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台中市/档案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于此条目

由于台中县市合并升格几成定局,故先前创建此条目。俟2010年正式升格后,再将条目移至台中市;而现时台中市无论在面积、文化都与未来之直辖市内容不同,条目应予保留,建议移至台中市 (1920-2010),即涵盖州辖市及省辖市时代。--Koika (留言)

现有台中市条目包含台中地区自古以来之历史,并非只有1920年2010年之历史。再者,历史上行政区域多有更迭,不应该一一分割条目,否则依此逻辑,难道朝代与朝代间之不同省、市岂不都要分割条目阐述?Ernestnywang (留言) 2009年7月4日 (六) 22:04 (UTC)
亦即我认为台中县2010年后应被视为历史性条目,保留台中市为主体。Ernestnywang (留言) 2009年7月4日 (六) 22:05 (UTC)
台北市高雄市升格为直辖市新竹市升格省辖市过程中均有合并其他行政区,但都不会据此另设条目。Ernestnywang (留言) 2009年7月4日 (六) 22:10 (UTC)
北县、中、南、高这次升格连既有乡镇市都会大幅整并。相较之下北高当年改制直辖市只有乡改称区,意义或内容上都差很多,有其分述必要。---Koika (留言) 2009年7月7日 (二) 05:35 (UTC)
县辖市的整并确切情况还有待厘清,但相信是全国各县市都会做,并非只有直辖市才有这个问题,我也不认为这跟条目是否需要分述有直接关联。Ernestnywang (留言) 2009年7月10日 (五) 16:29 (UTC)
就我个人观点来看,“台中市”是一直再扩大成长的。您认为日治时期与省辖市时期的台中市可以放在一起,但升格后的台中市就要分述,我认为也不合逻辑。实际上,台湾光复后,台中市合并原属台中县北屯乡西屯乡南屯乡,辖区扩大了数倍。如果用当时的角度去想,相信也会有“无论在面积、文化都…不同”的观感。都市是会自然扩张的,行政区域的变革只是在反应时空的变化。此次与台中县合并升格直辖市只不过是台中市的再一次扩张,并没有太特别。比较起来,台北市当年升格直辖市时合并了同为“级单位”的阳明山管理局(即北投镇士林镇)及原属台北县内湖乡南港镇景美镇木栅乡,其经历之变迁不论是行政上或是地域上都不亚于今天的台中县合并。同样的,新竹市当年也是与同为“级单位”的香山乡合并升格省辖市。但不论是台北市新竹市条目均无分述亦无分述必要,相信这点对台中市而言也是一样的。Ernestnywang (留言) 2009年7月10日 (五) 16:29 (UTC)
台中直辖市=台中市+台中县。您的想法是台中市会长大,那台中县岂不是缩小、灭亡?所以我仍认为台中市 (1920~2010)、台中县两个历史条目与台中直辖市应该3者并存。--Koika (留言) 2009年7月11日 (六) 08:01 (UTC)
“县市分家”某种程度上算是国民政府地制的一种特色。台中县台中市日治时期本来就在一起,只能说过去六十几年是分治,现在重新整并。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台中县确实是“缩小、灭亡”,但就我来看这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行政区域本来就是分分合合的。台中市在不同时期的范围、层级皆有不同,但“台中市”的最基本意义就是以台中闹区为中心的一个都市;尽管“台中市”的法律位阶会随时代改变,文化上的意义是不变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以台北市新竹市来举例的原因。两者虽然层级、范围有所不同,也“并吞”了其他行政区,但其在文化上的意义是不变的,所以应该留存于同一个条目中。Ernestnywang (留言) 2009年7月11日 (六) 21:13 (UTC)
我认为该合并成一篇,不过是将台中市台中县两篇合并,毕竟是台中县市合并阿!火野战争 (留言) 2009年10月22日 (四) 14:48 (UTC)
谢谢您对这个议题的关注,也感谢有人一样跟我倾向合并条目。可是我不太了解您的理由与想要的做法,也请注意维基百科内的条目并不会单单因为行政区合并就合并,但我想未来将台中县台中历史台南县台南历史做某方面的整合(不一定合并)是可以考量的方向。Ernestnywang (留言) 2009年10月22日 (四) 22:24 (UTC)
我想您可能误会了!我的想法是在台中市 (直辖市)中分别建立台中市历史和台中县历史,进而将两篇合而为一!(也可以分别建立"台中市历史"和"台中县历史"之页面!) by 小火 (留言) 2009年10月23日 (五) 14:45 (UTC)
台中历史(及台南历史)两个条目都已经存在了。Ernestnywang (留言) 2009年10月26日 (一) 08:25 (UTC)
将两个条目合并,必会挤压到新条目应有所扩充的篇幅。台中市与台中县是合并之后,成立了新的地方自治单位的。由于是新的地方政府,所以原任台中市市长的胡志强可以再竞选。但他不是竞选连任,所以不同于郝龙斌。郝是竞选连任,胡则是参选新成立的地方政府首长。留下原本的台中市、台中县条目,让新的条目台中市 (直辖市)能够在不受既有框架下,从2010年12月25日编辑起。--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12月6日 (一) 10:48 (UTC)
直辖市的台中市政府是一个新的地方政府没有疑义,但这并不代表“台中市”变成了一个新的都市,“台中市”这篇文章介绍的应该是台中市这个城市,与他的行政层级、与胡志强是否竞选连任没有关系。台北市当年也由省辖市合并阳明山管理局改制直辖市、县辖市新竹市也与香山乡合并改制省辖市,情形与现在的台中、台南相同。Ernestnywang (留言) 2010年12月6日 (一) 21:06 (UTC)
建议台中市条目与台中县目前达成的共识一样,于2010年12月25日之后逐步编修内容成类似台中州一样的历史条目。但也建议改条目名,只是不建议用年份来区别,建议以台中市 (市)为主、台中市 (省辖市)为辅(重定向)的方式改变....再新增一个台中市 (消歧义)(或将台中市直接改成地名消歧义类型的页面)--福克大叔 (留言) 2010年12月9日 (四) 13:56 (UTC)

改制后条目怎么移动?

关于市旗与市旗

台中市的市旗

请不要用市徽来代替市旗

等到市旗有挂上去或有公布的时候

再补上去

谢谢

Cobras638 (留言) 2010年12月26日 (日) 14:17 (UTC)

市旗市徽

台中县市的合并升格,乃是将原本的台中县、台中市皆消灭,再成立一个新的台中市,并非将县并入市当中,因此原本的县旗、县徽、市旗、市徽都不予沿用,将重新设计,请暂时将市旗市徽部份留空白,不要再把以前的市旗市徽加上去。--jitcji (留言) 2011年1月1日 (六) 17:09 (UTC)

市树市鸟市花

呈上述,这部分也不要将原有的市树、市鸟、市花,再加回去。--福克大叔 (留言) 2011年1月6日 (四) 04:28 (UTC)

传统分区的调整

目前的山、海、屯分区,原为台中县的传统分区,就算原属大屯区域的北屯、南屯、西屯三区,也没有涵盖最早期省辖台中市的5个市辖区。 若将传统分区分为四区,但第四个分区直接用“市区”、“旧市区”或“市中心”,似乎都不是很恰当。若用“大墩”似乎比较贴切,想看看各位维基人的意见?

  1. 是否该分为四区,还是维持传统三区?
  2. 若分为四区,对第四区的称呼有何意见。--福克大叔 (留言) 2011年1月6日 (四) 04:28 (UTC)

传统三区为旧台中县用法,就区域地理概念来说,旧台中县山海屯三区加上原本的台中市后,应为四区较为洽当,关于第四区的称呼,先前市政府表示将以原台中市 (省辖市)作为核心带动卫星城市发展,我认为“市中心”或“都心”较洽当 (留言) 2011年3月15日 (二) 12:12 (UTC)

(!)意见:山海屯或市中心是原本民间用法,但现在的台中市应属全新的都市,因此应该不用特别列出传统分区或增加第四区的称呼。若用地理方位归类如何?如北台中南台中东台中中台中东台中GAKUKA (留言) 2011年5月16日 (一) 15:54 (UTC)
(!)意见:我还是觉得北屯、西屯、南屯不应属“市中心”,除了我在条目之注释的解释以外,末学在此补充说明一些想法:
1.我修改的不是行政区域划分,而是地理区域划分。日治时期区划仅为补充理由(事实是台中州大屯郡也早已不在了),乌雾太大北西南屯的区域发展实为一体才是主因。这是现在式,不是过去式。
2.从另一角度想,若是“预先”抽出东西南北中与北西南屯8区,剩下的21区才再区分屯区、山线、海线,则县市“合并”升格为假,只是表象。没有任何市辖区应“优先”被界定为市中心或市区。除了原本同属省辖台中市以外,北西南屯没理由与东西南北中放在一起,而“原本同属省辖台中市”却又不是界定为同一地理区块的充分理由。
3.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东西南北中的人口密度比北西南屯高太多了,甚至大里的人口密度也比北西南屯高一大截,那为什么北西南屯是市中心,大里不是?当然人口密度也不是充分理由,但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理由,尤其是差距很大时。
4.总言之,除了原属省辖台中市之外,北西南屯有没有其他理由可以被界定为“市中心/市区”???? 克劳棣 (留言) 2011年10月10日 (一) 17:40 (UTC)

台中市高雄市同样都有这个问题。我想既然两种分类都可以适用,那就两种都写上吧。另外,区域排序改依[1]之顺序。Ernestnywang (留言) 2011年10月10日 (一) 22:14 (UTC)
台中市政府府级单位(文化局)在划分大区时,已经用了“山城海线屯区中区(原中市)”这样的分类;维基内容要以有依据为准,要避免自创。--福克大叔留言2013年3月26日 (二) 05:53 (UTC)

第19期台湾条目质量提升计画讨论

以下移动自台湾提升计画的讨论

  1. (&)建议-仍建议整合台中市 (省辖市)台中市两条目,分立条目造成资源分散,合并条目才可以让资讯更丰富、充足。Ernestnywang (留言) 2011年2月24日 (四) 17:24 (UTC)
  2. 同意Ernestnywang的意见,要扩充此一条目应先处理完台中市 (省辖市)台中市是否合并的问题,以免因资源分散而事倍功半。--Reke (留言) 2011年2月26日 (六) 01:20 (UTC)
  3. 整合而非合并,分条目可写较为细项且分支事项。还有以前的人写这一台湾县市系列似乎很喜欢使用点列式呈现,有相当多段落需要多加扩展。--安可(居住地:酒馆-职业:诗与歌之演者) 2011年2月26日 (六) 06:21 (UTC)
    我知道整合非合并,但目前台中市上还挂著合并模板,故应先处理此一问题。因为若:
    1. 要合并,则扩充工作就先要考量这部分的问题。
    2. 不要合并,即您说的“分支事项”,那么旧有的台中市 (省辖市)条目则应仅著重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二部分,其馀的内容也需归入台中市处理。由于该并的比该独立的还多,依然建议先行合并编修历史,而后再将台中市 (省辖市)的内容独立出去。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现在的台中市因为合并不合并的讨论,内容变成以“旧台中市”、“旧台中县”来分述,这在过几年后来看是很奇怪的。原有的台中市 (省辖市)虽然在历史章也会注记有并入三屯升格的事件,但并不会出现“旧市区”与“三屯区”分开叙述的怪模怪样。尽快确定这几个条目的定位以后,才有可能“全面”分析条目的不足并予以加强。--Reke (留言) 2011年2月26日 (六) 10:43 (UTC)
    的确有理,合并还有各个文化古迹保存历史的融入描述,应加强显现出,即旧地名和旧路名的资讯,可以尽量补充和加强。《 中坛霸主 》 (留言) 2011年2月26日 (六) 17:44 (UTC)
    台中县区域部份的可行性资源也可以加入与否,应可参考以下喔!感谢大家支持台中市此条目的质量提升和改进。《 中坛霸主 》 (留言) 2011年2月27日 (日) 12:18 (UTC)

来源提供

以下内容欢迎增添,或是找出网路版。

导论:
历史:
地理:
政治
  1. 黄信达,2010,〈台中县市合并升格对地方政治生态影响初探〉,收录于,宋兴洲、陈建仁编,《公共政策与地方治理:地方自治论文集》,台北:华艺数位,页221-252。
  2. 廖峻宏,2003,〈地方政治生态与选举关系之研究──以台中市立法委员为例〉
  3. 陈华昇,1993,《威权转型期地方派系与选举之关系:台中县地方派系之分析》 无网路版,请洽各图书馆
交通
教育医疗


体育
工、商业
旅游
名人


其他(综合性来源):
  1. 台中市志 网路版

行政区域

台中市市辖区划分-29区
第一阶段:

原台中市的8区以及台中县的3县辖市5镇13乡直接改制为区,分别为西区北区南区东区中区西屯区南屯区北屯区丰原区大里区太平区东势区沙鹿区梧栖区清水区大甲区雾峰区乌日区后里区石冈区新社区潭子区大雅区神冈区大肚区龙井区外埔区大安区和平区;共29区625里13,004邻852,788户。


台中市议员(直辖市)选区划分-14区
第二阶段:

{{#if:| |{{ambox | type = content | image = | text =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直辖市政府成立后,计划将目前29个行政区整合划分为14个市辖区,整合划分考量包含:历史文化、产业聚落、人口数、生活圈、地理水文、交通动线、立法委员或市议员选区。亦有人主张打破原县市行政区藩篱进行合并,惟最终结果仍需经广泛讨论、并取得大多数市民之理解与共识,且必需经台中市议会议决通过而作出最后修改。[来源请求]

因地方制度法与行政区划法之最新修订尚未经立法院三读通过,2010年12月25日新成立之台中市政府台中市议会目前为止并未于市政会议或相关委员会中对于市辖区重新划分进行过任何正式讨论,坊间任何关于新行政区划分之报导,应属部份学者或地方政治人物之建议,不可视为台中市政府与台中市议会之最终决议;至于整并后新行政区的名称,因牵涉原乡镇市区之相对人口数、辖区面积、历史沿革、居民习惯与对原地名之情感,目前更是言之过早。[来源请求]


是否加入都市发展章节

台中市最早开发的时间,是在清康熙55年(1715年)辟地垦殖以来距今将近三百年历史;而都市计划的拟订,则开始于日据时代明治33年(1900年),又历经数次的修订。民国36年(1947年)前台中县的西屯、南屯、北屯并入,成为现今在台中市的八个行政区域。 台中市目前已完成了11个市地重划区,使完成后的地方发展,更具竞争力,不但提高了生活品质与水准,也增加了土地的使用价值。

  • 第一期市地重划(大智)
  • 第二期市地重划(麻园头)
  • 第三期市地重划(忠明)
  • 第四期市地重划(中正、东山)
  • 第五期市地重划(大墩)
  • 第六期市地重划(干城)
  • 第七期市地重划(惠来)
  • 第八期市地重划(丰乐)
  • 第九期市地重划(旱溪)
  • 第十期市地重划(军功、水景)
  • 第十一期市地重划(四张犁)

说明:省辖时期的台中市都市重划,我就有尝试编排汇整过相关资料,但由于此部分涵盖清领时期台湾省城日治时期市区改正、省辖台中市的市地重划、整体开发单元、体二用地更新案、铁路高架化与台中车站周边都市计画、廍子地区区段征收、原台中糖厂区段征收、水湳经贸园区...等等,仅原省辖台中的都市计画方面就已经相当庞大(当时是预备设立新条目);更别说资料更杂乱的台中县部分,故建议此章节移致台中市 (省辖市)增加(章节名称改 市地重划)即可。--福克大叔 (留言) 2011年3月12日 (六) 20:14 (UTC)

  • 看这细节内容应足以写成独立条目,建议是缩成几句话说明“台中市有做过几次重划,投入的资本多少、达成的效果为何”,而细部的过程写成“台中市地重划”条目。至于各期重划内容是否如七期一样独立,则视资料而定。--Reke (留言) 2011年3月13日 (日) 17:12 (UTC)
  • 若要成为独立条目,条目名称最好是“台中市都市计画”为主,其他的“台中市地重划”、“台中市区段征收”...等名称为重定向页面,较能涵盖所有的相关土地开发案(我有相关草稿,写在自己的测试网页~但绝得不够完整 所以一直停滞没放)。--福克大叔 (留言) 2011年3月13日 (日) 17:27 (UTC)

太多列表式内容

抱歉打个嘴炮,现在表列式的内容太多了。--mingwangx (talk) 2011年3月14日 (一) 11:49 (UTC)

列表式的内容方便增加,却会使条目很难阅读,提供的知识性也不足。会不断地增添列表多半是因为不好收集资料,比方说“水文”部分,你只知道台中市有什么河,却不知道这些河有没有什么特色、整治的历史,或是跟附近的关联。

如果你很想写一些部分,却不知道哪里有好的资料,请在这里留言说明吧!说不定有人能帮忙。当然找到了好的资料要自己读一读,做重点并改写喔。--Reke (留言) 2011年3月14日 (一) 18:17 (UTC)

意见同上,列表示内容过多,造成阅读困难。 (留言) 2011年3月15日 (二) 12:01 (UTC)

工、商业章节

此章节并不适合将各个集团(公司)做详细式的章节介绍,尤其该公司已有独立条目。--福克大叔 (留言) 2011年3月15日 (二) 16:10 (UTC)

以有独立条目是没错,但最主要是以台中市产业发展为主儿所设立的总部台中市境内,而加以说明,工、商业此章节,我将改为产业发展较为合适,而比较能符合此条目较为广泛的叙述,工、商业的章节你可用于台中市 (省辖市)台中县独立条目上即可,但栏表考保留无碍。《 中坛霸主 》 (留言) 2011年3月15日 (二) 17:11 (UTC)
总部虽设于台中市境内,但相关集团并不是台中市条目下的工商章节该叙述的部分,参照其他大篇幅的都市条目亦没有此做法。能希望您能直接创建相关集团新条目,然后置于增列在工商章节下的栏表即可。以下为您增加的部分,我将移至此处方便能增建新条目以及为该集团条目增加内容,增加完之后将去除下列文字。--福克大叔 (留言) 2011年3月15日 (二) 17:29 (UTC)
最好不要再加栏表了(头痛)。如果该企业有特别跟台中有什么互动,可以稍微写进章节里。例如“兴农”可以写他主要设点都在中部、职棒队也曾长时间以台中为主场。其他营业额什么的的确不太适合写在台中条目里。--Reke (留言) 2011年3月16日 (三) 15:51 (UTC)
兴农集团

兴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在台中市大肚区中和里中山路111号,1955年创立兴农化学工厂以农药产销为经营,1959年改以公司组织经营,并定名为兴农化工有限公司,1979年为进一步推动企业合理化经营,兴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旗下转投资之民丰化工厂股份有限公司、丰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丰年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合并成为一家公司,并更名为兴农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全国各地成立兴农农药供应中心,1989年股票正式上市,同时创办人杨天发先生转任总裁,由杨文彬先生接任董事长,并拥有化学部获得ISO-9002国际标准品保制度认证和塑胶厂及兴农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得ISO-9002国际标准品保制度认证,1988年成立超市部,并于南投县草屯镇设立第一家生鲜超级市场,迄于2000年止,共有二十一家自营店、二家加盟店,成为台湾中部规模最大之连锁超市业者,后陆续又转投资成立兴大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同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兴农人寿股份有限公司,并认养中华职棒球队,更名而成立兴农牛职业棒球队[1],海外成立兴农法国公司、兴农巴西公司、大陆兴农药业(上海)有限公司。

台中精机

台中精机总部设立于台中市西屯区中港路3段266号,自1954年成立以来,与台湾机械工业发展有著密不可分的关系,机械工业(工具机)称为工业之母[2],是国家建设的基础工业;政府自1961年起,将机械工业列为发展重点,1973年以后,推行十大建设及十二项建设,使中华民国迈向发展重工业国家及技术密集工业,1981年开始,将机械工业列为策略性工业,积极推动其发展,促使机械工业成为高度成长的工业,目前台湾已挤身为全球第六大工具机生产国,出产总值占全球第五位[3]

参考资料

以上将成为台中精机兴农集团条目创建依据。--安可(居住地:酒馆-职业:诗与歌之演者)/请加入条目质量提升计划 2011年4月18日 (一) 10:41 (UTC)

加注外文(国际语言)

依例参照中文维基条目,国际城市(如东京新加坡曼谷马尼拉香港等等)都会加注英文(罗马拼音,属国际语言),依照惯例并无不妥也并无违反维基百科编辑,请尊重。--福克大叔 (留言) 2011年6月10日 (五) 07:22 (UTC)

英文不同等于拼音,依例参照中文维基条目,国际城市(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等皆无加注英文,请问哪边才是惯例@@?因此并无任何不尊重之处!依惯例应该是列出拼音,而不是英文,应列出如威妥玛拼音通用拼音汉语拼音国际音标台湾闽南语拼音客语拼音、、、等各城市主要语言的拼音。 GAKUKA (留言) 2011年6月10日 (五) 15:21 (UTC)
请用本城市维一的英文拼音,不用刻意把事情搞复杂。--福克大叔 (留言) 2011年6月10日 (五) 17:04 (UTC)
再跟你强调一次台中市所使用的是威妥玛拼音,非英文拼音 GAKUKA (留言) 2011年6月10日 (五) 18:15 (UTC)
台中的英文名采用威妥玛拼音已约定俗成,所以在这个情况里两者并没有差别。Taichung要说是拼音也对、说是英文名也对。另外查阅自己城市的时候或许也很希望知道她的英文名字,方便跟国外友人介绍之类的,列出英文并无不妥,反而不需要列出外国人根本用不到、本地人也很少在用的他种拼音。例如汉语拼音在台湾,县市级的地名并不通行,台湾以外的中文使用者也不需要依汉语拼音来学“台中”两个字怎么念,所以并不需要列。--Reke (留言) 2011年6月10日 (五) 18:35 (UTC)

建议历任首长章节和政治章节合并 / 结合

历任首长章节应当和政治章节合并,因为首长也属于宏观政治的一种性质。而现在的历任首长章节和政治章节内容也很简单 / 简略,没有必要划分 / 分裂为2独立章节--Jackac (留言) 2012年2月10日 (五) 05:10 (UTC)

的确有理,请帮忙一下吧!《 五营统帅 》 (留言) 2012年2月10日 (五) 05:14 (UTC)

教育章节需要提升改善

教育章节内容空洞乏味,没有引言或起码最简单地介绍或描述或括述或论述目前台中市教育情况,使其他读者不明白台中市目前教育状况,纯粹地罗列学校名称校址和一大堆图片集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因篇幅有限,如同浪费空间。建议除了大专院校的高等教育,技职教育和社区大学,台中市高级中等学校列表,台中市国中列表,台中市国小列表,其他学校和教育机构景观图片集全部移除,显示图片只选择几幅目前台中市最著名大学(国际排名)。把目前教育单位移往主条目:台中市教育,,在主条目内有足够的空间,台中市大中小学学校名称/学校校址/学校网址/学校图片全部可以显示。--Jackac (留言) 2012年2月10日 (五) 08:47 (UTC)

这是因为很多人不会写文章,只会列举项目。--Kolyma留言2012年9月23日 (日) 00:57 (UTC)
( ✓ )同意: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跟对方说这样没有错,但是这样做并不好,有时说了反而变成编辑战。--福克大叔留言2012年9月23日 (日) 18:26 (UTC)

章节名称

行政区条目章节名称多有其惯用词,不宜自创一格;而章节名称也不宜过于狭窄,会限制该章节内容的发挥。因此,“医疗”、“教育”、“体育”等章节名称,会比“医疗机构”、“教育单位”、“体育设施”来得好一些。--Kolyma留言2012年6月10日 (日) 09:17 (UTC)

( ✓ )同意:当初修改时就已说明这个道理,但总有用户不加思考的针对性撤销合理的编辑,以导致现在局面。每一次的编辑,都要针对合乎维基规范以及逻辑合理性 多加思考,不然何必要加入维基花时间来编辑一些迟早会被撤销的内容。--福克大叔留言2012年6月10日 (日) 18:21 (UTC)

全景照片破坏版面美感,请勿再用

如题。--Kolyma留言2012年7月25日 (三) 15:12 (UTC)

各级球队

各级球队重要性不足,故移置此处:

棒球队
  • 社会棒球队
球队 主场
台中威达成棒队 台中洲际棒球场
篮球队

--Kolyma留言2013年1月1日 (二) 04:49 (UTC)

关于各级的校队

各级校队的列表有人认为不重要,哪如果新开一个条目或整合到各级学校的列表会比较好吗?阿文留言2013年3月26日 (二) 05:04 (UTC)

反对置入到各级学校列表内,与该列表条目 无直接关联;若直接增设“台中市各级学校体育校队”,大家也应该不会有太多意见。--福克大叔留言2013年3月26日 (二) 05:44 (UTC)

强烈建议直辖市台中市条目完全重写

建议直辖市台中市条目完全重写,因为维基百科台中市条目比较百度百科台中市条目质量差很多。--Jackac留言2013年7月3日 (三) 18:43 (UTC)

(:)回应:从过去就一直有维基用户提及“列表式”内容过多的问题,而叙述式内容又常会被用户在叙述文里的()一直加入非必要的内容,尤其是工商与旅游章节。因此,我强烈建议由拥有“维基执行编辑”、“维基创作奖”、“维基内容专家”、“维基资深主编”等编辑条件的资深维基用户(如KolymaPbdragonwang等)来协助台中市条目摆脱目前的困境,使台中市条目能朝向优良条目迈进。--福克大叔留言2013年7月3日 (三) 19:08 (UTC)
台中市条目是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没错,但百度也不见得比较好,是典型的“堆栈”,根本就不值得推荐。--Kolyma留言2013年7月3日 (三) 23:50 (UTC)

建议重评直辖市台中市条目重要度

根据本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不匹配被评为高重要度。建议重评直辖市台中市条目重要度--Jackac留言2013年7月3日 (三) 19:39 (UTC)

确实有理,要多加强段落的引导阅读能力,多充实内容,提升重要度。〝 中坛霸主 〞留言2013年7月3日 (三) 20:22 (UTC)

谁可以帮忙一下

直辖市中的台中市,谁可以帮忙编辑或修是一下条目,最近被编辑的好烂喔!而都被大量删幅好多资料,现在重要度好些显现不足,不知道该如何编下去才好。〝 中坛霸主 〞留言2013年7月4日 (四) 12:50 (UTC)

(*)提醒:先前条目整体品质偏低的主因是杂项条列太多,而有内容的描述太少,并非份量是否足够的问题。--Kolyma留言2013年9月1日 (日) 09:10 (UTC)

副市长

未提副市长。 Jidanni留言2013年12月26日 (四) 04:12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