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史: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
补救5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6
第81行: 第81行:
自二十世紀開始,科學家們便受到一些小說作者,例如[[儒勒·凡尔纳]](《[[从地球到月球]]》)及[[H·G·威尔斯]](《[[星际战争]]》)影響,開始進行各項星際飛行的研究。
自二十世紀開始,科學家們便受到一些小說作者,例如[[儒勒·凡尔纳]](《[[从地球到月球]]》)及[[H·G·威尔斯]](《[[星际战争]]》)影響,開始進行各項星際飛行的研究。


首個有關太空飛行的切實建議來自[[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他是以1903年發布的"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мировых пространств реактивными приборами"(通过反应装置探索宇宙空间)研究而成名,可惜這個理論研究在俄羅斯國外並不流行。<ref>[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g8PW0_WNTDsC&pg=PA6&dq=Noordung+space+station#PPA4,M1 ''Walking in Space'' By David Shayler, p.4]</ref>
首個有關太空飛行的切實建議來自[[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他是以1903年發布的"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мировых пространств реактивными приборами"(通过反应装置探索宇宙空间)研究而成名,可惜這個理論研究在俄羅斯國外並不流行。<ref>{{Cite web |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g8PW0_WNTDsC&pg=PA6&dq=Noordung+space+station#PPA4,M1 |title=''Walking in Space'' By David Shayler, p.4 |access-date=2017-03-12 |archive-date=2017-02-0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203120446/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g8PW0_WNTDsC&pg=PA6&dq=Noordung+space+station#PPA4,M1 |dead-url=no }}</ref>


自1919年,[[罗伯特·戈达德]]發佈了他的研究-『抵達最高高度啲方法』後,太空飛行便在工程學上變得可行。他亦將[[拉伐尔喷管]]應用在[[液体火箭发动机]],足以證明星際飛行是可行的。這份研究亦在往後的日子中深深的影響著太空飛行的重要人物,[[赫尔曼·奥伯特]]及[[沃纳·冯·布劳恩]]。
自1919年,[[罗伯特·戈达德]]發佈了他的研究-『抵達最高高度啲方法』後,太空飛行便在工程學上變得可行。他亦將[[拉伐尔喷管]]應用在[[液体火箭发动机]],足以證明星際飛行是可行的。這份研究亦在往後的日子中深深的影響著太空飛行的重要人物,[[赫尔曼·奥伯特]]及[[沃纳·冯·布劳恩]]。


在1929年,[[斯洛維尼亞人|斯洛維尼亞裔]]官員Hermann Noordung成為了第一個幻想出一個完整的[[太空站]]的人,他把這個概念記錄在其著作《太空旅遊的問題》中。<ref>''The Story of Manned Space Stations'', 2007, by Philip Baker, SpringerLink p.2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DdgIMOmcG0wC&pg=PA2&dq=Noordung+space+station]</ref><ref>[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g8PW0_WNTDsC&pg=PA6&dq=Noordung+space+station ''Walking in Space'' By David Shayler, p.6]</ref>
在1929年,[[斯洛維尼亞人|斯洛維尼亞裔]]官員Hermann Noordung成為了第一個幻想出一個完整的[[太空站]]的人,他把這個概念記錄在其著作《太空旅遊的問題》中。<ref>''The Story of Manned Space Stations'', 2007, by Philip Baker, SpringerLink p.2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DdgIMOmcG0wC&pg=PA2&dq=Noordung+space+station] {{Wayback|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DdgIMOmcG0wC&pg=PA2&dq=Noordung+space+station |date=20130613164014 }}</ref><ref>{{Cite web |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g8PW0_WNTDsC&pg=PA6&dq=Noordung+space+station |title=''Walking in Space'' By David Shayler, p.6 |access-date=2017-03-12 |archive-date=2017-02-0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203120446/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g8PW0_WNTDsC&pg=PA6&dq=Noordung+space+station |dead-url=no }}</ref>


第一支被送上太空的火箭是在1944年7月[[1951年以前航天活动列表|試射]]的德國製[[V-2火箭]]。
第一支被送上太空的火箭是在1944年7月[[1951年以前航天活动列表|試射]]的德國製[[V-2火箭]]。
第113行: 第113行:
到 1963年 6月 16日,聯盟共發射了 6 名東方號宇航員,其中兩對同時飛行,累積了 260 次宇航員軌道和剛剛超過 16 天的太空宇航員天數。
到 1963年 6月 16日,聯盟共發射了 6 名東方號宇航員,其中兩對同時飛行,累積了 260 次宇航員軌道和剛剛超過 16 天的太空宇航員天數。


1961年 5月 5日,美國在自由者7号太空艙中發射了第一位亞軌道水星宇航員[[艾倫·謝潑德]]。 與加加林不同,謝潑德手動控制他的航天器的姿態並降落在其中,因此在技術上使自由者7号成為當時[[国际航空联合会]]定義的第一次完整的載人太空飛行。<ref>{{Cite web|title = Geek Trivia: A leap of fakes|url = http://www.techrepublic.com/article/geek-trivia-a-leap-of-fakes|access-date = 31 July 2019}}</ref>
1961年 5月 5日,美國在自由者7号太空艙中發射了第一位亞軌道水星宇航員[[艾倫·謝潑德]]。 與加加林不同,謝潑德手動控制他的航天器的姿態並降落在其中,因此在技術上使自由者7号成為當時[[国际航空联合会]]定義的第一次完整的載人太空飛行。<ref>{{Cite web|title = Geek Trivia: A leap of fakes|url = http://www.techrepublic.com/article/geek-trivia-a-leap-of-fakes|access-date = 31 July 2019|archive-date = 2017-08-05|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805060024/http://www.techrepublic.com/article/geek-trivia-a-leap-of-fakes/|dead-url = no}}</ref>


== 參見 ==
== 參見 ==
第127行: 第127行:
== 額外資料 ==
== 額外資料 ==
{{Commonscat-inline|History of spaceflight}}
{{Commonscat-inline|History of spaceflight}}
* [http://historicspacecraft.com/ 歷史上的航天器]
* [http://historicspacecraft.com/ 歷史上的航天器] {{Wayback|url=http://historicspacecraft.com/ |date=20160602213251 }}
{{航天}}
{{航天}}



2022年3月3日 (四) 19:33的版本

首颗人造卫星史普尼克1號的模型
軌道載人航天計劃
計劃名稱 首次亮相 發射次數
東方計劃 1961 6
水星计划 1962 4
上升計劃 1964 2
双子座计划 1965 10
联盟计划 1967 142
阿波罗计划 1968 11
天空实验室计划 1973 3
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 1975 1
航天飞机 1981 135
神舟计划 2003 6
亞軌道載人航天計劃
計劃名稱 首次亮相 發射次數
水星计划 1961 2
北美X-15 1963 2
太空船1號 2004 3

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罗伯特·戈达德航天的理論方面給實際方面作出突破後,航天便在20世紀開始成為人類對成就的一項指標。蘇聯在戰後太空競賽中扮演領導者的角色,成為第一個發射衛星,第一個送男太空人進入軌道及送第一個女太空人進入軌道的國家。美國也追上了蘇聯,如1969年成為第一個送男太空人上月球的國家。

在太空競賽結束後,航天便成為一些國際性的公司的玩兒[需要解释],提供了一些更便宜的方法樣人們進入近地轨道, 亦令航天變得商業化。星際探測器目前已經探訪過所有太陽系內的行星,而且人類亦成功在和平号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等太空站內進行長時間軌道載人飛行。最近[何时?],中國憑著載人任務等顯著的航天能力成為航天技術的第三大國家。

背景

Description of a space station in Hermann Noordung's The Problem of Space Travel (1929).

自二十世紀開始,科學家們便受到一些小說作者,例如儒勒·凡尔纳(《从地球到月球》)及H·G·威尔斯(《星际战争》)影響,開始進行各項星際飛行的研究。

首個有關太空飛行的切實建議來自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他是以1903年發布的"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мировых пространств реактивными приборами"(通过反应装置探索宇宙空间)研究而成名,可惜這個理論研究在俄羅斯國外並不流行。[1]

自1919年,罗伯特·戈达德發佈了他的研究-『抵達最高高度啲方法』後,太空飛行便在工程學上變得可行。他亦將拉伐尔喷管應用在液体火箭发动机,足以證明星際飛行是可行的。這份研究亦在往後的日子中深深的影響著太空飛行的重要人物,赫尔曼·奥伯特沃纳·冯·布劳恩

在1929年,斯洛維尼亞裔官員Hermann Noordung成為了第一個幻想出一個完整的太空站的人,他把這個概念記錄在其著作《太空旅遊的問題》中。[2][3]

第一支被送上太空的火箭是在1944年7月試射的德國製V-2火箭

太空競賽

軌道太空飛行,不論是載人或不載人,都是由美國及蘇聯在冷戰期間一個稱之為『太空競賽』的比賽所研發。

首個無人衛星

正在展出的史普尼克1號複製品

這個競賽始於1957年,當時美國及蘇聯聲稱正準備發射人造衛星。在1957年7月29日,美國宣布她們準備在1958年春季發射Vanguard。同年7月31日,蘇聯宣布她們將會在1957年秋季發射一個衛星。

在1957年10月4日,蘇聯正式發射人類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1號上太空。

在1957年11月3日,蘇聯發射了第二顆衛星-史普尼克2號,它搭載著一隻名為萊卡的小狗——第一個繞地球軌道飛行的生物。在進入軌道後,其內部溫度上升到40攝氏度,導致萊卡僅存活了數小時,而不是計劃中的幾天。

1958年2月3日史普尼克3號第一次發射失敗,5月15日第二次發射成功,這顆衛星同時攜帶著大量科學探測儀器,收集在外大气的压力和组成、电粒子的浓度、宇宙射線中的光子、宇宙射線的重核磁場靜電場及流星顆粒的資料。

結果一連串的失敗後,美國在1958年2月1日成功發射了其第一顆衛星,探险者1号上太空。這顆衛星上的科學儀器同時檢測到理論上已獲認證的范艾伦辐射带

首個宇航員

1961年 4月12日,蘇聯開啟了載人航天時代,第一位宇航員(俄羅斯太空旅行者的名字)尤里·加加林的飛行。 加加林的飛行是蘇聯東方號太空探索計劃的一部分,飛行時間為 108 分鐘,由一個地球軌道組成。

1961年8月7日,另一位蘇聯宇航員蓋爾曼·季托夫 (Gherman Titov) 在執行東方 2 號任務期間成為第二位在軌人員。

到 1963年 6月 16日,聯盟共發射了 6 名東方號宇航員,其中兩對同時飛行,累積了 260 次宇航員軌道和剛剛超過 16 天的太空宇航員天數。

1961年 5月 5日,美國在自由者7号太空艙中發射了第一位亞軌道水星宇航員艾倫·謝潑德。 與加加林不同,謝潑德手動控制他的航天器的姿態並降落在其中,因此在技術上使自由者7号成為當時国际航空联合会定義的第一次完整的載人太空飛行。[4]

參見

註腳

  1. ^ Walking in Space By David Shayler, p.4. [2017-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3). 
  2. ^ The Story of Manned Space Stations, 2007, by Philip Baker, SpringerLink p.2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Walking in Space By David Shayler, p.6. [2017-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3). 
  4. ^ Geek Trivia: A leap of fakes. [31 Jul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5). 

額外資料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航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