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倫德拉·莫迪

納倫德拉·莫迪 નરેન્દ્ર મોદી Narendra Modi | |
---|---|
![]() 2022年官方肖像 | |
![]() | |
現任 | |
就任日期 2014年5月26日 | |
總統 | 普拉納布·慕克吉 → 拉姆·納特·科溫德 → 德拉帕迪·慕爾穆 |
前任 | 曼莫漢·辛格 |
![]() | |
任期 2001年10月7日—2014年5月22日 | |
州長 | 孫達爾·辛格·班達里 凱拉什帕蒂·米什拉 巴爾拉姆·賈卡爾 納瓦勒·基肖爾·夏爾馬 S·C·賈米爾 卡瑪拉·貝尼瓦爾 |
前任 | 克舒巴伊·帕特爾 |
繼任 | 阿南迪本·帕特爾 |
印度人民黨總書記 | |
任期 1998年5月19日—2001年10月 | |
繼任 | Sunil Shastri |
印度人民黨秘書長 | |
任期 1995年11月20日—1998年5月19日 |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 | 1950年9月17日
國籍 | ![]() |
政黨 | 印度人民黨 |
配偶 | 賈蘇達本·莫迪(1968年結婚;已分居)[1] |
居住地 | 馬場路7號 |
母校 | 德里大學 古加拉特大學 |
宗教信仰 | 印度教 |
獲獎 | ![]() |
簽名 | ![]() |
![]() |
人物系列條目 納倫德拉·莫迪 | |
---|---|---|
對外 內政 |
納倫德拉·達莫達爾達斯·莫迪 (古加拉特語:નરેન્દ્ર દામોદરદાસ મોદી,發音 [ˈnəɾendɾə dɑmodəɾˈdɑs ˈmodiː] (i);英語:Narendra Damodardas Modi,1950年9月17日—),印度政治人物,現任印度總理,也是第一位在印度共和國建國後出生的總理。自2001年10月至2014年5月擔任古加拉特邦首席部長[2];2014年印度大選獲勝,當選第14任總理,2019年成功連任。莫迪在2014年大選中領導印度人民黨,該黨目前在印度下議院擁有多數席位這是自1984年以來任何單一政黨以來的第一次,莫迪政府試圖在印度經濟中籌集外國直接投資。莫迪試圖提高官僚機構的效率,並減少了醫療保健和社會福利計劃的支出。他發起了備受矚目的清潔印度運動,並削弱或廢除了環境和勞動法。2016年印度廢鈔令,使他受到爭議。該黨在2019年印度大選中獲勝後,他的政府撤銷了喀什米爾的特殊地位。他的政府還制定了《公民法修正案》,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廣泛的抗議。
莫迪在古加拉特邦東北部的一個小鎮沃德訥格爾出生長大,在那裡完成了中學教育。他在八歲時被介紹給極右翼組織國民志願服務團。
他小時候必須在瓦德納加爾火車站月台上父親的茶攤工作,這一描述尚未得到可靠證實。18歲時,莫迪與賈蘇達本·奇曼拉爾·莫迪結婚,但不久他拋棄了她。四十多年後,他首次公開承認她是他的妻子,但此後再也沒有與她聯繫過。莫迪聲稱,在離開父母的家後,他在印度北部旅行了兩年,參觀了一些宗教中心,但他的旅行細節鮮有曝光,1971年返回古加拉特邦後,他成為國民志願服務團的全職工作人員。1975年總理英迪拉·甘地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後,莫迪躲藏起來。國民志願服務團於1985年將他分配到人民黨,他在黨內擔任多個職位,直到2001年,升任總書記。
早年生平[編輯]
莫迪出生於印度古加拉特邦的瓦德納加爾,是家中六個孩子中的老三,父母為Damodardas Mulchand Modi和Heeraben,從小幫助父親在火車站賣茶水,在公車站附近也經營茶水攤。他在高中畢業、18歲結婚後不久,開始一段為期兩年的旅行,部分原因是因為與賈蘇達本的包辦婚姻,他放棄了婚姻,並在幾十年後才公開承認。歸來後,莫迪從事飲料販售。
1970年成為民族主義團體——國民志願服務團的全職成員,並獲得古加拉特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3]。
在納倫德拉·莫迪種姓的傳統習俗中,他的家人安排了一個女孩賈蘇達本·奇曼拉爾·莫迪的訂婚,導致他們在她17歲和他18歲時結婚[4] 妻子賈紹達本·奇曼拉爾·莫迪是一名退休教師,住在莫迪故鄉古加拉特邦的一個小鎮上……納倫德拉·莫迪是一個在火車站賣茶的男人的兒子,他來自一個叫做甘奇的低種姓]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他和他的妻子在年輕時就被承諾遵守他們社區的傳統。然後他們在一個小儀式上結婚,當時她17歲,他18歲。
被遺棄為童養媳的納倫德拉·莫迪的妻子希望他打電話。不久之後,他拋棄了他的新娘,離開了家,從未與她離婚,但幾十年來,莫迪的公開聲明中一直沒有提及這段婚姻。 2014年4月,在席捲他上台的全國大選前不久,莫迪公開確認他已婚,這對夫婦一直保持著婚姻關係,但已經疏遠了。
1978年,莫迪在德里大學開放學習學院獲得政治學文學學士學位[5],並以三等成績畢業[6]。 五年後,即1983年,他獲得了古加拉特邦大學政治學文學碩士學位,並以一流的外部遠程學習學生的身分畢業,但是圍繞他的學歷存在很大的孔雀散文爭議[7][8]。 SOL在回復RTI的詢問時表示,它沒有任何1978年獲得學士學位的學生的數據。古加拉特大學前政治學教授賈揚提拜·帕特爾聲稱,莫迪的碩士學位中列出的科目不是由莫迪在那裡學習的大學。
在接下來的兩年裡,莫迪在印度北部和東北部旅行,但很少有關於他去哪裡的細節出現。在採訪中,莫迪描述了訪問由斯瓦米·維韋卡南達建立的印度教靜修處:加爾各答附近的Belur Math,隨後是阿爾莫拉的Advaita Ashrama和拉傑果德的Ramakrishna Mission。莫迪每次都只待了很短的時間,因為他缺乏必要的大學教育。維韋卡南達被描述為對莫迪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政治生涯[編輯]

由於克蘇布哈·帕特爾在布吉地震後身體虛弱和公眾形像不佳,莫迪在2001年被任命為古加拉特邦第一部長,並在不久後當選為議會議員;他於2001年至2014年間擔任吉拉特邦第一部長。在其上任之後的第二年,古加拉特邦出現了十分嚴重的宗教暴亂,印度教徒與穆斯林的衝突導致超過1,000人喪生,他領導的政府被指沒能有效地採取措施制止衝突,更導致他於2005年申請美國外交簽證時被拒簽。直至2014年莫迪贏得印度總理選舉,歐巴馬政府才收回拒簽的決定。[9]
於古加拉特邦任職時對於當地招商和工業化有所成就,2014年印度大選,他率領印度人民黨與對手印度國大黨拉胡爾·甘地(即建國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之曾孫)競選2014年印度人民院席位。在國大黨過去幾十年長期執政的包袱下,人民黨勝選執政,5月26日就任第14任總理。[10]
莫迪有較深厚的經濟民族主義和印度教國族主義傾向。2015年5月份他訪華時參觀了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北京天壇等景點,同時並稱許兩國的交流,他稱每一個印度人都認為玄奘是偉大的出家人。然而,其並未參與2017年5月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引起世界諸多媒體議論,之後7月份就發生中印錫金段邊境對峙,印度軍一支小隊進入邊境爭議地區進行非武裝對峙,然而事件至今莫迪尚未公開表明態度與定性。

內政方面他認為貪污與逃稅問題嚴重,並主導了2016年印度廢鈔令,他宣布聖雄甘地系列中的500盧比和1,000盧比紙幣失效,並宣布發行新聖雄甘地系列500盧比和2,000盧比的紙鈔,可以到銀行兌換新版鈔票,瞞報收入逃稅者如果自願補稅,並接受45%稅額的罰款,可免於刑事指控。他意圖透過廢鈔令讓部分「黑錢擁有者」財產喪失,因為貪官與逃稅者並不敢將大部分錢拿去銀行兌換並登記身分。換鈔過程造成了一些社會動盪、死亡暴力事件和農業損失,學者與政治評論員對於廢鈔令是否達到成效尚無定論。2017年,印度央行(the Reserve Bank of India)公佈的年度報告顯示,全印銀行系統回收的被廢紙幣共計15.28萬億盧比(約合2390億美元),佔印度央行此前估算15.44萬億盧比流通量的99%。有一種解讀為印度經濟運轉過程中幾乎沒有黑錢和地下經濟的參與。而另一種解讀為,原本想用來打擊黑錢的廢鈔令,現在卻催生了大規模的黑錢洗白行動。印度財政部長阿倫·賈伊特里(Arun Jaitley)表示,沒收黑錢本來就不是廢鈔令的主要目的,其實將低下經濟和灰色經濟納入主流經濟才是廢鈔令的主要目的。財政部長賈伊特里其實並不是「轉進」第一人,莫迪在察覺廢鈔令可能失敗之後,就改變了「罰沒黑錢大家分」的論調,將廢鈔令的宣傳重點轉移到「無現金社會」和「數字印度」上。
另一方面對於非政府組織活動採取收緊態度,莫迪認為很多打著慈善救助活動為目標的NGO背後資金都來自海外不明的各種勢力甚至恐怖分子,或者宿敵巴基斯坦,無法論斷他們有沒有政治意圖,其中連不少大型國際NGO都被查禁,例如美國的福特基金會、國際特赦組織、綠色和平等[11],尤其是帶有基督教背景的組織長期被印度人民黨認為動機不純。莫迪強力推動印度教民族主義,直接支持了羅摩神廟重建和各種印度教組織的發展。
經濟政策[編輯]
莫迪政府的經濟政策側重於基於新自由主義框架的經濟私有化和自由化。莫迪放寬了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政策,允許更多的外國投資進入多個行業,包括國防和鐵路。其他提議的改革包括讓工人更難組建工會,讓雇主更容易僱用和解僱他們;其中一些提議在抗議後被放棄。改革遭到工會的強烈反對:2015年9月2日,該國11個最大的工會舉行罷工,其中包括一個隸屬於BJP的工會。帕里瓦組織的成員多爾桑格表示,勞工改革的潛在動機有利於公司而不是勞工。
莫迪政府大大減少了用於扶貧計劃和社會福利措施的資金。用於社會項目的資金從國會政府期間佔GDP的14.6%下降到莫迪執政第一年的12.6%。健康和家庭福利支出下降了15%,小學和中學教育支出下降了16%。阿比揚與「全民教育」計劃的預算撥款下降了22%。政府還降低了公司稅,廢除了財富稅,提高了銷售稅,並降低了黃金和珠寶的關稅。2014年10月,莫迪政府放鬆了對柴油價格的管制。
2014年9月,莫迪推出了「印度製造」倡議,鼓勵外國公司在印度製造產品,目標是將該國變成全球製造中心。經濟自由化的支持者支持該倡議,而批評者則認為這將使外國公司在印度市場獲得更大的份額。莫迪政府通過了一項土地改革法案,允許其在不進行社會影響評估和擁有土地的農民同意的情況下收購私人農業用地。該法案在議會遭到反對後通過行政命令獲得通過,但最終被允許失效。莫迪政府實施了商品和服務稅,這是該國自獨立以來最大的稅收改革。它包含了大約17種不同的稅收,並於2017年7月1日生效。

個人生活[編輯]
1968年,在家中安排的包辦婚姻之下,18歲的莫迪與17歲的賈蘇達本結婚。由於莫迪從小加入主張禁慾、獨身的印度民間組織——國民志願服務團,因此兩人結髮逾半世紀,卻只相處了三個月。之後莫迪離家出走,與賈蘇達本分居,不過她一直是莫迪的「崇拜者」。[12][13]她之前是村裡的教師,現已退休,如今生活在離莫迪家鄉35公里外的村莊,她生活儉樸,靠每月1.4萬盧比(約合232美元)的退休金生活。莫迪長期對外表示自己是單身,直到2014年大選填寫為已婚。[14]
爭議[編輯]
疫情處理爭議[編輯]
興建官邸爭議[編輯]
自2019年9月開始,莫迪政府宣布興建新的議會、總理與副總理新住宅和多層辦公大樓,該項目花費超過2,000億盧比。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進一步蔓延時,有批評人士批評莫迪「是尼祿皇帝」「犯罪性浪費」「逃避主義」[15]
民主倒退[編輯]
2021年,非政府組織「無國界記者」將莫迪列入「新聞自由掠奪者」名單[16]。
2023年1月,英國廣播公司第二台推出兩集紀錄片《印度:莫迪問題》,檢視莫迪就任古加拉特邦首席部長及印度總理以來推出的各種爭議性政策,結果被莫迪政府下令封殺,並出手干涉多所高校學生團體組織的放映活動。[17][18]
榮譽[編輯]
沙烏地阿拉伯
一級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勳章(2016年4月3日頒發)
阿富汗
埃米爾阿曼諾拉汗獎(2016年6月4日頒發)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國大頸章(2018年2月10日頒發)
阿聯
俄羅斯
馬爾地夫
伊祖丁傑出統治勳章(2019年6月8日頒發)
巴林
一級復興哈馬德國王勳章(2019年8月24日頒發)
美國
不丹
龍王勳章(2021年12月17日頒發)
斐濟
斐濟勳章(2023年5月22日頒發)
巴布亞紐幾內亞
大伴騎級極樂鳥勳章(2023年5月23日頒發)
參考資料[編輯]
- ^ 存档副本 (PDF). [2014-04-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4-13).
- ^ 从莫迪被提名看印度人民黨的权力格局. Opinion.hexun.com. 2013年9月13日 [2013年10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0月29日).
- ^ Modi proves to be an astute strategist. The Hindu. 23 December 2007 [17 April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4).
- ^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Narendra Modi degree row: DU college says it has no data of students passing out in 1978 : India, News - India Today. web.archive.org. 2017-03-17 [2022-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7.
- ^ DelhiSeptember 13, IANS New. Narendra Modi: From tea vendor to PM candidate. India Today. [2022-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1) (英語).
- ^ Globetrotting PM Modi was weakest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web.archive.org. 2017-07-29 [2022-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9.
- ^ Modi proves to be an astute strategist - Hindustan Times. web.archive.org. 2014-08-19 [2022-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9).
- ^ Mann, James. Why Narendra Modi Was Banned From the U.S.. 2 May 2014 [3 June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0).
- ^ 印度候任总理莫迪谈获胜哽咽 拭泪感谢国家(图)-中新网. www.chinanews.com.cn. [2022-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4).
- ^ 聯合新聞網. 外國勢力干涉國家利益?印度NGO的寒冬.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2022-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8) (中文(臺灣)).
- ^ Bodh, Anand. I am single, so best man to fight graft: Narendra Modi. The Times of India. 17 February 2014 [13 April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7).
- ^ Jashodaben is my wife, Narendra Modi admits under oath. The Times of India. 10 April 2014 [11 April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0).
- ^ 印度候任總理莫迪夫人曝光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香港鳳凰網2014年05月20日
- ^ 印度疫情肆虐下 总理莫迪大兴土木修豪宅. BBC News 中文. 2021-05-29 [2021-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1).
- ^ 林郑月娥、习近平入榜全球“新闻自由掠夺者”. 德國之聲. 2021-07-06 [2021-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6).
- ^ BBC紀錄片「印度:莫迪問題」惹議 印度封鎖影片連結. 聯合新聞網. 2023-01-22 [2023-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6).
- ^ 纪录片《印度:莫迪问题》被禁 警察大学抓人. 德國之聲中文網. 2023-01-26 [2023-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8).
- ^ Mohamed bin Zayed bestows 'Order of Zayed' on Egyptian President. The Emirates News Agency. 2019-08-24 [2021-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3).
- ^ 普京授予印度总理莫迪圣徒安德烈勋章. 莫斯科: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19-04-12 [2019-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2).
- ^ 特朗普向安倍、莫里森和莫迪颁发最高级“功绩勋章”. 法廣網. [2023-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4).
外部連結[編輯]
![]() |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納倫德拉·莫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