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屏
王家屏 | |
---|---|
大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 |
籍贯 | 山西大同府应州山阴县 |
字号 | 字忠伯,号对南 |
谥号 | 文端 |
出生 | 嘉靖十五年(1536年)闰十二月初二日 |
逝世 |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 |
配偶 | 霍氏、李氏 |
亲属 | 曾祖王缙,祖王朝用 父王宪武,母韩氏;继母梁氏;继母景氏 |
出身 | |
| |
著作 | |
|
王家屏 (1536年—1603年),字忠伯,号对南,山西大同府应州山阴县古城人[1],明朝政治人物,隆庆戊辰进士,万历年间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谥文端。
生平
[编辑]王家屏生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丙申。隆庆二年(1568年)的廷试高中二甲第二名,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预修《世宗实录》。权臣高拱之兄高捷时任江都御史,贪赃枉法,民怨沸腾,王家屏不顾老友劝阻,直陈其事。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王家屏担任修撰,充日讲官,升侍讲学士。神宗以其博学多才和端庄气质,誉之为“端人”。
王家屏为人正直,还表现在对宰臣张居正的态度上。张居正从万历元年(1573年)到十年(1582年),一直担任首辅,深得神宗器重,权倾朝野。谁要想得到高官,必先得居正垂青。就是这样一位显赫人物,王家屏也能秉公相待。张居正生病时,朝内大臣都去看望,有的还到寺院祈祷,奉迎至极,唯独王家屏未去。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后,群臣对他一反常态,倒张的浪潮甚嚣尘上,神宗也撤销了他生前的太师头衔,籍没其家产,而王家屏又能够秉公直言,给予张居正公正的评价。
万历十二年(1584年),王家屏升任礼部右侍郎,一个月后,升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理朝政,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万历十七年时,评事雒于仁进四箴谏神宗,神宗大怒并预备把他重重问罪,王家屏上书进言:“人主出入起居之节,耳目心志之娱,庶官不及知、不敢谏者,辅弼之臣得先知而预谏之,故能防欲于微渺。今于仁以庶僚上言,而臣备位密勿,反缄默茍容,上亏圣明之誉,下陷庶僚蒙不测之威,臣罪大矣,尚可一日立于圣世哉!”神宗听闻后很不高兴,但还是把雒于仁的上书留中不发,从轻发落,雒于仁故而得以善去。
万历十九年(1591年)秋,出任内阁首辅,但后因立储之事与万历帝闹翻。王家屏执阁六月,时间虽短,但给朝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贪权武断,“推诚秉公,百司事一无所扰”,又“性忠谠,好直谏”,故而颇得朝野赞誉[2]。万历二十年(1592年)三月,给事中李献上疏言国本事,被震怒的神宗罢黜,王家屏不惜封还御批力谏而被责骂,后其为群臣求请的上疏中“若徒犯颜触忌,抗争偾事,被谴罢归,何名之有!”“更使臣弃名不顾,逢迎为悦,阿谀取容,许敬宗、李林甫之奸佞,无不可为,九庙神灵必阴殛臣,岂特得罪于李献可诸臣已哉!”“言涉至亲,不宜有怒。事关典礼,不宜有怒。臣与诸臣但知为宗社大计,尽言效忠而已,岂意激皇上之怒哉?”等言论屡屡激怒神宗,最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致仕归里。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卒,葬于山阴县河阳堡桑干河畔。
著作
[编辑]有《王文端公集》14卷、《复宿山房文集》40卷。
家族
[编辑]曾祖王缙,知县;祖王朝用,冠带岁贡生;父王宪武(1509年-1565年),字克定,号石溪,贡士;母韩氏;继母梁氏;继母景氏。慈侍下。兄王家瑄,弟王家翰;王家璧;王家玺;王家楫。
注释
[编辑]相关条目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 《国朝献征录·卷之十七》,出自焦竑《国朝献征录》
- 《明史卷二百一十七》,出自《明史》
官衔 | ||
---|---|---|
前任: 申时行 |
明朝内阁首辅 1591年—1592年 |
继任: 赵志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