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拒绝红色媒体、守护台湾民主”游行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政治专题 (获评初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政治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政治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台湾专题 (获评初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名称问题[编辑]

好像没有滚出这个词的口号?大多是623反红媒游行,所以在此建议改成623反红媒游行或反红媒游行。--Aiueowei留言2019年6月23日 (日) 09:27 (UTC)[回复]

建议[编辑]

图片只留一张,条目中的三张图似乎大同小异--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19年6月23日 (日) 11:23 (UTC)[回复]

游行请加入冲突方[编辑]

此举帮助条目清晰度。 各位如何考虑?—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71.162.209.248对话)于2019年6月24日 (一) 14:24 (UTC)加入。[回复]

没有冲突硬要制造冲突?顺便东拉西扯,原创研究一番?--KOKUYO留言2019年6月24日 (一) 14:28 (UTC)[回复]

请查看冲突的定义: 冲突,是指两个个体的需求、价值观念和利益引致实际或想像的反对表现。冲突可以是内部(自己内心)或外部(两个或以上的个人或团体)的。 概念上的冲突可以升级为口头争执,甚至可能导致战斗。冲突是可以存在的各种层次的分类,而主要可分3个方面: 外部冲突:外交冲突、军事冲突、环境资源冲突、国际冲突、人际冲突、文化冲突、习俗冲突等等 内部冲突:社会冲突、经济冲突、自身心理冲突、数据冲突、州际冲突(例如:内战、选举、党魁)等等 内外兼有的冲突:关系冲突、土地冲突、工作冲突、情感冲突、组织冲突、宗教冲突、种族冲突、意识形态冲突等等—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71.162.209.248对话)于2019年6月24日 (一) 14:54 (UTC)加入。[回复]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条目细则[编辑]

关于什么活动可以写成条目,什么不可以,维基百科有规范吗?另外,这条目名称真的可以吗? 112.199.226.215留言2019年7月2日 (二) 08:46 (UTC)[回复]

讨论[编辑]

既然有可靠来源指出中国正在对外发挥影响力,亦有可靠来源将此行为称作“红色渗透”。结果User:悔晚斋因为不相信这件事情,就指称这个是观点,然后坚持放上一堆模板。我想请大家多给点意见。--KOKUYO留言2019年8月8日 (四) 07:42 (UTC)[回复]

敝人已停止了悔晚斋阁下对此条目的编辑权限1日,希望其他用户先讨论,后编辑。谢谢。--武蔵留言2019年8月8日 (四) 07:46 (UTC)[回复]
阁下所谓可靠来源是否是指中央通讯社之官媒,抑或是美国政府之代表机构所言,虽有来源但没有确实证据,此谓浮言,我们大陆人都还记得我们的驻台记者叶青林是怎么样因为 “传播假新闻“被蔡英文政府驱逐。我还可以据中联办和董建华在里面写明了香港游行是受到“美国、台湾”等势力挑拨(这一句应为“中国官方声称”),这一句话当谓“台湾政府、及美国在台协会声称”,这个就属于观点,你们台湾没什么好去渗透,整个议题在我看来就是去中国化议题。~Allô&Ouais2019年8月8日 (四) 08:10 (UTC)[回复]
我想应该很清楚,能够找到许多可靠来源指出“中国正在对外发挥影响力”这件事实是存在的。同时,也可以找到许多台湾媒体指出“将此称作‘红色渗透’”的事实。这两者都是事实,如此而已。至于如果是你个人不相信或是持怀疑观点,那么就没什么参考依据。--KOKUYO留言2019年8月8日 (四) 08:55 (UTC)[回复]
前几日住院不便故未回应,我还是一点,请进行有效沟通——请学会从他人立场看问题,才能了解我们(我相信如果能够有更多大陆人参与就会有更多反对意见)为什么要反对您所说的中立性;请理解任何论述都不可保持绝对客观性,请不要凭借主观接受所有的来源。我已经努力说明为什么同一事件基于消息发布者立场不同可以有不同意见,何况您在报导中大量引用对中国敌意媒体的消息,至于为什么你所说的“事实”属于观点,在您来源里就可以说明

即便最接近您观点的rfi文章,也在文末引述的何清涟观点,这属于媒体报导的可查证性,由于各地媒体乱象,不少媒体可查证性极低,这也是为什么大纪元所谓“知情人士爆料”在我眼中不足为征。您在回应我之前观点时,并没有看到我为什么反对的理由,而直接以“事实存在”为回绝,还把我当作个例处理——也许悔晚斋与您沟通不畅,但我至少也举出您可以接受的例子,您的回应令我看不到沟通,也许我们思维方式太过于迥异,我再无想法去说服您,愿您不会用“事实”来代表“我”的思想。 ~Allô&Ouais2019年8月13日 (二) 12:35 (UTC)[回复]


请求已拒绝

根据上方讨论,在下认为已经形成了条目整体上语气不当、观点事实不分的共识,且无反对者。请求管理员将pov模板加回,谢谢。--悔晚齋臆語2019年11月29日 (五) 10:11 (UTC)[回复]

请就条目内容提出修改。讨论并非针对维护模板之增删。--Jimmy Xu 2019年12月11日 (三) 22:48 (UTC)[回复]
稍微用谷歌查证了一下新闻的最早来源,“大外宣”“红色媒体”“红色渗透”都是来自于何清涟,“大外宣”虽然早在2005年就出现在中宣部文献里面,但海外媒体首次引用要到2009年450亿元以后(大陆主要使用国家公关,严格来讲这一计画有没有实施都是一个谜,不过后面的“大外宣”一般都不单单指这一计画了),“红色媒体”“红色渗透”都是出现在2019年3月书籍出版以后,不过英语里面应该早就有这些词汇。里面还引证了一篇读卖新闻引述路透社文章Paid 'news': China using Taiwan media to win hearts and minds on island - sources,发表于8月份实际上要比游行时间6月晚,而里面引述的岛内新闻,应该是岛内比较流行的《23家台湾网媒照抄中国官媒“拔蔡”》,发生在7月份,还是比游行时间晚。~Allô&Ouais2020年5月17日 (日) 18:21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