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蛰存
施蛰存 | |
---|---|
字 | 蟄存 |
出生 | 施德普 1905年12月3日 大清浙江杭州水亭址 |
逝世 | 2003年11月1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 | (97歲)
筆名 | 施青萍、安华、薛蕙、李万鹤、陈蔚、舍之、北山 |
職業 |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
教育程度 | 之江大学、上海大学 |
親屬 | 妹: 施绛平 |
施蛰存(1905年12月3日—2003年11月19日),名德普,字蛰存,男,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派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常用笔名施青萍、安华、薛蕙、李万鹤、陈蔚、舍之、北山等。
施蜇存一生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937年以前,除进行编辑工作外,主要创作短篇小说、诗歌及翻译外国文学;抗日战争期间进行散文创作;1950年—1958年期间,翻译了200万字的外国文学作品;1958年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
自1926年创作《春灯》、《周夫人》,施蛰存的小说注重心理分析,着重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成为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生平
[编辑]早年
[编辑]施蛰存出生于浙江杭州水亭址。父亲施亦政为教师。1908年随家迁居江苏苏州,曾入私塾。1913年随家迁居江苏松江(现属上海市)。中学期间,即开始创作小说,在上海的鸳鸯蝴蝶派刊物发表作品。
1922年,施蛰存考入美国长老会在杭州开设的之江大学,次年因参加非宗教大同盟被开除,转入上海大学,同年以维纳丝学会之名,自费刊印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江干集》。此后他又曾转入大同大学(1924年)和震旦大学(1926年),参加过五卅运动,并与同学戴望舒、戴杜衡加入共青团,同时创办《璎珞》旬刊。
1927年四· 一二事变后,施、戴等人均列为共党嫌疑分子,遂回到松江隐居,任中学教员,并从事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
自1929年开始,施蛰存陆续发布《鸠摩罗什》、《将军底头》等小说,而成为中国“现代派”的奠基人之一。1932年,施蛰存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杂志。引进现代主义思潮,推崇现代意识的文学创作,在当时影响广泛。
抗战八年
[编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施蛰存赴云南大学任教。编撰《中国文学史》、《散文源流》等教材。1940年日军占领越南,回上海探亲的施蛰存无法返回昆明,遂转往福建,任教于永安福建中等师资养成所,次年至长汀,执教于厦门大学,开设《史记》专题课,编撰《史记旁札》等教材。直到1945年,转赴福建三元,执教于江苏学院,战争结束后随江苏学院至徐州新校址。不久转往上海,任教于暨南大学(1946年)。
1949年以后
[编辑]1951年,施蛰存改入沪江大学。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施蛰存被分配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居住愚园路1018号新式里弄岐山村(三层)。1957年,因发表杂文《才与德》,加之早年与鲁迅有过论战,被划为右派分子,受到迫害,房屋大部分被没收,底层让出改为邮局,全家三代挤住在三楼亭子间。他也因此告别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转而从事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1980年代,由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新涌入中国,他的文学创作才又重新开始受到重视。鉴于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上的贡献,施蜇存曾被授予“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1993年)和“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敬慰奖”。2003年11月19日病逝于上海。
愚园路1018号岐山村施蛰存旧居,曾改为邮局,2018年,此处开设愚园百货公司。[1]
著作
[编辑]短篇小说集
[编辑]《江干集》(1923年)-《上元灯》(1929年)—《李师师》(1931年)—《将军底头》(1932年)—《梅雨之夕》(1933年)—《善女人行品》(1933年)—《小珍集》(1936年)—《四喜子的生意》(1947年)
散文集
[编辑]《灯下集》(1937年)—《待旦录》(1947年)-《枕戈录》(1992年)-《卖糖书话》(1997年)-《沙上的脚迹》(1994年)-《散文丙选》(1998年)-《云间语小录》(2000年)《北山散文集》(2001年)
编译作品
[编辑]《匈牙利短篇小说集》(1936年)—《波兰短篇小说集》(1936年)—《劫后英雄》(1939年)—《丈夫与情人》(1945年)—《妇心三部曲》(1947年)—《渔人》(1951年)-《荣誉》(1952年)—《轭下》(1952年)—《征服者贝莱》(1957年、1958年)—《恋爱三味》—《外国文人日记抄》(1995年)
学术著作
[编辑]《唐诗百话》(1987年)—《水经注碑录》(1987年)—《词学论稿》—《历代词籍序跋萃编》—《词学名词释义》(1988年)—《北山集古录》(1989年)—《金石丛话》(1991年)—《文艺百话》(1994年)—《宋元词话》(1999年)—《北山谈艺录》(1999年)—《北山谈艺录续编》(2001年)—《唐碑百选》(2001年)
诗集
[编辑]《北山楼诗》(2000年)
参考与注释
[编辑]- ^ 原为施蛰存旧居 91岁的老邮局化身“百货公司”. [2020-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外部链接
[编辑]- 施蛰存七十年文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王一燕:〈上海流连——施蛰存短篇小说中的都市漫游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徐晓红:〈从兰社到水沫社——对施蛰存文学社团活动的考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徐晓红:〈施蛰存早期文学活动初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徐晓红:〈从新发现的两篇佚作论施蛰存早期创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李歐梵:〈“怪诞”与“着魅”:重探施蛰存的小说世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施蛰存先生功德圆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施蛰存老人的“四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施蛰存和《现代》杂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侧记施蛰存先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走近施蛰存先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施蛰存:海派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