接山鎮出土了許多石碑,如出土於鄣城的元代崔府君廟[27]、出土於前口頭村的明代邵莊后土廟[78]、尹山莊的齊天大聖廟記碑[79],鄣城故城、遂城故城、蓆橋遺址也陸續有一些文物出土,甚至有民眾可以在田間地頭撿到古代箭鏃。而常莊、遂城附近有漢墓,但有些地區盜墓情況嚴重[80]

接山境內還有徐氏家廟、烏雞台、接山上廟、接駕牌坊、後口頭古建築群等文物。接山鎮的眾多文物古蹟中,有些在戰爭、土改和文革中損毀,有些已經修復[23]。接山鎮最南端可以看到汶匯合流,「戴垻虎嘯」的景觀[注 6]。蓆橋村以南有濱河大道,可沿線欣賞匯河風光[7]

注釋

[編輯]
  1. ^ 僅包括普查時接山鎮人口中戶籍在本地的人口的數據。
  2. ^ 南部為原接山鄉地區,北部為原張河橋鄉地區。
  3. ^ 即鄣城鄉,當時寫作障城鄉。
  4. ^ 當地寫作「蓆橋」而非「席橋」。
  5. ^ 2000年時今接山鎮尚屬接山、張河橋兩鄉,此處數據由兩鄉數據相加得到。
  6. ^ 汶匯合流的地區分屬東平縣彭集街道東平街道和接山鎮,戴村壩建築主體則位於彭集街道境內。

參考資料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1.0 1.1 东平县建制沿革--山东省东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dongping.gov.cn. 2017-06-17 [2018-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1). 
  2. ^ 2.0 2.1 地名为什么这样叫?-东平地名网. www.dpdmw.cn. [2018-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0). 
  3. ^ 東平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东平县接山镇高效农业(蔬菜)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 2019-07-22 [2020-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1). 
  4. ^ 东平县接山镇高效农业(蔬菜)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 東平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07-22 [2020-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1). 
  5. ^ 5.0 5.1 5.2 東平縣經濟貿易局. 东平县工业志. : 416頁. 
  6. ^ 6.0 6.1 中國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中國國家統計局人口就業統計司等.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分乡、镇、街道资料》 (收費). 統計年鑑分享平台: 表15 山東省鄉、鎮、街道人口. 2010 [2018-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9).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山東省東平縣地名委員會,東平縣地圖(內部用圖),2010年9月第一版
  8. ^ 東平縣史志辦公室,《東平年鑑(1986-1993)》,鄉鎮概況-張河橋鄉-國民經濟概況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07-14.
  9. ^ 東平縣史志辦公室,《東平年鑑(1986-1993)》,鄉鎮概況-接山鄉-國民經濟概況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07-14.
  10. ^ 接山镇-乡镇街道-中国·东平--山东省东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dongping.gov.cn. [2017-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11. ^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東平縣地名委員會,1993年,《東平縣地圖冊》,
  12. ^ 孟祥亮 崔勇 李佳妮. 东平接山镇从源头保证农产品安全_中国食品安全网. www.cfsn.cn. 中國食品安全報. 2012-08-10 [2018-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3). 
  13. ^ 高娜. 历代帝王与东平官道_东平县历史遗迹_大众网. www.dzwww.com. [2018-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3). 
  14. ^ 網易. 遂国:以德治国,这里推行了千年_网易新闻. news.163.com. [2018-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1). 
  15. ^ 《左傳》:「舜重之以明德。至於遂,世世守之。」
  16. ^ 何敬鵬等. 《肥城文化通览》. : 遂國世系. 
  17. ^ 17.0 17.1 17.2 網易. 鄣国:两度亡于齐国之手_网易新闻. news.163.com. [2018-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8). 
  18. ^ 《左傳·莊公十三年》:十三年春,會於北杏,以平宋亂。遂人不至。
  19. ^ 春秋左氏傳 莊公十三年》:夏,齊人滅遂而戍之。
  20. ^ 《左傳·莊公十七年》:「夏,遂因氏、頜氏、工婁氏、須遂氏饗齊戍,醉而殺之,齊人殲焉。」
  21. ^ 遂城遗址-泰安市情网. www.tasqw.cn. 2014-12-01 [2018-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9). 
  22. ^ 《左傳·莊公三十年》:「秋七月,齊人降鄣。」
  23. ^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汶水流过的村庄 - 中国东平网. www.sddpw.net. [2018-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9). 
  24. ^ 東平地名網. 东平地名考-东平地名网. www.dpdmw.cn. 2010-08-16 [2018-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15). 
  25. ^ 25.0 25.1 東平縣地名委員會辦公室. 东平县历代隶辖沿革表. 2017-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9). 
  26. ^ 元代《崔府君廟碑》碑文:「校尉須城縣達魯花赤諸軍勸農事」、「東平府須城縣鄣城鎮巡檢劉贊」等
  27. ^ 27.0 27.1 東平縣史志辦公室. 《東平風物誌》,第二編-第三章-第一節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07-11.
  28. ^ 28.0 28.1 28.2 28.3 東平縣史志辦公室,《東平年鑑(1986-1993)》,鄉鎮概況-接山鄉-歷史要述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07-09.
  29. ^ 張志熙、劉靖宇等. 《东平县志(民国二十五年)》. : 第40-41頁,第四區所轄鄉鎮表. 
  30. ^ 東平縣史志辦公室,《災難與抗爭》,第五章-黨史徵集研究成果-堅持泰西八年抗戰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07-11.
  31. ^ 中共東平縣委黨史辦公室、東平縣史志辦公室,《災難與抗爭》,第二章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1938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06-12.、193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194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194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1942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06-12. 東平縣史志辦公室,《災難與抗爭》,第二章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1943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06-12.、1945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06-12.
  32. ^ 中共東平縣委黨史辦公室,東平縣史志辦公室,《災難與抗爭》,第五章-抗日戰爭時期中共東平縣黨的建設和革命活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3. ^ 東平縣史志辦公室,《災難與抗爭》,第六章-抗擊日軍-香山戰鬥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07-12.
  34. ^ 中共東平縣委黨史辦公室. 《東原星火》,第三章 專題研究 ——一九三九 八路軍一一五師東進支隊在東平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7-12-01.
  35. ^ 35.0 35.1 35.2 東平縣軍事志編纂委員會編. 《東平縣軍事志》
  36. ^ 36.0 36.1 36.2 東平縣史志辦公室,《東平年鑑(1986-1993)》,鄉鎮概況-張河橋鄉-歷史要述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07-09.
  37. ^ 東平縣史志辦公室,《災難與抗爭》,第三章-日軍暴行-林馬莊慘案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07-11.
  38. ^ 山東省東平縣誌編纂委員會編:《東平縣誌》,山東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38頁。
  39. ^ 中共東平縣委黨史辦公室編:《中共東平地方史》,中國出版社2005年版,第28頁。
  40. ^ 東平縣史志辦公室. 《東平風物誌》,第二編-第四章-第六節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07-12.
  41. ^ 东平县 - 山东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名录 - 山东省情网-山东省史志办. www.sdsqw.cn. [2018-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6). 
  42. ^ 42.0 42.1 中共東平縣委黨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東平戰役》,156-159頁
  43. ^ 東平縣民政局. 《东平县民政志》. : 第91頁 東平縣行政區劃鬥爭形勢圖. 
  44. ^ 中共東平縣委黨史辦公室 東平縣史志辦公室,《災難與抗爭》,第二章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194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5. ^ 高娜. 东进战役与东平全境解放_东平县轶闻传说_大众网. www.dzwww.com. [2018-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3). 
  46. ^ 46.0 46.1 46.2 46.3 東平縣史志辦公室,《東平年鑑(2004-2012)》,鄉鎮街道-接山鎮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07-09.
  47. ^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山東省東平縣誌編纂委員會. 《東平縣誌(2005)》,鄉鎮概況-接山鄉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07-11.
  48. ^ 泰安市地方史志辦公室. 《泰安年鉴2014》,县市区-东平县. [2018-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9). 
  49. ^ 49.0 49.1 49.2 東平縣史志辦公室,《東平年鑑(1986-1993)》,鄉鎮概況-接山鄉-地理概貌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07-11.
  50. ^ 50.0 50.1 50.2 東平縣史志辦公室,《東平年鑑(1986-1993)》,鄉鎮概況-張河橋鄉-地理概貌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07-11.
  51. ^ 接山镇——中国·东平--山东省东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dongping.gov.cn. 2018-01-29 [2018-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1). 
  52. ^ 高娜. 东平县十大名泉_东平县历史遗迹_大众网. www.dzwww.com. [2018-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3). 
  53. ^ 东平县易地扶贫搬迁搬出美好生活-泰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taian.gov.cn. 2018-02-01 [2018-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1). 
  54.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17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接山镇. www.stats.gov.cn. 2018 [2018-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7). 
  55. ^ 55.0 55.1 《中國政區大典》編委會,《中國政區大典》第二卷,1476頁
  56. ^ 東平縣誌編纂委員會,《東平縣誌》,第1編-第2章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06-11.
  57. ^ 東平地名網. 东平县接山镇行政村及自然村-地名查询. www.dpdmw.cn. [2018-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1). 
  58. ^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 山东省乡、镇、街道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200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7). 
  59. ^ 接山乡初中情况一览表及介绍-中国·东平--山东省东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dongping.gov.cn. [2018-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7). 
  60. ^ 接山乡小学情况一览表及介绍(二)-中国·东平--山东省东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dongping.gov.cn. [2018-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7). 
  61. ^ 接山乡小学情况一览表及介绍(一)-中国·东平--山东省东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dongping.gov.cn. [2018-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7). 
  62. ^ 62.0 62.1 東平縣史志辦公室,《東平年鑑(1986-1993)》,鄉鎮概況-張河橋鄉-交通·郵電·供電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07-13.
  63. ^ 東平縣史志辦公室,《東平年鑑(1986-1993)》,鄉鎮概況-接山鄉-交通·郵電·供電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07-13.
  64. ^ 賀巍. 中原官话分区(稿). 方言. 2005, (2): 136-14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2). 
  65. ^ 東平縣史志辦公室. 《東平風物誌》,第六編-第七章-第一節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07-11.
  66. ^ 东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通知通告-中国·东平--山东省东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6-02-15 [2018-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15). 
  67. ^ 東平縣人民政府,東平縣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四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68. ^ 東平縣史志辦公室. 《东平风物志》,第四编-民风民俗 第五章-宗教信仰 第四节-基督教. 山東省地情資料庫. [2018-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2). 
  69. ^ 69.0 69.1 泰安东平常庄清代民俗建筑"博物馆" 古建筑占半--文化--人民网. culture.people.com.cn. 大眾日報. 2014-11-24 [2018-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3). 
  70. ^ 東平縣史志辦公室. 《东平风物志》,第七编-名产美食 第二章-佳肴美食 第一节-特色名菜.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2). 
  71. ^ 泰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2019-02-11 [2020-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9). 
  72. ^ 72.0 72.1 72.2 東平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東平名勝古蹟》
  73. ^ 东平古遗迹-东平地名网. www.dpdmw.cn. [2018-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15). 
  74. ^ 山東省東平縣誌編纂委員會. 《東平縣誌(2005)》,第二十四編-第四章-第一節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07-13.
  75. ^ 東平縣文化和旅遊局. 东平县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PDF). 東平縣政府. 2020-09-28 [2021-01-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2-05). 
  76. ^ 東平縣史志辦公室. 《東平風物誌》,第二編-第二章-第二節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07-07.
  77. ^ 東平縣史志辦公室. 《東平風物誌》,第二編-第三章-第三節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07-11.
  78. ^ 今日東平報. 一块出土庙碑见证接山前口头村百年沧桑. www.sohu.com. 2017-11-16 [2018-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9). 
  79. ^ 網易. 山东发现《齐天大圣庙记》碑_网易新闻. news.163.com. 文匯報. [2018-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9). 
  80. ^ 泰安东平现猖狂盗墓贼 半夜开挖掘机卡车作案. 網易新聞. 2014-08-11 [2017-06-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3). 

來源

[編輯]
  • (簡體中文)山東省東平縣誌編纂委員會. 东平县志(2005).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5年. ISBN 7-101-049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30). 
  • (簡體中文)山東省東平縣誌編纂委員會. 东平县志(1989). 山東人民出版社. 1989 [2020-05-17]. ISBN 7-209-00326-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9). 
  • (簡體中文)東平縣史志辦公室. 东平风物志. lib.sdsqw.cn. [2017-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 (簡體中文)東平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东平名胜古迹 (內部資料). 肥城市: 山東肥城印刷廠. 1999年12月. 
  • (簡體中文)東平縣地名委員會辦公室. 东平县地图册 (內部發行資料). 1993. 
  • (簡體中文)王龍、姜廣志等. 可爱的东平. 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9年9月. ISBN 978-7-5328-6473-7. 
  • (簡體中文)中共東平縣委黨史辦公室、東平縣史志辦公室. 灾难与抗争. 中華文化出版社. 2015年. ISBN 978-988-98533-5-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 (簡體中文)中共東平縣委黨史辦公室. 中共东平地方史. 中國出版社. 2005. 
  • (簡體中文)東平縣史志辦公室. 东平年鉴(2004-2012). 黃河出版社.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 (簡體中文)東平縣史志辦公室編. 东平年鉴(1986-1993). 年鑑社. 20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6). 
  • (簡體中文)《中國政區大典》編委會. 中国政区大典 第二册.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年8月. ISBN 7-213-01789-6. 
  • (簡體中文)東平縣軍事志編纂委員會編. 东平县军事志. 2012年. 內部SDJSZ2010-035-01006. 
  • (簡體中文)山東省泰安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泰安地区志. 齊魯書社. 199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4). 
  • (簡體中文)於慶明、鄭新道等. 泰安五千年大事记. 山東省地圖出版社. 20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4). 
  • (簡體中文)中共東平縣委黨史辦公室. 东原星火—万里同志早期革命活动资料. 2016 - 10 [2018-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 (繁體中文)張志熙、劉靖宇等. 东平县志. 東平縣城: 天成印刷局. 民國25年. 
  • (簡體中文)中共東平縣黨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 东平战役. 東平: 東平一中印刷廠. 1991. 
  • (簡體中文)東平縣民政局. 东平县民政志 (內部資料). 山東地質印刷廠. 20052005-12. 山東省內部資料准印證 2005-001234. 
  • (簡體中文)東平縣經濟貿易局. 东平县工业志 (內部資料). 2006-12: 東平潤聲印務有限公司. 2006. 山東省內部資料准印證 2006-000408. 
  • (簡體中文)泰安市地方史志辦公室. 泰安年鉴2014 第1版.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14-10-01 [2018-07-19]. ISBN 9787514413960. OCLC 95173198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9).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