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穫 (雜誌)
外觀
此條目應避免有陳列雜項、瑣碎資料的部分。 (2024年8月25日) |
收穫 | |
---|---|
總編輯 | 李小林 |
類別 | 文學雜誌 |
發行周期 | 雙月刊 |
發行者 | 收穫文學雜誌社 |
首發日期 | 1957年7月 |
創刊地區 | 中國 |
總部所在地 | 上海市 |
語言 | 中文 |
網站 | |
ISSN | [https://www.worldcat.org/search?fq=x0:jrnl&q=n2:0583-1288 0583-1288 |
CN | 31-1148/I |
《收穫》是由巴金和靳以創辦於1957年7月的一份大型文學刊物,《收穫》雜誌為雙月刊。《收穫》2007年的發行量是12.3萬。[1]《收穫》還有每年四期的長篇小說增刊,每期刊登四部長篇小說,發行量也在七八萬份。
《收穫》創刊後直至巴金逝世後的2005年第6期,署名主編都是巴金。2006年第1期起,《收穫》的主編署名變成巴金的女兒,原《收穫》副主編李小林。[2]朱健國曾起訴《收穫》雜誌虛假廣告欺騙消費者,但最終敗訴。[3]
歷史
[編輯]- 1957年7月24日,《收穫》創刊,雙月刊,主編是巴金和靳以。屬於中國作協主管,編輯部在上海,印刷出版則在北京。設北京、上海兩個編委會。[4][5] 創刊號刊發了魯迅的文章《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和老舍的話劇《茶館》。
- 1960年5月,由於三年大饑荒,《收穫》出完三期後停刊,前後共出18期。[4][5] 主編靳以先生也於1959年11月因病去世。
- 1964年,《收穫》復刊,由上海作協主管,仍為雙月刊,主編巴金。它的前身是《上海文學》。[5]
- 1966年5月,《收穫》因文化大革命被迫停刊,這一時期的《收穫》共出版了14期。
- 1979年1月,文化大革命結束,《收穫》再次復刊。
- 1986年,《收穫》開始自負盈虧。
- 1999年,《收穫》獲得國家期刊最高榮譽「國家期刊獎」。
- 1999年,《收穫》申請商標註冊,獲得同意。
- 2002年,《收穫》進入國家「雙百期刊」行列。
- 2004年,《收穫》獲「上海市著名商標」的稱號。[6]
- 2006年,《收穫》開闢《一個人的電影》專欄。
- 2007年,《收穫》第二次獲得「上海市著名商標」稱號。[7]
- 2007年,《收穫》在第4期上推出了五十周年紀念特刊。
- 2021年,收穫APP上線。[8]
- 2022年,《收穫》發起「無界文學獎」。其將設立三個獎項——演繹小說獎、入畫散文獎以及傳唱詩歌獎以發現和培養跨界人才。[8]
《收穫》上發表的詩歌
[編輯]- 1957年,《收穫》在創刊號上發表了冰心、嚴辰及戈壁舟的詩歌。
- 1964年,《收穫》第一期發表了毛澤東詩詞十七首。
- 1965年,《收穫》第三期發表了朱德、董必武和陶鑄追悼當年去世的上海市委第一書記柯慶施的三首詩。
- 1966年,《收穫》開始發表工農兵詩歌。
- 1979年,《收穫》在復刊號上發表了郭小川的遺作《嚴厲的愛》。
- 1980年,《收穫》第3期發表周立波遺作《詩二首》,至此《收穫》不再發表詩歌。
《收穫》與戲劇、電影
[編輯]- 1957年,《收穫》在創刊號上發表了老舍的《茶館》。同時發表的柯靈的《不夜城》,後來拍成了電影。以後的《收穫》每期都有話劇和電影劇本。[9]
- 1959年,《收穫》在第3期發表郭沫若的《蔡文姬》。同期發表了郭沫若為《蔡文姬》撰寫的序《中國農民起義的歷史過程》。這一期還發表了東海艦隊三〇一、三一四艦創作組完成的電影劇本《十級浪》。
- 1979年,復刊之後,《收穫》先後發表了陳白塵的《大風歌》、白樺的《今夜星光燦爛》、吳祖光的《闖江湖》和曹禺、萬方的《日出》。
- 1989年第4期之後,戲劇和電影退出《收穫》。
- 2006年,《收穫》在專欄「一個人的電影」中,刊發了王朔的電影劇本《夢想照進現實》。
《收穫》發表後改編為影視劇的作品
[編輯]- 蘇童的《妻妾成群》(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
- 余華的《活著》(電影《活著》)
- 諶容的《人到中年》(電影《人到中年》)
- 路遙的《人生》(電影《人生》)
- 王朔的《頑主》(電影《頑主》)
- 王朔的《你不是一個俗人》(電影《甲方乙方》)
- 王朔的《動物兇猛》(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 莫言的《師傅越來越幽默》(電影《幸福時光》)
- 周梅森的《國家公訴》(電視劇《國家公訴》)
- 郭敬明的《爵跡》(電影《爵跡 (電影)》)
名人與《收穫》
[編輯]- 冰心把《收穫》稱為「我心中的紅玫瑰」,她說:「我是《收穫》最忠誠的讀者,《收穫》到了,我一定從頭細看,而且常常堆在案頭,到了一年終了,才捆起放在壁櫥里。」[10]
- 馮驥才說自己的「文學之路是從《收穫》開始的」。[11]
- 賈平凹的主要長篇小說《浮躁》、《高老莊》、《懷念狼》、《秦腔》等均發表於《收穫》,他自己這樣說:「這是我的幸運,也是我的驕傲」。[11]
- 王安憶說《收穫》「具有一種好奇的童真性格,對一切新鮮的事物都抱著探索的準備,這就使它始終呈現出年輕的面貌」。[11]
- 張辛欣說,一個人和一本雜誌的關係,原來「這麼的潛藏,這麼的要緊,這麼的個人。」[11]
- 莫言,「不把自己不滿意的稿子給《收穫》,是我對《收穫》最大的尊重。」[11]
- 余秋雨,「《收穫》讓我明明白白地看了幾十年。進入它,至少可以領受一份安全、實在、清爽。」[11]
- 余華將近四分之三篇幅的作品發表在《收穫》上,這其中包括他最著名的《呼喊與細雨》、《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等。「後來我才明白,這是巴金和靳以創辦《收穫》時就開始的傳統,無論作者名聲大小,都會在《收穫》這裡得到同樣尊重。」[11]
- 高行健的中篇小說《有隻鴿子叫紅唇兒》首刊於《收穫》1981年第三期。
相關雜誌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呂先富. 致敬和传承——访《收获》主编李小林. 文藝報. 2007-08-06 [2007-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14) (中文(中國大陸)).
- ^ 黃哲. 《收获》下期署“李小林主编”. 華商網-華商報 (新浪網). 2005-12-30 [2007-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中國大陸)).
- ^ 張弘. 杂文家朱健国状告《收获》再次败诉. 新京報 (人民網). 2006-11-03 [2007-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中國大陸)).
- ^ 4.0 4.1 致敬和传承《收获》50年. 《收穫》 (文學會館網). 2007-07-26 [2007-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29) (中文(中國大陸)).
- ^ 5.0 5.1 5.2 董國和. 此《收获》非彼《收获》. 大眾網. 2006-08-31 [2007-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2) (中文(中國大陸)).
- ^ 趙蘭英; 馮源. 献给巴金的最好礼物 《收获》获上海市著名商标. 新華網. 2004-03-17 [2007-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10-24) (中文(中國大陸)).
- ^ 收获2007-5收获再次荣获上海市著名商标. 《收穫》雜誌. 2007-04-09 [2007-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2) (中文(中國大陸)).
- ^ 8.0 8.1 总奖金260万元,《收获》发起“无界文学奖”. 上觀新聞. [2022-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2).
- ^ 王寅. 【文体篇】文学就是这样生产的. 南方周末. 2007-09-20 [2007-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5) (中文(中國大陸)).
- ^ 林志偉. 《收获》:50年傲立的文学标杆. 海都資訊網. 2007-08-06 [2007-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24) (中文(中國大陸)).
-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收获2007-5作家给收获五十周年的贺信. 《收穫》雜誌. 2007-10-24 [2007-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