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
外观
行人路是专门提供行人行走而铺设的专有道路,当行人进入行人路时,所有车辆都必须礼让行人;如未对行人停让就会受到严重的处罚[1]。
说明
[编辑]- 分布:在城市,人行步道是非常普遍的,一般街道旁均有人行步道。在乡村人行步道比较少,在野外则更只有人通行而踏出的自然歩道。
- 通行:根据各地不同的交通规则,在有些地区自行车也可以在行人路上行走。
- 街道设施:根据城市规划和现状的不同行人路的宽度可以相差非常大。行人路上还可能有其它的设施比如路灯、交通信号、行人用指示牌、广告牌、地上消火栓、道路交通标志、装饰用地面灯等等。一些行人路上还有树木、花草和供行人休息的长板凳。在有些地方街道两旁的店铺可以在行人路上放货摊、座椅、遮阳伞等等。
- 无障碍环境:在发达国家许多地区的法律要求行人路上移除所有不便利残疾人使用的设施,因此在过马路的地方行人路专门降低到马路同一个水平,以便轮椅过马路;也有在行人路上安装导盲砖,也称盲道。
- 路缘利用:行人路与马路之间的地方称路缘,是机动车辆车道的最边缘处,实现了人车安全的隔离效果。一般会利用路缘的缓冲地带性质,加建装置或装饰品:加装栏杆以隔离人车,路面设阴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和下水道来排泄降水,或栽植行道树作绿化。
- 改善生态环境:使用透水铺面,降水可从行人路表面直接渗透进入土壤,成为水循环的重要部分。
。[2]。
-
台北市某些路段的行人道设有自行车优先路线
功能
[编辑]- 交通功能
- 行人步行之流畅、安全、人车分离
- 商业功能
- 社会功能
- 社交、游憩、休憩。
- 都市空间、防灾功能
- 适度开放空间可阻挡火灾蔓延,并具环境保育空间。
分类
[编辑]依构造分类
[编辑]- 高架
- 平面
- 地下
- 地下道
- 地下街
依功能分类
[编辑]- 游憩
- 通勤、通学
- 购物
- 交通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三立新闻. 5歲童人行道騎單車輾傷小狗 父遭判賠9萬元. [2022-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8).
- ^ 結構性透水鋪面與永續地下水資源及生態環境保育 (PDF). 台湾永续生态工法发展协会. [2012-05-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