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乾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18日 (五) 06:13 (补救3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萧乾(1910年1月27日—1999年2月11日),原名萧秉乾萧炳乾,男,蒙古族,祖籍内蒙古,生于北京,中国作家记者翻译家[1][2]

生平

1931年進入北平輔仁大學,1933年轉到燕京大學就讀。1935年于燕大畢業,任职《大公报》。1939年远赴英国,成为战地记者。有《银风筝下的伦敦》等著名报道。1949年萧乾回到北京,反右期间被打为右派,文革期間與愛人文潔若備受迫害,后平反。1999年,萧乾因心肌梗塞于北京逝世,终年89岁。

作品

他的翻译作品有《莎士比亚戏曲故事集》(英國兰姆姊弟合著)、《好兵帥克》(從英語譯本轉譯)、《培尔·金特》、加拿大里柯克幽默小品集等。1990年,萧乾和愛人文潔若译林出版社之邀,着手翻译詹姆斯·乔伊斯的巨作《尤利西斯》,四年乃成,但他卻在《瑞士之行》一文中表示:“这里躺着世界文学界一大叛徒。他使用自己的天才和学识向极峰探险,也可以说是浪费了一份禀赋去走死胡同。究竟是哪一样,本世纪恐难下断语。”

他與愛人曾合作翻譯多種英語文學作品,夫婦二人還合作從英語譯本轉譯俄國托爾斯泰的短篇作品集。

友人

萧乾自称“未带地图的旅人”,在文坛前辈冰心口中,则是昵称“饼干”的弟弟。他与巴金钱锺书等交好,与郭沫若沈从文曹禺等则颇有嫌隙。英国作家E·M·福斯特曾经推荐萧乾去剑桥读书,相交甚厚,后来则由于种种原因断交。

参考文献

  1. ^ 萧乾. 中国作家网. [2020-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1). 
  2. ^ 追访萧乾先生. 中国网. [2020-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21).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