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性宗教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政治性宗教是現代政治學的概念,特指得到強大文化和政治力量支持的、勢力幾可比肩國教政府意識形態。在理論和實踐上,政治性宗教都頗類國教。 [1]在政治性宗教主導的國家中,政治性宗教和基本政治制度(如議會選舉)一道享有某種神聖的地位,並為政權提供倫理學價值觀神話、符號、儀禮和國家曆法等方面的支持。政治性宗教一般與已存的傳統宗教角逐影響力,並在可能的情況下取而代之。同強調社會團結、保守色彩較濃的公民宗教相比,政治性宗教帶有更為極端的變革性色彩。[2] 在學界之外,政治性宗教的概念往往遭到不同程度的誤用。

典型特徵[編輯]

政治性宗教往往具有以下特徵中的相當部分:

  • 組織結構
    • 強調與其他意識形態的區別,注重身份甄別;
    • 領導層強調其超越凡俗的屬性、甚至帶有救世主性質,往往由極富個人魅力(克里斯馬)者充任首腦;
    • 嚴密的等級結構;
    • 強調對教育的把控,以確保現政體的安全、神聖性和延續性。
  • 信仰
    • 具有自洽的信仰體系以賦予外在世界以符號意義。強調系統內部對信仰的堅持;
    • 拒斥相同類型的其他意識形態;
    • 一定程度的烏托邦色彩;
    • 堅信此種宗教帶有不言自明的正當性,並據此視(特定)教外族群為靈性未開者;
    • 教徒由衷地希望招募其他人入教;
    • 目的至上,常常可以罔顧手段的不當;
    • 宿命論:堅信該宗教一定能取得最終勝利

歷史上的政治性宗教[編輯]

大革命時期的法國[編輯]

法西斯意大利[編輯]

納粹德國[編輯]

大日本帝國[編輯]

蘇聯[編輯]

土耳其[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編輯]

土庫曼[編輯]

現代的政治性宗教[編輯]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編輯]

參見[編輯]

註釋[編輯]

  1. ^ Gentile, Emilio: Politics as Religion (2006)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 ^ Gentile, Emilio: Politics as Religion (2006)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xxii

參考文獻[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