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物農莊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8月19日) |
![]() | 此條目應避免有陳列雜項、瑣碎資料的部分。 (2017年2月8日) |
動物農莊 | |
---|---|
![]() 初版封面 | |
副標題 | A Fairy Story |
原名 | Animal Farm: A Fairy Story |
作者 | 喬治·歐威爾 |
類型 | 古典、諷刺、教育童話 |
語言 | 英文 |
故事背景地 | 英格蘭 |
發行情況 | |
出版機構 | Secker and Warburg(英國) |
出版日期 | 1945年8月17日 |
出版地 | ![]() |
媒介 | 印刷品(精裝、平裝) |
頁數 | 112 pp (英國版) |
所獲獎項 | 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獎[*], 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 NPR Top 100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Books[*], Prometheus Award - Hall of Fame[*] |
上一部作品 | 《獅子與獨角獸》 |
下一部作品 | 《一九八四》 |
規範控制 | |
ISBN | ISBN 0-452-28424-4 ISBN 978-0-452-28424-1 |
OCLC | 53163540 |
杜威分類法 | 823/.912 20 |
LC分類法 | PR6029.R8 A63 2003b |
動物農莊(英語:Animal Farm),又譯動物農場、動物莊園、一臉豬相,是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創作的託寓小說,在1945年8月17日正式於英國出版[1][2]。歐威爾稱,此一寓言反映了1917年俄國革命至踏入史達林時期的歷史事件[3][4]。雖然歐威爾是一位民主社會主義者[5] ,但他對史達林和史達林主義持批判態度。歐威爾參加過西班牙內戰,正是這段經歷讓他對史達林主義獲得更深入的了解並對其進行批判[6][a]。他認為,蘇聯已是慘無人道的獨裁統治,而這種統治手段建立在對史達林的個人崇拜和大清洗上。歐威爾在一封寫給伊馮娜·戴維的信中,稱《動物農莊》為一則諷刺史達林的故事[7]。他在一篇隨筆《我為何寫作》中表示,《動物農莊》是他第一次有意識地嘗試把「政治目的和藝術目的合二為一」的著作[8]。
這本書的原標題為《動物農莊:一個童話故事》(Animal Farm: A Fairy Story),但美國的出版商在1946年出版時把副標題去掉。此為歐威爾一生中唯一接受的轉譯版本。其他名義上的副標題變化版本包括「一種譏諷」、「一種當代的譏諷」[7]。歐威爾後來曾建議法語版應以《Union des républiques socialistes animales》作翻譯版本的標題,其縮寫為URSA,即拉丁語中的熊(俄羅斯的形象代表),同時跟法語中的蘇聯全稱「Union des républiques socialistes soviétiques」相近[7]。
喬治·歐威爾於1943年11月至1944年2月間創作本書,當時英國同蘇聯是戰時盟友,而英國的百姓和知識分子都對史達林評價很高,這一現象讓歐威爾十分厭惡[b]。本書的手稿,起初被許多英美出版商拒絕出版[9]。但本書問世以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其部分原因是原來同英國是戰時盟友的蘇聯與西方世界開始了冷戰[10]。
《時代雜誌》將《動物農莊》評選為1923-2005年100佳英文小說[11];它亦在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中排第31位[12]。它在1996年贏得追頒雨果獎[13],此外也包括在西方世界偉大著作名單之上[14]。
故事概要[編輯]
故事始於英格蘭威靈頓的一個農莊曼諾農莊。由於主人瓊斯先生管理不善、終日酗酒、不負責任,故激起了農莊內動物的造反之意。在某一夜,曼諾農莊里的一頭老公豬「老梅傑」(Old Major)將動物們召集起來開會,宣布人類是動物的敵人,故號召動物們要推翻人類,並教會了動物們一首革命歌《英格蘭之獸》(Beasts of England)。老梅傑死後,兩頭年輕的豬,分別叫做雪球和拿破崙,成為了動物們的領袖,並發動起義。最終成功把瓊斯先生趕出了農莊,然後把農莊更名為「動物農莊」。他們採用了「動物主義七誡」為牠們的律法,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所有動物一律平等」。這七條律法以大寫的形式寫在穀倉的一側牆壁上。雪球及後開授課程,教動物們讀寫;拿破崙則自行教育小狗動物主義的原則。動物們食物充足,農莊運營良好。豬們把自己提拔到了領導的位置,並給自己留出了特別的食物供應,牠們在表面上稱這是為了自己的健康。一段時間之後,瓊斯先生和他手下的人嘗試著重新奪回農莊,同時,其他農莊主因為害怕相似的動物起義發生在自己的農莊,也來幫助瓊斯。雪球和其他動物先是躲藏起來,隨即發動了突然襲擊,把剛剛進入農莊的人類打得落花流水。動物們勝利了。雪球的支持率猛增,這場戰鬥被正式命名為「牛棚戰役」。在動物起義的周年紀念日,動物們決定鳴槍紀念。雪球和拿破崙為了最高領導人的地位互相競爭。雪球有一個計劃,那就是興建風車,讓農莊變得現代化。當雪球宣布他的的計劃時,拿破崙讓他餵養的狗驅逐了雪球,並宣布他自己就是領導人。
拿破崙改變了農莊的領導結構。他取消了動物大會,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由豬組成的委員會,由豬來運營農莊。拿破崙以一頭叫斯奎拉(Squealer)的豬代言宣布,農莊將開始進行興建風車的計劃。動物們工作得十分賣力,因為拿破崙承諾,風車建成後動物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更加輕鬆。一場猛烈的暴風雨後,動物們發現風車倒塌了。拿破崙和斯奎拉隨即讓動物們相信,這是雪球在蓄意破壞他們的工程。自從雪球成為替罪羊後,拿破崙開始利用他手下的狗來清洗農莊,殺死那些被他指控同雪球有私交的動物。當一些動物回憶起牛棚戰役時,拿破崙不斷污衊說雪球是瓊斯的通敵,並把他自己荒唐地當成這場戰鬥中英雄的代表,(而實際上拿破崙自己在這場戰鬥中躲藏得無影無蹤。)「英格蘭之獸」這首歌被一首讚頌拿破崙的歌曲所取代,拿破崙卻開始像人類一樣生活。動物們仍然相信他們的生活比在瓊斯統治下的生活好多了。
弗雷德里克先生(Mr. Frederick)是附近一個農莊的農莊主。他攻擊了動物農莊,並用火藥炸毀了重建好的風車。儘管動物們在戰鬥中獲勝,但他們付出了巨大代價,包括一匹叫做拳擊手(Boxer)的馱馬也受傷了。但拳擊手不顧傷口,仍然不辭辛苦地工作,直到他在建造風車的過程中累倒。拿破崙派了一輛貨車送拳擊手去看獸醫,並解釋說,這樣拳擊手可以得到更好的護理。一頭憤世嫉俗的驢子——班傑明——能夠像豬一樣閱讀,而他卻發現,這是輛屠馬場的貨車,並徒勞地嘗試著救下拳擊手。很快,斯奎拉就讓動物們相信,這輛車是動物醫院從屠馬場買來的,而屠馬場的標識並沒有被塗改。隨後,斯奎拉告訴動物們拳擊手在動物醫院安詳去世。豬們在拳擊手死後舉行了一天的節日慶典,來深刻讚揚動物農莊取得的光輝成就,並要求動物們像拳擊手一樣刻苦地工作。然而,事實卻是拿破崙把拳擊手賣給了屠馬場,賺來鈔票好給統治集團裡的豬們買威士忌喝。(在20世紀40年代的英國,農莊可以通過將大型動物賣給屠宰場賺錢,而屠宰場會把動物殺死,並將它們的殘骸煮沸,製成動物膠。)
許多年過去了,風車已被重建,同時另一座風車在建,農莊的收入非常可觀。但是,雪球曾經提及的,包括給畜欄掛上電燈,供應熱水和自來水的設想已被忘記,而拿破崙不斷鼓吹說,最快樂的動物應當過著簡單的生活。拳擊手死後,許多參加過動物起義的動物也已死去,瓊斯也客死他鄉。豬們越來越與人類相似,他們直立行走、手持鞭子、身著衣服。「七戒」被簡化為一句簡單的話:「所有動物一律平等,但一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加平等。」拿破崙舉辦了一場晚餐宴會,豬們和當地的農莊主慶祝著他們的剛剛建立的盟友關係。拿破崙廢除了革命傳統,並將農莊重新命名為「曼諾農莊」。動物們看著與人類平起平坐的豬,再看看人類,這才意識到,他們再也不能辨別哪個是豬,哪個是人了。
角色[編輯]
豬[編輯]
- 老梅傑(Old Major),一隻得到中等白鬃獎的中白豬,提出了革命的思想基礎,影射共產主義的其中一位奠基者馬克思及俄國革命的共產黨領袖、奠定革命原則的列寧。牠的頭骨就如同列寧的屍體一樣,同樣會以受到尊敬的形式公開展出[15]。
- 拿破崙(Napoleon),「農莊裡唯一的波克夏豬,長得高大威猛。他不擅言詞,向來以我行我素出了名」[16]。影射史達林[15]。故事內的奸角。
- 雪球(Snowball),瓊斯被推翻後動物農莊的原始領導者之一,拿破崙的競爭對手,影射托洛茨基[15],但部分特質也可能在影射列寧。克里斯多福·希欽斯指出:「[雪球]是一個包含列寧和托洛茨基兩人各部分經歷特質的角色,或者可以這樣說,它不能夠完全反映列寧的經歷特質」[17][c]。
- 斯奎拉(Squealer),一隻小肥豬,拿破崙的第二把手,宣傳部長。影射莫洛托夫[15]。
- 小不點(Minimus),一隻富有詩意的豬,在拿破崙禁止動物們再唱《英格蘭之獸》後,作了兩首讚美詩。羅登認為牠在影射馬雅可夫斯基[18]。
- 一眾小豬(piglets),拿破崙的兒女,首代一出生就被灌輸動物是不平等的動物。
- 小肉豬(young pigs),四隻曾抗議拿破崙廢除大會議和從事金錢交易的豬,不過兩次皆被狗嚇阻,最後成為拿破崙政權下的首批處決對象。
- 品客衰(Pinkeye),故事中只提及過一次的小豬,為了回應拿破崙會被暗殺的謠言,其會先嚐過拿破崙的食物,以防止食物被下毒。
馬[編輯]
- 拳擊手(Boxer),一隻忠誠善良、敬業、有力氣的拉貨車馬,但是個性天真和容易受騙。他為動物農莊的體力勞動付出了不少。他的座右銘為「我要加倍地努力工作」及後來加上的「拿破崙永遠都是對的」。後來有一次他嘗試質疑拿破崙有關雪球在損害農場整體利益的說法後,隨即因此受到拿破崙養的狗的襲擊。不過拳擊手以其力量自行制服了該次襲擊——這使得豬們擔心自己的統治權威性受到質疑。有評論者把其跟斯達漢諾夫運動的代表人物阿列克謝·斯達漢諾夫作比較,指兩者皆是勤奮和充滿熱情的[19]。他亦被形容為「忠實而又強大」[20];他相信所有問題皆能透過加倍地工作來解決[21]。當拳擊手受傷時,拿破崙將他賣給當地的一個屠馬商,以賺取買威士忌的錢。斯奎拉則編造一個謊言,以粉飾拳擊手的死。
- 珂蘿薇(Clover),一匹溫柔,充滿愛心的雌性馬。十分關心拳擊手的狀況,因為拳擊手經常過度勞累。珂蘿薇學會字母表中的所有字母,但不能「把它們倂成字」。她可能看穿了拿破崙和斯奎拉的狡猾計謀。
- 莫麗(Mollie),愚蠢、貪慕虛榮、物質主義者。對於革命沒有興趣,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後來逃離了動物農莊。代表俄國的資產階級。
其他[編輯]
- 摩西(Moses),烏鴉,被農場主人瓊斯馴服。一開始與瓊斯一同逃離農莊,後來回到農莊。經常大談蜜糖山的美夢。代表東正教會。
- 班傑明(Benjamin),驢,對拿破崙的所作所為始終抱有懷疑但明哲自保,象徵有獨立思想對極權主義和史達林主義有所懷疑但明哲保身的左派知識分子。(喬治·歐威爾宣稱班傑明是影射自己的)
- 羊群,盲目追隨拿破崙,阻止反對拿破崙的聲音。象徵盲從政治宣傳的無知民眾。
- 無名犬們(包括傑西、品撤),拿破崙在動物農莊實施暴力統治的工具,象徵蘇聯的內務人民委員部國家安全總局等暴力機關和秘密警察。
人類角色[編輯]
- 瓊斯先生(Mr. Jones)曼諾農莊的舊主人,影射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二世[22]。
- 皮爾京頓先生(Mr. Pilkington)福克斯伍德農莊的主人,經常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釣魚或打獵上,也嘗試與動物農莊的拿破崙接觸,影射西方國家(如英國的邱吉爾和美國的羅斯福)。
- 弗雷德里克先生(Mr. Frederick)平徹菲爾德農莊的主人,與皮爾京頓先生關係很差,無法合作;更常有他喜歡虐待動物的傳聞;曾經與動物農莊達成買賣協議,後來毀約並入侵動物農莊。影射打壓共產主義的軸心國(如納粹德國的希特勒、義大利的墨索里尼及日本的東條英機)。
- 溫普先生(Mr. Whymper)動物農莊與外界的聯繫人,影射西方的左派人士(如蕭伯納)。
英格蘭之獸和七誡之曲[編輯]
英格蘭之獸是革命時所唱的歌曲,有著鼓舞人心的作用,影射了國際歌。七誡則是憲法性質的基本條律,影射了共產黨宣言。七誡包括:
- 凡靠兩條腿行走的,全是仇敵。
- 凡靠四條腿行走,或者長著翅膀的,全是朋友。
- 所有動物不能穿衣服。
- 所有動物不能睡床鋪。
- 所有動物不能喝酒。
- 所有動物不能傷害其他動物。
- 所有動物一律平等。
故事情節對應事件和預言[編輯]
第一章[編輯]
- 老梅傑向動物傳道:馬克思、恩格斯創立共產主義學說,並在各國宣傳,在其影響下形成了最早的一批共產主義者。
- 「四條腿好,兩條腿壞」、「所有動物都是同志」:馬克思恩格斯的無產階級國際主義思想、正義者同盟的「四海皆兄弟」等口號。
- 「英格蘭獸」及其反響:失敗的歐洲工人1848年革命/19世紀末沙俄各派社會主義者的行動。
第二章[編輯]
第三章[編輯]
第四章[編輯]
第五章[編輯]
- 改進生產工具:蘇聯第二、第三兩個五年計劃中對蘇聯經濟結構的改造。
- 雪球的理想和風車計劃:托洛茨基的超工業化思想和全球革命論。
- 九隻狗的培養:秘密警察(如:契卡、內務人民委員會)的建立。
- 驅逐雪球:史達林上台後對托洛茨基的全面封殺,迫使托洛茨基流亡至墨西哥。
第六章[編輯]
- 風車建設:經濟建設中對重工業化的偏向,以及對關係民生問題的輕工業的忽視。(註:風車象徵著蘇聯的工業化發展。)
- 溫普爾的到來:蘇聯通過西方左派知識分子(如蕭伯納、羅曼·羅蘭等)向外傳達信息,與西方一定程度地達成和解。
- 豬的享樂化:蘇聯高層的腐化。
- 風車被毀:蘇聯的經濟危機。
第七章[編輯]
- 饑荒:蘇聯的農業集體化對農業生產的損害及其引發的大饑荒。
- 雞被迫出售雞蛋導致造反:蘇聯對農業的榨取。
- 批判雪球:清洗托派的延續並通過樹立敵人轉移矛盾。
- 大屠殺:史達林發動的大清洗。
- 歌曲「英格蘭獸」被禁止:蘇聯/史達林主義者篡改社會主義學說
第八章[編輯]
- 篡改「七誡」:篡改共產主義學說。
- 梅尼繆斯的歌頌詩歌:對史達林的個人崇拜。
- 煽動對雪球以及人類的恐懼心理:各國常用政治手腕:通過對敵人的恐懼來轉移輿論注意力。
- 出賣木料: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 出賣木料被騙: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入侵蘇聯。
- 與其它莊園的關係:20世紀三十年代後期的國際政治格局。
- 風車戰役(對弗雷德里克戰鬥):二戰(如蘇聯史達林格勒戰役、蘇德戰爭)。
- 豬飲酒:蘇聯高層更加腐化,特權普遍化。
第九章[編輯]
第十章[編輯]
- 豬篡改「動物主義」理論,豬變成人:蘇聯披著「社會主義」的表皮,使剝削公開化合法化。
- 豬和人類的和解,人豬宴會:英美和蘇聯的戰時合作,雅爾達會議、德黑蘭會議。
- 豬和人類同時打出黑桃A,互相指責對方作弊:蘇聯和西方國家戰後的關係惡化,導致冷戰開始。
名言[編輯]
![]() |
維基語錄上的相關摘錄: 動物農莊 |
- 「四條腿好,兩條腿壞」(Four legs good, two legs bad.)
- 「四條腿好,兩條腿更好」(Four legs good, two legs better.)
- 「所有動物都是同志」(All animals are comrades.)
- 「所有動物生來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
創作及出版歷程[編輯]
喬治·歐威爾從1943年冬天起開始執筆撰寫《動物農莊》。書成之後,他向許多家出版社一一投稿,但都遭退回,其中一家出版社還寫信回應表示:「我認為以豬影射統治階層會得罪很多人,尤其是像蘇聯這樣難搞的政府」。後來,歐威爾找到一家小型獨立出版社Secker and Warburg的老闆弗雷德里克·沃伯格,對方終於願意出版此書。於是《動物農莊》於1945年8月在英國正式出版,很快成為暢銷書,初版的四千五百本在幾天內銷售一空[23]:41-42。
中文版[編輯]
自1948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任稚羽翻譯的中文版起,《動物農莊》被多次譯為中文版,以下列出一些常見中文版本的ISBN:
- ISBN 7-208-00425-0 (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 7-5327-2935-4 (上海譯文出版社)
- ISBN 978-7-5327-4857-0 (上海譯文出版社中英雙語版)
- ISBN 7-80514-445-1 (上海翻譯出版公司)
- ISBN 7-5004-4041-3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 7-80096-750-6 (中國致公出版社)
- ISBN 978-7-2010-7762-8 (天津人民出版社)
參考資料[編輯]
腳註[編輯]
引用[編輯]
- ^ Bynum 2012.
- ^ 12 Things You 2015.
- ^ Gcse English Literature.
- ^ Meija 2002.
- ^ Orwell 2014, p. 23.
- ^ Bowker 2013, p. 235.
- ^ 7.0 7.1 7.2 Davison 2000.
- ^ Orwell 2014, p. 10.
- ^ Animal Farm: Sixty.
- ^ Dickstein 2007, p. 134.
- ^ Grossman & Lacayo 2005.
- ^ Modern Library 1998.
- ^ The Hugo Awards 1996.
- ^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 as Free eBooks. 5 March 2019.
- ^ 15.0 15.1 15.2 15.3 Rodden 1999, pp. 5ff.
- ^ Orwell 1979, p. 15, chapter II.
- ^ 17.0 17.1 Hitchens 2008, p. 186f.
- ^ Rodden 1999, p. 11.
- ^ Rodden 1999, p. 12.
- ^ Sutherland 2005, pp. 17–19.
- ^ Roper 1977, pp. 11–63.
- ^ Fall of Mister.
- ^ 希莉婭·藍·強森. 靈感來了:50部經典文學的幕後故事. 臺北: 高寶國際. 2013年6月. ISBN 978-986-185-847-0.
來源[編輯]
- Bynum, Helen. Spitting Blood: The History of Tuberculosi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xiii. ISBN 9780199542055.
- 12 Things You May Not Know About Animal Farm. Metro. 17 August 2015 [16 August 2018].
- GCSE English Literature – Animal Farm – historical context (pt 1/3). BBC. [2019-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3).
- Meija, Jay. Animal Farm: A Beast Fable for Our Beastly Times. Literary Kicks. 26 August 2002 [16 February 2019].
- Bowker, Gordon. George Orwell. Little, Brown Book Group. 14 March 2013. ISBN 978-1-4055-2805-4.
- Orwell, George. Why I Write. Penguin Books Limited. 30 October 2014. ISBN 978-0-14-198060-7.
- Dickstein, Morris. Animal Farm: History as fable. John Rodden (編).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George Orwel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133–145. ISBN 978-0-521-67507-9.
- Animal Farm: Sixty Years On. History Today. [2019-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8).
- Top 100 Best Novels. Modern Library. 1998 [2019-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8).
- 1946 Retro-Hugo Awards. The Hugo Awards. 1996 [2019-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7) (美國英語).
- Rodden, John. Understanding Animal Farm: A Student Casebook to Issues, Sources,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1999 [9 June 2012]. ISBN 978-0-313-30201-5.
- Hitchens, Christopher. Why Orwell Matters. Basic Books. 6 August 2008. ISBN 978-0-7867-2589-2.
- The Fall of Mister Jones and the Russian Revolution of 1917. Shmoop University. [13 Ma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2).
- Sutherland, T. Speaking My Mind: Orwell Farmed for Education. The English Journal. 2005, 95 (1): 17–19. JSTOR 30047391.
- Roper, D. Viewpoint 2: The Boxer Mentality. Change. 1977, 9 (11): 11–63. JSTOR 40176954. doi:10.1080/00091383.1977.10569271.
- Bott, George. Selected Writings. London, Melbourne, Toronto, Singapore, Johannesburg, Hong Kong, Nairobi, Auckland, Ibadan: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1968: 13–14, 23 [1958]. ISBN 978-0-435-13675-8.
- Dag, O. George Orwell: The Freedom of the Press. orwell.ru. 19 December 2004 [31 July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3-06).
- Davison, Peter. George Orwell: Animal Farm: A Fairy Story: A Note on the Text. England: Penguin Books. 2000 [2010-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12).
- doollee.com. Wooldridge Ian – playwright. [31 July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07).
- Grossman, Lev; Lacayo, Richard. All-Time 100 Novels. TIME magazine. 16 October 2005 [31 August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13).
- Hitchens, Christopher. Unacknowledged Legislation: Writers in the Public Sphere. Verso. 2000: 38 [26 September 2008]. ISBN 978-1-85984-786-2.
- Lowe, Christian (編). Defense Tech: CIA, Movie Producer. 10 March 2006 [31 July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1).
- Critical Essays: Animal Farm and the Russian Revolution. CliffsNotes. [9 January 2013].
- Menchhofer, Robert W. Animal Farm. Lorenz Educational Press. 1990: 1–8.
- Orwell, George. Preface to the Ukrainian Edition of Animal Farm. March 1947 [2018-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0-24).
- Orwell, George. Animal Farm. England: Penguin Books. 1979 [First published by Martin Secker & Warburg 1945; published in Penguin Books 1951]. ISBN 978-0-14-000838-8.
- Orwell, George. La fattoria degli animali. Bruno Tasso (translator) 1st. Italy: Oscar Mondadori: 15, 20. June 1976 (義大利語). (Bernard Crick's preface quotes Orwell writing to T. S. Eliot about Cape's suggestion to find another animal than pigs to represent the Bolsheviks)
- Taylor, David John. Orwell: The Life. H. Holt. 2003: 197. ISBN 978-0-8050-7473-4.
- Wooldridge, Ian. Ian Wooldridge – Animal Farm. [31 July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6月27日).
外部連結[編輯]
![]() |
維基別庫上有與此文章相關的媒體或文本: |
![]() |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多媒體資源 |
![]() |
維基語錄上的名言 |
![]() |
維基數據上的數據項 |
- 動物農莊線上閱讀(繁體中文)
- 動物農莊電影Animal Farm (195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動物農莊電視Animal Farm (1999) (TV)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Animal Farm full text at eBooks@Adelaide
- Animal Farm Audio Book (web archive)
- Animal Farm Book Notes from Literapedi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Excerpts from Orwell's letters to his agent concerning Animal Farm
- Literary Journal review
- Orwell's original preface to the boo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Animal Farm Revisited by John Molyneux, International Socialism, 44 (1989)
- Animal Farm at the British Librar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