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


主要領導
第一政委 吳紅展(阿克蘇地委書記兼任)
政委 丁翊強(阿拉爾市黨委書記)
師長 肖 勇(阿拉爾市市長)
機構概況
上級機構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機構類型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師
行政級別 正地廳級
本級中共組織 中國共產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委員會
本級紀檢機構 中國共產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紀律檢查委員會
本級監察機構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監察委員會
聯絡方式
師部
 實際地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拉爾市
對外官網 www.ale.gov.cn
機構沿革
成立時間 1953年3月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簡稱第一師(前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一師,簡稱農一師[1]),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系正地廳級單位[2]。一師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拉爾市實行「師市合一」,管理團場位於阿克蘇地區阿拉爾市境內。全師土地總面積6,939.68平方公里,總人口32.68萬,師部駐地阿拉爾市[3]

沿革[編輯]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的前身,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第六軍團抗日戰爭後期,為八路軍120師359旅。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期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第二軍步兵第五師。1953年3月,新疆軍區下達命令,撤銷步兵第五師番號,改編為新疆軍區農業建設第一師。1953年6月,新疆軍區農業建設第一師正式成立。這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成立還早一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後,1954年10月該師劃歸兵團建制,成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一師(簡稱「農一師」),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個正師級建制。自1950年代起,農一師三代人用60多年將塔里木河沿岸的千年荒灘逐步變成了綠洲[4][5]

1960年代初,中華人民共和國農墾部部長王震認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屯墾事業,特別是塔里木墾區的糧、棉、蠶桑基地建設,需要大量知識青年。根據周恩來總理指示,1962年11月13日,農墾部黨組呈報國務院,準備在第三個五年計劃期間動員8.5萬名上海支邊知識青年去農一師、農二師參加以蠶桑為主的生產建設。截至1966年底,農一師共接收安置上海市知識青年45402人[6]文革結束後, 1979年3月3日,農一師「新疆阿克蘇墾區十四團上海知識青年赴京上訪團」出發赴北京請願,要求回城。3月8日,他們與十二團、十三團會合組成了「阿克蘇墾區(塔南)上海知識青年赴京上訪團」。3月18日,上訪團分為兩路,一路繼續北上赴北京,一路回上海。5月12日,上訪團離開北京回新疆。1979年3月22日至5月12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40多位上海知青組成了赴京請願團,盼有關領導解決知青返城問題。此後,上海在新疆的知青先後3次上訪,分別為7月19日到8月24日,9月1日到10日,12月12日到26日。1979年7月22日晚,國務院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上海市等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電話通知:對已離開新疆的上訪人員沿途勸阻、收容、遣散回新疆[7]。1980年1月初,阿克蘇墾區團場部分上海支邊知青約3700多人聚集到阿克蘇上訪,要求上級給予返城政策回上海。國務院派出國家勞動總局、農墾部、國務院知青辦組成以農墾部副部長張修竹為組長的工作組赴新疆,會同上海市勞動局副局長汪力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墾總局副局長謝高忠,舉行三方會談,形成了《關於做好穩定新疆墾區農場上海支邊知識青年工作的座談紀要》(簡稱「一月會談紀要」),做出了《關於解決新疆墾區農場上海支邊知識青年問題的具體規定》,隨後又赴阿克蘇舉行上海青年代表座談會[6]。經國務院批准,1980年1月2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頒發《通知》,要求「上海青年聯絡總部」、「上海青年聯合委員會」等組織立即解散並停止一切活動,要求聚集在阿克蘇城區的上訪人員立即返回原工作崗位,農場對返回人員要歡迎,不得歧視。上訪人員隨後返回原單位[6][7]。1980年2月,上海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領導在阿克蘇召集知青座談會[7]

1980年11月8日至12月20日,喀什地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蘇地區等地1.5萬名上海知青再度聚集到阿克蘇,要求辦理回上海的手續[6]。1980年11月中旬,在阿克蘇的部分上海知青佔據了中共阿克蘇地委辦公大樓[7]。12月13日,國務院再度派出工作組接見上海青年代表,宣傳中央工作會議精神(主要是將大多數上海支邊知識青年穩定在新疆,以利於上海和新疆兩地的經濟和政治秩序)。在各種措施下,墾區社會秩序恢復正常。1981年1月14日到16日,王震在新疆烏魯木齊兩次接見阿克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石河子墾區上海青年代表,勉勵其發揚艱苦奮鬥的傳統,加強紀律性,為「四化」建設創造安定團結局面[6]。1981年3月12日至30日,在國務院主持之下,國家勞動總局、農墾部會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上海市的黨政領導在北京開會,商討解決在新疆的上海知青問題[6][7]。1981年5月2日,中共上海市南市區委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國務院《關於解決新疆墾區農場上海支邊知識青年問題的具體規定》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工作部署[7]。1981年5月28日,國務院下發《關於解決新疆墾區農場上海支邊知識青年問題的具體規定》,主要內容是本着有利開發邊疆、建設邊疆、鞏固國防的原則,將上海知青基本穩定在新疆,同時為照顧上海支邊知青本人或家庭困難,在政策範圍內(例如「頂替」、「雙知青」等)分期分批將符合條件的上海支邊知青調回上海[6]。1981年8月31日,中共上海市徐匯區委、徐匯區人民政府組織280名幹部到各街道里委宣傳國務院《關於解決新疆墾區農場上海支邊知識青年問題的具體規定》,動員徐匯區在滬支邊青年(618戶、1580人),除符合文件規定可以留在上海者,全部回新疆墾區農場工作[7]。1985年7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視察阿克蘇時,在農一師大光毛紡廠特地接見38名上海支邊知識青年代表,並為上海支邊知識青年題詞:「歷史貢獻與托木爾峰共存,新的業績同塔里木河長流。」[6]

1986年12月,農一師黨委派出政治部主任倪豪梅等人到上海,會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駐滬辦事處組成工作組,與上海方面一起做好將上海支邊知識青年穩定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工作。198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制定政策,允許照顧一名上海老支邊知青子女落戶上海。1987年3月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簽訂《關于堅決貫徹黨中央指示,把原上海支青穩定在新疆的商談紀要》。據此,自同年起,上海市中專、技校、職業高中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招收符合回滬條件的上海支邊知青子女。1988年和1989年,上海市高校、普通高中先後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面向上海支邊知識青年子女招生[6]

1995年4月,經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批准,農一師在阿拉爾成立阿拉爾管理局,統一管理鎮區規劃、土地、社會治安等項事務。1998年4月,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加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的有關文件精神以及1997年底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市工作會議精神,農一師成立了阿拉爾建市籌建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正式啟動阿拉爾建市工作。經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政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局、中共阿克蘇地委、阿克蘇地區行政公署等協商,形成了建市初步方案。2001年1月4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第64次主席辦公會議決定,阿拉爾市市轄區域範圍為七團至十六團、塔里木灌區水利管理處、水利水電工程處、塔里木農墾大學(今塔里木大學)、托喀依鄉(時屬阿克蘇市)。會議還決定,阿拉爾設市有關問題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民政、財政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有關部門與國務院有關部門接洽[8]

2002年7月10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國務院呈送《關於設立阿拉爾市的請示》。2002年9月17日,國務院下發《關於同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設立縣級阿拉爾市的批覆》(國函〔2002〕81號),將阿拉爾市明確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市,並且規定市域四至界線,行政區劃面積4196平方公里,市轄區域為10個團場、2個處、1 個大學、1個鄉,及國家、自治區、兵團駐市單位52個。2002年12月5日至7日,阿拉爾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阿拉爾市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選舉產生阿拉爾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阿拉爾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阿拉爾市第一屆委員會領導機構。2003年12月30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下發《關於設立阿拉爾市(縣級)有關問題的通知》(新政發〔2003〕85號),明確阿拉爾市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阿拉爾市人民政府駐阿拉爾市,管理方式按照石河子市模式執行,並且規定了阿拉爾市行政區域界線。2004年1月19日,中國共產黨阿拉爾市委員會、阿拉爾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阿拉爾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阿拉爾市委員會、中國共產黨阿拉爾市紀律檢查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8][9]。農一師與阿拉爾市實行「師市合一」的管理體制,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雙重直轄[8]。2012年,農一師機關及師級所有行政事業單位全部由阿克蘇市搬遷至阿拉爾市[10]

2013年1月16日,農一師阿拉爾市舉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更名揭牌儀式,師市黨委書記、政委鄒躍斌,師市黨委副書記、師長、阿拉爾市市長王新民為「中國共產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委員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中國共產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紀律檢查委員會」更名揭牌。自此,農一師正式更名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11]

編制[編輯]

第一師師部駐地阿拉爾市。全師市總面積693968公頃,其中阿拉爾市面積625668公頃。全師市由塔里木的阿拉爾、沙井子2大墾區和四、五、六團3個獨立墾區組成。師市下轄14個農牧團場、3個處、2個農場、1個鎮、1個維吾爾族牧業鄉,17個科教文衛事業單位,16家農工交建商企業,其中有上市公司2家(青松建化、新農開發)[12]

墾區團場[編輯]

第一師現轄1個縣級市、15個、9個(實行「團鎮合一」管理體制)[13][14]、1個

金銀川墾區
阿克蘇墾區
阿拉爾墾區

歷任領導[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师更名揭牌. 中國日報網. 2012-12-25 [2020-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0). 
  2.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編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行政机关机构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 中國機構編制網. [2022-12-05]. [失效連結]
  3. ^ 第一师阿拉尔市.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2017-09-08 [2020-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9). 
  4. ^ 新疆兵团359旅的继承者们:延续父辈爱国奉献精神. 人民網. 2014-08-19 [2017-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31). 
  5. ^ 5.0 5.1 5.2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年鑑編輯部 編、胡秉中 主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年鉴1986年. 1986年8月. 農一師概況:歷史沿革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上海支边知青在农一师的情况简介.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2015-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1).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金大陸、林升寶. 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纪事录(1968-1981).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14年. ISBN 9787545809466. 
  8. ^ 8.0 8.1 8.2 塔河明珠——阿拉尔市.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2015-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4月1日). 
  9. ^ 崔強,一師阿拉爾市房地產現狀及對策建議,經營管理者2014年第28期
  10. ^ 一师阿拉尔市档案局(馆)获誉“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 胡楊網. 2016-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1). 
  11. ^ 师市由兵团农业建设第一师更名为兵团第一师. 第一師阿拉爾市. 2013-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31). 
  12. ^ 师市概况. 第一師阿拉爾市. [2017-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8). 
  13. ^ 兵团一师阿拉尔市永宁镇挂牌.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局. 2018-07-03 [2020-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0). 
  14. ^ 一师阿拉尔市五个建制镇挂牌成立. 騰訊網. 2020-01-19 [2020-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6). 
  15. ^ 15.0 15.1 15.2 15.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事记》1954年. 求是. 2015-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1). 
  16. ^ 16.0 16.1 陶斌才、丁言鳴,農一師召開空前盛大的農業科學技術座談會,新疆農墾科技1983年第02期
  17. ^ 老兵颂. 中國農墾. 2016-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4月1日). 
  18.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路军老战士名录 师部.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2014-12-08 [2017-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1). 
  19. ^ 19.0 19.1 第六编 兵团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81.12~1987.12):第二十四章 党中央的英明决策. 兵團史志網. [2017-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8). 
  20. ^ 建三江管理局先进典型资源库名单. 建三江信息港. 2014-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1). 
  21. ^ 21.0 21.1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年鑑編輯部 編、胡秉中 主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年鉴1987年. 1987年8月. 農一師概況 
  22. ^ 22.0 22.1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史志編纂委員會 編、胡秉中 主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年鉴1988年. 1988年8月. 農一師概況:師主要領導 
  23.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六团简史(1956年--2006年)1987年-1996年. 第一師六團. 2015-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1). 
  24. ^ 24.0 24.1 24.2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史志編纂委員會 編、胡秉中 主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年鉴1989年.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9年10月. 農一師概況:組織機構與師主要領導人 
  25. ^ 25.0 25.1 25.2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史志編纂委員會 編、何紹慈 主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年鉴1991年. 新疆大學出版社. 1991年10月. 農一師 
  26. ^ 26.0 26.1 26.2 26.3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史志編纂委員會 編、何紹慈 主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年鉴1992年. 新疆大學出版社. 1992年10月. 農一師 
  27. ^ 王產興,情系勞模的李師長,兵團工運1997年第5期
  28. ^ 28.0 28.1 28.2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史志編纂委員會 編、何紹慈 主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年鉴1994年. 新疆大學出版社. 1994年10月. 農一師 
  29. ^ 29.0 29.1 29.2 29.3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史志編纂委員會 編、何紹慈 主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年鉴1995年. 新疆大學出版社. 1995年10月. 農一師 
  30.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年鑑編輯部 編、何紹慈 主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年鉴1999年. 新疆大學出版社. 1999年10月. 農一師 
  31. ^ 山石,軍墾偉業一豐碑——訪「新農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名譽董事長王宏年,當代兵團1999年第3期
  32. ^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史志編纂委員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年鑑編輯部 編、劉和鳴 主編. 兵团年鉴2002年. 2002年. 農一師 
  33. ^ 33.0 33.1 33.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六团简史(1956年--2006年)1997-2006. 第一師六團. 2015-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1). 
  34. ^ 34.0 34.1 34.2 34.3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年鑑編輯委員會 編、劉和鳴 主編. 兵团年鉴2006年.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年鑑社. 2006年9月. 農一師 
  35. ^ 35.0 35.1 35.2 35.3 35.4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年鑑編輯委員會 編、劉和鳴 主編. 兵团年鉴2009年.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年鑑社. 2009年9月. 農一師 
  36. ^ 36.0 36.1 吴慧泉:农一师阿拉尔市党委书记、农一师政委,阿克苏地委委员,阿拉尔市人大主任. 遂寧新聞網. 2011-09-26 [2017-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1). 
  37. ^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年鑑編輯委員會 編、劉和鳴 主編. 兵团年鉴2010年.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年鑑社. 2010年9月. 農一師 
  38. ^ 38.0 38.1 38.2 38.3 师市召开干部大会 宣布兵团党委关于师市主要领导同志的任免. 第一師阿拉爾市. 2011-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1). 
  39. ^ 39.0 39.1 39.2 39.3 39.4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年鑑編輯委員會 編、劉和鳴 主編. 兵团年鉴2012年.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年鑑社. 2012年9月. 農一師 
  40. ^ 40.0 40.1 40.2 第一师阿拉尔市主要领导职务调整. 阿克蘇新聞網. 2016-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1). 
  41. ^ 杨秀理. 第一師阿拉爾市. [2017-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1). 
  42. ^ 侯长安. 鳳凰網. [2017-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1). 
  43. ^ 43.0 43.1 新疆兵团党委任免一批干部. 中國江蘇網. 2014-01-13. 
  44. ^ 九江:“八一”前夕访百岁老红军杜宏鉴. 九江新聞網. 2014-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1). 
  45. ^ 屯垦六十年. 鳳凰網. 2013-10-31 [2017-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1). 
  46. ^ 王產興、宋維達,心系工會 情暖萬家——記農一師黨委書記、政委王宏年,兵團工運1997(8):18-18
  47. ^ 刘建新简历. 天山網. 2013-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1). 
  48. ^ 刘向松.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2017-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4月1日). 
  49. ^ 兵团党委任命王平海为八师党委副书记、师长. 天山網. 2009-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1). 
  50. ^ 姚新民. 第一師阿拉爾市. [2017-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1).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