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文理科學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座標42°22′51″N 71°06′37″W / 42.380755°N 71.110256°W / 42.380755; -71.110256

位於馬薩諸塞州劍橋的美國人文與科學院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又譯為美國人文與科學院美國文理科學院英語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簡稱 American AcademyAAAS )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院士機構及地位最為崇高的榮譽團體之一,也是進行獨立政策研究的學術中心。自從約翰·亞當斯約翰·漢考克詹姆斯·鮑登羅伯特·崔特·潘恩及其他的建國先賢於獨立戰爭期間創立人文與科學院以來,當選為其院士一直被認為是美國的最高榮譽之一。[1]

人文與科學院負有雙重職能:從科學、人文、商業、政治、藝術等領域選舉每個世代最優秀的學者及最具影響力的領袖成為其院士,以及針對社會的需要進行政策研究。[2] 目前人文與科學院的主要研究計劃聚焦於高等教育與科研、人文與文化研究、科學與技術進展、美國政治、人口與環境、兒童福利等。其主辦的季刊《代達羅斯》被廣泛的認為是國際最重要的學術刊物之一。[3]

人文與科學院的總部位於馬薩諸塞州劍橋市

歷史[編輯]

1780年5月4日,美國人文與科學院由馬薩諸塞州立法機構批准成立。根據其憲章記載,該院宗旨為:「弘揚學術,以增進自由、獨立、良善之公民德行」。首任院長為美國第一任副總統及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62位創始院士分別在政治、專業、商業等各領域擁有廣泛的興趣以及崇高的地位。[4]

人文與科學院於1781年選舉首批院士,其中包括本傑明·富蘭克林喬治·華盛頓以及多位外籍院士。其最初的紀要出版於1785年,院刊則於1846年起出版。在20世紀50年代,人文與科學院推出學刊《代達羅斯》,以表現其對更廣泛的知識與社會導向問題的承諾。[5]

貫穿於其歷史,人文與科學院頒發一系列獎項。其中,第一個獎項由本傑明·湯普森(朗福德伯爵)於1796年設立,用於獎勵「光和熱」領域的傑出成就,並為相關研究工作提供支持。其它的獎項則分別用於獎勵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領域的重要貢獻。2000年起,人文與科學院開始頒發愛國學者獎,用於表彰對人文與科學院做出重要貢獻,並且在言行中體現出美國國父們服務社會的精神的個人。

自從20世紀下半葉以來,政策研究成為人文與科學院的關注重心。在1950年代末,軍控問題是人文與科學院最關注的問題,人文與科學院也推動成立了位於北卡羅來納州國家人文研究中心。在1990年代末,人文與科學院制訂了新的戰略規劃,聚焦於四大領域:科學、技術與全球安全;社會政策與教育;人文與文化;教育。在2002年,人文與科學院與哈佛大學共同啟動了訪問學者項目。目前,全美已經有54所大學成為這一項目的聯合機構。[6]

名稱[編輯]

人文與科學院建立之時,美國正在法國等國的協助下與英國作戰,所以美國的創立者選擇比照包括作家、人文學人、科學家、軍事家、政治家在內的法蘭西學術院,而不是僅涵蓋自然科學的英國皇家學會,建立新大陸的學術院,並在正式名稱中選用「Arts and Sciences」一詞表示其覆蓋全部學術和專業領域。「Arts and Sciences」有多種中文譯法,包括「藝術與科學」、「人文與科學」、「文理科學」等[7]

比照英國皇家學會、主要涵蓋自然科學的美國院士機構是成立於1863年的美國國家科學院

學部與學組[編輯]

人文與科學院共分為五個學部及二十四個學組:[8]

數理科學部[編輯]

  • 數學組
  • 物理組
  • 化學組
  • 天文及地理學組
  • 工程科學與技術學組
  • 計算機科學組

生命科學部[編輯]

  • 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組
  • 細胞生物學、發展生物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基因學組
  • 神經科學、認知科學、行為生物學組
  • 演化生物學、種群生物學、生態學組
  • 醫學、生理學、藥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學組

社會科學部[編輯]

  • 心理學、教育學組
  • 經濟學組
  • 政治學、國際關係、公共政策學組
  • 法律(包括法律實踐)學組
  • 考古學、人類學、社會學、地理學、人口學組

藝術與人文科學部[編輯]

  • 哲學、宗教學組
  • 歷史學組
  • 文學及語言學組
  • 文學創作學組
  • 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組

公共事務、商業與行政管理學部[編輯]

  • 公共事務、新聞與傳媒組
  • 商業組
  • 教育、科學、文化與慈善組

活動[編輯]

人文與科學院聚集科學家、人文學人、藝術家、政治家、商業領袖以及其他領域的專家對複雜的社會、政治以及知識話題進行分析,以執行中立的政策研究。其下屬的研究委員會負責評審及批准所有的研究計劃,並協助判斷何種研究計劃能夠最有效的利用人文與科學院的知識與資源。研究委員會同時與出版委員會緊密合作,以確保各研究計劃的報告和出版物能夠提升人文與科學院的學術水準,並增進人文與科學院對學術界、政治界以及公眾的知識貢獻。

研究計劃[編輯]

人文與科學院的四大研究領域如下:

  • 科學、技術、以及全球安全:探索國際社會應當如何設計新的合作架構以提升國際安全,分析科學技術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影響,以及研發促進這些轉變的政策。
  • 社會政策及美國制度: 研究美國制度,特別是與政府、企業等相關的制度。
  • 人文與文化: 增進公眾對於人文在生活中的價值與角色的理解,為有關人文的政策分析提供新的資源。
  • 教育: 研究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所有不同層次的教育。

研究基金項目[編輯]

  • 訪問學者項目: 該項目為一跨學科的研究基金項目,目的是刺激和支持位於職業生涯早期的具有潛力的學者和實踐家,並且為人文與科學院相關領域的院士與新一代的學者交流提供相關支持、
  • 赫爾曼科技政策研究基金項目: 該項目為位於職業生涯早期、在科學與工程領域有所培訓且有志於轉向公共政策與管理的專業人士提供支持。受該基金資助的學人將與資深的科學家與政策專家共同工作,就重要的國內及國際的科技政策事務進行研究。

頒發獎項[編輯]

  • 愛國學者獎
  • 創始人獎
  • 艾默利獎
  • 愛默生-梭羅獎
  • 人文研究獎
  • 拉姆福德獎
  • 帕森斯獎
  • 薩頓詩歌獎

全國人文社會科學委員會[編輯]

2011年,美國國會參議院及眾議院兩黨成員請求人文與科學院組織一個全國委員會,並向國會提交一份報告,推薦具體、可行的步驟以確保美國能夠保持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卓越地位。

根據國會的要求,人文與科學院成立了人文社會科學委員會,以進行全國範圍內的討論,並向政府、學校、大學、文化機構、商業機構、慈善機構推薦具體的行動方案,供其支持與強化上述知識領域。

人文與科學院院長列表(1791-現在)[編輯]

院士[編輯]

從最初開始,院士均由現有院士提名及選舉產生,並且不僅僅包括科學家及人文學人,也包括作家、藝術家以及其它所有職業及政治領域的傑出代表。在科學院的歷史上,共選舉產生約10,000位院士,其中包括約翰·亞當斯托馬斯·傑斐遜羅伯特·崔特·潘恩約翰·詹姆斯·奧杜邦約瑟夫·亨利華盛頓·歐文約西亞·吉布斯奧古斯都·聖高頓羅伯特·奧本海默威拉·凱瑟艾略特愛德華·默羅喬納·沙克尤多拉·威地、以及艾靈頓公爵。外籍院士則包括歐拉拉法耶特侯爵亞歷山大·馮·洪堡利奧波德·馮·蘭克達爾文尼赫魯海森堡、以及亞歷克·吉尼斯等。天文學家瑪麗亞·米切爾是第一位入選人文與科學院的女性,她當選於1848年。目前人文與科學院共有約4,000位院士及外籍院士,其中包括超過250位諾貝爾獎得主及超過60位普立茲獎得主。

華人院士[編輯]

歷史上,當選為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或者外籍院士的華人包括:[9]

參考[編輯]

  1. ^ 八位耶鲁教授当选为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耶魯大學. 2004-05-04 [2012-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8). 
  2. ^ 什么样的人文学者在美国可成为院士. 科學時報. 2008-05-13 [2012-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4). 
  3. ^ 简介. 美國人文與科學院. [2012-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2). 
  4. ^ 人文与科学院宪章. 美國人文與科學院. [2012-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03). 
  5. ^ Gale美国历史百科全书: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 [2012-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4). 
  6. ^ Visiting Scholars Program.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2014-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30). 
  7. ^ Charter of Incorporation.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2012-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03). 
  8. ^ 2012年新当选院士名单 (PDF). 美國人文與科學院. 2012-04-17 [2012-04-2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4-24). 
  9. ^ 中央研究院院士荣获学术殊荣名单. 中央研究院. [2012-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3). 
  10. ^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官网主页. 楊振寧(Chen-Ning Yang). [2018-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9). 

參見[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