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華大學 (臺灣)

坐标23°34′10″N 120°29′32″E / 23.5693126°N 120.4921177°E / 23.5693126; 120.492117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Leo.TPE留言 | 贡献2024年4月4日 (四) 11:43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南華大學
Nanhua University
南華大學校徽
南華大學大門牌樓
校训慧道中流
创办时间1996年創立南華管理學院
1999年改名南華大學
學校代碼1020
学校类型私立,綜合大學
宗教背景佛教佛光山
校长林聰明
副校长李坤崇
林辰璋
高俊雄
創辦人釋星雲
教师人數專任193人、兼任250人、外籍4人;共447人(2022年)
学生人數5,136 人(2022年)
本科生人數4,232人(2022年)
研究生人數857人(2022年)
博士生人數47人(2022年)
校址 中華民國臺灣
嘉義縣大林鎮南華路一段55號

23°34′10″N 120°29′32″E / 23.5693126°N 120.4921177°E / 23.5693126; 120.4921177
校區郊區
总面积63.18公頃
隶属彰雲嘉大學校院聯盟
邮政编码62249
網站www.nhu.edu.tw
位置
地图

南華大學,位於臺灣嘉義縣大林鎮的一所私立大學。該校的創辦人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是佛光山創辦的第一所綜合大學。校內用擁有多位優秀學生。

學校沿革

無盡藏圖書館
學慧樓

前身為1996年創立的「南華管理學院」,1999年8月1日獲教育部核准改為現名。

南華管理學院時期

1989年11月1日以私立南華工學院之名向教育部申請籌設。同年12月19日獲准。

1991年10月3日向教育部申請改設私立南華管理學院。同年12月9日獲准。

1992年2月10日完成「財團法人私立南華管理學院」法人登記。

1996年3月11日經教育部核准立案,南華管理學院正式成立,設有哲學研究所、資訊管理學系、傳播管理學系。

1997年增設文學研究所、生死學研究所、出版學研究所、歐洲研究所、亞太研究所、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南華大學時期

1998年改名南華大學,成立人文學院、管理學院與科技學院。增設資訊管理研究所、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國際關係學系、應用社會學系。

1999年增設非營利事業管理所、社會學研究所、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環境管理研究所、傳播管理研究所、環境與藝術研究所。成立社會學院。同年年底社會學院改名社會科學學院。

2000年增設財務管理研究所、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經濟學研究所、應用藝術與設計學系、管理研究所碩士專班、企業管理學系進修學士班。

2001年增設宗教學研究所(並分設佛學組與比較宗教組)、生死管理學系、文學系、國小教育學程、民族音樂學系、電子商務管理學系、企業管理系日間部學士班、非營利事業研究所碩士專班,

2002年增設應用經濟學系、會計資訊系、旅遊管理研究所、環境與景觀藝術學系、視覺藝術學系、幼兒教育學系進修學士班、電子商務學系進修學士班、自然醫學研究所、財務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管理科學研究所博士班。 生死學研究所與生死管理學系系所合一為生死學系暨碩士班。

2003年8月增設會計資訊學系、旅遊事業經營學系。原社會科學學院應用經濟學系、經濟學研究所改隸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改名管理經濟學系。管理研究所改名管理科學研究所。國際關係學系改名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原管理學院傳播管理學系改隸社會科學院。出版學研究所改名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

2004年增設立財務金融學系、資訊工程系、外國語文學系、生死管理學系進修學士班。

2005年增設幼兒教育學系、應用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班。成立藝術學院。環境與景觀藝術學系改名建築與景觀學系。

2006年增設自然生物科技系。資訊管理學系、電子商務管理學系、資訊工程學系脫離管理學院,新組科技學院。建築與景觀學系、環境與藝術研究所系所合一為建築與景觀學系暨環境藝術碩士班。

2007年增設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及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經濟學研究所與管理經濟學系所合一為管理經濟學系暨經濟學碩士班。企業管理學系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系所合一為企業管理系學士班暨管理科學碩士班、管理科學博士班。亞太研究所併入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為亞太研究碩士班。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併入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為碩士班。財務管理研究所併入財務金融學系為財務管理碩士班。

2008年視覺藝術學系改名美學與視覺藝術學系。傳播管理學系暨研究所改名傳播學系暨研究所。

2009年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併入美學與視覺藝術學系為碩士班。旅遊事業經營學系與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整併為旅遊事業管理學系暨碩士班。

2010年以後

2010年應用藝術與設計學系改名創意產品設計學系;美學與視覺藝術學系改名視覺與媒體藝術學系。環境管理研究所改名休閒環境管理研究所。

2011年哲學系改名哲學與生命教育學系。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併入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為公共政策研究碩士班。

2012年增設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就業實務養成學士班。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併入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為碩士班。管理經濟學系暨經濟學碩士班改名休閒產業經濟學系暨碩士班。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學研究所及應用社會學系整併為應用社會學系暨教育社會學碩士班、社會學碩士班。停招會計資訊學系。

2013年南華大學到泰國與加州法身大學簽署結盟[1]。停招哲學與生命教育學系。

2014年休閒產業經濟學系併入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為休閒產業組;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增設文創行銷組。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改名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應用社會學系學生自103學年度開始,大二將分組為社會學組、社會工作組;建築與景觀學系學生大三分組為建築組、景觀組。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併入企業管理學系。自然醫學研究所併入自然生物科技學系為自然療癒碩士班。

2015年增設國際企業學士學位學程。

2017年藝術學院改名藝術與設計學院。視覺與媒體藝術學系改名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增設科技學院永續綠色科技碩士學位學程、運動與健康促進學士學位學程。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取消休閒產業組、文創行銷組之分組。停招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休閒產業碩士班、旅遊管理學系休閒環境管理碩士班。哲學與生命教育學系碩士班改隸生死學系為生死學系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建築與景觀學系環境藝術碩士班改名建築與景觀學系暨碩士班。

2018年創意產品設計學系改名產品與室內設計學系。

2019年應用社會學系社會學碩士班停招。增設應用社會學系社會工作與社會設計碩士班。

2020年增設生死學系博士班。

2023年,該校創辦人星雲法師圓寂。建築與景觀學系改名建築學系,並取消建築組、景觀組之分組。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停招。應用社會學系歐洲研究所停招。

歷任校長

任別 姓名 任期
1-4 龔鵬程 1996年3月11日-1999年8月1日
5 陳淼勝 1999年8月2日-2012年7月31日
代理 釋慧開 2012年8月1日-2013年1月20日
6 林聰明 2013年1月21日-

行政單位

行政單位 教務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註冊組
課務組
試務組
專業倫理與品保組
學生事務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生活輔導組
課外活動組
衛生保健組
學生輔導中心
服務學習組
校園安全組
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總務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事務組
營繕組
保管組
出納組
環安組
就學服務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招生中心
校際合作組
招生事務組
考生事務組
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推動小組
國際及兩岸交流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華語中心
國際專案組
國際交流推廣組
境外招生與服務中心
校務及研究發展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校務發展組
學術推展組
評鑑服務組
人事室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服務組
行政組
會計室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會計組
預算組
秘書室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秘書組
公共關係組
文書組
圖書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數位支援組
採訪編目組
讀者服務組
資訊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系統開發組
網路系統組
行政諮詢組
科技整合組
產學合作及職涯發展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職涯及校友服務中心
實習及就業輔導組
產學合作組
創新育成組
教學發展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教學暨學習資源組
教學暨學習輔導組


終身學習學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課程開發部
行政企劃部
職業培訓部

教學單位

管理學院 國際企業學士學位學程 運動與健康促進學士學位學程
企業管理學系
管理科學碩士班
管理科學碩士在職專班
非營利事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管理科學博士班
財務金融學系暨財務管理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
旅遊管理學系暨旅遊管理碩士班 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暨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
管理學院旅遊管理越南境外學士班
人文學院 文學系暨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 外國語文學系
生死學系暨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博士班
大學部殯葬服務組、社會工作組、諮商組
進修學士班殯葬服務組
碩士班生死學組、生死諮商與教育組
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
生死學碩士在職專班生死學組、生死教育與諮商組
生死學博士班
幼兒教育學系暨碩士班
宗教學研究所佛學與人間佛教組、宗教研究組;碩士在職專班
社會科學院 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
亞太研究碩士班
公共政策研究碩士班


應用社會學系
大學部社會學組、社會工作組
社會工作與社會設計碩士班
教育社會學碩士班
傳播學系暨碩士班
科技學院 科技學院永續綠色科技碩士學位學程
環境永續組
資訊科技組
永續綠色科技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資訊管理學系暨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 資訊工程學系
自然生物科技學系暨自然療癒碩士班、自然療癒碩士在職專班 科技學院資訊科技進修學士班
藝術與設計學院 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暨碩士班 民族音樂學系暨碩士班
產品與室內設計學系、進修學士班暨碩士班 建築學系暨碩士班

研究單位

一級研究單位 研究總中心 自然醫學研究及推廣中心
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生命教育中心
永續中心 藝術文化研究中心
人文學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通識教學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語文教學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體育教學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佛學研究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巴利學研究中心 敦煌學研究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臺灣文學研究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正念靜坐教學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藝術學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藝術文化研究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交流院校

  • 南華大學從學校成立至今,與世界大學締結姐妹校超過150所學校。亞洲有134所,美洲有8所,歐洲有8所,大洋洲有兩所。

學生自治

學生會為校內一級自治組織,為校內學生自治組織最高代表,其餘例如社聯會、畢聯會、生協會及系學會等,非由全校學生選舉產生,不屬於全校性學生自治組織。[2]

  • 全校性學生自治組織

南華大學學生會

依大學法第三十三條設置,成立於2004年,為南華大學全校最高學生自治組織,以南華大學全校學生為當然會員。[3] 自2019年4月1日起成為臺灣學生聯合會會員校之一。[4]

過往學生會採兩權分立,會長由全校學生直選產生,下設「行政中心」,並由代表立法的「學生議會」進行監督,近年來由於會長直選投票率及參與率低,導致學生會多次無法選出下屆會長,因此自2015年起參考內閣制及理監事架構進行組織精簡及選制改革,成為繼中國文化大學學生會之後,臺灣第二所改採類理監事制的大專校院學生會。

現行組織架構由學代會(最高權力機構、立法權、仲裁權)、理事會(行政權)及監察會(監察權)所組成,其中各選區學代由全校學生直接選舉產生,再由學代會中間接選出學生會理事長(即學生會會長)及監察委員,分別組成理事會及監察會相互制衡。

每屆學生會法定任期為一年,與學代相同,自2013年起施行年度制(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後在2022年通過組織章程修訂改回學年制(每年7月1日至隔年6月30日),自第21屆開始實施,在此之前第20屆為過渡任期。[5]

學生社團

南華大學的學生社團相當多元,目前分為學術性、體育性、康樂性、音樂性、服務性、聯誼性、綜合性 [6] 等七大類社團。

  • 學術性社團
    • 福智青年社
    • 中智佛學社
    • 日本文化社
    • 桌上遊戲決鬥社
    • 茶米學堂
    • 古風文藝社
    • 展翼棲家康輔社
    • Chill Lounge 調酒社
    • Rainbow 異同結伴社
  • 體育性社團
    • 鶴法研習社
    • 乒乓球社
    • 網球社
    • 空手道社
    • 棒球社
    • 道家太極拳劍社
    • 羽球社
  • 康樂性社團
    • 飛舞集國標社
    • 火舞藝術表演社
    • 熱舞社
  • 音樂性社團
    • 吉他社
    • 熱音社
    • 管樂社
    • 聲色合鳴歌唱研習社
  • 服務性社團
    • 崇德青年社
    • 狗狗GOGO志工隊
    • 應用社會系志願服務隊
    • 外文系志願服務隊
    • 三好學社
    • 心輔服務隊
    • 衛保帝國
    • 一個劇團
    • 資訊志工檸檬吉他
  • 聯誼性社團
    • 原住民文化青年社
    • 境外生聯誼會

知名校友

參考文獻

  1. ^ 台灣的南華大學拓展海外交流至泰國簽署結盟. 新浪新聞. [2013-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2. ^ 大專校院學生會運作原則. [2019-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6). 
  3. ^ 大學法. [2019-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4). 
  4. ^ 校際聯合 | 臺灣學生聯合會成立. [2019-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3). 
  5. ^ 南華大學學生會組織章程 (PDF). [2019-04-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5-08). 
  6. ^ 南華大學學生社團簡介. [2019-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7). 

歷年日間部師生比及新生註冊率

  • 110學年度日間部學生人數4805,專任老師人數195,日間部師生比24.64(學生數/老師數)。

[1]

  • 111學年度新生註冊率90.43%。
  • 112學年度新生註冊率91.51%。

[2]

外部連結

  1. ^ 日間學制生師比-以「校」統計. [2023-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1). 
  2. ^ 教育部新生(含境外生)註冊率-以「校」統計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