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國家公園
祁連山國家公園 | |
---|---|
位置 | 中國甘肅省 39°12′N 98°32′E / 39.200°N 98.533°E |
面積 | [1] | 50,237平方公里(5,023,700.0公頃)
建立 | 2017年6月26日[2] |
管理機構 | 祁連山國家公園管理局、祁連山國家公園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局[3] |
官方名稱 | 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類型 | 森林生態 |
評定時間 | 1988年 |
參考編碼 | 甘17 |
所在 | 中國甘肅省武威市、張掖市、酒泉市 |
主管團體 | 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祁連山國家公園試點區範圍涵蓋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青海祁連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甘肅天祝三峽國家森林公園、甘肅馬蹄寺省級森林公園、甘肅冰溝河省級森林公園和青海仙米國家森林公園;青海祁連黑河源國家濕地公園。該國家公園旨在解決當地局部生態破壞問題十分突出,多個保護地、碎片化管理的問題[4][5]。該國家公園所在的祁連山脈是中國境內主要山脈之一,位於青藏高原北緣、河西走廊南側,又名南山,地跨甘肅和青海,西接阿爾金山山脈,東至蘭州興隆山,南與柴達木盆地和青海湖相連,山脈西北至東南走向,有山地草原和針葉樹林交替分布[6][7]。
歷史
[編輯]早期歷史
[編輯]祁連山國家公園因所在的祁連山而得名。「祁連山」之名源自古代匈奴,在古匈奴語中,「祁連」意即「天」[註 1],祁連山因此而得名「天山」;又因位於河西走廊以南,故稱南山,歷史上亦曾叫南山,還有雪山、白山等名稱[6]。
從原始居民在此狩獵採集以來,祁連山區的人類活動歷史已至少有7350年[6]:20。早在戰國時期,甘肅先民就已在岩畫上記載祁連山區的物產分布情況[6]:24。《漢書》記載,祁連山「在張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莢水萆,冬溫夏涼,宜畜牧。」有青鹿、馬鹿、猞猁、雪雞、野驢、雪豹等動物出沒,有萬寶山之譽。西漢時霍去病出臨洮,掃蕩匈奴後,匈奴發出悲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註 2][6]:28。唐代詩人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中之「天山」即指祁連山[6]:27。根據史書記載,直至唐朝,祁連山地區都有廣泛的森林分布。到明清時期,祁連山區成為甘肅省最主要的森林分布地區[6]:35。而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祁連山林區保護則取得一定進展。重慶國民政府於1942年設置了祁連山區的首個林業管理部門——「祁連山國有林區管理處」[6]:73,並初步建立了一直規模極小的森林警察力量[6]:79。不過該管理處在1945年即遭到裁撤,存在時間較短,其在森林保護上發揮的作用亦屬甚微[6]:77。
祁連山國家公園的前身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87年,由甘肅省林業廳批准設立,最初為省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位於祁連山北坡中、東段[7]:453。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成立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453。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範圍橫跨武威市、張掖市、酒泉市的8個縣(區)[7]:453。1990年,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始進行工程建設,1998年全部完工[7]:454。祁連山保護區管理局還在基本建設完成後,分別對保護區進行了水源涵養林、天然林的專項保護工程建設以及森林防火、護林無線電通訊工程綜合建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保護區的現代化水平[7]:437-441。
保護與威脅
[編輯]由於祁連山高海拔的地質特徵,導致自然保護區保護成本較高,來自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入顯得捉襟見肘[8]。其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導致環境保護治理力度不足[8]。祁連山保護區管理局指,當地濫伐、濫牧、開礦等現象猖獗,但由於與保護區管理局對應的保護區森林公安分局尚未建立,導致保護區內行政執法較為困難[8]。有媒體觀察稱,祁連山的高山原始森林正在減少,蓄水量嚴重缺乏,致使林區上移和自然原因使得林子呈斑塊狀存在,西部的冰川亦日漸萎縮[9]。因此,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就當地非法採礦問題對張掖市政府進行約談。但之後,甘肅省國土資源廳和林業廳仍違規向保護區內的採礦、旅遊開發項目發放行政許可[10]。
2017年,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在對甘肅省進行環保督察時,針對祁連山保護區的現狀指出,「祁連山生態破壞問題依然嚴重」。2017年7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報,就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進行了嚴厲批評。經中共中央批准,給予甘肅省分管祁連山生態保護的副省長楊子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中央紀委還將對楊子興的兩位前任李榮燦、羅笑虎進行約談,並提出嚴肅批評,甘肅省委將在省委常委會會議上進行通報,並要求李、羅二人在省委常委會會議上作出深刻檢查。此外還對15名責任人做出了處理[11]。
2017年1月,甘肅省政協委員石培基在接受傳媒訪問時建議說,甘肅省應將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周邊的自然保護區進行資源整合,申報成為國家公園[12]。此後,以中國科學院西北研究院為主導的工作組開始對祁連山申報國家公園的方案進行評估論證[2]。2017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批覆《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批准設立祁連山國家公園[2]。中共中央指出,祁連山國家公園要「依法實行更加嚴格的保護,抓緊清理關停違法違規項目,強化對開發利用活動的監管」[2]。
地質
[編輯]祁連山屬於崑崙秦嶺地槽褶皺系的一個加里東地槽。北祁連山及河西走廊見中、下泥盆統不整合於下古生界(如武威殺木寺)及加里東晚期花崗岩(如九條嶺南馬良溝等)之上;拉脊山見中、下泥盆統不整合於中、上奧陶統之上;南祁連山烏蘭大坂見上泥盆統不整合於下志留統之上,代表祁連山主要於加里東晚期褶皺成山,基本由地槽變為地台發展階段,故晚古生代一中、新生代均為地台蓋層沉積[6]:143。
祁連山的北界為塔里木一阿拉善地台,以大斷裂分界。南界與東崑崙和西秦嶺褶皺系間也為大斷裂所切,兩者沉積地層不同,如中吾農山一青海南山石炭、二疊係為冒地槽沉積,局部夾火山岩,而歐龍布魯克隆起帶寒武一奧陶紀時為地台型砂頁岩碳酸鹽建造,厚700~2000餘米,假整合於上元古界全吉群之上[6]:144。祁連山保護區內有海拔高約3500多米的交通要道扁都口,自該山口向北可達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向南可達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
資源
[編輯]祁連山國家公園自然環境複雜,具有豐富的生物種群,其森林生態系統具有一定代表性[13]。據統計,祁連山國家公園內有高等植物1044種,分屬於84科399屬[13]。陸棲脊椎動物229種,其中更包括盤羊、岩羊、馬麝、馬鹿、林麝、雪豹等珍稀物種[13]。此外,該國家公園還有鳥類192種,昆蟲988種,隸屬12目133科。同時,在國家公園內的營盤嘴等處地方還發現了古脊椎動物化石[13]。
祁連山國家公園被認為具有發展生態旅遊產業的潛力。有研究者認為,該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若加利用能夠實現較大價值[13]。
注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Jin, Kun. On the experiences of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 system pilot. Biodiversity Science. 2021, 29 (3): 298–300. doi:10.17520/biods.2021046.
- ^ 2.0 2.1 2.2 2.3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 《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获批.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網站. 蘭州. [2017-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30) (中文(中國大陸)).
- ^ 《21世紀經濟報道》編輯 (編). 中国将组建国家公园管理机构 改革涉13个部门. 網易網財經. 廣州. [2017-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30) (中文(中國大陸)).
- ^ 李慧. 十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光明網. 北京. [2017-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30) (中文(中國大陸)).
- ^ 高敬、安蓓. 新闻链接:中国十大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都在哪儿?. 新華網. 北京. [2017-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30) (中文(中國大陸)).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甘肅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甘肅省林業志編輯委員會. 甘肃省志:第二十卷 林业志. 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 1999-04-01. ISBN 722601937X (中文(中國大陸)).
- ^ 7.0 7.1 7.2 7.3 7.4 7.5 甘肅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甘肃省志 林业志(1986-2007). 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 2009-11-01. ISBN 9787807146674 (中文(中國大陸)).
- ^ 8.0 8.1 8.2 車克鈞、楊全生、劉興明.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与持续发展. 甘肅林業科技. 2000, 3 (25): 18–22 (中文(中國大陸)).
- ^ 中國網編輯. 祁連山生態破壞嚴重:雪線上移 冰川退縮. 中國網. 北京. [2017-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3) (中文(中國大陸)).
- ^ 中國中央電視台. 甘肃祁连山生态破坏依然严重 保护区负责人:无能为力. 中國網. 北京. [2017-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1) (中文(中國大陸)).
- ^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 中國政府網. 北京. [2017-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0) (中文(中國大陸)).
- ^ 中國新聞網編輯 (編). 甘肃政协委员:整合祁连山生态资源申报国家公园. 新華網時政. 北京. [2017-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0) (中文(中國大陸)).
- ^ 13.0 13.1 13.2 13.3 13.4 劉建泉、劉興明、楊建紅. 甘肃祁连山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資源開發與市場. 1995, (6): 288–289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