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市

坐标37°6′N 80°1′E / 37.100°N 80.017°E / 37.100; 80.01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16日 (六) 23:03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和田市
县级市
和田市在新疆的位置
和田市
和田市
位置

和田市的地理位置
坐标:37°06′04″N 79°55′58″E / 37.1012°N 79.9327°E / 37.1012; 79.9327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
下级行政区
11
面积
 • 总计466.489 平方公里(180.112 平方英里)
人口(2016年)
 • 總計389,749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新疆時間UTC+6
郵政編碼848000
電話區號903
行政区划代码653201
網站和田市政府网

和田市维吾尔语خوتەن شەھىرى拉丁维文Xoten Shehiri, 旧称“和阗”,1959年更名为“和田[1]),位于新疆西南部和田地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侧边缘的绿洲内,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以“和田玉”、“和田毯”以及“和田绸”闻名天下。

历史

位于和田近郊的瑪利克瓦特故城遗址。

和田古称“于阗”,藏語意为“产玉石的地方”。和田在代均属于阗国地。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统辖皮山于阗扜弥渠勒精绝戎卢诸国。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前后,汉朝冊封于阗、扜弥、渠勒、精绝、戎卢诸国国王、将佐按汉制封官、授汉印。在精绝设立禾府,管理屯垦事务。公元57年后,于阗国势转盛,邻近诸国皆服从。到魏晋时期,皮山、渠勒、戎卢、扜弥、精绝等城邦国被于阗兼并。代则为安西四镇之一,上元二年(公元675年),设毗沙都督府。後晉册封于阗国王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国王。1006年,喀喇汗國依靠來自於伊斯蘭地區的支援軍隊征服了于闐。1041年,喀喇汗國分裂成東西兩部。1134年,西遼征服塔里木盆地。1218年,西遼被蒙古滅亡,初属察合台汗国领地,后设宣慰使元帅府,改名五端城[2]。察合台汗國滅亡後,屬葉爾羌汗國。1680年,準噶爾汗國控制了于闐。1757年,清朝滅準噶爾汗國,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设和阗办事大臣,受叶尔羌办事大臣节制。

  • 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置和阗直隶州,驻喀拉喀什(今墨玉县城)
  •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和阗直隶州为和阗县。
  •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设和阗道
  •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改和阗道为和阗行政区,设行政长官公署。
  • 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改和阗行政区为和阗专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 1950年,设立和阗专区专员公署。
  • 1959年9月,改和阗为和田。
  • 1983年9月,自和田縣析置和田市

20世紀80年代,考古學者王炳華等人在尼雅遺址進行考古工作,发掘出大量文物,為西域故國歷史研究揭開新一頁。

地理

和田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玉龙喀什河畔的绿洲内,邻近喀拉喀什河。其北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其南为昆仑山脉。和田市地形南高北低,是喀拉喀什河与玉龙喀什河的冲积平原。海拔在1300-1450米之间。农业以种植蔬菜、瓜果、花卉棉花为主。工业有手工业、煤炭采掘、食品等门类。

和田市属干旱荒漠性气候,全市年平均气温12.5 ℃,降水38毫米。年均降水量只有35毫米,年均蒸发量高达2480毫米。四季多风沙,每年浮尘天气220天以上,其中浓浮尘(沙尘暴)天气在60天左右。据环保部门测定,和田全年没有一二类天气,三类、四类天气各28天,五类天气300多天,月均降尘124吨/平方公里。

1981−2010年间和田市的平均气象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C(°F) 1.3
(34.3)
6.9
(44.4)
15.8
(60.4)
23.5
(74.3)
27.8
(82.0)
31.1
(88.0)
32.6
(90.7)
31.7
(89.1)
27.4
(81.3)
20.6
(69.1)
11.6
(52.9)
3.1
(37.6)
19.5
(67.0)
日均气温 °C(°F) −3.9
(25.0)
1.3
(34.3)
9.6
(49.3)
16.8
(62.2)
21.1
(70.0)
24.3
(75.7)
25.8
(78.4)
24.9
(76.8)
20.4
(68.7)
13.2
(55.8)
5.1
(41.2)
−2.2
(28.0)
13.0
(55.5)
平均低温 °C(°F) −8.2
(17.2)
−3.4
(25.9)
4.0
(39.2)
10.7
(51.3)
15.2
(59.4)
18.5
(65.3)
20.0
(68.0)
19.3
(66.7)
14.5
(58.1)
7.0
(44.6)
0.0
(32.0)
−6.3
(20.7)
7.6
(45.7)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9
(0.07)
1.9
(0.07)
2.5
(0.10)
2.9
(0.11)
7.2
(0.28)
8.9
(0.35)
7.2
(0.28)
4.6
(0.18)
3.6
(0.14)
1.5
(0.06)
0.5
(0.02)
1.4
(0.06)
44.1
(1.72)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2.0 1.7 0.7 1.1 1.9 2.6 2.9 1.8 0.8 0.3 0.3 1.2 17.3
平均相對濕度(%) 54 44 32 29 34 38 43 44 44 41 43 54 42
月均日照時數 167.8 163.9 185.8 208.3 234.5 253.2 242.5 231.2 240.0 260.5 221.1 178.2 2,587
可照百分比 55 54 50 53 54 58 54 55 65 75 72 60 58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1971−2000年间的降水天数和日照数据)[3][4]

行政区划

包括和田市的地圖(USATC, 1971年)

和田市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3个、5个[5]

奴尔巴格街道、​古江巴格街道、​古勒巴格街道、​纳尔巴格街道、​拉斯奎镇、​玉龙喀什镇、​吐沙拉镇、​肖尔巴格乡、​伊里其乡、​古江巴格乡、​吉亚乡、​阿克恰勒乡北京工业园区

交通

人口

2016年,和田市總戶數為88557戶,總人口389749人(女性194007人),其中:鄉村人口175465人,城鎮人口214284人。按民族構成劃分,維吾爾族人口35.19萬人,佔總人口的90.3%;漢族3.65萬人,佔總人口的9.37%;其他民族0.13萬人,佔總人口的0.33%。全年人口出生率為17.29‰,人口死亡率為6.18‰,人口自然增長率11.12‰。

特色物产

和田的丝绸纺织

和田是古代“丝绸之路”南线上的交通和贸易重镇,物产丰富,由以“和田玉”、“和田毯”、“和田绸”(维吾尔语称“艾提莱斯”)三者最为著名,譽称“和田三宝”。

和田玉古称昆仑玉,其中的羊脂玉尤其珍贵,“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后制为传国玺)和北京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中国印”印章均是用这种玉石雕刻而成。

和田地毯系用当地产的毛手工编织而成,弹性足、拉力强,图案丰富且富有光泽,即可作铺毯,也可作观赏用的挂毯。

和田是新疆最大的缫丝生产中心,蚕茧产量约占全疆的七成左右。所产丝绸质地柔软、轻盈飘逸,色泽艳丽而又不失端庄,轻盈飘逸而又不失稳重,极具西域风情。

大学

中学

参考文献

  1. ^ 存档副本. [2010-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2. ^ “高昌之西三四千里有五端城,即唐之于阗国也”见耶律楚材西游录
  3. ^ 中国气象数据网 - WeatherBk Data. 中国气象局. [2020-04-15]. 
  4. ^ 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71-2000年). 中国气象局. 
  5. ^ 2023年和田市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