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新界五大氏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界五大氏族,又称新界五大族新界五大家族新界五大望族新界五大宗族。是指新界原居民锦田邓氏新田文氏上水廖氏上水侯氏粉岭彭氏[1]

他们都是在期间,即清朝迁界令以前移居至现时香港新界这个地方的汉族氏族[2],至今发展至新界多个地方定居,并以围头话为主要沟通语言。五族数百年间各自在根据地内建筑围村祠堂书室庙宇等,并在交通要道成立墟市,逐渐发展成大族。其后香港政府在新界登记地权,发现五大家族名下之土地甚多,故此称他们为“五大族”(英语:The Five Great Clans)。

锦田邓氏

[编辑]
屏山邓氏宗祠为香港最大的祠堂

新界邓氏祖籍江西吉水,在五族中最早居住新界,人口土地最多,为新界五大家族之首。先祖邓汉黻四世孙邓符协北宋初年元朗锦田[3],至今新界邓氏子孙后代人数多达十万人。邓氏五大房中有两房仍居今日新界,其余各房已迁返内地。其中元祯房聚居元朗屏山[4],而元亮房则继续聚居锦田。其后,元亮一房更分支到元朗厦村、辋井、屯门紫田村粉岭龙跃头沙头角莱洞大埔大埔头一带[5],为新界邓氏主要一支,更为南宋皇姑赵氏之后[6]。邓氏自北宋迁入新界后,人口日增,建有宗祠、书室,并于邻近地域建立墟市。当中屏山市、锦田市厦村市元朗墟大埔旧墟等墟市,皆邓氏于清代时建立。邓氏对新界地区的发展,贡献最大[7]

新界邓氏世系图

与邓氏有关香港法定古迹

邓汉黻
入粤始祖)
邓冠邓缨
邓旭
邓符
邓阳邓布
邓珪邓瑞
邓元英
(居温塘)
邓元禧
(居福隆)
邓元祯
(居屏山)
邓元亮
(居锦田)
邓元和
(居怀德)
邓从光
(屏山系)
邓惟汲
邓林邓杞邓槐邓梓
邓炎龙邓炎叟邓荣叟
邓肖岩邓文莆邓辛翁
邓季琇
(龙跃头系)
邓仲昌邓寿祖
邓观孟邓处安邓敬安
邓金邓玉
(莱洞系)
邓满邓堂
(莱洞系)
邓康仁邓德荷
邓宣护邓洪惠
(厦村系)
邓洪仪
(锦田系)
邓洪贽
(厦村系)
邓敬章
(大埔头系)
邓敬罗
(大埔头系)

新田文氏

[编辑]

新田文氏祖籍江西吉安,先祖文天瑞为南宋英雄文天祥堂弟,于南宋末年逃避元兵移居东莞。七世孙文世歌明朝永乐年间迁入元朗新田立村,人数超过5000人,分布于仁寿围东镇围石湖围蕃田村永平村安龙村新龙村青龙村洲头村等九条村落。其他文氏族人分迁至新田区内米埔村壆围屏山榄口村。新田文氏全盛时期曾坐拥落马洲一带四千万呎土地[8],在新界西北甚有影响力。

与文氏有关香港法定古迹:

新田文天祥纪念公园为粤港文氏共同兴建

上水廖氏

[编辑]

廖氏原籍福建永定。先祖廖仲杰元末初居屯门,再迁福田,至元代末年三迁双鱼境内[9]。廖仲杰之子自玉为上水乡开基祖,上水乡一带原有简氏村民,相传廖氏看中该地后,通过假扮鬼怪吓走简氏族人[10],使简氏迁居松柏塱,而廖氏则落居梧桐河畔现址,故廖氏至今仍会在村祭仪式中感谢简氏让地之恩[11]。现时上水廖氏分三大房,于上水乡建有围内村门口村莆上村大元村中心村上北村下北村兴仁村文阁村等九条村落,人数5000余人[12],亦有分支到邻近华山村,也有分支到沙田牛皮沙村乌溪沙一带例如樟木头村屯门一带例如子田围等。上水一带原为更早建村的侯氏所领导,侯氏亦曾建立墟市,但至清代廖氏已取代侯氏成为上水的领导村族,并于上水乡南方建立石湖墟[13],因石湖墟为香港境内最靠近新安县城深圳墟的墟市,成为重要的货物流散地,也是新界北部主要的农产市场,使廖氏赚取巨额财富,廖氏极盛时所拥土地远至香港岛的扫杆埔。上水廖氏对教育的投入在新界五大族中尤为突出,近100年来在北区先后出资建立了三所中学、三所小学和一所幼稚园,其中还包括全香港校园面积第二大的凤溪第一中学

与廖氏有关香港法定古迹︰

上水侯氏

[编辑]

侯氏原籍广东番禺,其先祖侯五郎为北宋进士,而六世孙侯卓峰则为河上乡侯族始祖[14]。侯卓峰生六子,其中前四房世居河上乡。第五房后人迁居金钱燕岗。第六房后人迁至丙岗。侯族在上水一带人数近2000人,聚居地集中在上水古洞。侯氏为上水最早发迹的大族,曾于上水建立隔圳墟和天冈墟两个墟市,但其势于清代衰落,为较晚迁居到梧桐河畔的廖氏取代其于上水的领导地位。1899年,英军接收新界时,丙岗侯氏联合邻近姓族反抗。到1908年,港英政府香港哥尔夫球会开始与侯氏为首的村民进行谈判,最终得到村民同意于金钱村与丙岗村之间的侯氏祖坟山地一带兴建粉岭哥尔夫球场,故侯族在新界境内地位甚高[7]

上水侯氏世系表[15]

世袓 名称
先祖 侯霸
一世袓 侯五郎
二世祖 侯十六郎
三世祖 侯汝忠
四世祖 长子(不详)

次子(不详)

三子(不详)

侯敦举(四子)
五世祖 侯仲杰(元配陈氏所生之长子) 侯仲机(元配陈氏所生之次子) 刘氏所生(不详)

谢氏所生(不详)

侯仲猷(巫氏所生之长子) 侯仲宴(巫氏所生之次子)
侯仲猷分系
六世袓 侯宗显
七世祖 侯光远
八世祖 侯启光
九世祖 侯卓名
十世祖 侯迪禧
十一世祖 侯任佑(号卓峰)
十二世祖 长子侯本初(邓氏生) 次子侯本周(元配黄氏生) 三子侯本春(元配黄氏生) 四子侯本禄(邓氏生) 五子侯本立(邓氏生) 六子侯本清(侧室施氏生)
侯仲宴分系
六世袓 侯兆一郎
七世祖 侯万锺
八世祖 侯彦光
九世祖 侯阿吴
十世祖 侯迪吉
十一世祖 侯竹溪
十二世祖 侯谷溪
十三世祖 侯云溪
十四世祖 侯月斋 侯焕斋 侯壸山

与侯氏有关香港法定古迹︰

上水围为廖族核心聚居地

粉岭彭氏

[编辑]
粉岭围是香港少数古色古香的围村,保留了别致的风水鱼塘和战前古炮

彭氏原籍江西宜春,先祖彭延年为北宋进士。至彭桂时携子迁居粉岭龙跃头,彭氏至元朝末年因人丁单薄,受外地迁来的邓季琇一族欺压[16],移居粉岭楼一带,而龙跃头则变成龙跃头邓氏的聚居地。由于人口繁衍,部分族人迁居邻近的粉岭围立村,建立正围北边村南边村三条村落。此外,部分族人亦定居蕉径彭屋上水扫管埔村及大埔汀角村等地[17],人数约4600人[18],亦有记载其族人曾于清朝年间于香港岛扫杆埔一带建立帚管莆村。[19]自英国租借新界后,由于彭氏定居地位处九广铁路旁边,而港英政府更于当地先后修筑粉岭站沙头角支线沙头角公路,使彭氏迅速崛起。1940年代末,为了抗衡由上水廖氏控制的石湖墟定价不公的现象,彭氏联合沙头角、打鼓岭和大埔一带的村落于粉岭楼东北面建立现代墟市联和墟[20]。至1970年代港英政府发展粉岭/上水新市镇,彭氏定居地位处新市镇的中心点,使彭氏得以出售大量土地而迅速致富。

其他氏族

[编辑]

其实除了这五大族以外,新界各地亦有多个清朝建立或以前到达的氏族。[21]

参考资料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David Faure, "The Lineage as a Cultural Invention:the case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Modern China vol.15, no. 1 (1989), 2-36
  2. ^ 叶子林《新界·旧事—遗迹、建筑与风俗》2007:130
  3. ^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 - 宗族口述傳說(錦田鄧氏). [2015-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7). 
  4. ^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 - 宗族口述傳說(屏山鄧氏). [2015-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6). 
  5. ^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 - 宗族口述傳說(龍躍頭鄧氏). [2015-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6. ^ 【港古佬】粉嶺人娶宋代皇姑勁威 屋企仲有護城河包圍. [2020-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1). 
  7. ^ 7.0 7.1 香港的先民宗族. [2015-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7). 
  8. ^ 新田文氏擁地2000萬呎 打游擊密集搜購發展商化零為整. [2020-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9. ^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 - 宗族口述传说(上水廖氏)[永久失效链接]
  10. ^ 周树佳:《香港传说》
  11. ^ 鄭澄、梁浩宜、蔡俊傑:《香港新界上水廖氏春祭考察報告》 (PDF). [2017-08-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8-18). 
  12. ^ 廖萬石堂. [2020-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9). 
  13. ^ 追溯香港人的根. [2015-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14. ^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 - 宗族口述傳說(河上鄉侯氏). [2015-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3). 
  15. ^ 侯氏祖墳重修開光. www.hkhikers.com. [2024-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5). 
  16. ^ 《香港地区史研究之三:粉岭》,陈国成主编,三联书店(香港)出版,2006年
  17. ^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 - 宗族口述傳說(粉嶺彭氏). [2015-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3). 
  18. ^ 粉嶺圍村彭氏 潮州祭先祖. [2020-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7). 
  19. ^ 《新安县志》卷二十三<艺文>中所收录由新安知县段𪩘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所写的〈创建文冈书院社学社田记〉中有记载此事。
  20. ^ 聯和墟市說粉嶺. [2015-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2). 
  21. ^ 《百载𬬻峰》1982年第二集〈早期居民: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