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消歧义/存档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什么是消含糊?

来了这些天,到现在我也没弄清楚什么是消含糊,请各位指教?不好意思。--Shizhao 2003年6月2日 00:31 (UTC)

别不好意思问问题。一词多意时产生含糊。为了消含糊,我们创造一个消含糊页,上面有同名同姓之词的链接线,还有短短的一两句话描述。然后每个链接线(除了最主要的意思)都必须在名子之后加英文括号: () ,括号里面要写个指明分类标志(specifier)。
例子:
以上的“官”、“学位”,就是所谓的“指明分类标志”。
在此例子,没有个最主要的意思,所以每个链接线都有指明分类标志。
连线时,我们就打: [[博士 (官)|]]。注意到在尾巴的直管 (|),这就做“直管秘诀”:显示就不会有“(官)”出来。此外,直管之后,您也可以打仍合东西,只要正常就好了。
例子: [[博士 (官)|清朝博士]] → 清朝博士
--Menchi 2003年6月2日 06:02 (UTC)
我想在条目名称跟括号之间是不应有空格的。
另外有关消含糊的更多资料可到Wikipedia:Disambiguation。 --Lorenzarius 2003年6月2日 09:06 (UTC)
没空格也可以用的话就没空格吧,因为中文是的没空格。--Menchi 2003年6月2日 09:08 (UTC)
不好意思,原来没有空格是用不了pipe trick的(foobar(foobar))。 --Lorenzarius 2003年6月2日 15:15 (UTC)

我还是弄不太懂,参看天花,这样对吗?为什么在维护页的消含糊页上没有显示?--Shizhao 2003年6月11日 05:19 (UTC)

嗯,对. ^_^
好像是因为消含糊维护页的其实手加的. ^o^ 不过没什么重要,那个的目的是在很多消含糊页的时候,可以查看修改。 --Menchi 2003年6月11日 06:22 (UTC)

是不是改作“消除歧义”更好一些?Mountain 11:18 2003年9月22日 (UTC)


消含糊

维护页中有一段话:“一个页面会被视为消含糊页如果它是链自Wikipedia:Links to disambiguating pages.”无法理解。我创建了Python,也是一个“消含糊页”,怎样它才会出现在这个维护页中呢?另外,我个人觉得,disambiguation在这里翻成“消除歧义”是否更顺耳一些呢?--Xyb 11:25 2003年8月20日 (UTC)

那个页面好像有问题,无法正常工作--Shizhao 00:23 2003年8月21日 (UTC)
“消除歧义”不错。--Menchi 22:15 2003年8月22日 (UTC)
对不起,那段文字是我译的,现在连我看起来也无法理解 X-P 其实它是说如果你把一条条目的链接放到Wikipedia:Links to disambiguating pages,那条目就会被视为消含糊页。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是没有页面会链到消含糊页的(除上述那个),所以我们才会利用到该维护页。
“消歧义”其实是准确些的(也是最初Formulax的译名[1]),但我已经叫惯了。如果没有反对,我就把所有消含糊改成消歧义。 --Lorenzarius 06:34 2003年8月27日 (UTC)

何时改消含糊

既然已经说起把“消含糊”改为“消歧义”,那怎么还不改呢?太忙了吗?

改为“消歧义”还是“消除歧义”?我觉得这样的好: Wikipedia:消含糊->Wikipedia:消除歧义,消含糊页->消歧义页

因为汉语中四字短语比较顺口。 Mountain 03:26 2003年9月29日 (UTC)

好,我现在就去改。 --Lorenzarius 08:33 2003年9月29日 (UTC)
建议把消歧义页也改成消除歧义页。 --Alaz 17:31 2004年4月11日 (UTC)

Future image commons:Image:Disambig.png

关于消歧义页的设置

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有很多消歧义页的设置失去了意义,比如李登辉的消歧义页,一般怎么也搜索不到那个页面去,而是直接进了政治人物李登辉此条目。而如果以政治人物李登辉为主条目,校长李登辉却成了李登辉 (复旦大学校长),这是不是有失公平呢?都是人嘛,应该都做成汉江这样的消歧义页吧。再如像人工智能这样的,在段首做一段给电影人工智能的说明,似乎也不公平玉米^ō^麦兜 11:10 2005年3月29日 (UTC)

我认为二者不同。李登辉作为一个人名做成汉江这样的消歧义页没有问题,但是人工智能做成主题消歧义可能更好,因为电影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这个概念本身是一个派生关系--百無一用是書生 () 11:27 2005年3月29日 (UTC)
前总统李登统的知名度应该远高于那位校长李登辉,所以才会做成主题消歧义吧。--可夫 (talky? click me!) 11:39 2005年3月29日 (UTC)
关于这点之前在捷克南北朝两个话题上已经讨论得很彻底了吧?基本上,以链入频率(基于链入频率与条目被读取的频率有某种程度正相关的假设)的多少来比较两个条目的重要性,可以作为到底该用两种消歧异方式中哪一种的考量:层阶式消歧异(就是原本的主条目,例如“李登辉”本身就是消歧异页,下属“李登辉 (总统)”、“李登辉 (校长)”两条),或者主从式消歧异(就是“李登辉”条目专用于前总统李登辉,包括消歧异条目与那位校长的条目为辅)各有各的适用场合与利弊。不过,我们之所以用这种西瓜偎大边(意指尊重常被连结的条目,而稍微忽略不常用条目)的作法,并不是因为我们有以XX为中心的POV之嫌觉得当总统比当校长希罕,而是着眼于系统效率与读者的便利性。为何会有这种差距之前已经讨论太多了,有兴趣的话不妨移步Wikipedia:投票/南北朝一探,我只能说,因为常被阅读的条目而牺牲了不常被阅读条目的醒目度,是必要之恶,因为反过来说,为了一个几乎没人听过、注意到的大学校长,要全部想要关切台湾前总统的读者,全部多点一次连结,真的叫公平吗?这样的话,我认识一位名叫“江泽民”的台湾某大汽车媒体主编,在该领域还算小有名气的人士,如果今天我写了条人物条目介绍这位先生,各位是否能接受江泽民这条目变成消歧异页的事实?--泅水大象 12:16 2005年3月29日 (UTC)
李登辉页面缺乏消歧义页的链接。--用心阁(对话页) 00:58 2005年3月30日 (UTC)
关于消歧异页真正的用途,我还想跟原发问的朋友补充解释一下,因为您提到“一般怎么也搜索不到那个页面去”这句,让我猜想您对消歧异页的用途有点认知上的混淆喔!基本上,消歧异页的存在不是要越醒目越好,它的存在意义在于“越不会让人发现越好”,为什么哩?不知道各位有没有仔细注意过消歧异讯息模板上所写的:“这是一个消歧义页。其他的页面可能有相同的名称连结到了这里。如果你点击连结来到了这个页面,请返回到原来的页面,并修改原连结到以上所述的页面之一。”意思是说,消歧异页原本预想的运作过程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某人在某个条目里点选了一个有重复意义的辞汇
=>被连到消歧异页
=>跟随消歧异页的引导,找到他真正想找的页面
=>根据真正的目的页面之条目名称,回到最初开始时的文章内,利用[[實際條目名|顯示連結名]]这种功能,将实际条目名称改为消歧异页指引到的正确位置
=>假如所有类似的链入都有热心人士修改完成,理论上,应该只会剩下几个歧异的条目本身,因为消歧异讯息的关系而会指引链入销歧异页
=>从此以后几乎无人会发现销歧异页的存在
不知这样解说能否让大家理解?只要有办法让人们以最高的效率找到目标条目,任何的销歧异方式都是正确的,但要注意的是销歧异的目的应该是“系统整体的最高效率”,而不是用来评论谁重要谁不重要、怎样分配条目才公平这种很意识型态的问题,因为太过注重后者其实只会徒增大家困扰,到最后,反而是把好好一个方便查资料用的小工具,搞成吵架争论的导火线,那才真是导果为因了呢!--泅水大象 03:11 2005年3月30日 (UTC)
我想消歧义页应该不是被一般页面作为内部连接所指向的,更多是重名条目之一中指向消歧义页。因此如果发现有连接连接到消歧义页是应该随见随改。--用心阁(对话页) 10:05 2005年3月30日 (UTC)
的确是该如用心阁兄所言这样运作才对。不过,毕竟理论与实务还是有点差距的,只怕有很多人明明注意到此错误,也不见得会记得随手修正,因此我们还是无法避免消歧异页被一般条目连结到,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消歧异页觉对不是越醒目越容易找到就是越好的。--泅水大象 08:49 2005年4月1日 (UTC)


消歧意页面里 主题或说是检索的字眼可以不要是亮绿(萤光绿)色的吗? 相当不讨喜的颜色! thx--Vanessi (留言) 2010年7月21日 (三) 11:24 (UTC)

再次讨论消歧义页的设置及繁简问题

Category:消歧义的条目中,有2种编排方式,一种是xxx (消歧义),一种是xxx,个人倾向于后者。理由是当大家在编辑条目的内部链接时,不会先去查找或注意该条目是否有歧义,他就不会把这个有歧义的条目的链接做成xxx (消歧义),而会习惯的做成xxx。这样一来,显示出的反而可能成了死链接,达不到链接的目的。

现在已有的xxx (消歧义),大多由于wikipedia只存在xxx的多种歧义中的一个条目。即xxx成了wikipedia已有的一个实际内容的条目。(比如仁寿 (消歧义)只存在一个年号仁寿条目)从长远来看,随着条目的增多,那些歧义条目都会编辑出来的。那么以xxx为消歧义页,xxx (A)xxx (B)为直接条目的做法应成为主流。当然了,以前讨论过的李登辉人工智能这样的主题消歧义方式不在我说的范围内。

所以当我看到中央大学 (消歧义)中央大学两个内容相同的消歧义页同时存在时,就删去了前者。现在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消歧义页中央大學和中国大学中央大学(我加到了删除投票)怎么会同时存在,繁简问题必须要解决啊!玉米^ō^麦兜 05:40 2005年4月30日 (UTC)

现在正简转换对已存在的页面不会有影响,目前还需要人工来合并两个页面,然后将其中一个重定向到另一个,比如Jusjih就为此做了很多贡献。那个中央大学应该重定向到中央大学去,而不该投票删除。--蓝色理想补充每日所需维生素 08:50 2005年4月30日 (UTC)
同意!玉米^ō^麦兜 10:04 2005年4月30日 (UTC)

关于年号和城市名、重要地名的重叠

各位整理年号都整理的很辛苦,在这里先谢谢大家了。但最近我发觉出现了一些问题,可能会引致编辑战,所以想在这里说说,请大家讨论一下。因为年号里面有很多是和中国的城市、重要地名相重叠的,比如保定顺德大庆兴宁阳朔延平大同绍兴始兴等等。各位整理也依据自己的爱好,作出了三种消岐义的方式,详见下面:

  1. 第一种如大庆,直接将大庆市条目的内容作为大庆条目的内容,在大庆条目的上方以一行文字来做消岐义指向年号。(我的看法:这种方式我觉得比较妥当,其理由是维基的使用者在用以上名字去搜索条目时,绝大部分人都在搜索地名,而极少有人是为了搜索偏僻的年号。我们应该为绝大部分人的方便而着想,那部分想看到年号的读者也可以在条目上方的一行文字里面直接点击进入年号。)
  2. 第二种如阳朔,直接把阳朔条目来做消岐义。(我的看法:这种方式非常公平,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有些不方便了,要重新点击多一次。)
  3. 第三种如兴宁,把兴宁作为年号条目,再在兴宁条目的上方用一行字指向地名兴宁市。(我的看法:这种方式我觉得非常不好,也很容易引起编辑战,因为绝大多数人都用这个名字去搜城市,结果搜出一个非常偏僻的年号,很多人感到莫名其妙就会去改动,特别是和这个城市有关联的人。)

各位都发表一下意见吧,觉得上面三种方式哪种好?我们应该统一一下,避免无畏的编辑战。

顺便发发劳骚,对于兴宁这个条目,rich4Hello World!和我三人都支持用第一种方式,Ktsquare支持用第二种方式,Shizhao支持用第三种方式。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同时也得到年号条目的创建者Ktsquare同意的情况下,我们做了由第二种方式变为第一种方式的改动,但Shizhao却硬是把兴宁条目改成第三种方式,我们在他的对话页里做出说明,他仍然不愿意改回来。我觉得Shizhao这种做法有点独断专行,应该改变一下,维基精神毕竟也包含了民主精神,不能因为是资深维基人,就不听从大多数人的意见。--长夜无风 17:06 2005年12月20日 (UTC)

在此先声明我的立场,我先前是选择第二种的公平方法。但是我的不可以动摇的原则是要求每一个的势力所建立的年号都应该有一个个别独立的条目命名,反对混乱,其他我都可以商议。重定向不是条目命名,所以不在此例。zzz....很困 "Press" my name and Wake me up inside 17:49 2005年12月20日 (UTC)
我觉得年号本来也不容易有一个固定的消歧义条目名称,前面已经讨论过了。如果有争议,投票比较合适。个人支持第一种方案,利于多数人检索。-- polyhedron(古韵) 留言 18:01 2005年12月20日 (UTC)
现在想来,长夜无风说得也有道理。第三种方式就是少了一个专门的消歧义。现在倾向于第一种,但是个人认为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候恐怕也需要第二种方式。--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02 2005年12月21日 (UTC)

支持第二种,如果有再点一下链接都觉得麻烦的人,他一定连网都懒得上了,还怎么来到这里。第一种和第三种将可能引起关于哪个更常用的无穷无尽的争议。--Wikijoiner 02:41 2005年12月21日 (UTC)

应该有专门的消歧义页,而且我支持就用第二种方式直接用XX做消歧义。然后根据链入页面将所有连到这里的链接改到应该连到的条目上去,这样也不会有多点一次的问题。--Alexcn 03:15 2005年12月21日 (UTC)
我支持第二种做法。虽然有点死板,但是便于统一执行,免得大家还要判断什么条目比较重要。--Hamham 03:19 2005年12月21日 (UTC)
关于销歧异页的设定方式之前其实有很多次的讨论(记忆中,例如“捷克”“大同”甚至“李登辉”等条目,就做过很多相关的讨论)。其实我主张销歧异页的设定,可以根据各条目的重要性权重来决定,以求取最高的搜寻效率为目的。但因为目前我们对于主题的“重要性”缺乏量化的标准,因此我曾提议过,以每个主题的“链入页面”之数量,来作为判断标准(参见Talk:大同中的计算方式),链入页面多的条目表示它相对上被找寻的机会比较多(当然,在计算之前,需先把连错的条目改正,再做计算),如果需销歧异的几个条目中有某个条目具有压倒性的链入频率(例如跟前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有关的条目,很显然比前上海复旦大学校长李登辉多出太多,所以将李登辉的主条目保留给前总统使用,用专门的消歧异页或消歧异讯息(仅适用于只有两条目叠名的情况),会远比将“李登辉”这一页做成消歧异页,然后分别重定向到前总统与前校长的页面(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第二种方式)来得有意义。但相反的,以大同这消歧异条目中提到的几个条目来说,包括山西省的大同市,台北市的大同区,乃至于台湾的私立大同大学,都有相当程度的链入频率,因此只好将大同这主条目作为消歧异页本身,公平地将要寻找不同大同条目的点阅者,导入他们想要寻找的页面去。
不过我注意到大庆(目前是放着大庆市的内容)这条目的链入中,有些不合理的现象。目前大庆的链入条目数非常多,几乎所有黑龙江省有关的各级行政单位条目,都有链入大庆,这主要的关键是因为大庆被列名在黑龙江行政区划模板中。但,我发现这模板有被滥用的现象,举例来说,一些本身根本没在模板上的条目,例如一些城市底下的区域条目(例如滴道平房区),也被放了黑龙江行政区划模板。但要知道,模板应该是让列名条目在彼此之间横向连结用的,一个没有被列在模板上的条目如果放了该模版,就失去了横向连结的用途,而忝无意义。像这样的条目应该是使用“鸡西市行政区划模板”或“黑龙江市行政区划模板”才正确(如��有的话)。如果将这些过度滥用的链入修正后,比较大庆市与大庆(年号)的链入频率,发现大庆市仍有压倒性的链入优势时,才适合直接将大庆条目保留给它,然后以额外的消歧异模板、消歧异页来导引找错地方的读者。但如果城市条目的重要性与年号条目相当或需要消歧异的是物实在太多,那么,就应该把大庆的主条作为消歧异页。
最后一点要说的是,因为随着这里的资料增加,不同条目的链入数也会逐渐成长,因此其比重也会随之改变。所以消歧异页的设定位置可能也需要进行修正,不见得是永远固定不动的!--泅水大象 讦谯☎ 04:13 2005年12月21日 (UTC)
赞同泅水大象的大部分意见,特别是“销歧异页的设定,可以根据各条目的重要性权重来决定,以求取最高的搜寻效率为目的”这句话,所以我觉得一昧寻求公平并不是一个最人性化的方式。 但我觉得按链入页面数量来计算条目的重要性也有不妥当的地方,泅水大象也提到了,所以我觉得是否可以设定一个专门的投票区来进行消岐义各页面权重和消岐义方式的选择的投票,当有人对一些页面的消岐义方式有疑问时,可以在上面由大家来投票决定该条目的消岐义方式,大家认为如何?--长夜无风 04:41 2005年12月21日 (UTC)
每个条目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不太赞成将同名的条目分主次。另外,考虑到消歧义页面的实际操作,如果按照“主条目”上方加消歧义提示的做法,这个页面也起不到消歧义页“没有任何链接连到此处,从而使每个链接都能正确链接”的作用。仅从实际消歧义的操作考虑,我认为第二种方式更有效。--Alexcn 04:45 2005年12月21日 (UTC)
大致分析一下上面三种方式的优劣。方案一和三其实基本一致,就是主要条目加消歧义提示,记为I。方案二是同名条目做消歧义分流,记为II。假设有N个重名条目,设为,对应的出现概率也就是频率为。I是选择,也就是选择最可能的条目作为主条目,条目上方加消歧义提示。所以这种方案“hit”的概率,错误的概率。显然,很可能主条目之外的条目出现的概率是大于,而且这种错误很难改正。而对于II来说,,只要对链到这里的连接直接修正即可。--Alexcn 05:03 2005年12月21日 (UTC)
总之,方式一和三都不能使错链的概率最小,而方式二可以使错链为0。--Alexcn 05:07 2005年12月21日 (UTC)

如果链入页的标准能够量化到可操作的程度,我支持。其实,大象的建议是链入页和第二种的结合,在链入页无压倒时,还是用第二种。关键是如何合理地设定压倒阈值。--Wikijoiner 05:08 2005年12月21日 (UTC)

可是问题就在这量化的操作上。有空一个一个查有多少个同名条目分属哪个,倒不如直接修正链接了,而这就等于是方式二了。还有,大象也说了,这个频率统计是时变的!难道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统计一遍以确认新的主条目?--Alexcn 05:20 2005年12月21日 (UTC)
从条目链接的编辑操作性上考虑,无论哪种方案,尽量避免出现带有括号的条目名称是最省力的。因此我认为还是能够条目名称不带有括号,尽量不要带有括号。毕竟括号中的文字,除了编辑者本人以外,很多人经常会搞错(不知道使用什么括号中的名字来消歧义)。当然,李登辉条目的这种情况不包括在内,因为无法避免必须带有括号。其实这个讨论的分歧点就在于,我认为应该可以避免使用括号,而达到编辑内部链接的最大的简易性。例如兴宁只有两个含义,年号和地名,而地名完全可以用兴宁市处理,而兴宁则作为年号,因此两个条目都完全不必要带有括号就可以完成。只需要在各自的条目里进行主条目消歧义的方式处理。我的这个想法完全是从编辑操作的角度看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05:59 2005年12月21日 (UTC)

现在看来,消歧义需要考虑的方面还真多,避免括号和常用主导显然是不可兼得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一个标准规定该优选哪个原则。方法二是一种中立的做法。--Wikijoiner 06:15 2005年12月21日 (UTC)

以下是我总结大象及其他人的意见,再改进的一个方案,我尽量用简单的语句来说明一下吧。

一、当有两个需要消岐义条目出现时,我们以其重要性做出下面两种选择:

  1. 当两个条目的重要性是一样时或者区别不大时,将主条目用作消岐义页,两个需要消岐义的条目分立新的页面,如(罗湖)。
  2. 当其中一个条目的重要性占绝对优势时,以这个条目作主条目,在主条目的上方列消岐义区(或者用统一的消岐义模板)和消岐义语句指向另一个条目(如李登辉)。
同时,我们专门设立一个消岐义的投票区,当有人对两个条目的重要性不明或者对其他人所作的消岐义方式有疑问时,都可以把问题提交上来,然后由大家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采用以上两种方式的哪种。

二、当出现三个和三个以上需要消岐义的页面,我们也可以参照上面的操作,选择两种方式的一种。只是运用第二种方式时因为要设立多一个消岐义页面,我们在投票前的衡量时,就需要把主条目的重要性的标准再往上提高一点。

然后顺便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关于Wikijoiner提到的“如何合理地设定压倒阈值”的问题,在这个方案中,我们放弃了在链入页面上的数量统计,而转由大家一起投票的方式来决定其重要性,这样可以减少繁重的统计工作,而且更加人性化。

关于Alexcn的疑问,我们可以这样想,当两个需要消岐义的页面运用了第二个方案时,只是把重要性非常突出的条目加上消岐义页(我们可以把条目上方的消岐义区看作消岐义页)一起合成到主条目里,并不会影响另一个不重要的条目的使用。但有多个消岐义页面出现时,运用第二个方式,就必须设立多一个消岐义页面,这是会影响一定程度的查询不重要条目的人的方便性(如凤凰),这样我们就必须用提高主条目重要性的标准来尽量避免这种页面的出现,或者也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就是不再设立新的消岐义页,而是把全部消岐义内容都写到主条目上方的消岐义区(如大庆)。--长夜无风 07:32 2005年12月21日 (UTC)

如果我要消一次歧义,就要发起一次投票吗?还是按照我自己的判断做,直到有争议发生才投票?--Wikijoiner 07:52 2005年12月21日 (UTC)
按照自己的判断去做,有争议的时候才投票,因为这个方案除了考虑方便维基用户外,还要考虑到不增加编辑者的工作量,我提议投票主要是为了避免编辑战。--长夜无风 08:44 2005年12月21日 (UTC)

发一点牢骚。非常佩服上面各位的认真讨论。但我觉得,维基的规则应该尽可能简明,二号方案即使有点死板,但毕竟没有致命性的缺点。而他最便于理解和执行。我们容易陷入一种“政策完美主义”,对于分类,重定向和消歧义等问题都要制定一大套繁冗的规定,但是这样并不利于读者执行。所以我还是认为“既然不会造成致命的危害,那么就应该选择最简便的二号方案。”--Hamham 07:48 2005年12月21日 (UTC)

我是支持二号方案的,易于实现,易于理解,执行成本又低(起码不需要不停的投票),对我来说还有另一个不可动摇的吸引力——误码率为0 :)但是,就像前面shizhao说的,看到条目的名称里面有一堆括号我也是有些不舒服的。不过,如果没有更具吸引力的新方案出现,我还是会选择方案2,理由就是实现的方便。--Alexcn 08:05 2005年12月21日 (UTC)
我们要研究一些维基用户的心理,很大一部分维基用户都是从GOOGLE等搜索引掣里搜索过来的,他们通常是一连打开十几个页面,当我们的维基页面只有消岐义的信息时,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一下子就把它关掉;而有丰富的内容时,情况又不同,他们可能会一直把它看下去,所以主条目能否抓到用户的心其实很重要的。将来的条目会越来越多,需要消岐义的页面也会越来越多,我们肯定要提早想出规则出来,并尽量使这些规则简单化,做到既有效果,又不增加我们的工作量。--长夜无风 09:04 2005年12月21日 (UTC)

10M关于兴宁条目的处理,从编辑角度的区分上有一定道理,但细想起来是行不通的,维基百科是人人都可以编辑的,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已经把“兴宁”当成年号的主条目,依然会在编辑的时候按习惯把“兴宁”当成一个城市,而不直接写成“兴宁市”。其实广东的一些县市条目和行政区模板我都做了整改,把“兴宁”、“广州”、“顺德”都改成了“兴宁市”、“广州市”、“顺德区”,所以城市兴宁指向“兴宁”的链接已经少了很多,但如果以后兴宁市被改成兴宁区呢?(这在广东是经常发生的事、顺德、南海、番禺这些著名的城市都变成更大城市的一个区),那时我们要做的工作量就会非常的大。而且最重要的是10M并没有考虑到维基阅读者的方便,那是维基百科真正的服务对象。--长夜无风 08:05 2005年12月21日 (UTC)

同意长夜无风的看法。毕竟我们不能假设所有的编辑者都知道哪些条目是有歧义的,实际上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如果按照方案2,把同名条目作为消歧义,只需要检查这个条目的连入情况就可以修正链接。--Alexcn 08:10 2005年12月21日 (UTC)
问题就在于,大多数人在文章中更难使用带有括号条目的操作。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我们很难有一个非常细致的规则,只能是一个方向性的建议。只能在具体操作时分别对待。很难一概而论(要问我的意见,包括我在内上面各位的意见我都同意)--百無一用是書生 () 09:09 2005年12月21日 (UTC)

如果规则不能在三种方法中做出选择,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话,那么就是默许只要争议一出,就到这里来吵一番就不了了之了?--Wikijoiner 09:24 2005年12月21日 (UTC)

我的意见是比较“链入页面”和条目字数的多少,将主要的条目作为主条目,次要的条目在主条目下说明,不需要重定向页面。另外我认为,维基百科虽然需要规范,但是不应该拘泥于规范。就兴宁这个条目而言,目前其链入页面大多应指向“兴宁市”,就年号作为兴宁的主条目有些不太方便的。--Siriudie 09:30 2005年12月21日 (UTC)

我不完全赞同Alexcn的模型,在他的模型中,以用户命中搜索目标的概率为判局而认为方案22最优。我认为判局不应该是命中概率,而应该是用户的浏览成本。分析一下成本的构成,应当是搜索操作本身的成本、阅读成本和点击成本三部分。对于三个方案,搜索成本是一致的可以不考虑。那么方案1和3的成本是误搜索概率乘以两份阅读成本(主条目的消歧异提示和消歧异页面)加上双份点击成本,两个方案不同之处在于方案1选择主条目使误搜索概率最低,而方案三则是根据其他原则选择主条目;下面来看方案二,在这个方案中,阅读消除歧异和选择是必然发生的,其成本就是一份阅读成本和一份点击成本。

那么若误搜索概率小于50%则方案1更有优势,若误搜索概率大于等于50%则方案2更好。通俗的讲,就是如果系列重名条目中有一个非常常用,占总搜索量的一半以上,则方案1更好,如果各个条目相对平均则方案2更好。--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11:32 2005年12月21日 (UTC)

方案II是完全的消歧义,也就是说,是不应该有任何页面连到这里,即每个同名页面都已经连到合适的位置去了。所以方案II不仅是完全命中,也是点击次数最少的。--Alexcn 07:08 2005年12月22日 (UTC)

分别对待

大家最好还是参看一下Wikipedia:消除歧义,有三种消除歧义方式

  1. 同页消除歧义
  2. "平等"消除歧义
  3. 主题目消除歧义

Wikipedia:消除歧义也说了“如果那些定义是有另外的名称,或是更完整而又同等清晰的名称,我们就可使用它们。”

我认为消除歧义还需要区分两种情况对待:

  1. 同名情况只存在两种
  2. 同名情况存在两种以上

这二者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而根据以上长夜无风的三个方案:

  • 第一种情况:(暂不考虑同页消除歧义的方式)
    1. 如果其中一个条目有“有另外的名称,或是更完整而又同等清晰的名称”,那么就不必建立消除歧义页,只需要主题目消除歧义来解决。例如现在的兴宁市兴宁。原因我已经在前面叙述了。
    2. 否则就需要建立消除歧义页,例如“兴宁”作为消除歧义页,分别指向“兴宁 (A)”和“兴宁 (B)”。
    3. 如果2的情况中,其中一个条目“重要性”或“有大量链接”,占到绝对,那么就采用主题目消除歧义。(我认为使用template造成的“重要性”或“有大量链接”不应该算在内,例如兴宁的很多链接就来自广东许多城市条目所使用的template。因为对一个template的修改可以影响很多条目,修改起来也很容易,这部分不应该算在内)
  • 第二种情况:
    1. 同名情况超过两种以上,如果属于相同或者相近范畴,可以使用同页消除歧义,例如中山公园
    2. 大多数情况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消除歧义页。也就是“"平等"消除歧义”,分别指向各自的条目。例如建兴
    3. 如果都“有另外的名称,或是更完整而又同等清晰的名称”,也应该使用“"平等"消除歧义”。
    4. 只有一个没有“另外的名称,或是更完整而又同等清晰的名称”,那么这个没有“另外的名称,或是更完整而又同等清晰的名称”的条目使用这个名称,而另外建立一个专门的消除歧义页。假设只有年号“兴宁”没有“另外的名称,或是更完整而又同等清晰的名称”,其他“兴宁市”、“兴宁区”等等都可以用兴宁后面加上区、市等来区分,那么年号“兴宁”占用兴宁,另外建立一个“兴宁 (消歧义)”来作为专门的消除歧义页。而年号“兴宁”、兴宁市”、“兴宁区”等等在条目内文开始都给出一个到“兴宁 (消歧义)”的链接。
    5. 如果其中一个条目具有非常的“重要性”或“有大量链接”,占有绝对压倒的优势(这里的绝对压倒的优势,应该是其中一个条目比其他所有条目加起来还要具有绝对压倒优势的“重要性”或“大量链接”),那么这个条目占用该名称,采用主题目消除歧义。假设“兴宁市”比“兴宁区”、年号“兴宁”以及其他兴宁加起来还占有绝对压倒的优势的“大量链接”,那么“兴宁市”占用“兴宁”这个名称,另外建立一个“兴宁 (消歧义)”来作为专门的消除歧义页。而“兴宁 (年号)”、“兴宁区”等等在条目内文开始都给出一个到“兴宁 (消歧义)”的链接。

也就是说,第2种情况(同名情况超过两种以上)不应该使用主题目消除歧义的方式来解决。我认为我的这个方案既考虑到了条目的平等性,也考虑到了条目的重要性,也方便大多数人的编辑,同时也方便了读者。也体现了我坚持的一个观点,尽量减少带有括号的条目名称出现。请大家看看有何问题?(这个方案比较绕,我自己也有些绕进去了,希望表述上没有错误)--百無一用是書生 () 14:18 2005年12月21日 (UTC)

消除歧义的原则就是尽量避免编写消除歧义页,尽量避免带有括号的条目名称出现--百無一用是書生 () 14:22 2005年12月21日 (UTC)
我觉得消歧义的原则应该是使编写中的歧义连接最容易被发现并被修正,所以同名页面应当作为消歧义页。其实歧义页并不一定要加括号,比如兴宁市兴宁 (年号)都是兴宁的歧义页面。--Alexcn 07:08 2005年12月22日 (UTC)

我的方案和你的也差不到很远,但目前一个条目的重要性是否大到可以让它来做为主题目,我们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所以我希望建立这样的一个投票区,当有争议时由大家来投票做出决定,而大家可以参考链入数量、参考GOOGLE的搜索数等等办法来作出判断。比如“兴宁”这个条目,我在GOOGLE里看了前100个结果,有95个结果是指“兴宁市”,1个结果是人名,2个结果链入和兴宁无关的网页,最后2个结果是年号(这2个链入年号的结果全出自维基百科,不能计算入内)。从这里我们其实就可以完全看出“兴宁市”的重要性了。--长夜无风 16:11 2005年12月21日 (UTC)

关于消歧义方式的投票

我们是否应该到设立一个选择消歧义方式的投票区的时候了?因为我看到很多重要性很强的条目,都没有采用“主题目消歧义”的方式,而是采用“平等消歧义”的方式。但一些重要性不足的条目又采用了“主题目消歧义”方式。将来需要消歧义的条目会越来越多,争议也会越来越多,我们应该趁早把这样的投票机制建立起来的,当有争议的时候都可以提交上来投票,而避免编辑站。--长夜无风 12:03 2005年12月23日 (UTC)

User:Alexcn的意见恐怕很少人会认同,象顺德阳朔大庆绍兴拿来做消歧义页目,可能会有人同意,但北京广州呢?别忘了它们一样有同名的,如果都把主条目用做消歧页,那维基百科有多不方便?根据User:shizhao的按条目重要性来区别对待的意见,我用Google搜索前50个结果来做分析,发觉作为地名的顺德阳朔始兴兴宁都占了95%以上,而作为年号,只有兴宁两个指向维基百科的兴宁条目,其它都没有。所以我做了“主题目消歧义”的改正。大庆绍兴原本就是“主题目消歧义”,所以未作改动。--长夜无风 16:59 2005年12月23日 (UTC)
支持,应该是哪个重要用哪个当主条目,消歧义加括号。无名无形 01:40:40 2006年1月18日 (UTC)

主条目消除歧义的斜体文字解决办法

当很多重要条目(如北京)需要消除岐义时,我们通常的办法是将主条目给重要条目使用,然后在主条目上方列一行斜体文字进行消岐义,但中文的斜体文字在显示时非常难看,所以我做了一些修改,把斜体文字变成套进一个消岐义方框的文字来做消岐义,效果可看巴塞罗那条目,不知是否妥当和值得推广?--长夜无风 03:57 2005年12月23日 (UTC)

我觉得不错,不过应该做成模板,否则,没几个人会用。--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04:12 2005年12月23日 (UTC)
这一用途的模板已经存在,见Template:条目消歧义。如果觉得不满意,可以改进。--Wikijoiner 04:55 2005年12月23日 (UTC)
不要使用那个消除歧义的图标,这是专门为消除歧义页作的,用在这里会造成误解。而且太过醒目--百無一用是書生 () 05:43 2005年12月23日 (UTC)
但这个模板和消歧义页的功能一样,用消歧义的图标应该没问题吧?--长夜无风 05:52 2005年12月23日 (UTC)
这个模板如果置中会不会好些?--孔明居士 05:54 2005年12月23日 (UTC)
置中是好看一点,但问题是现在消歧义的图标能不能用?我的看法是这个消歧义模板和消歧义页都是起消歧义的作用,用消歧义的图标自然没有问题,而且就在于它够醒目,我们可以一眼看出这个条目还有其它歧义,如果不是找主条目想要的意思,可以很方便的去到想去的条目。--长夜无风 06:13 2005年12月23日 (UTC)

那个图标是消歧义页的专有图标,还是消歧义的图标?--Wikijoiner 06:00 2005年12月23日 (UTC)

是啊,有没有资深维基人解释一下?如果是消歧义页专有图标,可以不用到模板,但如果是消歧义图标,那我觉得运用到消歧义模板去也没什么问题--长夜无风 06:13 2005年12月23日 (UTC)
我的理解是用作消歧义页的。好像当时英文版有讨论,但是一时找不到。这个图标各个语言版本都是用在消歧义页上,没有在主条目消歧义上使用的。我觉得主条目消歧义的template要把握好分寸,既不能太过醒目,造成主宾倒置,也不能太不起眼,起步到应有的作用。现在这个样子我觉得应该还可以:有背景色(个人认为已经有些过于醒目了,大部分语言版本都没有背景色的),放在文章的最上面,一眼就能看到--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20 2005年12月23日 (UTC)
现在的太显眼了吧。有点儿喧宾夺主的意思。--zy26 was here. 06:27 2005年12月23日 (UTC)
“喧宾夺主”我觉得倒不会,我们要这样想,本来条目之间是平等的,其它有歧义的条目也是主啊,为什么就是宾呢?但考虑到用户搜索的方便,我们才把特别重要的条目放在主条目里,然后在上方加注消歧义的信息。--长夜无风 06:38 2005年12月23日 (UTC)

没有消歧义图标的消歧义模板Template:条目消歧义的运用效果在北京可以看到,有消歧义图标的消歧义模板Template:主条目消歧义的运用效果在巴塞罗那可以看到(user:shizhao在那个模板里加注了一行提请删除的小字,请看时忽略),两个效果对比之后,有图标那个显然比较清楚明晰。--长夜无风 06:29 2005年12月23日 (UTC)

既然那图标是消歧义页专用的,如果想要有图标就另做一个吧。--Wikijoiner 06:53 2005年12月23日 (UTC)
那我暂时不用消歧义的图标了,但user:shizhao能否提供一下具体的英文讨论页面?而且我们也要讨论一下,中文版的规则是否一定要跟随英文版的?--长夜无风 08:29 2005年12月23日 (UTC)
我同意zy26的观点,巴塞罗那那个太显眼了。还是不要图标吧--百無一用是書生 () 07:06 2005年12月23日 (UTC)
现在北京条目的消歧义消息很容易和正文相混淆,所以很多人采取用斜体字的方式来解决,我用方框做模板,目的就是为了不让消歧义信息和正文相混淆,而且又不用使用斜体字这样难看的字。--长夜无风 08:00 2005年12月23日 (UTC)
已把图标去掉,但我觉得zy26 was here.修改的模板使消歧义信息和主条目曲分不清,见北京。--长夜无风 08:25 2005年12月23日 (UTC)
应该加一个分割线。--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29 2005年12月23日 (UTC)
我留意到以前那些主条目消歧义模板都是有方框的,效果都比现在的好,但后来都没有了,都修改成了小号字体,这样我觉得容易和正文容易混淆,又不能让想找主条目以外条目的人看到,不知修改的原因是什么?--长夜无风 09:27 2005年12月23日 (UTC)

该页的英文原文又改变了,我们还要翻译吗?

还是自己写?我觉得自己写比较好。英文的情况有所不同,很多情况不适用,比如拼写错误。无名无形 01:31:17 2006年1月18日 (UTC)

关于北京消歧义

北京 (消歧义)里面的内容是不是太牵强了?这是搜索索引。如果要列入“北京 (消歧义)”,是不是条目至少应该含有“北京”两个字?比如如果开封当时的名称是“北京”,是不是应该重命名为“北京 (开封)”?否则就不应该消歧义。不知道这个可不可以作为一个基本原则:消歧义的页面名称必须包含消歧义的内容(缩写除外)。否则消歧义很容易滥用。搜索索引可以在北京条目里说明。无名无形 01:47:09 2006年1月18日 (UTC)

汉语消歧义分组排列

汉语消歧义是不是应该用汉语拼音排列?我看到Category:二字消歧义用汉语拼音排列,然后用Template:CategoryTOC模板来支持注音符号。(最然模板说支持部首,但是好像不管用。)--Voidvector 2007年7月10日 (二) 05:39 (UTC)

消歧义问题

我是维基的新手。根据Wikipedia:消歧义,指出“如先前所提及,如该名称明显地有一个解释非常重要及常用,而其他解释只属较窄的范畴及较少人知道,那么我们应让该名称成为该主要解释的条目名称”。 刚发现维基有一条目八两金,“八两金”较常用理应是指当演员那个,那么根据维基的消歧义指引,是否应将八两金 (演员)移动到八两金然后删除,再造一个新页面八两金 (消歧义),将其他八两金条目列在那条目上呢?-(留言) 2007年6月28日 (四) 05:23 (UTC)

可。参考NHK条目的做法。—Ellery 2007年6月28日 (四) 13:15 (UTC)
移动时只需要八两金八两金 (消歧义)八两金 (演员)八两金之后调整细部即可。--RalfX2007年6月28日 (四) 13:20 (UTC)
先谢谢你的解答。但当我尝试将八两金 (演员)八两金,却出现“该名字的页面已经存在,或者您选择的名字无效。请再选一个名字。”应如何办?谢谢—(留言) 2007年6月28日 (四) 13:56 (UTC)
可到Wikipedia:移动请求申请,让管理员帮忙。--Moonian♨一盅两件立即叹贡献 主要 全部 2007年6月28日 (四) 14:01 (UTC)
我已到Wikipedia:移动请求申请,但似乎无人理会我。—(留言) 2007年7月2日 (一) 09:36 (UTC)
完成。—Isnow 2007年7月2日 (一) 09:48 (UTC)

带括号的歧义页的消歧义提示问题

最近和苏州宇文宙武路易二世 (西法兰克)发生了编辑战,其原因非常好笑。宇文宙武兄在该条目开头加入消歧义提示,提示读者去看路易二世这个消歧义页。我认为如果采用平等消歧义,那么根本不用在每个带括号的条目开头都提示让读者去看这个无括号的消歧义页。这个提示一般出现在“主条目消歧义”的主条目,以及用来提示有条目重定向到此但该重定向页有歧义。读者看到条目有括号,自然知道去掉括号应该是个消歧义页,如果这个去掉括号的条目是个“主条目消歧义”的主条目,那在该条目上也有消歧义提示,因此,根本不用在每个带括号的歧义项都加入消歧义提示,加入这个提示纯属多余,只会白白占用空间。没想到宇文宙武兄执着地回退,我特此把这个问题提到这里,希望以后在Wikipedia:消歧义中写清楚如何加入消歧义提示。—鸟甲 2007年8月11日 (六) 17:06 (UTC)

(!)意见,我认为路易二世应该改为路易二世 (消歧义),因为该页是一个消歧义页。其次,我认为每一个相关页面都应该有链入这个消歧义页的提示,否则作为一个新来者,或一个纯粹来查资料的人不可能知道这个页面就是消歧义。第三,我个人理解的平等消歧义的情况是和香樟树香樟树 (电视剧)这样仅有两个内容的才进行平等消歧义。而这个条目内容很多,应该单独建立消歧义页。—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7年8月12日 (日) 02:58 (UTC)

非也。恰恰相反,只有两个内容时常不设立专用消歧义页,而只在顶部提示。人物消歧义页我还以为不会有什么争论了呢,已经形成规范这么多年了。简单地说,苏州宇文宙武兄的做法确实不合规范,那种情况没有必要在顶端加注。--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8月12日 (日) 04:05 (UTC)
其实只要参考英语的做法就可以了,我们的消歧义原理与他们完全一致。--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8月12日 (日) 04:07 (UTC)
  1. 反对平等消歧义中必须加提示的做法。
  2. 消歧义后缀是为了系统,而非是为了人阅读。有消歧义的条目并非都有后缀,这也是主题消歧义和平等消歧义的主要区别。
  3. 路易二世应不应改为路易二世 (消歧义),这得由路易二世本身是不是应当做为一个条目来决定,这里好象不必加后缀的。
  4. 读者看到的条目未必有括号,即使该条目的真实名称有这个括号,比如应用了标题转换的。再强调一下,括号后缀是为系统设定的。当然人也能看,显示也是可以的。
  5. 从链接进入本页面不会对歧义性有影响,只有在键入名称时才会有影响。在这个意义上,不管“阅读标题”有没有这个后缀,平等消歧义是不必在每一个真正条目中加提示的。

 fdcn  talk   — 2007年8月12日 (日) 12:22 (UTC+8) — 2007年8月12日 (日) 04:22 (UTC)

同意Fdcn。已经被消歧义的页面(通常就是后面带括号的页面)不需要再进行主条目消歧义--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8月13日 (一) 06:01 (UTC)

请教各位排列方式

请教各位那种排列方式,较为正确?谁主?谁副?

样版一:

注解:

  • 七小福 (电影):知名度高,获六大奖,故未加注年度。
  • 七小福 (1986年电影):加注年度区别。
  • 七小福 (1961年电影):加注年度区别。

样版二:

最后,三部影片虽恰巧同名称,但非同年度,真的需要再添加入地区名称吗?—普渡慈航 2007年9月9日 (日) 11:27 (UTC)

可以取消地区名称,只用年份区分,不过七小福 (电影)不适合作为条目名称,因为名称用了消歧义括号仍有歧义,如果是无消歧义括号的电影名称,而其中一部较著名,则以该部电影(如电影名称)为主条目,再用电影名称 (消歧义),然后再另外用电影名称 (19xx年电影)区分其他--Ws227 2007年9月9日 (日) 11:37 (UTC)

拉丁字母缩写消歧义

NbNB,是不是应该合并?—Choij (留言) 2008年12月25日 (四) 03:33 (UTC)

消歧义的命名规则

wikipedia:消歧义的条目名称中()部分的内容是否需要有一个规范?或者需要作一些清理?从这里查到的()部分的内容有很多重复,例如(广州市)和(广州)都有很多条目--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17日 (二) 15:04 (UTC)

在下认为,按照Wikipedia:消歧义“请注意所使用的消歧义词亦应符合命名常规。”的规定和Wikipedia:命名常规“中国大陆的行政区条目的命名需要加上‘省’、‘市’、‘县’等,以全称来命名”的规定,消歧义词“广州市”比消歧义词“广州”更加符合维基百科的规定。—小周(XiaoZhou)留言2009年2月17日 (二) 15:17 (UTC)

消歧义括号内的内容如果是解释性的可以不做硬性规定;如果是单纯表示区别的则应该符合命名常规,比如XX (汉城)就不对,应该是XX (首尔)。另外就是括号内的内容本身不要再有歧义。  Mu©dener  留 言  2009年2月18日 (三) 00:05 (UTC)

如果涉及到市辖区的,一般避免使用(XX区),而用(XX市),以避免重复。—Dingar (留言) 2009年2月18日 (三) 00:46 (UTC)

消歧义简单就好--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2月18日 (三) 08:39 (UTC)

字典消歧义

实际范例:

包袱可以指:

尺度可以指:

  • 尺度,处事或看待事物的标准
  • 尺度 (天气),天气系统的大小及持续时间

半假设范例:

可以指:

参见维基百科不是辞典WP:DEF。这种定义内容若需要消歧义,应该如杜松 (消歧义)大陆 (消歧义),而不是为了解释占据标题名称。—RalfX2010年5月11日 (二) 11:33 (UTC)

范例加上一条字义解释。—RalfX2010年5月12日 (三) 09:59 (UTC)
有道理。--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5月11日 (二) 14:02 (UTC)
在消歧义页导入维基词典链接如何?—Zhxy 519(联系啊) 2010年5月11日 (二) 14:07 (UTC)
应该视乎情况而定,像尺度包袱本身的常用意义就应该用作主条目,不应其他意义占据。杜松大陆要另设消歧义页面是因为杜松大陆都已经有内容,不存在主要用法被其他用法占据的问题。尺度包袱这些只有一主一副解释的名称应该是等有人建立主条目才于主条目中用主从消歧义。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偏偏越普通的东西就越难写,才会出现那么多这一类消歧义。至于那个,其实至少有三个意义(岚在中文里本义为山中的雾气),但这意义平日甚少使用,日本汉字用法又非中文用法,所以完全可以用来写偶像团体,不需作消歧义--Ws227 (留言) 2010年5月11日 (二) 16:19 (UTC)

本身的常用意义不应被较偏门的意义取代,反而应该是要找出这类页面中有扩充潜力的。例如“包袱”,个人认为可以加入包袱的历史(考究是一件辛苦的工作),同时可以略带过“包袱”的负面意思(负累?)。没扩充潜力的,最底限度也应写50个字描述主题?这是我暂时的看法。—Altt311 (留言) 2010年5月11日 (二) 16:37 (UTC)

“本身的常用意义不应被较偏门的意义取代”这句话必须在维基百科不是辞典的前提下。能够自成条目的原词语固然使用主名字空间,但对于不足以成为条目的解释等(玩家帅哥搭档--wikt:搭档,详细查阅Special:链入页面/Template:Vmd),应该用WP:顶注及相关顶部消歧义模板引导至XX (消歧义)或维基词典,这也是顶注的用意所在。
顶注范例:
应该用顶注的范例:
没有条目的消歧义:
当前无字义顶注的范例:
包袱尺度的范例都只需要和en:Milkyja:一骑当千一样方式处理。—RalfX2010年5月12日 (三) 09:59 (UTC)
正因为在中文维基风暴对应ja:岚,所以可以对应ja:岚 (ジャニーズ),这和语言对应相关。例如en:Dooren:Gate在日语版分别为ja:扉ja:门,但在中文都称门而分成了门 (建筑物)门 (建筑部件),消歧义页面则是ja:门 (暧昧さ回避)en:Gate (disambiguation))。ja:栞在中文为书签便无实际用途。—RalfX2010年5月13日 (四) 10:46 (UTC)
因为这里不是日文版,岚在日文解风暴,但在现代汉语已很少使用。例如现在“”的条目是关于表情符号,而不会是消歧义分开“皓明”和“表情符号”然后另开囧 (表情符号)。—Eky- 2010年5月13日 (四) 11:07 (UTC)
Eky兄说的对,为一个只在日语里才有其他意思的单字建立主页面,这是日语百科才必须的行为。这里不需要。--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5月13日 (四) 11:27 (UTC)

依英语版更新Wikipedia:消歧义#不要包含什么WP:DABNOT),在此通告。—RalfX2010年5月15日 (六) 09:45 (UTC)

(:)回应:恩...英语版是吧...他们自己也一堆词义解释...老实说,还帮了我不少忙。—Rocking Man !! 舌战 2010年5月16日 (日) 09:04 (UTC)

关于条目名称的消歧义括号

为了消歧义,条目名称难免会有括号,但是一部分条目会有许多括号的重定向,例如:

  1. 条目名称为XXX (杂志),但亦有以下重定向:XXX (周刊)、XXX (书)、XXX (媒体)、XXX (新闻)、XXX (刊物)、XXX (美国杂志)、XXX (时尚周刊)、XXX (娱乐报)
  2. 条目名称为XXX (电影),但亦有以下重定向:XXX (中国电影)、XXX (中国2010年电影)、XXX (恐怖片)、XXX (恐怖电影)、XXX (惊悚片)、XXX (鬼片)

其实上述二者都是指同样的东西,但是被建立许多括号的重定向,因此是否可以删除其他括号的重定向呢?--今古庸龙 (ten7728) (留言) 2011年3月20日 (日) 06:28 (UTC)

歧义人物条目的命名

发现有一命名为李锐 (1950年)的条目,我认为这种命名方式很混账,因为“(1950年)”本身已有歧义,可以解作“1950年生”、“1950年死”、“1950年成名”等等。经过搜寻,我发现过去也有人对这种命名方式表示质疑(见Talk:林颖彤 (艺人))。因此我建议在Wikipedia:消歧义#条目的命名中,加入以下条文:

人物的消歧义词应该尽量使用其职业,并尽量避免使用年份。除非有多于一个同名人物拥有相同的职业,届时才可使用出生年份作为消歧义词,格式为“XXXX年生”而不是“XXXX年”。
例:用林颖彤 (艺人)而不用林颖彤 (1992年)

在此征求大家的同意。--Wikikids (留言) 2011年10月16日 (日) 16:13 (UTC)

    • 但事实上确实出现没有常识的人以年份来将人物条目消歧义,所以规则还是写清楚一些好,而且Wikipedia:消歧义#条目的命名当中大多都是一般常识而不是于维基百科独有的规则。另外,上面的条文似乎说到只能以职业及出生年份作消歧义,但以国籍作区分并不罕见(如韩森 (香港)),故建议作出改写(粗体为改写内容):“人物的消歧义词应该尽量使用其职业或国籍,并尽量避免使用年份。如果同名人物只能以出生年份才可区分,消歧义词的格式应为“XXXX年生”而不是“XXXX年”。”--沙田友 (留言) 2011年10月19日 (三) 08:46 (UTC)
  • (!)意见:消歧义应考虑使用该人物之所以知名到可收录的原因作为其辅助标签,举上面提及的李锐来说,小说家的确是不错的标示方式,但不该硬性规定只能是职业或国籍(虽然通常这两者、或者两者的组合的确是人物最常见的知名原因)。因此,除非某个人物的存在是因为其出生年份(但个人认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否则的确是不该用年份作为消歧义标签的内容。--泅水大象 讦谯☎ 2011年10月19日 (三) 13:43 (UTC)
西方人有以自己的祖先或长辈替儿孙命名的习惯,会出现这种状况也是可以预期的,只是他们竟然没有middle name可作为区别且全都是足球球员,这倒是颇稀奇。如果真的遇到此状况,的确以‘某某年生’来消歧义是不得不的措施。--泅水大象 讦谯☎ 2011年10月19日 (三) 15:46 (UTC)
呃,如果再极端一点,是双胞胎可怎么办?--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10月20日 (四) 01:18 (UTC)
双胞胎肯定不会同名吧?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同名人物的消歧义方式。你见过一对双胞胎,不仅模样相同,连名字也相同吗?--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10月20日 (四) 10:00 (UTC)
  • (!)意见:整件事起因只是有人使用出生年份作消歧义时使用了含糊的“XXXX年”而不是明确的“XXXX年生”,相信这只是个别事件,未必需要因此而修订方针。毕竟在哪些情况下使用哪种特质(职业、国籍、出生年份甚至其他特质)分辨同名人物,实非一纸方针可以一概而论。如果以后再有同类事件发生,才把“不应使用含糊的‘XXXX年’”这个“常识”写进方针内也不迟。--Kevinhksouth (Talk) 2011年10月20日 (四) 07:05 (UTC)
但上面的讨论已提到,之前出现过林颖彤 (1992年),可见这种命名方式不止被一人使用过。--沙田友 (留言) 2011年10月22日 (六) 05:46 (UTC)
王军 (1958年)。此又是一例,我建议应当首先尊重创建者,通常编者之间都有一定的默契与信任,能不移动就不移动。虽然增加年代有导致歧义的可能性,但我不认为有读者会以后面年代视为其成名或去世的日期。--Walter Grassroot () 2011年10月24日 (一) 04:38 (UTC)
原来这不是个别例子,既然引起了争议,看来格式有规范化的需要了。本人倒想知道传统百科全书是否真的会使用“李锐 (1950年)”而不是“李锐 (1950年生)”的格式来命名条目。虽然本人认为后者较合理,但如果前者真是传统百科全书的惯例,维基百科便没有理由禁止前者了。 -- Kevinhksouth (Talk) 2011年10月26日 (三) 14:28 (UTC)

有关地名消歧义条目的命名原则:对WP:DABNAME规范修改或增设指引

为了能让所有编者在写条目时,命名上能有所遵循依据,以避免陷入无所适从的处境,吾人在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发起了“使用南湾里 (屏东县)比较好?还是使用南湾里 (恒春镇)比较好?”为标题来讨论,由于讨论没有合乎我预料中目的,所以提交至此讨论指引,看是否有必要修改消除歧义条目的命名或者增设新的指引。--南湾留言2013年4月27日 (六) 14:02 (UTC)

由于现有发现的问题有二种状况(范例供参考):

如上述,看是否有必要修改消除歧义条目的命名或者增设新的指引,以便日后的各位编者在撰写时,有所遵循去命名,才不致命名了而引发移动争议,造成不知怎做才不会日后被人移动的困扰问题。--南湾留言2013年4月27日 (六) 14:01 (UTC)

大象兄在条目探讨版面已提出:根据最早的惯例,如果是地理、行政区划的条目,消歧义标签里通常放的是可以区别两地不同的“最高行政单位”。--Kolyma留言2013年4月28日 (日) 06:15 (UTC)
那也仅止于为我解疑惑提出的答案罢了,并不能满足我提出的诉求,请朝向修改指引或增设指引这方向去讨论。--南湾留言2013年4月28日 (日) 16:45 (UTC)
照大象兄所说,现有消歧义规范并不明确,不能因为某人给我答案,只有我照他去做,那么日后别人呢?他们不知道,就只能任由他们自己方式去命名吗?我想不,应该讨论指引才是,有依据去规范,命名上也不会有争议。--南湾留言2013年4月28日 (日) 16:48 (UTC)
以可分辨差异的最高行政单位为准这原则不是我说的,而是一直以来都有的原则,如果是说目前的消歧义指南中没有把这原则说清楚,倒是可以讨论是否增订修正进去。但维基百科不会针对所有可能发生的详细状况都订出对应细则,只能订定一个基本原则,遇到难以判断的特殊状况时再特案讨论根据共识决定。--泅水大象讦谯☎ 2013年4月29日 (一) 04:33 (UTC)
你说不可能对每种情况去制定规则,那岂不是打回原形了吗?大家都可以将OO里 (xxx)里面“(xxx)”依自己喜欢取什么名字就填上什么,难怪这种条目这么容易被移动,实在很浪费人力维护与徒增编辑笔数,这样的条目累积下来就相当可观了,成千上百光是移动还有改名就每天做不完,每天都一直增加移动后的新名字与这些删除的重定向。--南湾留言) 2013年5月3日 (五) 16:06 (UTC)--由南湾留言2013年5月4日 (六) 16:45 (UTC)撤回发言
我是说不制订‘细则’,并没有说没有一般性的‘原则’,更从没说过大家可以依自己喜欢乱填。兄台您解读事情的逻辑好奇怪……--泅水大象讦谯☎ 2013年5月3日 (五) 16:59 (UTC)
抱歉!是我误解了,我说话口气确实太重些。那么,现在WP:DABNAME这个版本里可以增订或修改有那些呢?--南湾留言2013年5月4日 (六) 16:40 (UTC)
或许是我求好心切吧!脑子里都一直想着,怎样为日后的其它编者排除这种消歧义命名困扰,不过我还是觉得有调整WP:DABNAME的必要,希望别计较我一时心急所下太重口气而因人废言,大人有大量。--南湾留言2013年5月4日 (六) 16:43 (UTC)
所以说,你意思是想维持现状吗?--南湾留言2013年5月5日 (日) 19:28 (UTC)
倒不是。这点我同意您的看法,我也认为目前消歧义指引在这方面的相关说明颇为残缺,的确有增订的必要。--泅水大象讦谯☎ 2013年5月6日 (一) 04:57 (UTC)
增订之事不是由多数人讨论出共识才做吗?小猫两三只关注此事,怎增订呢?--南湾留言2013年5月9日 (四) 17:29 (UTC)

行动方案

综合以上讨论,拟在维基百科:消歧义#条目的命名添加内容如下:

地理、行政区划的条目,我们应该使用可以区别两地不同的最高行政单位。

例如:用南湾里 (屏东县)而不用南湾里 (恒春镇)
--Kolyma留言2013年5月13日 (一) 13:08 (UTC)
你说这问题,有考虑到中国大陆那里吗?假如没有,可能需要再多拟出几项方案供选择。--南湾留言2013年5月15日 (三) 17:51 (UTC)

有没有可能筛选出命名格式错误的消歧义页呢?

消歧义页分为两种:一种是“平行消歧义”,会直接使用其名称命名(如华盛顿);另一种是“主从消歧义”,因为名称本身用作条目用,所以会在页面名称后方加上“ (消歧义)”(如天花 (消歧义))。不过有一些消歧义页明明是“平行消歧义”,却使用了“主从消歧义”方式命名,即是建立了“XXX (消歧义)”,再把“XXX”重定向到“XXX (消歧义)”。这可能是部分编者以为消歧义页一定要加上“ (消歧义)”。不知道有没有方法(例如bot)能够协助找出这些页面,以便管理员进行修正(这类页面一般已有编辑历史,需要管理员移动)呢? -- Kevinhksouth (Talk) 2013年7月16日 (二) 12:22 (UTC)

User:Liangent/rda Liangent留言 2013年7月16日 (二) 12:59 (UTC)
感谢。数量还真是颇多。不过个人主要是关注‘“XXX”重定向到“XXX (消歧义)”’的问题,因为处理方法较简单。对于‘“YYY”重定向到“XXX (消歧义)”’的情况,可能需要逐一研究怎样处理。 -- Kevinhksouth (Talk) 2013年7月16日 (二) 13:06 (UTC)

全部是红链或绿链的消歧义页是否需要保留?

全部是红链或绿链的消歧义页是否需要保留?--M940504留言2015年5月1日 (五) 16:20 (UTC)

设置消歧义页的判断标准应该是事物会不会有重名导致辨识上的混淆,而非目前是否已经建好条目,因此我的意见是应该要保留。--泅水大象讦谯☎ 2015年5月4日 (一) 06:14 (UTC)
分前后两种情况,消歧义页是表明存在同名条目的导航条目,其存在的前提是存在同名条目,也就是要存在条目,不存在条目为什么要建一个满是红链,告诉人家你不会从中找到什么的页面,所以我建议是直接删除(以前就这样做过),这是前者。如果保留,一是完成其中一到两个条目的建立,另消歧义页存在意义,必须有一至两个蓝的,纯红的绿的都不行,这是后者。——不挖旧坑的Sakamotosan向往旧坑死里钻的愚者致意 2015年5月4日 (一) 06:51 (UTC)

“在中文里的常用名称”凌驾“正名”

在中文里,“以色列国会”、“荷兰国会”一定比“国会 (以色列)”、“国会 (荷兰)”常用,所以请勿单纯为了“正名”而制造此类增添不必要括号的条目名称,另见2011年Wikipedia talk:日语专有名词的中译原则#AT的正名运动是不是矫枉过正及编辑指南Wikipedia:消歧义#条目的命名泰坦火箭的例子。--Mewaqua留言2015年10月19日 (一) 14:40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