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
外觀
南亞 | |
---|---|
國家和地區[1] | 印度 巴基斯坦 孟加拉 阿富汗 尼泊爾 不丹 斯里蘭卡 馬爾地夫 |
人口 | 17.49 億(2013)[2] |
國內生產總值 (名義) | $2.9 萬億[3] |
國內生產總值 (PPP) | $9.9 萬億[3] |
官方語言 | 主要是印度-雅利安語支;還包括一些分布在南亞和伊朗交界處的波斯語以及漢藏語系 |
時區 | UTC+04:30, UTC+05:00, UTC+5:30, UTC+5:45, UTC+06:00 |
主要城市 | 新德里、孟買、加爾各答、清奈、齋浦爾、德里、海德拉巴 伊斯蘭堡、卡拉奇 達卡、吉大港、邁門辛市 喀布爾、坎大哈 加德滿都、藍毗尼、達蘭、丹加地 廷布、帕羅 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 (科特)、科倫坡 馬律 |
南亞(英語:South Asia)是術語,以替換百年老詞「印度次大陸」,這老詞用來代表亞洲大陸的南部地區,主要是位於印度板塊和向南投射到印度洋的地方,當中包括8個主權國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不丹、尼泊爾、阿富汗(阿富汗有時會被認為是中亞國家)。是亞洲的一個亞區(英語:subregion),泛指喜瑪拉雅山脈以南的地域,有時亦包括東西部鄰近的周邊國家,總面積達495萬平方公里(含阿富汗)。從測繪學來看,南亞以印度板塊為主體,從海平面升起成為印度次大陸及興都庫什地區。按順時針方向,環繞南亞的,從西到東,有西亞、南亞西部包括阿富汗、中亞、東亞、東南亞及印度洋。印度次大陸包含了亞洲四成、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達19億左右,主要由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貢獻,使其成為世上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域[4],但同時也是繼非洲撒哈拉地區後全球最貧窮的地區之一。由於政治及宗教上的分別,當地的政局都不太穩定。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亦因為這些理由和喀什米爾的主權爭議而曾多次開戰,阿富汗、孟加拉、尼泊爾、不丹、馬爾代夫和斯里蘭卡境內也因宗教衝突和政治鬥爭而不平靜。現時區內有南亞區域合作聯盟主理區內經濟合作。
歷史
[編輯]定義
[編輯]通用定義
[編輯]南亞這個區域內的國家包括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不丹、尼泊爾、阿富汗。
印度次大陸定義
[編輯]狹義南亞專指印度次大陸,但是較少使用。
-
印度次大陸區域
-
印度各區用的文字
-
南亞城市地圖
人口
[編輯]族群
[編輯]南亞裔族群是一個由二千多個不同種族構成的多元族群。南亞裔人口的組成主要有來自以下地區的人口:
主權國家 | 主要民族 | 國旗 | 國徽 | 政治體制 | 國家元首 | 政府首腦 | 國會 | 歷史 | 軍事力量 |
---|---|---|---|---|---|---|---|---|---|
印度 | 印度斯坦族 | 聯邦制議會制 | 印度總統 | 印度總理 | 印度國會 | 印度歷史 | 印度武裝部隊 | ||
巴基斯坦 | 旁遮普人 | 聯邦制議會制 | 巴基斯坦總統 | 巴基斯坦總理 | 巴基斯坦國會 | 巴基斯坦歷史 | 巴基斯坦武裝部隊 | ||
阿富汗 | 普什圖人 | 政教合一酋長國 | 信士的埃米爾 | 阿富汗總理 | 無 | 阿富汗歷史 | 伊斯蘭酋長國軍 | ||
馬爾地夫 | 馬爾代夫人 | 總統制 | 馬爾代夫總統 | 馬爾代夫總統 | 馬爾代夫議會 | 馬爾代夫歷史 | 馬爾地夫國防部隊 | ||
尼泊爾 | 廓爾喀人 | 聯邦制議會制 | 尼泊爾總統 | 尼泊爾總理 | 尼泊爾聯邦議會 | 尼泊爾歷史 | 尼泊爾武裝部隊 | ||
不丹 | 不丹人 | 君主立憲制 | 不丹國王 | 不丹首相 | 不丹國會 | 不丹歷史 | 不丹王軍 | ||
孟加拉 | 孟加拉族 | 議會共和制 | 孟加拉國總統 | 孟加拉國總理 | 孟加拉國國會 | 孟加拉國歷史 | 孟加拉武裝部隊 | ||
斯里蘭卡 | 僧伽羅族 | 半總統制 | 斯里蘭卡總統 | 斯里蘭卡總理 | 斯里蘭卡國會 | 斯里蘭卡歷史 | 斯里蘭卡軍事 |
這二千多個種族包括有小至數十人的部落,又或多至上億人的龐大族裔。這很可能與這地區歷史上多次受到鄰近的外族入侵有關。這地區上最早的民族都屬於達羅毗荼人,之後受到雅利安人和伊朗人的入侵,並與當地的土著民族混和成為多個新的混血族群,繼承了各自的傳統及信仰。
南亞國家和地區的旗幟列表
[編輯]南亞地區
[編輯]旗幟 | 日期 | 名稱 | 性質 | 設計與涵義 |
---|---|---|---|---|
1947年7月22日 | 印度共和國國旗 | 比例2:3。橙白綠三色橫旗,中間為藍色法輪。橙色象徵勇氣與無私,也代表印度教法衣的顏色;綠色代表繁榮與信心,也代表伊斯蘭教;白色代表真理與和平,也象徵調和兩教。法輪是印度在孔雀王朝時佛教聖地石柱柱頭的獅首圖案之一,象徵著真理與道德,也代表印度文明。其中24根軸條代表一天24小時,象徵國家日又新。法輪又與紡織車上的紡輪相似,象徵聖雄甘地與不合作運動。 | ||
1947年8月14日 |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國旗 | 比例2:3。左邊白底佔1/4;右為綠底,中間有弦月及星星。綠色象徵繁榮,並且代表伊斯蘭教。白色象徵和平,並且代表除了信仰伊斯蘭教之外的其他國民,原代表東巴基斯坦。新月象徵進步與發展,五角星象徵光明與知識,也代表伊斯蘭教。 | ||
1951年3月2日 | 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 | 比例1:2。黃框,左邊綠橙底,右邊棕底金獅,四角帶黃色菩提葉的旗幟。綠色和橘色象徵伊斯蘭教和印度教,黃色的外框象徵國家受佛教的保護。持劍獅子受錫蘭辛哈族的維加亞(Vijaya)王尊崇為祖先,其中劍代表權力。黃色菩提葉代表辛哈族信奉佛教。 | ||
1962年12月12日 | 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國旗 | 比例4:3。藍邊紅底雙三角重疊旗幟,各個三角形中間分別為月亮和太陽。重疊的三角形代表山區國家,白色的月亮和太陽代表天神的雙眼。紅底象徵生命的能量,藍邊象徵和平與自然。 | ||
1965年7月25日 | 馬爾地夫共和國國旗 | 比例2:3。紅框綠底白新月的旗幟。綠色代表棕櫚樹,象徵進步與繁榮。白色新月代表伊斯蘭教。紅色是代表為了國家獨立而奮鬥的人民。 | ||
1969年7月15日 | 不丹王國國旗 | 比例2:3。由右上至左下分成橙黃色與藏紅色的旗幟,中央為白龍。藏紅色為藏傳佛教僧侶長袍的顏色,橙黃色象徵國王在宗教與世俗的權威與重要性,兩色皆代表屬於不丹國教的佛教,白龍暗示不丹是「神龍之國」,白色象徵「忠誠和純潔的禮贊」,白龍旁邊的四顆白珠有威力和聖潔之意。 | ||
1972年1月13日 |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國旗 | 比例3:5。綠底紅圓的旗幟,其中紅圓為中間偏左。綠色象徵孟加拉富饒肥沃的綠色國土。紅圓代表太陽,意指太陽從孟加拉升起,也象徵人民為獨立而奮鬥的鮮血。 | ||
2021年8月19日 | 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國旗 | 比例1:2。旗幟為白底,中間繪有清真言阿拉伯語:الشهادة)。清真言代表的是穆斯林的認主獨一信念,並接受穆罕默德為真主阿拉的使者。清真言的讀法如下:「لا إله إلا الله, محمد رسول الله (La illaha ill Allah, Muhammadur Rasul Allah)」,意為「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清真言又稱為「凱里麥」,意為「美好的語言」。[來源請求] |
國徽
[編輯]國徽 |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
國徽 | 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 ||
國徽 | 不丹王國
|
國徽 | 馬爾代夫共和國
| ||
國徽 |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
國徽 | 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
| ||
國徽 | 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
|
國徽 | 印度共和國
|
參考文獻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World Bank, South Asia Region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07-16
- BBC News South Asi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Birding in South Asi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South Asian Awareness Network Conference Web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Digital South Asia Libra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見
[編輯]南亞地理 | |
---|---|
喜馬拉雅山 | 西高止山 | 東高止山 | 阿拉瓦利嶺 | 尼爾基里山脈 | 溫迪亞山脈 | 薩特普拉山脈 | 格羅山脈 | 西瓦利克山脈 | 卡西山地 | 安納馬萊山地 | 豆蔻山地 | 蘇萊曼山脈 | 喀喇崑崙山 | 興都庫什山 | 吉大港山區 | 德干高原 | 塔爾沙漠 | 瑪克蘭海岸 | 焦達訥格布爾高原 | 那加山脈 | 邁索爾高原 | |
中央平原 | 印度河三角洲 | 恆河盆地 | 恆河三角洲 | 馬爾代夫珊瑚礁 | 科羅曼德爾海岸 | 康坎平原 | 拉克沙群島 | 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 | 孫德爾本斯 | 喀奇濕地 | |
主要地區 | 印度 | 巴基斯坦 | 尼泊爾 | 不丹 | 斯里蘭卡 | 孟加拉國 | 馬爾代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