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黨政軍退出媒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Bigmorr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23日 (三) 12:12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黨政軍退出媒體[1]中華民國臺灣)在1990年代後的社會運動與政策,以1995年由許多民間社團發動「黨政軍退出三台運動」為起點,自2003年起陸續完成立法,結束戰後長期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壟斷及控制傳媒的局面。但後續由於中華民國政府妨礙推動通訊匯流等理由,而經常再被提出討論修正[2][3]

背景

台灣在1990年代以前僅有三家電視台,分別為臺灣電視公司(台視)、中國電視公司(中視)與中華電視公司(華視),合稱「三台」。當時台灣正處於戒嚴時期,由中國國民黨掌握國家機器,因此三台雖然在名義上均是民營企業,但實際上都具有官方經營、也就是所謂的「黨政軍」背景:台視由臺灣省政府經由臺灣銀行等公營企業掌控多數股權;中視在1970年代財務危機後,由中國國民黨控股的華夏投資公司取得主要經營權;華視自創立時,國防部教育部即為主要股東。

臺灣民主化後,民間認為三台的「黨政軍」背景可能使得第四權難以運作,加上自由化的思潮,因此在解嚴後逐漸出現黨政軍退出三台的呼聲。隨著解嚴後廣播電台廣播)、有線電視衛星電視的解禁與發展,此議題也擴及到所有廣播媒體。例如:1997年因民主進步黨內部鬥爭造成民視楊憲宏調職爭議

參見

參考文獻

  1. ^ (論文)莊春發,《論以市場結構為基礎規範黨政軍退出媒體的適當性》,中華傳播學會,2011年7月4日
  2. ^ 楊鎵民. 黨政軍條款的爭議事件始末. 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 卓越新聞電子報. 2016年03月18日 (中文). 
  3. ^ 李光儀. 冷眼集/黨政軍重返媒體 民進黨毫不避嫌. 聯合新聞網. 2019-12-12 14:24 聯合晚報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