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话

聆聽這篇條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DON1101留言 | 贡献2020年10月28日 (三) 02:51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北海白話
母语国家和地区 中国
区域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城區
語系
語言代碼
ISO 639-3yue

北海话是通行於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粵語方言,屬漢語族粵語钦廉片。

由于交通便利,居民迁徙繁杂,再加上壮语客家话闽语及海外语的影响,使得北海话与普通话現代標準漢語)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在粤語中也颇具特色。北海话就其地域可划分为五种:海城区内的市区话、铁山港区南康镇的南康话、合浦县县城廉州镇的廉州话、铁山港区营盘镇石村的佤话以及合浦县沙田镇的海边话等。

北海话的音韵系统

声母

北海市區白話有22個聲母。

坡怕普 p 波霸步 m 明美文 f 非花佛 w 和运委
透拖同 t 多到定 n 泥南奶 l 来龙老
s 深诗声 ɬ 心思星 tɕʰ 痴清充 知精中
契课倾 k 计个京 kʷʰ 夸规昆 瓜龟君
j 以由用 h 好喜红 ŋ 我牙银 ȵ 日耳人
ø 亚安矮

北海话声母共23个(含零声母),各声母及所搭配的字与广州话基本一致。

  • 全浊声母清化,平声、上声字送气,去声、入声字不送气,与广州话一致。
  • 心母字读清齿龈边擦音[ɬ],如:心[ɬɐm]思[ɬiː]三[ɬaːm]息[ɬɪk̚],生母、书母字读[s],如:深[sɐm]诗[siː]衫[saːm]识[sɪk̚]。例外:所[ɬɔː]缩[ɬʊk̚]。个别常母、船母、邪母字混读[ɬ],如:羡[ɬiːn]术[ɬɐt̚]髓[ɬuːi]巡[ɬɐn]。
  • 日母字大多数读[ɳ],如:日[ɳɐt̚]二[ɳiː]惹[ɳɛː]人[ɳɐn]热[ɳiːt̚] 认[ɳɪŋ],少数混读[j],如:入[jɐp̚]柔[jɐu]弱[jiɛːk̚]
  • 疑母一、二等字读[ŋ],如“我[ŋɔː]颜[ŋaːn]银[ŋɐn]”;三、四等字一部分读[ɳ],如:月[ɳiːt̚]玉[ɳʊk̚]鱼[ɳiː],一部分读[n],如:业[niːp̚]验[niːm]逆[nɪk̚]凝[nɪŋ],一部分读[j],如:语[jiː]言[jiːn]狱[jʊk̚]严[jiːm];“玩”读[waːn],“顽”读[maːn],“五、吴、梧”读[ŋ̩]。例外:勾[ŋɐu]。
  • 影母哄音字读[ʔ]或零声母,不与[ŋ]相混。如:亚[ʔaː]矮[ʔaːi]爱[ʔɔːi]影[jɪŋ]要[jiːu]宴[jiːn]蛙[waː]碗[wuːn]。例外:饮[ɳɐm]。少数影母细音字保留[ʔ]的读法,例如:影、应[ʔɪŋ] 舀[ʔiɛːu]䊦[ʔiɛːt̚]。
  • 溪母字同广州话一样多数混读[h]、[f]。“课、钦、丘、巧、圈”分别读[kʰɔː],[hɐm],[hɐu],[kʰiɛu],[kʰiːn],与广州话不同。
  • 晓母字同广州话一样开口呼读[h],合口呼读[f]。不同的是,“欣[hɐn]鑫[hɐm] 休[hɐu]”保留晓母的读法。例外:况[kʷʰɔːŋ]、旭[ɳʊk̚]。
  • 匣母开口字读[h],如:下[haː]、合[hɐp̚];合口字读[w],如:和[wɔː]、会[wuːi];齐、撮字读[j],如:现[jiːn]。例外:贤[hiːn]、嫌[hiːm]。“胡、护、户、壶”均读[fuː]。
  • 有唇音声母[kʷ],[kʷʰ]与舌根音声母[k],[kʰ]的对立。菌[kʷʰɐn]≠近[kʰɐn];骨[kʷɐt̚]≠吉[kɐt̚];国[kʷɔːk̚]≠角[kɔːk̚];光[kʷɔːŋ]≠江[kɔːŋ]
  • 泥、来母分明,不混淆。例外:粒[nɐp̚]、拎[nɪŋ]。
  • 见组字不颚化,尖团音分明。
  • 明、微母字合读[m]。
  • 知、庄、章组声母合流。例外:爹[tɛː]、琢,啄[tiɛːk̚]、秩[tiːt̚]。

韵母

北海市區白話有47個韻母。

亚呀花 aːi 矮买乃 aːu 拗交敲 aːn 晏山间 aːm 三减淡 aːŋ 行生冷 aːp 压甲塔 aːt 八发杀 aːk 白革宅
ɐi 细闭计 ɐu 欧高修 ɐn 新根云 ɐm 心林含 ɐŋ 登能腾 ɐp 十汁及 ɐt 七突失 ɐk 北得黑
诗次纸 iːu 要叫吊 iːn 言前见 iːm 兼念欠 ɪŋ 影定京 iːp 接叶蝶 iːt 必节列 ɪk 益激的
ɛː 蛇谢爷 ei 你李四 iɛu 猫巧鷯 iɛːn 便扁搴 iɛːm 钳拈黏 iɛːŋ 姜张病 iɛːt 捏瘪 iɛːk 锡踢尺 iɛːp
父古母 uːi 对水最 uːn 本官碗 ʊŋ 共同送 uːt 泼阔末 ʊk 屋哭独
ɔː 多可和 ɔːi 爱菜代 ɔːn 安看竿 ɔːŋ 当方汤 ɔːt 割葛渴 ɔːk 恶角托
ŋ 五吴嗯

其特色為:

  • 完整保留古汉语的阳声韵和入声韵。
  • “你李比四基”等字的韵母在其他钦廉片粤语(钦州话、防城话、廉州话)中均为[-iː],北海市区白话裂化为[-ei]。
  • 模韵与豪韵不合流。模韵一律读[-uː],不高化;豪韵与尤侯韵合读[-ɐu]。例如:补[pu]≠宝[pɐu];努[nu]≠脑[nɐu]。
  • [ŋ̩]自成音节。
  • 部分人将[-iː]读作[-ɿ]。
  • [-iːu],[-iːn],[-iːm],[-ɪŋ],[-iːp̚],[-iːt̚],[-ɪk̚]有白读[-iɛːu],[-iɛːn],[-iɛːm],[-iɛːŋ], [-iɛːp̚].[-iɛːt̚],[-iɛːk̚],但仅限於个别字。[-aːu]有白读[-iɛːu],亦仅限於个别字,如:猫[miɛːu]、巧[kiɛːu]。
  • 無廣州話的撮口韻。广州话的撮口韵“øy,øn,øt,œːŋ,œːk,yː,yːn,yːt”在北海话中分别读“uːi(kʰ,k,h後為ei),ɐn,ɐt,iɛːŋ,iɛːk,iː,iːn,iːt”。

声调

北海话有7个声调,分别是阴平55/45、上声13、阴去33、阳平、陽去21/11、阴入5、中阴入3、阳入1。代表字为“诗 史 试 时 色 锡 食”。其特点是上声不分阴阳,广州话读阴上调的字在北海话中一律读阳上调;阳去和阳平已合并,广州话中读阳去调的字在北海话中一律读阳平调。如:“史”读同“市”,“事”读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