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邵逸夫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乙級高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優良條目邵逸夫因符合標準而獲列入優良條目。如有需要,請勇於更新頁面如條目不再達標可提出重新評選
2015年7月18日優良條目評選入選

優良條目評選

[編輯]

邵逸夫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職業人物,提名人:Cosine02 2015年7月11日 (六) 13:38 (UTC)[回覆]

投票期:2015年7月11日 (六) 13:38 (UTC) 至 2015年7月18日 (六) 13:38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提名人票。內容豐富,來源齊全。—Cosine02 2015年7月11日 (六) 13:38 (UTC)[回覆]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全部點列。--Zetifree留言2015年7月11日 (六) 14:25 (UTC)[回覆]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爛到家了。有沒有使用摘要式?--Antigng留言2015年7月11日 (六) 14:27 (UTC)[回覆]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內容存在著質疑的缺陷,有待改善。--Engle躍湛藍天空帶來無限寬容2015年7月11日 (六) 14:31 (UTC)[回覆]
    • (:)回應:已完成修正,請檢查並提出修改意見。頭上那幾個模板可以刪了嗎?--Cosine02 2015年7月11日 (六) 15:54 (UTC)[回覆]

(?)求助 @Zetifree,@Antigng,@小躍,@carrotkit請協助!--Cosine02 2015年7月16日 (四) 05:47 (UTC)[回覆]


1支持,3反對,落選。--183.50.255.237留言2015年7月19日 (日) 06:31 (UTC)[回覆]

出生年月

[編輯]

今天明報有篇小報道提到其出生日期,沒有提到確實日期,也貼出連結大家作為小參考。--羊男 2007年10月5日 (五) 00:26 (UTC)[回覆]

維基百科已經錯了一次,令全東南亞傳媒擺到一個大烏龍。請不要再如此草率斷定邵先生的出生月日,否則是對維基、讀者,甚至邵先生本人的不尊重。必須要重申的是,截止現時一刻,未有任何可信之證據確定有關日期。另闢一段解決有關疑問已經足夠。Srr(來走走)— 2007年10月7日 (日) 12:39 (UTC)[回覆]

但我今日看過蘋果日報副刊C1版之全版報導,該報記者成功拍下邵逸夫的身份證,上面清楚印有其出生日期,而圖片標題亦指該日期乃其農曆生日,而本條目修改者的西曆日期也與報導的推算結果一樣,因此相信該條目修改者以此則新聞為資料來源。—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2007年10月7日 (日) 12:40 (UTC)[回覆]

  • 對不起,原來條目已有交代此則資料,不過既然如此,不就已經證實了他的生日嗎?—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2007年10月7日 (日) 12:43 (UTC)[回覆]
    • 第一、無法證實該報提供的照片有沒有修改過。第二、該報根本沒有可稽查的證據,來證明證上日期乃農曆,文中沒有交待具名的來源(例如邵氏公司、他太太之類),可以是「斷估」。第三、如果證上的日期是西曆,維基就要被傳媒再陷一次不義,維基信譽受損誰來負責?一錯再錯,我們還不學乖?—Srr(來走走)— 2007年10月7日 (日) 12:50 (UTC)[回覆]
      • 我想第一個指控未免有點不合理,但是10月14日是否農曆,抑或西曆,卻又真的有商榷空間。我想有關媒體日內一定會加以報導,所以大家現時不必急於在維基加上其出生日期。—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2007年10月7日 (日) 13:10 (UTC)[回覆]
        • 上面三點不是「指控」,而是合理疑問,而且今日香港傳媒的公信力難免令質疑,傳媒「造相」可謂司空見慣。我認為出生日期乃個人資料私隱的一部份,如果對方無意公開又如何?出生日期不要報紙說過就算,得不到對方的證實,寧願不寫。有很多記者抄襲維基,所以亂寫亂加後果可大可小。—Srr(來走走)— 2007年10月7日 (日) 13:34 (UTC)[回覆]
        • 我對他人的生日關不關心,建議大家提供可靠的來源來一起討論達至共識,而不指責(站着說話當然不嫌腰痛)。Never.min留言2014年1月7日 (二) 14:12 (UTC)[回覆]

移動談話

[編輯]

移動自User talk:SrrUser talk:Iflwlou

閣下引用蘋果日報報道,在下文已詳細說明,但日期是否無誤,根本無從斷定。第一、無法證實該報提供的照片有沒有修改過。第二、該報根本沒有可稽查的證據,來證明證上日期乃農曆,文中沒有交待具名的來源(例如邵氏公司、他太太之類),可以是「斷估」。第三、如果證上的日期是西曆,維基就要被傳媒再陷一次不義,維基信譽受損誰來負責?一錯再錯,我們還不學乖?—Srr(來走走)— 2007年10月7日 (日) 12:59 (UTC)[回覆]

您好,關於邵逸夫生日一文,本人的確是參照蘋果日報的文章,維基百科不負責來源的驗證,只負責引用來源,就算有錯,是該傳媒的問題。本人承認閣下的第二及第三的理由,但傳媒作為維基百科的主要來源,根據Wikipedia:可供查證,編緝者不須要查明「來源的來源」,維基百科內容的門檻,是可供查證,而非真實性。我認為在生日10月14日旁註釋來源已經足夠。—Iflwlou [ M {  2007年10月7日 (日) 13:33 (UTC)[回覆]

另外,該報提供該人物身份證照片,勿論有沒有作過修改的前題,Wikipedia:可供查證之下,這來源會被視為可供查證之一。—Iflwlou [ M {  2007年10月7日 (日) 13:43 (UTC)[回覆]

  • 對不起,我實在無法認同你的說法,你這樣只要將責任推諉他人。看來你並不完全熟悉維基,維基除了Wikipedia:可供查證,還有Wikipedia:可靠來源,我們應該評估來源的可靠性,最起碼用常識判斷一下,這篇文章的來源都不具名,整篇文章以「傳聞」、「秘聞」方式編寫,何以取信?這種情況只可以用「覆述」的形式處理。我們只能說有人這樣傳聞過,但不能說傳聞是真確的。—Srr(來走走)— 2007年10月7日 (日) 13:49 (UTC)更重要是,明知來源可信性不明都要強用,劈頭第一句就叫追究報紙,我個人認為這種編輯態度斷不可取。—Srr(來走走)— 2007年10月7日 (日) 13:55 (UTC)[回覆]

根據Wikipedia:可靠來源,第一句已闡明「維基百科的條目應該採納可靠的已經出版的來源。」《蘋果日報》是「可靠的已經出版的來源」,它是香港主流報紙之一,其可靠性早已有,而根據Wikipedia:可供查證,編緝者不需為來源的真實性負責,何來將「將責任推諉他人」的說法呢﹖閱下不斷要證明「來源的來源」,卻忽視維基百科是三次文獻,傳媒是維基的來源,不是維基是傳媒的來源,其壹傳媒集團提供了照片,人人可見,如果閣下認為照片是偽造,請也用來源為證據反駁之,而非只用「常識」辯說為偽造。—Iflwlou [ M {  2007年10月7日 (日) 14:09 (UTC)[回覆]

  • 這樣引用Wikipedia:可靠來源可謂斷章取義之極,首先我先不講方針,你自己都承認「第二及第三的理由」,你顯然在明知報章的資料可信性不明情況使用,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編者——你就當作是我的個人意見——我確實這是十分草率的做法。我再講方針,中英文版Wikipedia:可靠來源en:Wikipedia:Reliable_sources都有云:

「The appropriateness of any source always depends on the context. Where there is disagreement between sources, their views should be clearly attributed in the text.Sources with a poor reputation for fact-checking or with no editorial oversight should only be used in articles about the sources themselves. Articles about such sources should not repeat any contentious claims the source has made about third parties, unless those claims have also been published by reliable sources.」

「編輯者必須謹慎地評估來源並且決定哪一個是最可靠、最權威的。」、「因為有意或者無意的傾向性不總是不證自明的,你不應該滿足用於單一來源。尋找其他的來源並且反覆核對。如果多個獨立的來源彼此內容一致,那麼就有很強的理由說明內容不是有傾向性的,或者它們的傾向性是基於多種不同的理由。於是你獲得了一個可靠的記述。」

根本方針,絕對可以質疑來源的可信性的。《蘋果日報》甚至《壹傳媒》甚至整個香港報章媒體,對考究事實fact-checking 有多準確,毋須多講,尤其曾聲稱潘迪生生癌的壹傳媒,錯漏數之不盡。你有留意的話,《蘋果日報》兩日前的報道,根本同今天的報道是兩回事,自相予盾。還有如果你要有謹慎評估內容的可信性,就應該發現有另一已出版的來源《大公報》引述具名者鄭裕玲的話,指邵逸夫生日是九月初四,即西曆10月14日,我倒想問問你,你何來有做到「你不應該滿足用於單一來源」嗎?

如果你仍然本著類似「報紙講左就得啦,吹呀」這種態度去編輯,我實在無話可說。—Srr(來走走)— 2007年10月7日 (日) 16:08 (UTC)[回覆]

我要重申一點,我並非肯定報章的來源全部都錯,問題是我們對待來源的態度。我也曾一度以為「10月4日」是正確,我確實也曾犯錯,所更希望以後編輯的時候更加謹慎查證,不希望一錯再錯。大家都希望建立起維基的信譽。Srr(來走走)— 2007年10月7日 (日) 16:24 (UTC)[回覆]

根據Wikipedia:可靠來源Wikipedia:可供查證,其理由早已闡明,它有照片,它有證據,是「可靠的已經出版的來源」,而且你也指出「另一已出版的來源《大公報》引述具名者(鄭裕玲)消息,指邵逸夫生日是九月初四,即西曆10月14日」,我非高興你找到另一文獻去證明《蘋果日報》的真確,即是你我文獻真確無誤,當然你說兩文,如《大公報》是真否問過來鄭裕玲呢,我也可以懷疑,反而我也可以用「常識」解說:它不是主流報紙,它的公正力比《蘋果日報》還要低等等……但這不是編緝者需要證明,來源就是來源,只需引用,不需證明。

嗨!老兄,我們純粹討論,請不要動氣,也不要因我的意見不同而惱我,我絲毫沒有不尊重閣下之意,語氣不好先行道歉。但你我的分歧在於他的生日是不是10月14日,你我都提供了來源,我那方有圖片,你方有發言人,正好解決了問題是不是﹖

問題解決了沒有﹖—Iflwlou [ M {  2007年10月7日 (日) 17:35 (UTC)[回覆]

本人也重申一點,《蘋果日報》是可效的來源,其圖片在真確無誤,我也希望用於指責其來源的真偽,是用證據,不是只用常識和評估,把正確的來源抹殺。—Iflwlou [ M {  2007年10月7日 (日) 17:43 (UTC)[回覆]

    • 我懇請你查證不要這麼馬虎,我真的很怕你的編輯態度會影響維基的公信力。請你翻查1907年農曆/新曆對照表[1],如果鄭小姐「九月初四」屬實,那麼他的出月日應為1907年10月10日,不是1907年10月14日,我既然講得出這個反例當然有理由,你這樣「叻唔切」指「有文獻去證明《蘋果日報》的真確」,只是側面證明你的查證功夫,有待相榷。至於第二點,對,非常對!我也對鄭小姐抱謹慎、懷疑的態度,所以最終並沒有加上去,只是開新段解釋。我們要衡量來源的可信性,並非阿豬阿狗的資料都照用如儀,你毋須證明來源的真確性,但要理性(而非我認為佢可信就可信)判斷來源的可靠性,主不主流並非唯一因素。如果照你的邏輯,只需引用,不用證明,不用常識的話,如果有日某報將「太陽由東邊升起」打錯成西邊,我們都要照用,豈不笑死街坊。—Srr(來走走)— 2007年10月8日 (一) 05:27 (UTC)[回覆]
    • 我要補充,沒有人動氣,對你的語氣我亦毫無感覺,只是不希望你的編輯態度如此輕佻隨性。就算圖片真確,新曆/舊曆轉換之後就有誤差,如果無法證實他所用曆法,極可能誤導讀者。再況且,老人家沒有出世紙,很多時候只是紅紙一張寫上生辰八字,有些老人家不喜歡跟別人說出生月日時辰八字,有所忌諱,所以隨時「吹水」都未定。我講出這個可能性,並非指事實是這樣,而是想指出可能性、變數有很多。如果有日證明蘋果是正確的,再加都未遲,我實在不明白你在急甚麼?—2007年10月8日 (一) 05:42 (UTC)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動氣,但你的言語及語氣令我不快,請勿用「輕佻隨性」等貶性詞來形容本人,討論歸討論,重點在意見的分歧,我只想維持理性討論,不針對別人,我嚴正申明這一點。我也保證絕對尊重你,不含惡意,如我有任何傷害閣下之言語,自願接受社群仲裁。

再論圖片,圖片一早表明日期,用西曆,我不認為會有什麼變數,如你意見:「老人家沒有出世紙,很多時候只是紅紙一張寫上生辰八字,有些老人家不喜歡跟別人說出生月日時辰八字,有所忌諱,所以隨時「吹水」都未定。」這是猜測,你有沒有證據證明呢﹖事實上我所提供《蘋果日報》的圖片,和你提供《大公報》的鄭小姐的訪問,證據確實,來源確實,但閣下反覆指兩報紙來源是不可信的,證據呢﹖刊登了出來的刊物為什麼不可信﹖我早表明證據確實,照片也有,連鄭小姐的話也對照了,為什麼無視事實,還要等什麼呢,需要等什麼呢﹖

本人不知你的「常識」意指什麼,如何只言「變數」,不言「證據」,實在有失偏頗。—Iflwlou [ M {  2007年10月8日 (一) 10:31 (UTC)[回覆]

我對閣下的言行感到遺憾,我盡量以一位文明人的說話表達意見,稍後將說話向社群公佈,尋找其他意見。首先,我不知閣下用什麼日子查考日期,因為鄭小姐用的是今年邵逸夫的生日,2007年九月初四,即是2007年10月14日,http://www.nongli.com/item3/searchGL.asp ,請閣下查閱,並以證據為據。—Iflwlou [ M {  2007年10月8日 (一) 12:14 (UTC)[回覆]

我恐怕閣下太思古,認為鄭小姐用一百年前的思想為今人造生日。—Iflwlou [ M {  2007年10月8日 (一) 13:54 (UTC)[回覆]

  • 我們到底在寫他的出生月日還是今年幾號生日?這根本是一個簡單的曆法轉換,方法到今日都沒變,跟思古無關,其實你理據混亂的地方還有很多。我實在不知怎樣才能有效說明,以配合閣下的理解方式。我舉一個簡單例子,你引用一的那一篇蘋果文章明明指稱「10月14日」是農曆,但你說你參照了鄭裕玲的話,而鄭裕玲所說的「10月14日」是西曆,即是你認為西曆「10月14日」=農曆「10月14」?我真係第一次聽。—Srr(來走走)— 2007年10月8日 (一) 14:25 (UTC)[回覆]

進一步資料

[編輯]

我今天到圖書館找過資料,查過英國的《Who's Who》、香港的《Hong Kong Who's Who 1982》、《Hong Kong Who's Who 1988》和《Who's who in the HKSAR 2001》,此三份資料均指邵逸夫生日為1907年10月14日。由於這些人名錄的資料都是由當時人向出版社提供,所以並不能在條目說「邵逸夫的出生月日,根本從未有正式公佈」。至於是否農月曆日期,則仍有相榷餘地,但明顯的是,這三份人名錄均沒有指出10月14日是農曆生日,而向英國的《Who's Who》提供農曆生日,也似乎有點離奇。但建議現在可用以下的做法:

邵逸夫爵士GBMCBE(Sir Run Run Shaw1907年10月14日[1]

更進一步資料

[編輯]

再三查證之後,發現真的有名人記載邵的生日「10月4日」,另外有具名報導,引述邵逸夫非直系親人的話,指10月14日為農曆。既然不同來源有矛盾的話,當然應該平等展各種說法,直至當事人公佈。—Srr(來走走)— 2007年10月23日 (二) 09:21 (UTC)[回覆]

根據《南華早報》引述邵逸夫姪孫邵在德指,邵逸夫在2007年的生日在公曆「11月23日」,即農曆「十月十四」。[2]

根據美國「Reed Publishing」出版的名人錄《Who's Who in Asia 2007》,邵逸夫的出生月日為「10月4日」[3],但沒有表示日子是公曆還是農曆。—Srr(來走走)— 2007年10月23日 (二) 09:11 (UTC)[回覆]

註腳

[編輯]
  1. ^ 「有關農曆西曆的爭議」
  2. ^ Zoe Mak. Sir Run Run's century clouded in confusion. 《南華早報》 (SCMP集團有限公司). 2007年10月05日: City1 (英文). 
  3. ^ Marquis Who's Who: Who's Who in Asia 2007 1st. Reed Publishing Incorporated. 2006. ISBN 0-8379-7150-0. 

其實有關1907年10月14日的說法,已經有相當多的參考資料可供查證,條目編者只需在註腳加以解釋便可。題外話,任何人也不應在英國的《Who's Who》提供虛假失實的資料,李栢儉就曾試過在《Who's Who》虛報個人資料及加入海軍年份,結果以健康理由辭去法官職位。—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2007年10月8日 (一) 15:18 (UTC)[回覆]

另外鄭裕玲的說法一定錯誤,因為1907年10月14日是「九月初八」,而非「九月初四」,其說法只能放在2007年10月14日。—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2007年10月8日 (一) 15:24 (UTC)[回覆]

  • 鄭裕玲說的是2007年的西曆生日,而不是1907年的西曆。她說邵逸夫的生日為「九月初四」,意即出生日期為1907年10月10日,很簡單的推算。一般照農曆慶生的人,西曆生日當然年年不同,但當然無法證實邵逸夫是否慶農曆生辰。另外,所謂相當多,我倒想請教一下有怎樣多法?有沒有一些不是「根了解」、「引接近消息人士」之類的報道?Srr(來走走)— 2007年10月8日 (一) 16:34 (UTC)[回覆]
  • 整理一下我的發現:
    • 到目前為止,我從下列的資料找到邵逸夫的生日為1907年10月14日,但仍不能確定這是否西曆生日,至於我所指的資料是:
      • 英國《Who's Who》2007年版(出版:London : A & C Black,但請注意版次影響實際不大,因為出生日期蓋不會按版次年年更動吧)、
      • 《Hong Kong Who's Who (1982)》(出版:Hong Kong : R. Luzzatto)、
      • 《Hong Kong Who's Who (1988)》(出版同上)、
      • 《Who's who in the HKSAR (2001)》(出版:Hong Kong : PA Professional Consultants)和
      • 蘋果日報所刊身分證
    • 由此可見,鄭裕玲的說法站不住腳,因為她的「九月初四」論只能用於2007年10月14日,至於1907年10月10日的說法也明顯與其他資料不符。
    • 現時有機會的可能,就是其生日為1907年10月14日,或者是農曆「十月十四」。惟除了蘋果日報之外,我找到的其他資料也沒有提及農曆生日一事。故建議可在文章開首交代1907年10月7日,然後再加註腳交代農曆、西曆的疑問。
    • 另外我考慮的是,既然各權威人名錄也是採用1907年10月14日,即使我們跟從,而後來證實是錯的話,實則也是人名錄的誤導,公眾完全沒有理由指我們胡說八道。—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2007年10月8日 (一) 17:18 (UTC)[回覆]
    • 我也差點忘記《Who's Who》,當然比香港爛報紙來得可信(我講的只是A & C Black那本)。但我認為這個出生月日版本這樣多,又無斷定是農曆還是新曆(相差十數日會差很遠),既然具爭議性,我倒想知道是否有如此必要性將10月14日放到文首?不過有這本作參考,足以說服小弟。同時我想要電郵給邵氏兄弟,嘗試再問清楚。—Srr(來走走)— 2007年10月8日 (一) 19:02 (UTC)[回覆]

邵逸夫生日之謎

[編輯]

今天本人和User:Srr邵逸夫一文發生一場火藥味濃厚的討論,討論始於本人和User:Srr對邵逸夫生日日期的爭論,本人本於昨天10月8日在見到《蘋果日報》上一文關於邵逸夫生日日期的報導,根據文本之中,傳媒拍得邵逸夫身份證圖片,是為1907年10月14日(請參見報導原文),User:Srr表示對生日日子懷疑,於是展開爭論:

閣下引用蘋果日報報道,在下文已詳細說明,但日期是否無誤,根本無從斷定。第一、無法證實該報提供的照片有沒有修改過。第二、該報根本沒有可稽查的證據,來證明證上日期乃農曆,文中沒有交待具名的來源(例如邵氏公司、他太太之類),可以是「斷估」。第三、如果證上的日期是西曆,維基就要被傳媒再陷一次不義,維基信譽受損誰來負責?一錯再錯,我們還不學乖?—Srr(來走走)— 2007年10月7日 (日) 12:59 (UTC)[回覆]

您好,關於邵逸夫生日一文,本人的確是參照蘋果日報的文章,維基百科不負責來源的驗證,只負責引用來源,就算有錯,是該傳媒的問題。本人承認閣下的第二及第三的理由,但傳媒作為維基百科的主要來源,根據Wikipedia:可供查證,編緝者不須要查明「來源的來源」,維基百科內容的門檻,是可供查證,而非真實性。我認為在生日10月14日旁註釋來源已經足夠。—Iflwlou [ M {  2007年10月7日 (日) 13:33 (UTC)[回覆]

另外,該報提供該人物身份證照片,勿論有沒有作過修改的前題,Wikipedia:可供查證之下,這來源會被視為可供查證之一。—Iflwlou [ M {  2007年10月7日 (日) 13:43 (UTC)[回覆]

  • 對不起,我實在無法認同你的說法,你這樣只要將責任推諉他人。看來你並不完全熟悉維基,維基除了Wikipedia:可供查證,還有Wikipedia:可靠來源,我們應該評估來源的可靠性,最起碼用常識判斷一下,這篇文章的來源都不具名,整篇文章以「傳聞」、「秘聞」方式編寫,何以取信?這種情況只可以用「覆述」的形式處理。我們只能說有人這樣傳聞過,但不能說傳聞是真確的。—Srr(來走走)— 2007年10月7日 (日) 13:49 (UTC)更重要是,明知來源可信性不明都要強用,劈頭第一句就叫追究報紙,我個人認為這種編輯態度斷不可取。—Srr(來走走)— 2007年10月7日 (日) 13:55 (UTC)[回覆]

根據Wikipedia:可靠來源,第一句已闡明「維基百科的條目應該採納可靠的已經出版的來源。」《蘋果日報》是「可靠的已經出版的來源」,它是香港主流報紙之一,其可靠性早已有,而根據Wikipedia:可供查證,編緝者不需為來源的真實性負責,何來將「將責任推諉他人」的說法呢﹖閱下不斷要證明「來源的來源」,卻忽視維基百科是三次文獻,傳媒是維基的來源,不是維基是傳媒的來源,其壹傳媒集團提供了照片,人人可見,如果閣下認為照片是偽造,請也用來源為證據反駁之,而非只用「常識」辯說為偽造。—Iflwlou [ M {  2007年10月7日 (日) 14:09 (UTC)[回覆]

  • 這樣引用Wikipedia:可靠來源可謂斷章取義之極,首先我先不講方針,你自己都承認「第二及第三的理由」,你顯然在明知報章的資料可信性不明情況使用,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編者——你就當作是我的個人意見——我確實這是十分草率的做法。我再講方針,中英文版Wikipedia:可靠來源en:Wikipedia:Reliable_sources都有云:

「The appropriateness of any source always depends on the context. Where there is disagreement between sources, their views should be clearly attributed in the text.Sources with a poor reputation for fact-checking or with no editorial oversight should only be used in articles about the sources themselves. Articles about such sources should not repeat any contentious claims the source has made about third parties, unless those claims have also been published by reliable sources.」

「編輯者必須謹慎地評估來源並且決定哪一個是最可靠、最權威的。」、「因為有意或者無意的傾向性不總是不證自明的,你不應該滿足用於單一來源。尋找其他的來源並且反覆核對。如果多個獨立的來源彼此內容一致,那麼就有很強的理由說明內容不是有傾向性的,或者它們的傾向性是基於多種不同的理由。於是你獲得了一個可靠的記述。」

根本方針,絕對可以質疑來源的可信性的。《蘋果日報》甚至《壹傳媒》甚至整個香港報章媒體,對考究事實fact-checking 有多準確,毋須多講,尤其曾聲稱潘迪生生癌的壹傳媒,錯漏數之不盡。你有留意的話,《蘋果日報》兩日前的報道,根本同今天的報道是兩回事,自相予盾。還有如果你要有謹慎評估內容的可信性,就應該發現有另一已出版的來源《大公報》引述具名者鄭裕玲的話,指邵逸夫生日是九月初四,即西曆10月14日,我倒想問問你,你何來有做到「你不應該滿足用於單一來源」嗎?

如果你仍然本著類似「報紙講左就得啦,吹呀」這種態度去編輯,我實在無話可說。—Srr(來走走)— 2007年10月7日 (日) 16:08 (UTC)[回覆]

我要重申一點,我並非肯定報章的來源全部都錯,問題是我們對待來源的態度。我也曾一度以為「10月4日」是正確,我確實也曾犯錯,所更希望以後編輯的時候更加謹慎查證,不希望一錯再錯。大家都希望建立起維基的信譽。Srr(來走走)— 2007年10月7日 (日) 16:24 (UTC)[回覆]

根據Wikipedia:可靠來源Wikipedia:可供查證,其理由早已闡明,它有照片,它有證據,是「可靠的已經出版的來源」,而且你也指出「另一已出版的來源《大公報》引述具名者(鄭裕玲)消息,指邵逸夫生日是九月初四,即西曆10月14日」,我非高興你找到另一文獻去證明《蘋果日報》的真確,即是你我文獻真確無誤,當然你說兩文,如《大公報》是真否問過來鄭裕玲呢,我也可以懷疑,反而我也可以用「常識」解說:它不是主流報紙,它的公正力比《蘋果日報》還要低等等……但這不是編緝者需要證明,來源就是來源,只需引用,不需證明。

嗨!老兄,我們純粹討論,請不要動氣,也不要因我的意見不同而惱我,我絲毫沒有不尊重閣下之意,語氣不好先行道歉。但你我的分歧在於他的生日是不是10月14日,你我都提供了來源,我那方有圖片,你方有發言人,正好解決了問題是不是﹖

問題解決了沒有﹖—Iflwlou [ M {  2007年10月7日 (日) 17:35 (UTC)[回覆]

本人也重申一點,《蘋果日報》是可效的來源,其圖片在真確無誤,我也希望用於指責其來源的真偽,是用證據,不是只用常識和評估,把正確的來源抹殺。—Iflwlou [ M {  2007年10月7日 (日) 17:43 (UTC)[回覆]

    • 我懇請你查證不要這麼馬虎,我真的很怕你的編輯態度會影響維基的公信力。請你翻查1907年農曆/新曆對照表[3],如果鄭小姐「九月初四」屬實,那麼他的出月日應為1907年10月10日,不是1907年10月14日,我既然講得出這個反例當然有理由,你這樣「叻唔切」指「有文獻去證明《蘋果日報》的真確」,只是側面證明你的查證功夫,有待相榷。至於第二點,對,非常對!我也對鄭小姐抱謹慎、懷疑的態度,所以最終並沒有加上去,只是開新段解釋。我們要衡量來源的可信性,並非阿豬阿狗的資料都照用如儀,你毋須證明來源的真確性,但要理性(而非我認為佢可信就可信)判斷來源的可靠性,主不主流並非唯一因素。如果照你的邏輯,只需引用,不用證明,不用常識的話,如果有日某報將「太陽由東邊升起」打錯成西邊,我們都要照用,豈不笑死街坊。—Srr(來走走)— 2007年10月8日 (一) 05:27 (UTC)[回覆]
    • 我要補充,沒有人動氣,對你的語氣我亦毫無感覺,只是不希望你的編輯態度如此輕佻隨性。就算圖片真確,新曆/舊曆轉換之後就有誤差,如果無法證實他所用曆法,極可能誤導讀者。再況且,老人家沒有出世紙,很多時候只是紅紙一張寫上生辰八字,有些老人家不喜歡跟別人說出生月日時辰八字,有所忌諱,所以隨時「吹水」都未定。我講出這個可能性,並非指事實是這樣,而是想指出可能性、變數有很多。如果有日證明蘋果是正確的,再加都未遲,我實在不明白你在急甚麼?—2007年10月8日 (一) 05:42 (UTC)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動氣,但你的言語及語氣令我不快,請勿用「輕佻隨性」等貶性詞來形容本人,討論歸討論,重點在意見的分歧,我只想維持理性討論,不針對別人,我嚴正申明這一點。我也保證絕對尊重你,不含惡意,如我有任何傷害閣下之言語,自願接受社群仲裁。

再論圖片,圖片一早表明日期,用西曆,我不認為會有什麼變數,如你意見:「老人家沒有出世紙,很多時候只是紅紙一張寫上生辰八字,有些老人家不喜歡跟別人說出生月日時辰八字,有所忌諱,所以隨時「吹水」都未定。」這是猜測,你有沒有證據證明呢﹖事實上我所提供《蘋果日報》的圖片,和你提供《大公報》的鄭小姐的訪問,證據確實,來源確實,但閣下反覆指兩報紙來源是不可信的,證據呢﹖刊登了出來的刊物為什麼不可信﹖我早表明證據確實,照片也有,連鄭小姐的話也對照了,為什麼無視事實,還要等什麼呢,需要等什麼呢﹖

本人不知你的「常識」意指什麼,如何只言「變數」,不言「證據」,實在有失偏頗。—Iflwlou [ M {  2007年10月8日 (一) 10:31 (UTC)[回覆]

我對閣下的言行感到遺憾,我盡量以一位文明人的說話表達意見,稍後將說話向社群公佈,尋找其他意見。首先,我不知閣下用什麼日子查考日期,因為鄭小姐用的是今年邵逸夫的生日,2007年九月初四,即是2007年10月14日,http://www.nongli.com/item3/searchGL.asp ,請閣下查閱,並以證據為據。—Iflwlou [ M {  2007年10月8日 (一) 12:14 (UTC)[回覆]

我恐怕閣下太思古,認為鄭小姐用一百年前的思想為今人造生日。—Iflwlou [ M {  2007年10月8日 (一) 13:54 (UTC)[回覆]

在討論中,本人提供若干論點,而User:Srr和我意見太分歧:

本人認為:根據兩文來源,1907年10月14日,是邵逸夫生日,而鄭裕玲提供的日子,是指2007年10月14日,邵逸夫的百歲大壽。

User:Srr認為:兩文來源有可疑,圖片可能被修改,而鄭裕玲提供的日子,是指一百年前的1907年10月10日,是傳媒訛傳日子。

因為爭論者只有我和他二人,本人脾氣也不特別好,兩人談話更顯可能意氣用事,最終淪為罵戰,所以本人公開爭論,讓大家以旁觀者的角度分析更理想,以解決邵逸夫生日之謎。—Iflwlou [ M {  2007年10月8日 (一) 14:21 (UTC)[回覆]

簡單推理一下,假設1907年10月14日2007年10月14日都是邵逸夫的生日的話,那麼當中的10月14日不可能指農曆。反過來說,假設邵逸夫的生日是農曆九月初四,那便不能夠解釋其身份證上的1907年10月14日了,因此應該是公曆10月14日生日。我只是很快地看一次以上討論,如果我有任何錯誤歡迎指正。 -- Kevinhksouth (Talk) 2007年10月8日 (一) 14:32 (UTC)[回覆]
我只是想問User:Iflwlou經常(上一次就將我討論頁的東西貼到這裡)在未得我同意下,不,我只需要被略略被通知一下,就將我的說話貼來貼去,然後另闢地方討論,我就忽然變成「缺席審訊」,這算是甚麼意思?我到今天才知道討論搬到互助客棧,我非常不希望這事件再發生。我特意到圖書館就來龍去脈,較為全面地找尋文獻,我認為現在的寫法最為中立可靠,歡迎賜教,總好拿著蘋果的傳聞報道拗餐死。Srr(來走走)— 2007年10月21日 (日) 09:31 (UTC)[回覆]


TVB新聞Apps報導邵逸夫剛在家中去世, 輕享年107歲! Wilander留言2014年1月7日 (二) 00:50 (UTC)[回覆]

"根據中國傳統習慣,華語媒體一般報道為107歲",什麼傳統習慣?

[編輯]

garykf留言)IMFAI

就是訃聞上所寫的年齡,習慣用虛齡。--Quest for Truth留言2014年1月8日 (三) 09:42 (UTC)[回覆]

出生地

[編輯]

究竟邵逸夫的出生地是浙江寧波鎮海還是上海呢?Hang9417留言2014年1月8日 (三) 13:05 (UTC)[回覆]

未通過的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