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寺
黎明寺 วัดอรุณ | |
---|---|
基本信息 | |
国家 | 泰国曼谷曼谷艾县 |
坐标 | 13°44′36.6″N 100°29′22.2″E / 13.743500°N 100.489500°E |
宗教 | 上座部佛教 |
竣工 | 14世纪 |
地圖 | |
黎明寺(泰語:วัดอรุณ),又称作晓庙、郑王寺或郑王庙,是泰国首都曼谷市曼谷艾县“血脉之河”昭披耶河西畔的一所佛教寺院。它的全名为 วัดอรุณราชวรารามราชวรมหาวิหาร(Wat Arunratchawararam Ratchaworamahavihara)。享有“泰國埃菲爾鐵塔”的美稱。
始建于泰国的大城王朝,在鄭昭迁都到此地創建吞武里王朝之後,吞武里区也日益兴盛。寺庙于1809年竣工,1847年又被重修。它是大城时期孟库国王时代留下的最伟大的创举、最璀璨的文化遗产,这使得黎明寺成为现今昭披耶河畔最古老的建筑、参观量最高的寺庙(黎明寺每日对外开放)。
黎明寺的主塔高达82米,这座主塔是泰国著名的建筑,刻在了10泰铢的硬币背面(拉玛九世皇时期发行的硬币)。底座和塔身均呈方表,层数很多,面积逐层递减。四周各有陪塔一座,颜色各异,宏伟华丽,比主塔矮小几倍。塔上鋪貼許多彩色碎陶瓷。宝塔的地基部分绘有巨幅图画。
历史
[编辑]黎明寺始建于泰国的大城王朝时期,原名为Wat Makok,意思是“橄榄树佛寺”。大城王国的首都阿瑜陀耶被缅甸侵占,变成了缅甸雍笈牙王朝的新首都,郑昭在吞武里建都,成立了吞武里王朝。1768年,郑昭在维猜延堡垒旧址上建起了他的新王宫,此堡垒早在16世纪初就起到了保卫进入泰国境内船只的防守工作。在王宫场地的范围内,有两所佛教寺庙,橄榄树佛寺(Wat Makok)和泰集市佛寺(Wat Tai Talad),今称:Wat Moli Lokayaram。因为这两所佛寺正好处于王宫场地的范围内,所以均不允许佛僧住宿。因佛寺处于王宫场地内而不准佛僧住宿的规定与今日曼谷玉佛寺因处于大皇宫场地而同样地不允许佛僧住宿的情况相同。
郑昭在他的新王宫落成后,将橄榄树佛寺(Wat Makok)改名黎明寺(Wat Arun 或 Wat Chaeng)。昭批耶卻克里,未来的拉玛一世泰国国王(谥号:帕佛陀約華朱拉洛),在万象取夺到了玉佛后,举行了隆重地列队进都仪式。回到曼谷后,玉佛变成了泰国最神圣的一尊佛塑,黎明寺则变成了玉佛的临时储藏所。
郑昭垮台后,拉玛一世为了玉佛的储藏,命令在河畔的另一岸修建一所佛寺,并于1784年将玉佛搬进了新建的玉佛寺。因为这次的搬迁,导致了王宫场地范围的缩小,从而不少新的佛僧搬进了原先被舍弃的佛寺内。
拉玛一世承权期间,皇太子(未来的拉玛二世)命令修复黎明寺,将原先仅16米高的主塔增至到当今的79米高度,使其宏伟的气派满足了“天使之都”的佳名。拉玛二世将黎明寺改名为Wat Arunratchatharam。拉瑪二世駕崩後將骨灰安置在這裡。寺庙的扩建工作在拉玛三世的命令下竣工了。拉玛四世给予了这所佛寺它当今的名称—Wat Arunratchawararam,简称“黎明寺”(Wat Arun)。
原王宫(Phra Racha Wang Derm),也就是郑昭所修建的王宫后来被修复了,现在称作“郑王宫”。黎明寺因为位于原来的“郑王宫”场地内,所以也常常被称作“郑王寺”或“郑王庙”。郑王宫位于黎明寺的正南方,现在与残余的维猜延堡垒(现称:Wichaiprasit堡垒)一同归属泰国海军基地的场地。维猜延堡垒的遗址虽然因为是军事基地而不允许游客直接观访,但还是可以从曼谷艾运河三角洲岸边观看。
建筑
[编辑]主塔
[编辑]主塔坐落于黎明寺的正中心,叫做“帕邦/帕普兰”(Phra Prang),有“崇高的佛塔”的敬意,源自于高棉帝国庙宇中的山峰式普朗塔。它象征着佛国当中的神山——須彌山。主塔外部建有四条陡峭的台阶,连接着塔体的四层楼,由此可以环绕塔体。
主塔最底层的四角建有四个小型陪塔,来供献风神(Phra Phai)。龛中的雕像展示着骑在一匹白马上面向四方的风神。每层台阶的两侧放置着中国武士的石像。
第二层由夜叉恶灵守卫的石像柱支撑。这里可以看到四个入口似的锥形亭子(Mondop),在这些亭子里展示着佛陀一生所发生的重要事件,例如佛的诞生与觉悟。
第二层与底层之间陈设着许多小壁龛,小壁龛里装有金纳罗和金纳里(Kinnara、Kinnari,雄雌配对,半人半鸟,孔雀尾,住在须弥山斜坡的Himaphan森林中)的小雕塑。
第三层由拉玛坚史诗中的猴子雕像形成的柱子顶撑。这里也同样地装有金纳罗与金纳里小雕塑的小壁龛。
最后,第四层或最顶层由印度教中一些住在天上如提婆一样的神灵雕塑形成的柱子支撑着。
四侧台阶的顶面都挖有小壁龛,里面摆置着印度教里掌管仞利天的女神,因陀罗的雕塑。她坐在传统的三面白象背上。塔的尖顶由驾在印度教神话中大鹏金翅鸟上的毗湿奴神的雕塑支撑。
在塔尖上有佛塔建筑中常见的法螺。法螺是因陀罗的兵器,但是出乎寻常地再戴上了一个金冠。这金冠原本是为了一尊佛像而制的,不过后来拉玛三世在黎明寺扩建工作竣工时,命令将金冠改置于主塔塔尖上。
主塔塔高依不同的来源而有矛盾的数字,一说66或67米,另一说80至86米。主塔的周长为234米。
塔的整体布满了许许多多的中国彩瓷(当年来自中国船只的压舱物)与贝壳,形成了不少花物图案,总共约有百万件之多。
陪塔
[编辑]主塔象徵着須彌山,而主塔底座的四个方位角,各有四座低主塔一筹的陪塔,代表四大部洲。四座陪塔间是四座佛殿,供朝拜者出入主塔进行礼拜。
相關文學作品
[编辑]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的大河小說《豐饒之海》第三卷的書名《曉寺》,取自黎明寺的日語譯名「暁の寺」。小說開頭描寫了主角本多繁邦遊覽黎明寺及曼谷其他名剎的情節。
外部链接
[编辑]- (泰文)(英文)“黎明寺保护工程”的官方网站
- (英文)黎明寺3维图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