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金庫商業銀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2日 (六) 02:25 (补救8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Taiwan Cooperative Bank
簡稱合作金庫、合庫、合庫銀行、合作金庫銀行、合庫銀、合庫商銀
股票代號臺證所5880
SWIFT識別碼TACBTWTP
OBU代理業者瑞穗實業銀行日圓:MHCBJPJT)
德意志銀行美圓:BKTRUS33)
花旗銀行歐元:CITIGB2L)
澳洲聯邦銀行澳幣:CTBAAU2S)
金融代號006
開設日期1946年10月5日(改組)(77年238天)
总部地址 中華民國臺灣
臺北市松山區長安東路二段225號
標語口號大家的銀行
代表人董事長:雷仲達
總經理:陳世卿
年營業額NT$501.1億元 (2016)
息税前利润NT$145.46億元 (2016)
净利润NT$125.24億元 (2016)
資產NT$3兆1399.73億元 (2016)
實收資本額NT$903.10億元
主要股東合庫金控(100%)
網站www.tcb-bank.com.tw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金融機構代號:006),簡稱合作金庫合庫,為合作金庫金融控股旗下的主要子公司,是臺灣大型商業銀行及傳統八大公股行庫之一,其官股比例僅次於純國營的臺灣銀行臺灣土地銀行,同時也是臺灣營業據點最多的商業銀行,國內據點270間,海外據點20間。[1]

合庫金控暨合作金庫商業銀行總行大樓
臺灣省合作金庫大樓,為2017年10月前的合作金庫總行
合作金庫銀行台中分行
臺灣省合作金庫大樓奠基紀念石
合作金庫城內分行(原臺北信用組合

歷史

合作金庫的前身為臺灣產業組合協會,創立於1923年,由全臺灣290餘間合作社聯合組成。1942年,改組為台灣產業組合聯合會。1944年,因太平洋戰爭,再度改組,分成台灣產業金庫台灣農業會兩個機構,台灣產業金庫專職於金融事業。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華民國接收臺灣。1946年10月5日,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產業金庫,改組為臺灣省合作金庫,屬性為特種經營的金融機構(不具銀行身分),至1985年才取得法人資格。2001年1月1日,合作金庫配合陳水扁政府金融改革(金改)政策,改制為合作金庫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1月,合作金庫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

2006年5月1日,合作金庫與同為公營行庫的中國農民銀行合併,以合作金庫為存續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因合併而消滅,合作金庫同時更名為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合作金庫銀行為中華民國國內外分支機構最多的金融機構(共301家),總資產排名則僅次於臺灣銀行

2011年12月1日,合作金庫銀行、合作金庫資產管理公司及合作金庫票券金融公司以股份轉換方式共同設立合作金庫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轄合庫銀行、保險、證券、票券、投資信託等公司。

沿革

海外分支機構

亞洲

大洋洲

美洲

歐洲

組織

  • 股東會
  • 監察人會
  • 董事會董事長
  • 總稽核
  • 薪資報酬委員會
  • 風險管理委員會
  • 總經理
  • 副總經理
  • 法遵長
  • 董事會稽核部
  • 董事會秘書部
  • 業務發展部
    • 集中作業中心
  • 法人金融部
    • 區域中心
  • 授信管理部
  • 財務部
  • 國外部
  • 個人金融部
  • 財富管理部
  • 信託部
  • 保險代理部
  • 電子金融部
  • 信用卡部
    • 客戶服務中心
  • 債權管理部
  • 行政管理部
  • 會計部
  • 資安部
  • 資訊部
  • 調查研究部
  • 風險管理部
  • 人力資源部
    • 員工訓練中心
  • 法令遵循部
  • 法律事務部
  • 營業部、分行、支行、代表辦事處

[6]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