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如鄉

坐标22°44′24″N 120°29′25″E / 22.7399991°N 120.4901405°E / 22.7399991; 120.490140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5日 (一) 15:23 (补救17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九如鄉
Jiuru Township
舊稱:九塊厝
九如鄉位於屏東縣西北方
九如鄉位於屏東縣西北方地图
九如鄉位置圖
坐标:22°44′N 120°29′E / 22.73°N 120.48°E / 22.73; 120.48
國家 中華民國
臺灣省
上級區劃屏東縣
下級區劃11159
政府
 • 行政机构九如鄉公所
(立法機關:九如鄉民代表會
 • 鄉長張振亮九如鄉鄉長列表)
面积
 • 总计42.0187 平方公里(16.2235 平方英里)
海拔30 公尺(100 英尺)
人口(2024年4月)(7,592戶)
 • 總計21,624人
 • 排名13
 • 密度515人/平方公里(1,333人/平方英里)
时区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郵遞區號904
戶政資料代碼10013080
毗鄰里港鄉屏東市長治鄉鹽埔鄉高雄市大樹區
網站http://www.pthg.gov.tw/TownJrt/

九如鄉臺灣話Kiú-jû-hiong)位於台灣屏東縣西北方,北臨里港鄉,西鄰高雄市大樹區,東鄰鹽埔鄉,東南連長治鄉,南接屏東市

本鄉位處屏東平原之上,地形平坦,地勢由東北向西南略為傾斜,高屏溪支流武洛溪流貫鄉境,氣候上則屬熱帶季風氣候

歷史

九如鄉舊名「九塊厝」,相傳最早是由張、楊、黃、鄭等九戶人家來此開墾,因而得名。原為塔加里揚社、鳳山八社阿猴社之活動範圍[1]清朝時隸屬於鳳山縣,乾隆年間始建九如三山國王廟,輿圖上此地有巴轆庄部落。光緒年間此地設有九塊厝塘[2]。九塊厝一開始可能是閩客混合居住的地域,後來才變成閩南人為主的村莊[1]日治初期劃歸阿猴廳。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在此設置「九塊庄」,劃歸高雄州屏東郡管轄。下轄有九塊、下冷水坑、三塊厝、後庄、東寧五庄。1930年代,日本政府在今玉泉村興建日出移民村

戰後初期改劃設為高雄縣九塊鄉,後劃入屏東市,易名「九如」,設置「九如區」。1950年改設屏東縣九如鄉,且併入原屬鹽埔鄉之下庄一帶,即為今玉泉村。

歷屆鄉長

  • 第一、二、三屆鄉長 陳清榮
  • 第四屆鄉長 楊坤杞
  • 第五、六屆鄉長 古認冬
  • 第七、八屆鄉長 黃金裕
  • 第九屆鄉長 古認冬
  • 第十、十一屆鄉長 楊泰春
  • 第十二、十三屆鄉長 許世裕
  • 第十四屆鄉長 許文瑞
  • 第十五、十六屆鄉長 許重慶
  • 第十七、十八屆鄉長 張振亮

行政區域

  • 九明村、a九塊村、大坵村、玉泉村、後庄村、耆老村
  • b九清村、三塊村、玉水村、東寧村、洽興村
九如鄉行政區劃

人口與聚落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81 21,075—    
1986 21,098+0.1%
1991 21,325+1.1%
1996 22,914+7.5%
2001 23,545+2.8%
2006 23,257−1.2%
2011 22,689−2.4%
2016 22,083−2.7%
來源: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2017-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九如鄉人口集中在東寧、九清及九明村一帶。東寧村也是屏北地區最大的村莊,有超過五千人居住。(2020年2月)

不同於清代,今日九如鄉除了玉泉村有客家聚落圳寮、溪底,共近千人的客家人以外,其餘皆為河洛人。近年來平埔族研究興起,番社(今昌榮及耆老村一部分),作為塔樓社故地,一些當地居民開始有馬卡道族的認同。

  • 九明村:下有崁仔頂聚落,東邊處為昔日九塊厝之一部分。
  • 九清村:九如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昔稱九塊厝。
  • 九塊村:九如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昔稱九塊厝。
  • 耆老村:有豐田(下番社)、過田、耆老三處聚落。
  • 洽興村:有昌榮(中番社)、平和(頂番社)、鴨母寮、豐平四處聚落,豐平為昔日移民村之地。
  • 大坵村:有大坵園、水尾、王厝廍三處聚落。
  • 東寧村:有東寧、新莊兩處聚落。
  • 後庄村:後庄聚落,亦有三山國王廟。昔日聚落山寮仔在日治中期因瘟疫而廢庄。
  • 三塊村:下有三塊聚落,北承里港鄉塔樓村。
  • 玉水村:舊稱下冷水坑。
  • 玉泉村:有中庄、下庄、溪底及圳寮四處聚落。

歷年人口變化

九如鄉歷年人口變化(1951年~2020年)[3][4]

文化

九如三山國王廟每年都會舉辦王爺奶奶回娘家之祭典,為當地最盛大的廟會。

警政治安

交通

公路

國道
省道
縣道
鄉道

教育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旅遊

特產

參考資料

  1. ^ 1.0 1.1 簡炯仁,屏東先人開發的足跡
  2. ^ 台灣前後山輿圖,1878
  3. ^ 九如鄉歷年來戶數及人口數 (XLS). 屏東縣里港戶政事務所. [2020-07-25]. 
  4. ^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統計月報. 2020-02-10 [2020-08-26].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20-05-0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