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哥林多前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哥林多前书

哥林多前書》,天主教稱《格林多人前書》(希臘語ΠΡΟΣ ΚΟΡΙΝΘΙΟΥΣ Α΄天主教譯《格林多前書》,全名是《保羅達哥林多人前書》,是新約聖經全書第7本書,也是使徒保羅為哥林多人所寫的第二封書信[1],收錄在新約聖經保羅書信集當中,第一封先前的信已散佚[2]

教會處在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新的不分種族(猶太人與非猶太人的羅馬帝國公民),以饒恕代替仇恨,崇尚聖潔的道德規範,與講究階級,放縱肉體的舊行為模式有了衝突,而猶太人泥守律法的傳統和基督徒所享的新自由,其間也多爭執。希臘尚智的文化和一種尚靈的「說方言」的熱情,同時在教會中激蕩。保羅離開哥林多不久,便聽到教會出問題的消息,這些問題不少至今仍在教會中出現。保羅對這個富有恩賜但尚在「吃奶」階段的年輕教會,寫了他所有書信中最長的一篇。

歷史背景

[編輯]

哥林多是「一個醜聲遠播、奢華淫逸的城市,是東西方罪惡的淵藪」。[3]哥林多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希臘大陸之間的狹窄地峽,俯瞰通往大陸的要道。在使徒保羅的日子,該城的人口約有40萬,僅次於當時的羅馬亞歷山大敘利亞安提阿。哥林多東臨愛琴海,西瀕科林斯灣伊奧尼亞海。故此哥林多這個亞該亞行省的首府,連同它兩個港口──堅革哩和萊凱阿姆──在商業上居於極重要的位置。它也是希臘的學術中心。有人評論説:「哥林多的富庶名滿天下,居民的邪惡荒淫也同樣臭名遠播。」[4]當地舉行衆多的異教儀式,其中之一是崇拜阿佛洛狄忒(相當於羅馬女神維納斯)。好色淫蕩是哥林多人的崇拜所導致的副産品之一。

公元50年左右,使徒保羅抵達這個羅馬帝國的大都會,其中物質雖十分繁榮,道德卻極其墮落。保羅在哥林多逗留了18個月,在當地建立了一群基督徒會衆。[5]保羅是第一個把基督的福音帶到哥林多的人;對於這些信徒,他的愛是何等深摯!他致信與哥林多人,提醒他們跟自己的屬靈關係,説:「你們學基督的,師傅雖有一萬,為父的卻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穌裏用福音生了你們。」(哥林多前書4:15)

由於保羅深深關注哥林多基督徒的屬靈福利,故此他在第三次海外傳道旅程期間寫了第一封給當地基督徒的信。幾年前,保羅曾在哥林多住了一段時期。如今(公元55年左右)保羅正身在以弗所。可能他收到哥林多這群較新會衆的信而需要答覆他們。此外,保羅也聽到一些令人不安的消息。[6]這些消息實在太惱人了,以致使徒一直到信中第7章的起頭才提及哥林多人向他提出詢問的書信。特別鑑於他所聽見的消息,保羅感到不得不寫信給他在哥林多的基督徒同工。

保羅致哥林多人的第一封信讓人有機會看看哥林多會衆內部的情形。這些基督徒面臨重重困難,並且有很多問題急待解決。由於有些分子跟從人,會衆裏發生了紛爭,且有一宗令人震驚的性不道德事件發生。有些人有信仰不同的家人。對於不信的配偶,他們應該繼續與之一起生活還是分居呢?吃用來拜祭過偶像的肉又如何?他們應該吃這些肉嗎?關於他們主持聚會的方式,包括舉行主的晚餐這個紀念儀式,哥林多人也需要勸告。婦女在會衆裏的地位該如何?此外,他們當中也有人否認復活這件事。他們所面對的困難的確很多。可是,使徒特別關注要使哥林多人在靈性上振作起來。

寫作地點和地位

[編輯]

保羅在以弗所完成這封信。如何得知?首先,使徒結束書信、問候衆人時,提及亞居拉和百基拉也問候大家。(哥林多前書16:19)使徒行傳18:18,19表明他們由哥林多遷居到以弗所。既然亞居拉和百基拉正在以弗所居住,而保羅結束哥林多前書時提及他們問候衆人,保羅寫這信的時候就很可能身在以弗所了。然而,無可置疑的證據卻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6:8所説的話:「但我要仍舊住在以弗所,直等到五旬節。」所以,哥林多前書是保羅在以弗所寫成的,時間看來是他快要離開那城的時候。

哥林多前書及後書的真確性是毫無疑問的。早期基督徒都認為這兩封書信是保羅寫的,並且視之為聖經的正典而將其輯入聖經中。事實上,有一封書信名叫克雷芒前書,寫成於公元95年左右,由羅馬寄去哥林多。據説其中曾經至少六次提及和引用哥林多前書。作者可能引證過哥林多前書之後促請收信人「接納使徒聖保羅的信」。[7]殉道者查斯丁、阿特那哥拉斯伊里奈烏斯德爾圖良都曾直接引用哥林多前書。有確鑿的證據顯示,保羅書信的全集「在第一世紀的最後十年已輯集面世了」。[8]

主題特色

[編輯]

書中討論教會中屬靈的與道德的許多難處,顯示教會在一個墮落的異教社會中所面對的挑戰,使徒對此提出了「神的標準」與神審判的真實性,指示基督徒行為準則的最高層面是「凡事為榮耀神而作」(10:31)。本書討論的問題相當複雜,但作者卻處理的很有條理。其中有關主的晚餐與復活的真理,是新約討論最詳細者,十三章的「愛之歌」尤稱動人。

本書大綱

[編輯]
  1. 序言 (1章:1-9節)
  2. 教會紛爭
    1. 分黨的現象 (1章:10-17節)
    2. 福音與屬世智慧 (1章:18節-2章:5節)
    3. 福音與屬天智慧 (2章:6-16節)
    4. 傳道人的身分 (3章:1-4章:5節)
    5. 使徒的呼籲 (4章:6-21節)
  3. 道德混亂
    1. 淫亂的事 (5章:1-13節)
    2. 訴訟的事 (6章:1-11節)
    3. 身體的正當運用 (6章:12-20節)
  4. 婚姻問題 (7章:1-40節)
  5. 論祭偶像之物
    1. 知識與愛心 (8章:1-13節)
    2. 約束自由的榜樣 (9章:1-27節)
    3. 濫用自由的鑑戒 (10章:1-13節)
    4. 各種情況的考慮 (10章:14節-11章:1節)
  6. 論教會崇拜
    1. 女人蒙頭問題 (11章:2-16節)
    2. 聖餐的問題 (11章:17-34節)
  7. 論屬靈恩賜
    1. 恩賜的本質與功用 (12章:1-13節)
    2. 愛的原動力 (13章:1-13節)
    3. 兩種恩賜的比較及教會秩序 (14章:1-40節)
  8. 關於復活 (15章:1-58節)
  9. 實際計畫與結語 (16章:1-24節)
  • 來源:証主聖經串珠註釋本

主要內容

[編輯]

基督是 神的能力和智慧

[編輯]

保羅揭發分門結黨的情形,敦促同工保持團結

[編輯]

(覆蓋哥林多前書1:1-4:21)保羅向哥林多人致由衷的祝願。但對於他們當中的紛爭不和,保羅問道:「基督是分開的嗎?」(1:13)使徒感謝上帝他只為很少人施過浸,故此他們不能説是奉保羅的名受浸的。保羅傳講基督被釘的道理是使猶太人跌倒的因由,在列國的人眼中則被視為愚拙。然而上帝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軟弱的,好叫有智慧的、強壯的羞愧。因此保羅不使用華麗的言辭,只讓弟兄們從他的話中看出上帝的靈和力量,好使他們的信心不在乎人的智慧,而是在乎上帝的力量。保羅説我們講論上帝的靈所啟示的事物,「因為聖靈參透萬事,就是上帝深奧的事也參透了。」這些事是屬血氣的人所無法了解的,只有屬靈的人才能洞悉。(哥林多前書2:10)

他們正跟從人參看哥林多前書有些人跟從亞波羅,有些人跟從保羅。但這二人是誰呢?不過是上帝藉以使哥林多人歸信的服事者罷了。栽種的、澆灌的都算不得甚麽,因為「惟有上帝叫[它]生長」,他們只是上帝的同工而已。如火的試煉要證明誰的工作耐久。保羅告訴他們説:「你們是上帝的殿。」上帝的靈住在他們裏面。「這世界的智慧,在上帝看是愚拙[的]。」所以誰也不可拿人誇口,因為萬物其實都屬於上帝。[9]

保羅和亞波羅都是上帝神聖秘密的謙卑管家,管家是應該忠於職守的。哥林多的弟兄有誰可以誇口呢?他們有甚麽不是領受的呢?衆使徒成了給天使和世人觀看的戲景,當他們還是愚拙、軟弱,被視為萬物渣滓的時候,哥林多人就已經富足,已經作王統治,已經變得審慎、強壯了嗎?保羅打發提摩太去幫助哥林多人記住他在與基督有關的事上所用的方法,從而效法他。若是耶和華的旨意,保羅就必快來;他不單要認識那些趾高氣揚的人的言詞,還要認識他們的力量。

論保持會衆潔淨

[編輯]

(覆蓋哥林多前書5:1-6:20)據報有一件令人震驚的不道德事件在哥林多人當中發生!有人竟娶了自己的繼母。會衆必須把這人交給撒但,因為一點酵便能使全團發起來。凡自稱為弟兄,但卻行事邪惡的人,他們必須停止與之交往。

哥林多人竟然彼此對簿公堂!讓自己受人訛騙豈不是還好一點嗎?既然他們會審判世界和天使,難道他們在自己當中找不到一個人可以仲裁弟兄之間的爭執嗎?此外,他們必須保持潔淨,因為一切行淫的、拜偶像的和諸如此類的人都不能承受上帝的王國。他們當中也有人從前是這樣,但已經洗淨成聖了。「你們要逃避淫行,」保羅説。「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上帝。」[10]

有關獨身和婚姻的勸告

[編輯]

(覆蓋哥林多前書7:1-40)保羅答覆一個關於婚姻的問題。由於淫行的普遍,男婚女嫁可能是明智之舉,結了婚的人則不該剝奪配偶所當得的性滿足。未婚和守寡的人像保羅一樣保持獨身是好的;但倘若他們無法自制,就讓他們結婚好了。然而他們若結了婚,就應該繼續與配偶同住。縱使配偶不信,信徒也不該離開對方,因為藉著繼續同住,信徒也許可以拯救不是信徒的配偶。至於受割禮和為奴的問題,各人該滿足於蒙召時的身分而保持現狀。結了婚的人必然會分心,因為他想得到配偶的嘉許,但獨身的人卻只為主的事掛慮。結婚的人並沒有犯罪,但不結婚的人卻「做得更好」。

凡事都為了福音的緣故

[編輯]

(覆蓋哥林多前書8:1-9:27)祭過偶像的食物又如何?偶像根本算不得甚麽!世上有許多的「神」,許多的「主」,但對基督徒來説,「只有一位上帝,就是父」,並有「一位主,就是耶穌基督」。(哥林多前書8:5,6)然而,有人看見你吃祭過偶像的肉,就可能因此跌倒。保羅勸哥林多人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就當避免吃祭過偶像的肉,以免引致弟兄跌倒。

為了服事職務的緣故,保羅甘願放棄很多事物。身為使徒,他有權「靠著福音養生」,但他卻沒有這樣做。雖然如此,傳道是他所必須負起的責任;事實上,他説:「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故此他使自己成為衆人的奴隸,「向甚麽樣的人,……就作甚麽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凡保羅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了在永生的賽程中得勝,贏得不能朽壞的冠冕,他鞭策自己的身體,免得他把好消息傳給別人之後,「自己反被棄絶了」。[11]

警戒人提防有害的事物

[編輯]

(覆蓋哥林多前書10:1-33)猶太人的「祖宗」又如何?他們曾在雲下受浸歸入摩西,但大部分人卻沒有得到耶和華的嘉許,反而在曠野中倒斃。為甚麽呢?因為他們貪戀有害的事物。基督徒應該從中汲取教訓,遠避偶像和淫行,切勿試探耶和華,向他發怨言。凡自以為站得穩的,務須小心,免得跌倒。雖然試探必然臨到,但上帝絶不會讓他的僕人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相反,他會開一條出路,好使他們忍受得住。保羅寫道:「要逃避拜偶像的事。」(哥林多前書10:1,14)我們不能一面吃主的筵席,又吃鬼靈的筵席。可是,你若在別人家裏吃飯,就不要查問肉的來源。雖然如此,如果有人提醒你這些肉是祭過偶像的,就要為這人的良心的緣故不吃肉。保羅寫道:「無論做甚麽,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哥林多前書10:31)

首領權;主的晚餐

[編輯]

(覆蓋哥林多前書11:1-34)保羅説:「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他接著列出上帝就首領權所定的原則:男人是女人的頭,基督是男人的頭,上帝是基督的頭。是故每逢女子在會衆裏禱告或説預言,都應該在頭上有「服權柄的記號」。保羅無法稱讚哥林多人,因為他們聚集起來時有分黨結派的情形。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怎能夠適當地吃主的晚餐呢?保羅回顧當耶穌創立記念自己死亡的儀式時有甚麽事發生。每個人在吃主的晚餐之前都必須細察自己,以免由於未能分辨「身體」而自招懲罰。[12]

屬靈的恩賜;愛和愛的追求

[編輯]

(覆蓋哥林多前書12:1-14:40)屬靈的恩賜雖各有不同,靈卻是同一的。服事職務和運作雖各有分別,卻有同一的主和同一的上帝。照樣,在基督團結一致的身體裏雖有許多不同分子,每個分子卻彼此相依,正如人的身體一樣。上帝隨己意把各分子安置在身體裏,每個分子都有自己的工作,「免得身上分門別類」。(哥林多前書12:25)若沒有,具有屬靈恩賜的人就算不得甚麽。愛是恆忍、仁慈的,不嫉妒也不自大。愛只喜歡真理。『愛是永不止息的。』(哥林多前書13:8)像説預言和外國語言一類的屬靈恩賜終必廢止,但信心希望、愛心卻會存留;其中最大的就是愛。

保羅勸告哥林多人説:「要追求愛。」要憑著愛心運用屬靈的恩賜去造就會衆。由於這緣故,説預言比説外國語言更勝一籌。保羅寧願用理解力説五句話教導人,過於説萬句別人聽不懂的話。説外國語言是個標記,是為了非信徒而作的;但説預言卻是為了信徒的好處。對於這些問題,他們在理解力方面不該作「小孩子」。至於女子,她們應該在會衆中表現順服。「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13]

復活的希望確切不移

[編輯]

(覆蓋哥林多前書15:1-16:24)基督復活後曾向磯法顯現,向12使徒顯現,又曾同時顯給500多位弟兄看,之後又向雅各顯現,再向所有使徒顯現,最後也顯給保羅看。保羅寫道:『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和所信的就都枉然了。』(哥林多前書15:14)各人會按照適當的次序復活:基督是初收果實,其次是基督臨在期間屬基督的人。最後上帝把一切仇敵都放在基督腳下,於是基督就把王國交給天父。甚至最後的仇敵──死亡,也要歸於無有。要是沒有復活,保羅時刻面對死亡的危險又有甚麽用處呢?

但死者會怎樣復活呢?正如撒在地裏的穀粒必須死去,植物的本體才能生長,死人復活的情形也與此類似。「所種的是屬血氣的身體,復活的是屬靈的身體。……血肉之體不能承受上帝的國。」[14]保羅道出一個神聖秘密:不是人人都會在死亡中沉睡。就在最後的號角吹響的時候,在眨眼之間,他們都要改變。在這個時候,必朽壞的必須穿上不朽性,死亡從此就被永遠吞滅了。「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裏?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裏?」保羅從心底喊道:「感謝上帝,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15]

在末了,保羅勸哥林多人要以有條不紊的方式湊集捐款,送到耶路撒冷幫助有需要的弟兄。保羅提及自己要取道馬其頓探訪哥林多人,並且表示提摩太和亞波羅也會探訪他們。保羅勉勵弟兄們説:「你們務要警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穩,要作大丈夫,要剛強。凡你們所做的都要憑愛心而做。」[16]保羅代亞細亞的各群會衆向哥林多人問好,最後他更親筆問安,表達他的愛心。

基督教新教觀點

[編輯]

加深對舊約聖經的理解

[編輯]

使徒保羅的這封書信引用了希伯來文聖經(舊約)的許多經節,使人對這部分聖經的了解大增而得益不淺。保羅在第10章指出,摩西領導下的以色列人喝了出自靈磐石的水,而靈磐石就是基督。[17]然後他提及貪戀有害的事物會導致甚麽悲慘的後果,摩西領導下的以色列人的經歷便足以充分表明這點。接著他補充説:「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鑑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千萬不要變成過度自信,以為自己永不會跌倒![18]保羅再次以律法為喻,引述以色列人的交誼祭物,表明出席主的晚餐的人應該怎樣以適當的方式領食耶和華的筵席。然後他引用詩篇24:1説,「地和其中所充滿的……都屬耶和華,」藉此支持他認為從市上買來的肉都可以吃的主張。[19]

為了表明「上帝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事遠較優越,而世俗「智慧人的意念是虛妄的」,保羅再次引用希伯來文聖經。[20]他引用耶和華的律法作為權威去支持他在第5章吩咐會衆把犯過者開除的訓示,説:『當把那惡從你們中間除掉。』(申命記17:7)保羅在討論自己有權賴服事職務維生時再次引用摩西律法,指出律法規定牲畜踹穀時,人不可籠住牠的嘴,使其無法吃穀。在聖殿服務的利未人則有權從祭壇收取屬於他們的分。[21]

諸多有益的勸告

[編輯]
  • 保羅給哥林多人的第一封信含有很多受上帝所感示的勸告,這些訓示可以給予人很大的裨益!
  • 要沉思其中的勸告,不要分黨結派而跟從人。(第1-4章)
  • 哥林多當地發生的不道德事件,以及保羅強調在會衆中務要道德高尚、保持潔淨。(5,6章)
  • 就獨身、婚姻、分居等問題所提出的勸告。(第7章)
  • 在談及祭過偶像的食物時有力地強調基督徒必須小心避免使人跌倒或落入崇拜偶像的陷阱中。(第8-10章)
  • 適當的順服和各種屬靈恩賜,並且就愛這種永不止息的品德作了一項極為實用的討論。保羅也極力強調基督徒的聚會應當秩序井然。(第11-14章)
  • 在上帝感示之下對復活一事作了一項有力的辯護。(第15章)

這一切和其他的有益資料給人極深的印象,對今日的基督徒具有很大的價值!

對聖經主題的理解

[編輯]

保羅的這封信特別加深我們對聖經的偉大主題──上帝的王國的理解。它提出嚴厲的警告,不義的人必不能承受上帝的國,並且把許多使人失去資格的惡行列舉出來。(哥林多前書6:9,10)但最重要的是,它解釋復活與上帝王國的關係。基督是復活的『初熟果子』,他「要作王,等上帝把一切仇敵都放在他腳下」。基督征服了一切仇敵參看哥林多前書包括死亡在內參看哥林多前書之後,「就把國交與父上帝,……叫上帝為萬物之主」。最後,基督會與他那些復活了的屬靈弟兄合力把蛇的頭擊碎,從而應驗了上帝在伊甸園裏所作的王國應許。懷有屬天復活希望的基督徒可以與基督耶穌一同在天國裏享有不朽的生命。保羅根據復活的希望提出勸勉説:「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裏面不是徒然的。」[22]

注釋與參考文獻

[編輯]
  1. ^ 參看哥林多前書5:9。
  2. ^ 哥林多前書導論. [2014-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7). 
  3. ^ 參考Halley’s Bible Handbook, 1988, H. H. Halley, page 593.
  4. ^ 參考Smith’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1863, Vol. 1, page 353.
  5. ^ 參看使徒行傳18:1-11對格林多會眾建立的概述
  6. ^ 參看哥林多前書7:1;1:11;5:1;11:18
  7. ^ 參考The Interpreter’s Bible, Vol. 10, 1953, page 13.
  8. ^ 參考The Interpreter’s Bible, Vol. 9, 1954, page 356.
  9. ^ 參看哥林多前書3:6,9,16,19。
  10. ^ 參看哥林多前書6:18,20。
  11. ^ 參看哥林多前書9:14,16,19,22,23,27。
  12. ^ 參看哥林多前書11:1,10,29。
  13. ^ 參看哥林多前書14:1,20,40。
  14. ^ 參看哥林多前書15:44,50,引文參見《聖經新譯本》
  15. ^ 參看哥林多前書15:55,57。
  16. ^ 參看哥林多前書16:13,14
  17. ^ 參看哥林多前書10:4;民數記20:11
  18. ^ 參看哥林多前書10:11,12;民數記14:2;21:5;25:9
  19. ^ 參看哥林多前書10:18,21,26;出埃及記32:6;利未記7:11-15。
  20. ^ 參看哥林多前書2:9;3:20;以賽亞書64:4;詩篇94:11
  21. ^ 參看哥林多前書9:8-14;申命記25:4;18:1。
  22. ^ 參看哥林多前書林前15:20-28,58;創世記3:15;羅馬書16:20。

參考書目

[編輯]
  • Erich Fascher, Zu Tertullians Auslegung von 1.Kor. 5,1-5 (de pudicitia c.13-16); in: ThLZ 99 (1974), 9-12
  • Adolf von Harnack, Die Verklärungsgeschichte Jesu, der Bericht des Paulus (1. Kor. 15,3ff.) und die beiden Christusvisionen des Petrus; in: Sitzungsber.d. Preuß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Philos.-hist.-Kl. 1922, 62-80
  • Michael A.G. Haykin, The Spirit of God. The Exegesis of 1 and 2 Corinthians in the Pneumatomachian Controversy of the Fourth Century; (= Vigilia Christianae); Köln 1994
  • Joachim Jeremias, Artikelloses christos. Zur Ursprache von 1 Chor 15, 3b-5; in: ZNW 57 (1966), 211-215
  • Kurt Niederwimmer, Zur Analyse der asketischen Motivation in 1 Kr 7; in: ThLZ 99 (1974), 241-248
  • H. Probst, Paulus und der Brief. Die Rhetorik des antiken Briefes als Form der paulinischen Korintherkorrespondenz; Tübingen 1991
  • Walter Schmithals, Die Gnosis in Korinth. Eine Untersuchung zu den Korintherbriefen; 3. bearb. u. erg. Aufl.; Göttingen 1969
  • H.H. Sellin, Der Streit um die Auferstehung der Toten. Eine religionsgeschichtliche und exegetische Untersuchung von 1.Korinther 15;(=FRLANT 138); 1986
  • Helmut Merklein, Der erste Brief an die Korinther, Kap. 1-4. (=ÖTK Band 7,1) (GTB 511), Gütersloh 1992 ISBN 3-579-00511-1
  • Helmut Merklein, Der erste Brief an die Korinther, Kap. 5,1-11,1. (=ÖTK Band 7,2) (GTB 512), Gütersloh 2000 ISBN 3-579-00512-X
  • Helmut Merklein/Marlis Gielen, Der erste Brief an die Korinther, Kap. 11,2-16,24. (=ÖTK Band 7,3) (GTB 513), Gütersloh 2005 ISBN 3-579-00551-0
  • Erik Peterson, Der erste Brief an die Korinther und Paulus-Studien (aus dem Nachlass herausgegeben von Hans-Ulrich Weidemann) (= Ausgewählte Schriften 7), Würzburg 2006 ISBN 978-3-429-02835-0

外部連結

[編輯]

閱讀聖經

[編輯]

參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