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道裏區

座標45°45′21″N 126°37′01″E / 45.75583°N 126.61694°E / 45.75583; 126.61694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45°45′21″N 126°37′01″E / 45.75583°N 126.61694°E / 45.75583; 126.61694

道裏區
市轄區
道裏區的地理位置
道裏區的地理位置
坐標:45°45′14″N 126°36′40″E / 45.75388°N 126.61104°E / 45.75388; 126.61104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設立1946年
政府駐地撫順街道
下級行政區
列表
面積
 • 總計479.2 平方公里(185.0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1,097,430人
 • 密度2,290人/平方公里(5,931人/平方英里)
 • 城鎮1,023,936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150000
電話區號0451
行政區劃代碼230102
氣候半濕潤大陸性氣候
年降水500毫米毫米
國內生產毛額¥344億
網站www.hrbdl.gov.cn

道裏區中華人民共和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曾名為埠頭區(俄語:Пристан、日語:プリスタン-埠頭区),區政府駐撫順街道,是哈爾濱市9個市轄區中人口第二多的區。

歷史

[編輯]
位於道裏區的索菲亞教堂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清朝政府派遣李鴻章出使沙皇俄國,並簽訂了《中俄密約》,密約中協定了修築中東鐵路(現為濱洲鐵路)的事宜,鐵路建成後便以鐵道為界,鐵道以西為「道裏區」,鐵道以東為「道外區」,時道裏區屬寧古塔將軍所轄,寧古塔將軍改為吉林將軍。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中東鐵路管理局公布了《哈爾濱自治公議會章程》,將新市街(現為南崗區)與埠頭區劃歸為市區,並交給俄國人管轄的「哈爾濱自治公議會」,經過多年間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以「中國大街」(後改為中央大街)為中心的繁華商業金融區。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1926年3月30日,東省特別區市政府發布公告將俄國人的「哈爾濱自治公議會」解散,成立了「哈爾濱自治臨時委員會」,時道裏區便歸此委員會管轄。九一八事變後,滿洲國政府將道裏區劃歸到新建的哈爾濱特別市轄下,並將其名稱改回「埠頭區」。抗日戰爭勝利後,政府將埠頭區又改回了道裏區。1947年12月,將新陽區劃入道裏區,1948年6月又拆分為道里、新陽兩區,1953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新陽區撤銷,併入道裏區。1958年11月哈爾濱政府將濱江區撤銷,併入道裏區,1960年1月,肇東縣被撤銷,劃入道裏區。1972年8月,取消濱江區,併入道裏區。1992年,哈爾濱市政府將道裏區定為哈爾濱市的城區之一,位於城區西部[2]

地理

[編輯]
1940年的中央大街

道裏區東以濱洲鐵路道外區分界,鐵道以西為道裏區,鐵道以東為道外區,西與雙城市相鄰,南與南崗區毗鄰,北與肇東市相接。道裏區處於寒溫帶,屬於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其特點為四季分明。道裏區歷史最低溫度曾於1931年1月達到-41.4攝氏度,最高氣溫於1907年7月達到41攝氏度。道裏區年平均降水500毫米,七月、八月、九月為雨季,擁有每年130天的無霜期[3]。道裏區境域內共有3條河流流經,分別為松花江、運糧河和何家溝,三條河流在道裏區的流經長度共計71千米[4]

行政區劃

[編輯]

下轄19個街道、4個鎮:

人口

[編輯]

1992年,道裏區人口共64.2萬人,其中有非農業人口53.6萬人,占總人口的80%多,除漢族外,還有滿族回族朝鮮族蒙古族錫伯族少數民族,共占總人口的4%。[5]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道裏區人口為748313人,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則上漲為923762人,10年間人口增長了17萬餘人口,成為全哈爾濱市第二人口大區[6]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道里區常住人口為1097430人[7]

經濟

[編輯]
現今的中央大街。

2010年,道裏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44億元元人民幣,並有着15.2%的年增長率[8],農業方面則有較大發展,時全哈爾濱市25%的蔬菜均由道裏區產出。哈爾濱市還擁有集食品、藥品、飲品、製造業、礦產業一體的工業體系,其工業規模為哈爾濱市市轄區之首[9]。根據道裏區政府的規劃,道裏區內共有五大商業圈,分別為愛建商圈、顧鄉商圈、兆麟商圈、中央大街商圈和群力商圈。其中「中央大街商圈」為哈爾濱市傳統商業區,該商業區以中央大街為中心,包括中國銀行黑龍江總行、中國移動黑龍江總行等大型企業均在中央大街商圈附近設立總部[10]。愛建商圈則以哈爾濱市小區群「愛建小區」為中心建成的商業區,其中以上海路、友誼路最為著名,香格里拉酒店報業大廈交銀大廈龍安大廈均豎立在此商業圈[1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哈尔滨市道里区. 行政區劃網. [2024-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28). 
  3. ^ 道里区气候概况. [2011-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8). 
  4. ^ 道里区水文概况. [2011-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8). 
  5. ^ 《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2011-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2). 
  6. ^ 道裏區總人口躍居全市第二[永久失效連結]
  7. ^ 中國: 黑龙江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2). 
  8. ^ 2010年道里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1-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1). 
  9. ^ 道里区经济概览. [2011-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8). 
  10. ^ 区域经济. 哈爾濱市道裏區人民政府. [2024-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01). 
  11. ^ 冰城“T”形金融街 促进爱建商圈发展提速. hrb.news.fang.com. [2024-04-28] (中文(中國大陸)).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