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安娜琳娜·貝伯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安娜琳娜·貝伯克
Annalena Baerbock
Annalena Baerbock (cropped, 2).jpg
2021年摄
 德國第16任聯邦外交部部長
现任
就任日期
2021年12月8日
总理奥拉夫·朔尔茨
前任海科·马斯
聯盟90/綠黨 联盟90/绿党黨魁
任期
2018年1月27日-2022年1月29日
羅伯特·哈貝克同时在任
前任西蒙妮·彼得英语Simone Peter
继任理卡達·朗德语Ricarda Lang
 德國聯邦議院議員
现任
就任日期
2013年9月22日
选区勃兰登堡州比例代表
 勃兰登堡綠黨领袖
任期
2009年11月14日-2013年11月16日
前任斯卡·凱勒英语Ska Keller
继任佩特拉·布德克
个人资料
出生Annalena Baerbock
(1980-12-15) 1980年12月15日42歲)
 西德下萨克森汉诺威
国籍 德國
政党聯盟90/綠黨 联盟90/绿党
配偶Daniel Holefleisch
儿女2
居住地波茨坦
母校汉堡大学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职业国际法學者政治家

安娜琳娜·貝伯克(德語:Annalena Baerbock德语发音:[anaːˌleːnaː ˈbɛːɐ̯ˌbɔk]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聆聽,1980年12月15日)是一名德國政治家,現任德国外交部长,自2013年以來,在德國聯邦議院中擔任議員,目前為德國綠黨兩位聯席領袖之一。貝伯克是2021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中绿党的总理候选人[1][2][3][4],是绿党第一个有能力竞争总理职位的候选人,也是德國歷史上繼梅克爾以後,主要政黨提名的第二個聯邦總理的女性候選人。[5]選後,綠黨加入了以蕭茲為首的聯合政府,貝伯克成為德國第一位女性外交部長。

政治生涯[编辑]

在其國會的首個任期中,貝伯克曾擔任經濟和能源委員會及歐洲事務委員會的成員。在議會小組中,她擔任氣候政策發言人[6]

2018年1月27日,他在漢諾威舉行的綠黨全國代表會議中,與羅伯特·哈貝克被共同推選為黨主席。[7]

2021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他們領導該黨在全國獲得14.8%選票,更在國會中取得118個議席,為綠黨創黨以來最好表現。大選後,她帶領綠黨與德國社民黨自由民主黨組成新一屆聯合政府。[8]她也成為新政府的外交部長。

外交部長(2021年至今)[编辑]

2021年12月8日,貝伯克獲提名為外交部長,成為德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性外交部長。

在2021年12月,貝伯克訪問華沙,並會晤了時任波蘭外交部長饒兀。她表達了德國對波蘭阻止白俄羅斯難民進入歐盟的支持。[9]

在2021年12月,貝伯克警告,阿富汗正在「成為這個時代最嚴重的人道災難」,並表達對阿富汗經濟崩潰與2400萬人急需人道協助的憂心。[10]她表示,「我們無法允許幾十萬人因為我們不想有所作為而死」,她允諾加速撤離15000名處於弱勢的阿富汗人,包含曾替德國政府工作的員工與其家屬。[11]

在2022年2月,貝伯克支持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排除俄羅斯,斷絕其外滙交易能力,以懲其入侵烏克蘭。但她拒絕提供德國武器給烏克蘭,認為烏俄危機應該用外交手段解決。她認為,提供更多武器只會讓更多無辜的百姓陷於險境。[12][13]隨著4月起俄軍接連遭揭發對烏平民的暴行,她轉而支持贈重型武器予烏克蘭。[14]

政治主張[编辑]

貝伯克主張歐盟統一對俄羅斯中國採取更強硬的外交政策。她支持北約的東進,並希望能加強與美國的合作。她也期待歐洲能在世界扮演維護和平的角色。[15]她支持北約的東擴,也支持與擴大與美國的戰略合作。[16]

就能源議題,她反對北溪2号天然氣管的建造。

她支持更積極的能源轉型,以達到巴黎協定中,全球溫度上升1.5度的目標。[17]同時她也期盼德國在2030年前,能完全去除燃煤發電。[18]

參考文獻[编辑]

  1. ^ 任珂. 民调:德国绿党支持率首超联盟党居首位. 新华社. 2021-04-21 [2021-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9) (中文). 
  2. ^ 外媒:德国绿党提名安娜莱娜·贝尔伯克为总理候选人. 参考消息. 2021-06-14 [2021-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4) (中文). 
  3. ^ Germany's Greens endorse 40-year-old lawmaker for chancellor. AP NEWS. 美联社. 2021-06-12 [2021-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0) (英语). 
  4. ^ 环保党. deutschland.de. 2021-05-19 [2021-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0) (中文(简体)). 
  5. ^ Eddy, Melissa. German Greens and Conservatives Choose Chancellor Candidates. The New York Times. 2021-04-19 [2021-04-25].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美国英语). 
  6. ^ Bundestagswahl: Trittin und Kretschmann im Sondierungsteam. Wirtschaftswoche. 24 September 2017 [23 Febr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7) (德语). 
  7. ^ Grüne wählen Robert Habeck und Annalena Baerbock. Spiegel Online. 27 January 2018 [23 February 2018] (德语). [失效連結]
  8. ^ Bundestagswahl 2021. Der Bundeswahlleiter. [2021-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7) (德语). 
  9. ^ Germany vows solidarity with Poland in Belarus border fight. AP NEWS. 2021-12-10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7) (英语). 
  10. ^ Welle (www.dw.com), Deutsche, Afghanistan suffering 'humanitarian catastrophe' says Germany Foreign Minister Annalena Baerbock | DW | 23.12.2021,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4) (英国英语) 
  11. ^ AFP. Germany warns of 'worst humanitarian catastrophe' in Afghanistan. DAWN.COM. 2021-12-23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1) (英语). 
  12. ^ Why Germany isn't sending weapons to Ukraine. BBC News. 2022-01-28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9) (英国英语). 
  13. ^ Morrow, Adrian. U.S. to keep supplying weapons to Ukraine in face of potential Russian invasion. The Globe and Mail. 2022-01-28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5) (加拿大英语). 
  14. ^ 存档副本. [202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1). 
  15. ^ Baerbock will die Bundeswehr stärken. Der Tagesspiegel Online. 2020-11-30 [2021-12-19]. ISSN 1865-226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9) (德语). 
  16. ^ Germany’s rising Green Party echoes many U.S. policies. That could rattle pipeline plans from Russia.. Washington Post. [2022-02-22]. ISSN 0190-82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7) (美国英语). 
  17. ^ Lee, Felix. Annalena Baerbock über Außenpolitik: „Schweigen ist keine Diplomatie“. Die Tageszeitung: taz. 2021-12-01 [2021-12-19]. ISSN 0931-9085 (德语). 
  18. ^ Kreutzfeldt, Malte. Annalena Baerbock über Kanzler*innenamt: „Manches muss man auch verbieten“. Die Tageszeitung: taz. 2020-12-12 [2021-12-19]. ISSN 0931-908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2) (德语). 

</noincl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