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讨论:典范条目评选/档案2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最近特色条目候选的人气冷到不行,跟DYK呈现很大的反差,再这样下去,根本不可能有条目拿到规定的“至少5个以上的赞成票”。例如孟买,包括原作者参与评选的总共只有五个人。--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07:48 2007年4月6日 (UTC)

条目质量差那5票不要也罢。—Mukdener|留言 11:30 2007年4月6日 (UTC)

作者虚心接受提议改进,我想孟买应该会成为特色。Que早晚会投下支持?--陋室茶话献曝第四次维基质量战 13:08 2007年4月6日 (UTC)

我的意思是要大家多提意见,给条目改善的机会。--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13:59 2007年4月7日 (UTC)

我觉得特色条目评选的投票人数少并非是一件坏事,更重要的要看投票的人是否认真的阅读了该条目。DYK投票的人数虽然众多,但大部分人只是随便看看就投下一票。而在特色条目里,我看到大部分人投票还是比较认真的,通常会附上长长的意见,这比DYK投票里的虚高人气好多了。—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0:50 2007年4月14日 (UTC)

优良特色条目应否放宽?

Talk:香港中, 看到 kevinhksouth 兄有以下评论:

现时的特色条目评选的标准比以前严得多了,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也逐渐成为风气,好像在选“永远达不到”的完美条目一样。

10美分en:dime的比较, 英文版已是 featured article, 而中文的 10美分内容相同, 但以目前优良条目特色条目的标准, 有理由相信它不可能列入优良特色之列。

再比较一下中英文维基对优良条目特色条目的标准, 也有差异: en:Wikipedia:Featured article criteria vs Wikipedia:特色条目候选。中文版显然严苛得多。 (至于以往英文版的 good article 好像已停用)

由于优良条目特色条目会在各地维基中的“其它语言”连结中显示, 我们是否应采用国际维基所使用的标准, 而非另行定一个更严格的准则呢? --Kevin wong 03:42 2007年4月14日 (UTC)

英文有的特色条目也是如中文一样长篇大论,也有的十分“迷你”(如中华民国国旗,中文内容还略胜英文,中文是优良条目,英文是特色条目)。至于10美分条目,其现在有在选优良条目,而且目前看几乎是铁定通过。维基在进步。而不是永远停留在一些维基人所想象的“当年……”。特色条目标准随之水涨船高也是当然,或许数年后,现在所产生的特色条目里已经没有几个仍然是特色条目了(英文那边被撤消的特色条目似乎有300多个,比例比中文高很多)。—出木杉 04:47 2007年4月14日 (UTC)
10美分已经在优良条目候选里了,并在2日内获得了6票支持,远多于入选要求的3票。至于优良条目的标准应否放宽,我觉得已经够宽了,里面都是一些非常基本的要求,连很多推荐新条目都可以做到,而且优良条目的入选只要求3个支持票,仅比推荐新条目的2个支持票多1票,再放宽的话优良条目的品质就更得不到保证。所以,现在反而有很多维基人提议收紧优良条目评选的要求,在本页上面的一些和优良条目评选有关的讨论主题里就可以看到。—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4:54 2007年4月14日 (UTC)
我搞乱了名字的翻译, 上文“优良条目”是其实是说 featured article。--Kevin wong 06:39 2007年4月14日 (UTC)

鸡蛋里挑骨头有什么不好呢,特色条目是维基品质的最高指标,难道把标准放宽一些,得过且过一些,对维基发展就有好处吗。当然,我承认我是赞成收紧标准的“收紧派”(笑),虽然太过吹毛求疵也不好,但是至少比放宽标准的坏处少得多。WiDE 写于世界时间 05:52 2007年4月14日 (UTC)

可是现在条目评选常为一些小节而胶著。评选人会指指点点,要求这个那个,很多人乐于指出问题,但没有多少人认为有责任协助提升。心态是“这是你的条目,不是我的条目,我干吗有责任帮你提升”,这多令人气馁。其实评选也只为了鼓励大家写作,倒不如设打分制度:前题是好条目始终会是好条目,不会因几块骨头而污染,只是特色条目中各评1-3 分。如果有人挑出骨头,就给1分,没有骨头可挑,就给3分。--Kevin wong 07:16 2007年4月14日 (UTC)
我今早也想到,为什么条目评选会用投票制,而非评分制呢?投票制只有支持反对二分法,相当不严谨,用个5分制或10分制,条目通过与否端视有没有过设定的分数,甚至还能再依分数为条目设等级...还想到很多细节,只是今儿骑了60公里的自行车,累毙了,有空再补充吧。WiDE 写于世界时间 07:26 2007年4月14日 (UTC)
不协助提升那就不叫维基百科了,帮忙提升和修错绝对百利而无一害。—陋室茶话第四次维基质量战 13:52 2007年4月14日 (UTC)
如果真的有评分制度, Good Article也可以结束, 全部转为 featured article(另加评分)了。不过我建议用较少的 scale, 例如 1-4 分(类似冠亚季茂), 而非 1-10 或 1-5。 在统计学上, 大家都有neutral tendency, 常会选 5、6、7 这类分数, 而选择中间分数的人, 意见往往也是一样, 这会令评分变得相当随意。--Kevin wong 08:20 2007年4月14日 (UTC)

--Kevin wong 08:20 2007年4月14日 (UTC)

之前曾经有这个关于特色条目评选制度修改的投票,但最后因无人关心而不了了之。另外,我反对评分制,这实在太不好拿捏,之前条目提升计划就是采用打分制的。当然,我认为提出有益条目改进的意见无可厚非,但是我希望提意见者可以参与条目的改进,至少提了以后要知道编辑人有无改善,不要就一走了之完全不管,修正了也不改票,这点让编辑人相当寒心。—出木杉 12:56 2007年4月14日 (UTC)
想不到我的评论会被人借用了。相同的意见假如要我在此页发表,我一定会说得婉转一些。至于条目打分评级的概念,我认为是可以考虑的。可以到香港条目提升检讨参考一下,那处采用5分制,以5分最高,4分或以上便等同特色条目质素,附带的意见也只是鸡蛋里挑骨头,不影响其特色资格;未达4分但已有3分或以上便等同优良条目质素。当然,由于这个标准并非公认,加上通常只有香港人评分(虽然这是欢迎各地区维基人来评分的),所以实际上还是会按分数送交到评选页进行正式的评选。结果又如何呢?根据香港条目提升摘要,截至现时为止共有19个平均达到3分或以上的条目,只有3个未有当选优良或特色条目,其中2个是刚好3.0分的;共有6个平均达到4分或以上的条目,只有1个未有当选特色条目,而那个是刚好4.0分的。可见,评分制与二分投票制所得出来的结果差异实际上并不大。 -- Kevinhksouth (Talk) 13:30 2007年4月14日 (UTC)
特色条目是wikipedia品质的典范。因此挑一些骨头也是对条目本身负责。而且可能一些条目能挑出问题,但是挑出问题的用户未必有能力改善这些问题--百無一用是書生 () 14:06 2007年4月14日 (UTC)
同意出木杉说的,有某一部份人对自己所投的票太不负责任了,即使有人已经改善了提出的问题,可是却不去改票,那样算是优质的投票建议吗?如果没有办法对自己所投的票负责,那还不如别投,简直就是在糟蹋人!建议以后这种人的票一律不予采算,因为那在根本就违背了良性的建议与互动,完全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而已。→真的很啰唆的阿佳 14:15 2007年4月14日 (UTC)
例如说,因为看不懂论文写作格式,便理直气壮的指称为‘一整片无法理解的文献资料’,因而投下反对票的行为吗?67.103.245.50 23:22 2007年4月14日 (UTC)
看得懂或看不懂那是另外一回事,而且就算看不懂本来就是个可以反对的理由。同时,这里没有任何指引或方针说明条目需要使用论文写作方式。→真的很啰唆的阿佳 02:38 2007年4月15日 (UTC)
我想,或许我应该这样说好了:我没看过有任何百科全书内容完全就像写论文的格式一样,如果您能指导在下有哪本百科全书就是那样,那我可以考虑取消掉我的反对票。不过这里不是讨论那个问题,请您直接到我反对的地方讨论。→真的很啰唆的阿佳 02:43 2007年4月15日 (UTC)
这位67.103.245.50,您始终对在下的语言有所不满,没关系,有关这个条目我已经正式提出反对的撤销讨论,欢迎大家移驾关注一下Wikipedia:优良条目撤销。另外,请67.103.245.50张大您的眼睛看清楚,我何时对这条目投过反对票?如有疑问,请参考讨论页中的纪录存档。→真的很啰唆的阿佳 14:29 2007年4月17日 (UTC)
(+)支持 - 阿佳的说法很合理。要写一条“候选特色条目 ”简直令人虚脱, 但留下反对票然后走人是多轻松, 也多令人沮丧。如果原作者已按照反对票的意见修补内容, 建议引入“理由失效”的方法, 令该张反对票自动宣告无效, 如果投票人回来再加评论则不算。这是确保良性互动得以进行, 避免有人投票后却忘了回来跟进, 也可保证撰文者的贡献不会因他人的粗心而被抹杀。--Kevin wong 17:54 2007年4月14日 (UTC)
同意Kevin wong的意见。不过,“理由失效”并非完全解决所有问题。例如一反对者提出10项意见,之后有人已跟进了9项,只有1项未有理会。未有理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编者觉得不合理,或者无此需要,又或者这样改动反而会引起其他人投反对票等,但“理由失效”的原因却很难在此适用,结果就无视了那9项修订而继续是反对票。因此,投票者的心态是否有过份的完美主义也是另一问题所在。而评分制可以在绝对支持和绝对反对之间引入多个程度的支持,也许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 Kevinhksouth (Talk) 07:16 2007年4月15日 (UTC)
其实这种做法的前题是避免失去良性互动, 而不是为了杜绝反对票啊。如果改动后, 会引起很多人不满, 作者就应该让该反对票存在。而如果有人提了10 项建议, 1 项看来无理(在作者眼中), 作者可以改善合理的9项,并解释为何不改某1 项建议 , 万一对方仍不同意, 他亦有权坚持留下反对票的。 其实, 换著是我, 若一些反对内容太挑骨头, 倒不如忽视他, 让他反对好了。--Kevin wong 20:19 2007年4月15日 (UTC)
嗯...特色条目鸡蛋挑骨头立意很好,可以重新改进,但建议大家能做就做,自己动手更快速。—陋室茶话第四次维基质量战 16:08 2007年4月14日 (UTC)
(!)意见:英语wikipedia有条目素质与重要性两种评选:
条目素质以优至差排列:特色、A级、优良、B级、开始、小条目、不\未评级。
条目重要性以高至低排列:顶级、高级、中级、低级、没有重要性。
en:Wikipedia:Version_1.0_Editorial_Team/Index
en:Wikipedia:WikiProject_Council/Assessment_FAQ---zzz……很困 找我 20:42 2007年4月14日 (UTC)
是说中文版也要搞条目质量分级制度?这个之前有讨论过,kevinhksouth也提出过一个方案,但是或许因为太费人力,大家的积极性不高。—出木杉 02:10 2007年4月15日 (UTC)
kevinhksouth也提出过一个方案的方案会怎样执行呢? 看上去好像颇复杂。--Kevin wong 20:19 2007年4月15日 (UTC)
投下反对票后一走了之而不出力改进条目,我来对号入座好了,不过我不认为这有什么问题。投票是一回事,改进条是另一回事,我改好了条目还为什么要投反对票?—Quarty 08:53 2007年4月16日 (UTC)
因为‘就算看不懂本来就是个可以反对的理由’67.103.245.50 22:38 2007年4月16日 (UTC)
请大家注意,最近几日的特色条目提名密度几乎达到每日一条。这是否意味著我们的特色条目质量还有欠缺,否则怎么会密度如此之高?—出木杉 02:45 2007年4月17日 (UTC)

目前在Wikipedia:特色条目候选的规则中有言明:“每个反对意见都要列出具体理由,以便提名者辩护反驳。假如反对者含糊不清,其反对意见将被忽略。”,然而现时似乎并没有严格执行这条规则。建议在这条规定下增列几个例子,言明何谓“没有列出具体理由”,并做一个类似Template:Notqualifiedf的模板配合使用。

至于何谓“没有列出具体理由”,我认为可以初步举出以下两种:

  • 单纯涉及个人或地区:
    • “我讨厌User:xxxxx,他编的条目我都要反对。” -- 除非提出其他理由,否则投票无效。
    • “我讨厌日本,所以日本相关条目一定不能当选。” -- 除非提出其他理由,否则投票无效。
  • 未能明确指出条目需改进处,而使编者无法作出相应的修改:
    • “没看出什么特色,比较普通了,还是优良条目比较合适。” -- 一个条目令你感到普通,一定有些理由,应该写明。
    • “总觉得此条目离特色条目仍然有一段距离,但是开始逐渐修正,再修改不足的部份可支持。” -- 同上,应该写明为什么此条目令你觉得离特色有些距离。 --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2007年6月3日 (日) 09:54 (UTC)
  • 我觉得写写意见没关系,不过投下反对票就应该要有具体的情报。另外,不是特色如此,优良应该也如此。→又开始啰唆的阿佳 2007年6月3日 (日) 12:29 (UTC)
    • 类似地,支持票也要写出具体理由。--Alexcn 2007年6月4日 (一) 13:40 (UTC)
      • 现时的评选规则并没有规定支持票要有具体理由,而有规定反对票要有具体理由。我提出这个讨论只是希望确实落实评选规则中的规定,而不是新增规则;要新增规则请另起炉灶讨论,谢谢。--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2007年6月4日 (一) 13:55 (UTC)
        • 支持票倒是不需要,因为意义不大,最简单最具体的“我认为这个条目内容充实写得很好所以支持”,到时候大家都是这个意见而支持。反对票需要有具体意见是因为要让他人有改善空间与方向,免于为反对而反对,却说不出个所以然。→又开始啰唆的阿佳 2007年6月4日 (一) 14:37 (UTC)
          • 支持或者反对都要有理有据。“为反对而反对”和“为支持而支持”或者更诡异的“因为反对而支持”又有多少区别?--Alexcn 2007年6月5日 (二) 06:51 (UTC)
            • 哈哈哈,扰起口令来了!不过还好我应该能理解您要表达的是什么。我想,一个条目的写作,基本上的目的就是要让它成为优良或是特色,所以一旦有人照了规则提了出来,那就是希望大家能够赞同他所认为好的条目是个特色,所以大家必须投票表决。在我个人认为,一个特色的评选,赞成者其实只是个多馀的票,而反对者所提出的意见才是最重要的关键。因为某些原因所以反对,无论是谁在编写,甚至是反对者都可以自动的去改善,去优化,让这个条目最终目的就是个特色。然而,某些原因和理由,实在是暂时无法解决,或是没有人能够解决(例如太专业内容),那就很可惜无法成为特色。以这样的观点来说,为支持而支持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害处,但是为反对而反对却又说不出个反对的所以然,根本不给予改善的馀地,那这一票就相当可疑,甚至应该可以说是无效票。确实,以现在的投票标准来说,为支持而支持甚至是反讽的支持都让人头痛,但是您是否想过,一来支持要写理由几乎可能是千篇一律;二来定义与标准也会是个争议的起端;三来这样做只是降低大家投票的意愿,很可能到最后只有反对票,而不会有支持票。所以如果是这样,那我认为特色评选方式就应该完整的彻底改进,反正一个特色的诞生本来就不该有反对票,所以干脆改成限定某时间内解决所有反对理由,没有办法就下次再见。而时间内解决了,没有其他人有异议了,甚至从头到尾都没人去提出意见,一票都没有时,自动就是个特色条目。这样做或许特色条目会更难产生,但是却是我认为最佳的方式,而且还能激起大家共同创作的意愿。→又开始啰唆的阿佳 2007年6月5日 (二) 08:09 (UTC)
              • 谢谢理解。你的意见基本上和年前对于特色条目评选改革中要求废除票选的讨论一致。也就是说,第一,反对的意见必须最终转化为条目质量的提升;第二,通过提升和讨论共识的方式最终解决所有反对意见(或者叫改良建议),最后评出特色条目。可惜那次讨论在达成最后共识之前就不了了之了,也许是规则复杂,大家还是倾向于简单的票选的原因吧。--Alexcn 2007年6月5日 (二) 12:18 (UTC)
  • 我开始这个讨论的重点是,我希望能够落实特色条目评选规则中已经写明的规定;不然那条反对票需有理由的规定简直是写好玩的,不如删掉。现时评选中就有不少没有说明具体理由的反对票,只讲一些虚无飘渺搔不到痒处的意见。这样根本无助于条目的改善,而沦为为反对而反对。--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2007年6月5日 (二) 09:17 (UTC)
    • 没有完美的规则,有缺陷就要改。这条关于反对意见必须具体的规定只是上面我说的那次讨论的半成品。实际上,讨论的初衷是:反对票和赞成票都要具体化,一方面避免对条目改进没有意义的反对票,另一方面避免放水的赞成票。虽然我倾向于废除票选,但是考虑到规则的简洁,在不得已采用票选架构的情况下,必须两种投票的难度大略相当才公平。--Alexcn 2007年6月5日 (二) 12:18 (UTC)

关于特色条目获选票数的疑问

一旦支持票数超过8票的门槛,会出现下面有趣的现象:8支持4反对满足特色的票数,但反而不满足优良的票数(8支持2反对);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9支持4反对,10支持5反对等。—Markus 2007年11月10日 (六) 21:08 (UTC)

是啊,所以造成一部分特色条目的素质不高。-长夜无风(风语者) 2007年11月11日 (日) 09:03 (UTC)

关于参考文献的问题

许多参考文献给的链接无法进入,或者有偏差,尤其是翻译的条目,在翻译过程中,翻译着可能很少真正去查阅参考文献,一些链接已经失效或者需要重新更换链接。希望能从特色条目做起,在评选的时候考虑参考文献的质量,让条目的参考来源具有更好的回溯性。—Smartneddy(Talk) 2008年12月22日 (一) 06:41 (UTC)

可以在原始连接的后面加上互联网档案馆上该页面的链接(如果有的话)。互联网档案馆因为是独立组织,因此要比google等搜索引擎的网页快照更加中立。其次,可以使用机器人检查无效的链接—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12月22日 (一) 07:56 (UTC)
如何保证机器人无法访问的URL任何人都无法访问?--Liangent留言 2008年12月23日 (二) 05:49 (UTC)

“特色条目候选”改名

看见早前大家对“首页”和“参见”名称的热烈讨论,这里我想提议两个页面名称改动。

  1. 特色条目→模范条目

特色条目:“完整并深入的条目,……这些条目可以作为维基百科的典范”

特色:“事物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艺术特色”

    1. 可见,“特色条目”这名称完全反映不了特色条目的性质。估计是维基百科成立初期,维基人不知就里,从英文“Featured”想当然耳译过来的。但Featured除了指独特的东西外,也可以指重要的东西。如“He is the featured actor”,大概没有人会译作“他是特色演员”,而会译作“他是领衔主演”,以显出其重要。故此,“模范条目”一来名副其实,二来不会引起以为特色条目就是维基志异的误会。
  1. XX条目候选→XX条目评选
    1. 维基百科:特色条目候选移回维基百科:特色条目评选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评特页面在2004年10月8日 (五) 13:02 建立时,原来的名称就是“特色条目评选”,后来在2006年5月23日 (二) 03:59遭User:百家姓之四擅自移动[1],当时的监管和人流都不及现在,所以就这样定下来了。不信的话,看看存档页面,依然沿用“特色条目评选”名称。

候选:“清制,京官自郎中以下,地方官自道员以下,凡初由考试或捐纳入仕,以及原官因故开缺依例起复,皆须赴吏部报到,听候依法选用,称为候选。 ”

    1. “候选”估计是从英文“candidate”想当然耳直译过来的,但是中文鲜有把“候选”用作名词(除上例外),都是说“候选人”、“候选佳丽”、“候选内阁”、“候选总统”。英文版的“Featured article candidates”是指那些获提名的条目,中文把它们称作“候选特色条目”也无妨,但绝不是“特色条目候选”。甚至candidate也不一定译作候选XX,如考试时candidate就是考生,private candidate就是自修生,Ph.D candidate是博士生。而中文版原来的“特色条目评选”是这个审订机制的名称,“评选”就是评审筛选之意,一目了然。这都说明把把WP:FAC这个机制称作特色条目候选候选是不适宜的。在此想动议一拼把相关页面移动:“优良条目候选”→“优良条目评选”
  1. 若两个提议都获认可,则“特色条目候选”→“模范条目评选”、“特色列表候选”→“模范列表评选”。

请踊跃发表意见,若觉得有其他名称适合,也欢迎提出讨论。--Nthgd 2009年3月15日 (日) 11:48 (UTC)

多此一举。— Jazecorps Nekivaryやめて2009年3月15日 (日) 11:50 (UTC)
话不必说得太早,依阁下在维基百科:特色条目候选/世纪帝国系列2内半小时内三次转票的历史,说不定你明天就会支持这提案。--Nthgd 2009年3月15日 (日) 11:58 (UTC)
这样又是,可能明天我就会觉得更加没必要了,多谢阁下能以历史借鉴,令在下能够有改票之意,只不过是阁下未能成功而已。我想你下次可以用一些较有力的历史来作出比喻。— Jazecorps Nekivaryやめて2009年3月15日 (日) 13:36 (UTC)
差不多,不必如此咬文嚼字。--达师信访工作报告 2009年3月15日 (日) 13:07 (UTC)
“不折腾”。上次的首页改名通过,主因是占去了条目空间,与本次特色条目的更名性质不合。—章·安德鲁 (留言) 2009年3月15日 (日) 13:21 (UTC)
“特色条目”是维基百科最重要的条目,改个合适名字有必要的,谈不上折腾。--Nthgd 2009年3月15日 (日) 14:36 (UTC)
改名也可以,如果有更好的形容词。我个人认为“模范”不是很贴切,因为“模范”只是对维基百科的编辑者而言,对读者就不适用了。“候选”vs“评选”倒是可以考虑改改。--百楽兎 2009年3月15日 (日) 14:42 (UTC)
同意,叫“模范”的确不妥,已撤回这建议。--Nthgd 2009年3月16日 (一) 11:27 (UTC)
认同把维基百科:特色条目候选移回维基百科:特色条目评选。—*hose"neru(Talk) 2009年3月15日 (日) 15:55 (UTC)
(+)支持--tlrmq (留言) 2009年3月16日 (一) 02:16 (UTC)
列出几个维基的“特色条目”相应译名,作为参考:
  • 世界语:Artikolo de la semajno(semajno解作星期,即每周文章)
  • 日语:秀逸な记事
  • 闽南语:Chin-chán ê bûn-chiuⁿ(汉字可写作:真赞的文章)
  • 简单英语:Very good article(Very good!)
--Fauzty (留言) 2009年3月15日 (日) 18:22 (UTC)
大家看看以下几个名称中哪个比较合适:一流条目、上等条目、精彩条目、绝妙条目……--Maxwell's demon (留言) 2009年3月15日 (日) 20:11 (UTC)
我不认为“特色”这个此有什么不妥,中国大百科全书也是用“特色条目”—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3月16日 (一) 00:51 (UTC)
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抄维基百科还是维基百科抄《中国大百科全书》还是两者独立发展?—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3月16日 (一) 02:40 (UTC)
我刚参与维基的时候,就从字面上解读为:“特色条目”是“有特别之处”的条目,不见得是好条目,而且应该比“优良条目”差一级。直到浏览两者的评选内容后,才弄清楚。我认为使用比较精准的名称有助于一般读者与新进维基人了解维基百科,“勿以善小而不为”。资深维基人深知其涵义,而且早已习惯了,可能会觉得多此一举。建议从读者与新进人员的角度思考看看,如果没有大碍,改了又有何妨?
另外,我担心“模范条目”不易与“优良条目”作区隔,而且有点“俗”。建议参考“典范案例”一词而改用“典范条目”。毕竟“典范案例”令人有更高一筹的感觉,而且已广为流传。—Kolyma (留言) 2009年3月16日 (一) 02:08 (UTC)
“经典条目”是否更好?但是我还是觉得“特色条目”的意思就是“特别出色”的意思,不需要改。另外,“候选”还是“评选”倒是没意见,改成哪个都行--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3月16日 (一) 02:42 (UTC)

应该考虑下“Featured”在此语境下译为中文什么最合适。个人觉得,Featured Article此时应当解作“特别详细的、质量特别好的条目”,当然,如何翻译就见仁见智了。—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3月16日 (一) 02:44 (UTC)

既然有维基人提议改名,既然这样,我大胆提议改名为完美条目,反正特色条目的门槛一天比一天高。--218.102.86.107 (留言) 2009年3月16日 (一) 09:39 (UTC)
维基百科:完美条目已另有意思了。--Nthgd 2009年3月16日 (一) 11:27 (UTC)

说实在的,“特色条目”会让新维基人产生误解。我刚加入时也曾与维基人讨论过这个问题。我觉得“精选条目”可能更好。—Dingar (留言) 2009年3月16日 (一) 09:45 (UTC)

同意改名,但反对改作“模范条目”— Jazecorps Nekivaryやめて2009年3月16日 (一) 11:03 (UTC)
这个提议不错。--Nthgd 2009年3月16日 (一) 11:27 (UTC)
精选和优良之间似乎看不出二者条目水平的不同--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3月16日 (一) 12:09 (UTC)
提议特优条目不知道好不好。--ffaarr (talk) 2009年3月16日 (一) 12:37 (UTC)
我觉得还不错,但会不会引起是特色和优良的误会?— Jazecorps Nekivaryやめて2009年3月16日 (一) 12:58 (UTC)
其实把featured article和good article译作“甲等”和“乙等”条目不就很好了吗?何必咬文嚼字。{YunHuBuXi 2009年3月16日 (一) 13:14 (UTC)
如果用天干或级数直接为名称,可能日后会有人提出多搞几个如丙丁戊己庚申壬癸级条目候选了。--122.100.160.158 (留言) 2009年3月16日 (一) 16:35 (UTC)
What's in a name? 什么样的条目称作特色条目,中文维基的解释已经足够简明吧?如果这点信息都懒得去读,这种仅从字面上无法清晰理解的意思还有很多,没有义务也不可能一一去给这些用词正名。另外,与其去琢磨用什么词才符合,还不如学学英文维基组建个团队,多给条目做做assessment(中文维基某些专题已经在做了,但大多数都没有),甲等乙等的名称应该用在assessment上。—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09年3月17日 (二) 01:50 (UTC)

反对改名,特色条目已经约定俗成,而且基本上能够反映维基百科中质量非常好的条目的意思,完全没必要在字眼上较真,浪费精力,至于是评选还是候选也没必要较真。把精力投入到条目的编写。--用心阁(对话页) 2009年3月17日 (二) 04:31 (UTC)

多此一举,特色条目一词已成维基人字典中的要词,与其花时间论改名不如利用这些时间写更多好条目。窗帘布(议会厅) 2009年3月17日 (二) 08:40 (UTC)
没必要,折腾。—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9年3月17日 (二) 11:38 (UTC)
看不出改名有什么好处。 —Munford (留言) 2009年3月17日 (二) 15:19 (UTC)
提出来的改名建议感觉还不如原来的名字。 —Sheva911 (留言) 2009年3月17日 (二) 16:33 (UTC)
我建议改名为“精选条目” —Yym1997 (留言) 2009年3月18日 (三) 08:31 (UTC)

根据en:Wikipedia:Version 1.0 Editorial Team/Assessment,等级有:Featured > A > Good > B > C > Start > Stub。要翻译作中文的话,A、B、C宜分别译作甲、乙、丙。Good本来只是介于A和B之间,可是现时中文维基称Good作“优良”,这就开始出现问题。需知道传统的中文等级用“优、良、尚、可、劣”,Good已经用了最高的两个等级用字,自然叫人以为Good Article就已经是最好的条目,这时怎样译Featured Article都不妥当。中文里,恐怕只有“神级”一词才能叫人一看就知道是比“优良”更好的意思。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3月18日 (三) 21:38 (UTC)

其实维持原状也不错,至少不用像改名后有一大堆事情要去折腾--Advisory 2009年3月19日 (四) 08:49 (UTC)
建议WP:FAC译为Wikipedia:特色条目评选。--RekishiEJ (留言) 2009年3月19日 (四) 13:25 (UTC)
我必须承认,当初我是维基新手时,根本搞不清特色与优良的关系,最后要看英文维基的说明才能解惑(汗)。YunHuBuXi 2009年3月19日 (四) 22:13 (UTC)
按照中古传统文化中,书画可以划分为神品,妙品,能品,逸品,佳品,感兴趣的维基人可以好好斟酌一下用词。不过似乎更适合文言文维基百科了。--用心阁(对话页) 2009年3月20日 (五) 03:35 (UTC)
很高兴见到有人会这些词语,只恐怕现在的人没有多少个会这些词语了。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3月22日 (日) 15:32 (UTC)
(!)意见 FA=“优质”、GA=“良好”。-- 同舟 (留言) 2009年3月20日 (五) 08:44 (UTC)
“特级条目”如何?(开玩笑的。由来:《中华一番》中的特级厨师)--Fauzty (留言) 2009年3月20日 (五) 13:10 (UTC)
FA=“精选条目”,GA=“优选条目”?—TBG To Be Great 2009年3月20日 (五) 15:44 (UTC)
  • 我反对进行改名,特色条目是一个非常好的名字,对于有误解,个人认为是因为“优良条目”这个名太高级,Good译为优良实在不好,建议优良条目改为良好条目。— 2009年3月21日 (六) 14:43 (UTC)
  • 回应一下各位的意见,或许有人觉得“特色条目”的名称不够好,但反对修改,原因有二:一、不折腾;二、此名已约定俗成,为维基人接受。前者我可以理解,但想想首页也存在多年,同样被移至维基百科:首页,为维基百科最好的条目改个好名字未必算折腾。后者则难以接受,因为维基百科不是维基人的,而是读者的,以上也有用户指出新加入时被名称误导,何况一般读者?--Nthgd 2009年3月22日 (日) 02:14 (UTC)
也是对的,毕竟百科应以读者为导向,是故我改为支持更名。不过应谨慎选择新名称,尽量减低争议。—章·安德鲁 (留言) 2009年3月22日 (日) 17:35 (UTC)
“优异条目”和“良好条目”?—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3月23日 (一) 04:23 (UTC)
包括我在内这里最小已经有3人提议GA改成“良好条目”, 就等其馀的人支持. FA=“优异条目”个人感觉又有点小学评级风气, 但我也不是反对, 另外再出更多FA提案:“特选条目”和“特优条目”. 不过在GA改成“良好条目”的前提下也不反对保持FA=“特色条目” -- 同舟 (留言) 2009年3月23日 (一) 12:58 (UTC)
我也支持将GA改成“良好条目”,这就有4人支持了。FA和GA的中文译名似乎较多争议,但是“候选VS评选”会否比较容易凝聚共识呢?一数之下已有至少4人支持,若把我自己也算进去就5人了。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3月23日 (一) 13:50 (UTC)
我赞成“优异条目”和“良好条目”、“候选→评选”。YunHuBuXi 2009年3月23日 (一) 22:17 (UTC)

要不要投票?

似乎已经酝酿了一些共识出来,可以来个投票吧?

  1. 候选vs评选
    1. 候选
    2. 评选
  2. FA的中文译名
    1. 特色条目
    2. 优异条目
  3. GA的中文译名
    1. 优良条目
    2. 良好条目

虽然还有其他的提议,但似乎截至目前为止没有得到其他人支持。可以再修订有那些选项,并且要先决定投票进行的方式。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3月25日 (三) 17:11 (UTC)

应该有一个投票,是否支持修改,通过后,才考虑如何改吧,我不同意上面的讨论产生了一个“需要改”的共识,没有这样的共识,就进行投票太不严肃了。--用心阁(对话页) 2009年3月26日 (四) 04:25 (UTC)

  • 我也不同意太草率地投票改甚么名字。也许应该先发起投票表决是否“需要改名”?但不知道该怎样发起投票呢?--Nthgd 2009年3月26日 (四) 10:02 (UTC)
    • 也许我用“共识”一词引起了误会,其实我想说的是有一部分的选项明显地得到一些人支持(相对于有些选项根本没有其他人和应)。我倒不明白为何要分开“需要改名”和(假如通过后)“如何改”两个阶段,假如你认为不用改名,那就是说你选择了现在使用中的名字。就如同选举中,现任者和其他竞争者一起角逐新一任的职位,难道要先来个“连任或换人”的投票,若通过换人则再投票选换那一人。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3月27日 (五) 19:51 (UTC)
    • 我实在无法理解为何不可先谈论如何改名,我们并非为改名而改名。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在正式举行投票前,有一些大家同意的选项出来,这就是透过讨论去归纳出有那些选项,这也是我之前说的“共识”的意思,或许是我用字不够严谨,但我却一时找不到别的词语表达我的意思。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3月27日 (五) 19:51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