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經濟特區

坐标22°32′N 114°05′E / 22.533°N 114.083°E / 22.533; 114.08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人人生來平等留言 | 贡献2020年10月25日 (日) 12:5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深圳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
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大陸的地理位置
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大陸的地理位置
坐标:22°32′N 114°05′E / 22.533°N 114.083°E / 22.533; 114.083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深圳市
建立时间1980年8月26日
政府
 • 行政机构深圳市人民政府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邮政编码518000
電話區號755
政府网站:www.sz.gov.cn

深圳經濟特區,是位於中國深圳市經濟特區,1980年8月26日設立。最初範圍僅包括今日深圳市的羅湖福田南山鹽田等4;至2010年5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寶安龍崗关外兩區自該年7月1日起起劃入深圳經濟特區,使特區範圍擴大至深圳全市。

沿革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取代党主席兼总理华国锋成为实际的最高领导人,并开启了改革开放。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于1980年8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经济特区之一,也是改革开放后办得最好、影响力最大的特区。1980-2000年,深圳经济特区的面积为327.5平方公里。

深圳毗邻香港,区位上拥有中国其他城市和特区不可相比的优势。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为深圳经济特区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有利条件。1981年9月,深圳按广州市规格配备干部。1988年11月,深圳实行计划单列,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府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在深圳经济特区实施的权力[1]

管制措施

在中國國務院批准下,深圳經濟特區於1982年6月設置管制人員進出的管理線,这条管理線全长84.6公里,沿線設有鐵絲網、檢查站等管制設施,被稱為「二線關口」、「二線關」或「二線」(對應深港交界處的「一線關口」),特區也因此被俗稱為「關內」。在管理線沿線設有多個俗稱「關」的檢查站,最初只设置有布吉、南头、沙湾、白芒、盐田坳、背仔角6个检查站,后共设有16个陆路关口、1个水上关口及23个耕作口。根据当时的法规规定,深圳特区户籍居民必须凭居民身份证,非深圳特区户籍居民必須憑户籍所在地所签发的邊防證才可出入特區。由寶安區、龍崗區等原非特區之深圳市轄區進入原特區內被稱作“入關”,反之為“出關”[2][3][4]。乘搭公交、大巴的乘客,需下車過關檢查,才能乘搭原車再進行剩餘的旅程;而當年乘搭廣深城際列車(S或深字起頭車次)的乘客,必須持有邊防證或深圳戶籍身份證,並於車上接受檢查。

以下为「二線關」存在时期,深圳所拥有的陆路关口:

二線關口最初對深圳經濟特區的安全維護有著重大作用,但隨著深圳城市規模的擴大,二線關口耗時的人員審查措施,反而成為阻礙深圳城市發展的絆腳石。为了提高通关效率,在1990年代初期,边防部门对经常出入特区的深圳市党政领导和企事业单位发放《优检证》。

1997年香港回归后,“二线关”开始对经济特区的整体规划、关内外社会经济平衡发展以及全国人民与特区的交往等方面的限制逐渐凸现;再加上粤港经济、人才交往活动大为增加,经济发展需要创造一个更自由的环境。为此,早在1998年,便有政协委员提出撤销“二线关”[4][5]

2005年,深圳經濟特區取消邊防證制度,中國內地居民僅需憑居民身份证即可進出特區,但仍然需要接受检查站边防人员的检查。随着边防证检查撤销,特区内外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二线关”作为特区城市发展障碍招致的批评更为激烈[5],梅林关、布吉关成为最为集中的拥堵点,深圳市更一度流传“英雄难过梅林关”、“我怕来布吉(不及)”的说法[6][7]。特区范围在2010年扩大到深圳全市後,不再有关内关外之分,惟仍然保留原有之特区管理线,新建连接关内外的道路(如丹平快速路、新彩隧道、留仙大道)則已不设检查站。2013年9月,梅林检查站岗亭等设施被拆除;2014年7月,各检查站的所有官兵被分流到其他边防单位。2015年6月4日晚,深圳启动二线关口交通改善工程,对包括南头关、布吉关等在内的16个二线关口进行拆除车检通道查验设施等工程,深圳經濟特區的管理線至此名存實亡[3][8][9][10]。根据深圳市口岸办提交的报告指出,二线检查站的设施已经全部清除,二线关口正式走入历史记忆[11]

2018年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的批复[12][13],这也意味着存在了36年的深圳二线关正式成为历史。

轶事

南方科技大学内的二线关标示

由于二线关撤销后二线关附近有不少发展,其中南方科技大学成为深圳唯一一个横跨二线关的单位,二线公路横穿了学校。

参考文献

  1. ^ 《广东省志》编纂委员会编. 广东省志 1979-2000 14 对外经济贸易卷.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14.08: 327. ISBN 978-7-5144-1262-8. 
  2. ^ 深圳市公安局编. 深圳警民办事指南. 深圳:海天出版社. 1995: 264–266. ISBN 7-80615-256-3. 
  3. ^ 3.0 3.1 被国务院撤销的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什么来历?. 参考消息. 2018-01-15 [2018-01-17]. 
  4. ^ 4.0 4.1 游细平 陈文定 苟骅 林炜. 到深圳是否还需办边防证. 中国青年报. 2000-06-19 [2018-01-17]. 
  5. ^ 5.0 5.1 边防证:一纸把守特区关口27载. 南方日报. 2010-09-06 [2018-01-17]. 
  6. ^ 人在堵途苦 过关如越狱. 深圳商报. 2012-11-26 [2020-06-15]. 
  7. ^ 布吉关每年“吃掉”你264小时 为啥这么堵. 深圳新闻网. 2016-03-02 [2020-08-19]. 
  8. ^ 深圳16个二线关口岗亭将拆除 曾是入关检查站. 南方网. 2015-06-05 [2020-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0). 
  9. ^ 別了,二線關. [2020-10-16] (中文(臺灣)). 
  10. ^ 中國的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與發展 (PDF). [2017-04-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6-13). 
  11. ^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16.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16.07: 216. ISBN 978-7-218-11041-7. 
  12. ^ 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 中国新闻网. 2018-01-15 [2018-01-15]. 
  13. ^ 国务院关于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的批复(国函〔2018〕3号)_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www.gov.cn. [2018-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7).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