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爾斯滕·弗拉格斯塔
希爾斯滕·弗拉格斯塔 Kirsten Flagstad | |
---|---|
女歌手 | |
國籍 | 挪威 |
出生 | |
逝世 | 1962年12月7日 | (67歲)
職業 | 女高音演唱家 |
配偶 | 西居爾·霍爾、亨利·約翰森 |
兒女 | 艾爾塞·瑪麗·霍爾 |
父母 | 米凱爾·弗拉格斯塔、馬婭·弗拉格斯塔 |
音樂類型 | 古典音樂 |
希爾斯滕·瑪爾弗里德·弗拉格斯塔(挪威語:Kirsten Malfrid Flagstad,1895年7月12日-1962年12月7日),挪威歌劇演唱家。她被認為是她的時代最傑出的華格納女高音演唱家之一,常被譽為「世紀之聲」。她職業生涯中主要在大都會歌劇院表演,最重要的角色是《崔斯坦與伊索德》中的伊索爾德和《尼伯龍根的指環》中的布倫希爾德。她不僅掌握廣泛的浪漫主義歌劇曲目,也通過錄音和獨唱會推廣了挪威傳統歌曲和宗教音樂。
弗拉格斯塔還是挪威國家歌劇院的第一任總管。
早年生活和職業生涯
[編輯]弗拉格斯塔出生在挪威哈馬爾她祖父母的家裡,現在是希爾斯滕·弗拉格斯塔博物館。儘管她從未在哈馬爾實際居住過,但她一直認為那是自己的家鄉。[1]她在奧斯陸的一個音樂家庭中長大;她的父親米凱爾是指揮家,母親馬婭是鋼琴家。家中其他孩子也是音樂家:指揮家奧勒(Ole)、鋼琴家拉塞(Lasse)和女高音演唱家卡倫-瑪麗。[2]
她在奧斯陸接受了早期的音樂訓練,並於1913年在國家劇院首次登台,在歐根·達爾伯特的《低地》(德語:Tiefland)中扮演努里(Nuri)一角。她的第一張唱片是在1913年至1915年間錄製的。[3]在斯德哥爾摩跟隨伊利斯·布拉特博士進一步學習後,她在挪威開始發展歌劇和輕歌劇的事業。1919年,她與她的第一任丈夫西居爾·霍爾(Sigurd Hall)結婚,一年後生下了她唯一的孩子,一個女兒,艾爾塞·瑪麗·霍爾。同年晚些時候,她與奧斯陸新成立的歌劇院簽約,由亞歷山大·瓦爾奈(Alexander Varnay)和本諾·辛格(Benno Singer)指導。瓦爾奈是著名女高音演唱家阿斯特麗德·瓦爾奈的父親。弗拉格斯塔快速學習的能力受到關注,她經常只用幾天時間就能學習完一個角色。1921年,她在奧斯陸喜歌劇院與萊奧·斯萊察克同台對唱,扮演威爾第《奧泰羅》中的黛絲德蒙娜。她還演唱了普契尼《西部女郎》的咪妮、威爾第《假面舞會》的阿米莉亞,以及其他小角色。[4]
1928年至1934年期間,她在瑞典哥特堡的斯托拉劇院演唱,並在那裡首次演唱了韋伯《自由射手》中的阿加特。1930年,在尼爾森的《掃羅與大衛》的復演中,弗拉格斯塔演唱了米甲一角。1930年5月31日,她嫁給了她的第二任丈夫,挪威工業家和木材商亨利·約翰森(Henry Johansen),他隨後幫助她擴大了她的事業。1932年,她首次在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韓德爾的《羅德琳達》中扮演貝爾塔里多(Bertarido)。[5]
在唱了十多年的輕歌劇和抒情角色(如《浮士德》中的瑪格麗特)之後,弗拉格斯塔決定承擔更重的歌劇角色,如托斯卡和阿依達。阿依達一角釋放了弗拉格斯塔的戲劇能力。1932年,她在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中扮演伊索爾德,似乎找到了她真正的聲音。拜羅伊特的瑞典女高音埃倫·居爾布蘭松勸說威妮弗雷德·華格納讓弗拉格斯塔參加拜魯特音樂節的試演。1933年,弗拉格斯塔演唱了一些小角色,但在1934年的下一個演出季,她在音樂節上演唱了《女武神》中的齊格琳德和《諸神的黃昏》中的古德倫,與扮演布倫希爾德的弗麗達·萊德對唱。[6]
在大都會歌劇院和其他地方的職業生涯
[編輯]弗拉格斯塔在1929年的斯堪地那維亞之行中首次被時任大都會歌劇院董事會主席奧托·赫爾曼·卡恩注意到,歌劇院管理層很快就提出了要求。然而,他們的信件未得到回覆。當時,弗拉格斯塔剛剛認識了她未來的第二任丈夫,甚至曾短暫考慮過完全放棄歌劇事業。然後,在1934年夏天,當大都會需要一個替代弗麗達·萊德的人時,弗拉格斯塔同意於1934年8月在聖莫里茨為指揮家阿圖爾·博丹茨基和大都會總經理朱利奧·加蒂-卡薩扎試演,她立即被聘用。在離開聖莫里茨時,博丹茨基與弗拉格斯塔告別說:「一旦你學習完了這些角色(伊索爾德、三個布倫希爾德、《費德里奧》中的萊奧諾拉和《玫瑰騎士》中的元帥夫人),就來紐約。最重要的是,保持體重!你纖細、年輕的身材也是你被聘用的原因之一。」[7]
在大都會,弗拉格斯塔成為聲樂教練赫爾曼·魏格特的學生,他指導她完成了她在劇團所有角色的訓練。1935年2月2日下午,她在大都會的首演,即《女武神》中的齊格琳德,引起了轟動,儘管這並不是作為一個特殊事件來計劃的。雖然經過幾周的排練,大都會的管理層意識到弗拉格斯塔非同尋常,但他們還是決定進行低調的首次亮相。當時,弗拉格斯塔在美國並不出名。然而,這次演出在大都會的每周聯合廣播節目中向全國播出,當中場休息時,前大都會明星格拉汀·法拉丟棄了她準備好的筆記,難以相信她剛剛所聽到的歌聲,並屏息宣布一位新星剛剛誕生,這引來了之後對弗拉格斯塔洪水般的讚譽。幾天後,她演唱了伊索爾德,當月晚些時候,她首次演唱了《女武神》和《諸神的黃昏》中的布倫希爾德。在演出季結束前,她又演唱了《羅恩格林》的埃爾莎、《唐豪瑟》的伊莉莎白,以及《帕西法爾》的昆德麗——她第一次演唱該角。幾乎在一夜之間,她就確立了自己作為那個時代最傑出的華格納女高音之一的地位。根據大多數評論家的看法,由於她獨特的聲音,她仍然是唱片中至高無上的華格納戲劇女高音。有人說,她把大都會歌劇院從迫在眉睫的破產中拯救了出來。她的演出,在她在大都會的早期,有時一周有三到四場,票房一開售就迅速售罄。她對大都會的貢獻不僅僅是票房收入;她在周六日場休息時向全國的廣播聽眾發出的個人呼籲為大都會的金庫帶來了數千美元的捐款。[7]《費德里奧》(1936年及以後)是她戰前在大都會唯一的非華格納角色。1935年,舊金山歌劇院的《指環》全劇中三個布林希爾德全部由她一人兼飾。1937年,她在芝加哥城市歌劇團首秀。[8]
1936年和1937年,弗拉格斯塔在科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與湯瑪斯·比徹姆爵士、弗里茲·萊納和威廉·福特萬格勒等指揮家合作,演出了伊索爾德、布倫希爾德和《漂泊的荷蘭人》的森塔等角色,在那裡引起了與在紐約一樣的熱情。1938年,她還在澳大利亞巡演。1930年代中期,由於弗拉格斯塔在美國突然走紅,好萊塢也試圖利用她的熱度來套現,她多次出現在NBC電台,與賓·克羅斯比參加廣播節目《克拉夫特音樂廳》,並定期出現在CBS的《福特周日晚間秀》。儘管弗拉格斯塔對做明星或好萊塢合同本身並不感興趣,但在1930年代後期,她確實曾前往好萊塢拍攝宣傳照片、公開露面、在好萊塢露天劇場舉辦音樂會,並為好萊塢綜藝節目選集《1938年廣播大會》拍攝了布倫希爾德戰歌的視頻,在該節目中她被鮑勃·霍普介紹給美國電影觀眾。弗拉格斯塔和索尼婭·赫尼是唯一兩個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擁有自己星形獎章的挪威人。[9]
然而,她在大都會的職業生涯並非一帆風順。弗拉格斯塔與男高音勞里茨·梅爾基奧爾有著長期的爭執,因為梅爾基奧爾在紐約州羅切斯特的酒店套房裡玩橋牌遊戲時對弗拉格斯塔關於「愚蠢的宣傳照片」的一些評論感到不滿。[8]在這場橋牌遊戲中,弗拉格斯塔、梅爾基奧爾和他的妻子,以及埃德溫·麥克阿瑟都在場。之後,梅爾基奧爾進一步煽風點火,堅持在兩人一起演出時不讓弗拉格斯塔單獨謝幕。觀眾們不知道的是,儘管他們的表演很精彩,有時甚至是歷史性的,但在接下來的兩年裡,兩人在台下從未說過一句話。最後是弗拉格斯塔的丈夫亨利·約翰森讓兩人達成了和解。在指揮家阿圖爾·博丹茨基去世後,弗拉格斯塔還與大都會的總經理愛德華·詹森發生了爭執,當時她要求由她經常合作埃德溫·麥克阿瑟指揮幾場演出,而不是大都會的新指揮家埃里希·萊因斯多夫。弗拉格斯塔希望麥克阿瑟和她一起這樣要求,因為她曾保護過他。詹森拒絕了這一要求,並不願再聽下去。不過,弗拉格斯塔確實達到了她的目的;她越過詹森,與大都會的董事會討論了這個問題,包括RCA和NBC的創始人兼董事長大衛·沙諾夫,他安排了麥克阿瑟開始有限度地指揮大都會的演出。[8]然而,她與詹森的關係同樣得到了改善;就在弗拉格斯塔1941年離開大都會之前,在她第100次演出伊索爾德的當晚,她收到了100朵玫瑰,由梅爾基奧爾和詹森提供。[10]
返回挪威
[編輯]在收到一年半前返回挪威的丈夫反覆發來的加密電報後,弗拉格斯塔不得不考慮在1941年離開美國。即使不考慮像她這樣的名人離開美國前往被德國占領的挪威所帶來的政治影響,這對她個人來說也是艱難的決定。她有許多朋友、同事,當然還有全美國的許多粉絲。更重要的是,她20歲的女兒艾爾塞已經嫁給了一個名叫阿瑟·杜森伯里(Arthur Dusenberry)的美國人,兩人住在蒙大拿州博茲曼市的一個假日牧場。一年前在博茲曼的婚禮上,正是埃德溫·麥克阿瑟為新娘送行。儘管如此,她不顧包括前總統赫伯特·胡佛在內的朋友和同事懇求她遠離歐洲的建議,於1941年4月經里斯本、馬德里、巴塞隆納、馬賽和柏林回到了挪威。[8]
儘管在戰爭期間,她只在瑞典和瑞士這兩個沒有被德國軍隊占領的國家演出,但這並沒有緩和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對她個人和職業造成傷害的輿論風暴。[11]她的丈夫在戰後因在占領期間涉及其木材生意的暴利行為而被捕。這次逮捕,加上她決定留在被占領的挪威,使她不受歡迎,特別是在美國。挪威大使和專欄作家沃爾特·溫切爾都對她表示反對。1948年,她為猶太聯合呼籲組織舉辦了幾場慈善音樂會。弗拉格斯塔的丈夫亨利·約翰森死後,有人披露在占領期間他被蓋世太保逮捕並被關押了八天。此外,約翰森第一次婚姻所生的一個兒子小亨利在整個戰爭期間一直是挪威地下組織的成員。[7]
戰後的職業生涯
[編輯]弗拉格斯塔最終在大都會歌劇院新任總經理魯道夫·賓的邀請下回到了大都會歌劇院,他的這一選擇遭到了憤怒的批評,但他對此回應:「本世紀最偉大的女高音必須在世界最偉大的歌劇院演唱。」[12]1947年科文特花園重新開放後,她也回到了皇家歌劇院(這是一個罕見的例外:戰時關閉後,歌劇院處於嚴重的財政困難中,正試圖建立一個由英國國民組成的劇團,主要用英語演唱,而不是請昂貴的客座明星[13])。在1948年至1952年的連續四個樂季中,她演唱了所有常規的華格納角色,包括昆德麗和齊格林德。她在1948年進行了南美巡演,1949年返回舊金山,最後回到了大都會。在1950–51年的演出季中,儘管她已經年過半百,但在演唱伊索爾德、布倫希爾德和萊奧諾拉時仍表現出了非凡的狀態。[14]
雖然她在1951年初回到大都會時引發了熱議,並成功地恢復了她的角色,但弗拉格斯塔決定這將是她在舞台上演唱華格納的最後一年。戰前她在大都會的那些年以來,她夜以繼日地演唱那些耗時耗力的角色,體重也增加了不少。1950年,當她接受賓的邀請時,她覺得自己已經沒有了年輕時的那種耐力。她還在1951年中期患上了髖關節炎(不得不在紐約諮詢醫生);這使她難以在歌劇舞台上順利表演,特別是在演唱華格納時。1952年4月1日,大都會歌劇院舉辦了她的歌劇告別演出,不是飾演布倫希爾德或伊索爾德這些經典的華格納女高音角色,而是格魯克的《阿爾切斯特》中與標題同名的女主角,戰時她在挪威學習了這一角色。在倫敦,她在美人魚劇院(1951年不列顛節演出季)飾演普賽爾的《蒂朵與艾尼亞斯》中的蒂朵(另一個最近學習的角色)[15],她演唱的這個角色也存有錄音(錄音室),並於1953年1月由EMI發行(見:錄音)。她的最後一次歌劇演出是1953年6月5日在奧斯陸扮演蒂朵。[16]
最後四首歌
[編輯]在戰後的幾年裡,弗拉格斯塔還負責了理查·史特勞斯《最後四首歌》的世界首演。史特勞斯在戰後流亡瑞士期間寫下了這些作品(和弗拉格斯塔一樣,他也曾被詆毀為納粹的合作者)。他打算讓弗拉格斯塔首演這些作品,儘管主要不是因為她的聲音。(這些歌曲更適合他作曲時一直設想的抒情女高音的聲音,如伊莉莎白·舒曼和他的妻子保利娜·德阿娜。此外,史特勞斯多年來一直聽到對弗拉格斯塔的讚揚,但自從在1933年拜魯特音樂節演出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讓她擔任女高音獨唱後,就再也沒有聽過她親自演唱了。)這更多是出於對她所遭受的困難的同情。他給弗拉格斯塔寫了一封信,信中附有他自己的作品集,他希望她能考慮將這些作品加入到她的曲目中,並要求她與「一流的指揮家和樂團」一起首演這四首新的管弦藝術歌曲,當時這些作品還在出版過程中。[17]
弗拉格斯塔接受了這項委託,儘管史特勞斯沒能活著聽到首演。她沒有選擇麥克阿瑟作為指揮家(他雖然是一位優秀的鋼琴伴奏者,但不被認為是「一流的」管弦樂指揮家),而是選擇了威廉·福特萬格勒(也在經歷著戰時指揮活動嫌疑的影響);兩人選擇了華爾特·李格的愛樂樂團,他們都曾與該樂團合作愉快。1950年5月22日在倫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舉行首演時,弗拉格斯塔已經快55歲了。此時,她的聲音比在拜羅伊特為史特勞斯演唱時更暗、更重、更不靈活,而且她越來越不願意冒險自由詮釋譜面,這在兩年後錄製的《崔斯坦與伊索德》也有所體現;因此,《最後四首歌》並不適合她的條件,尤其是《春》、《九月》和《就寢的時候到了》,她感覺自己到了極限。事實上,《春》給她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以至於李格在宣傳音樂會時,將史特勞斯的作品宣傳為「三首帶管弦樂團的歌曲」。在音樂會中,弗拉格斯塔迎難而上,將《春》納入其中(但不包括最高音),而在《日暮之時》結束後,人們為紀念史特勞斯而恭敬地默哀。這場音樂會除了史特勞斯的歌曲外,還包括華格納的歌劇選段(包括伊索爾德的《愛之死》和《諸神的黃昏》中布倫希爾德終曲),獲得了好評;廣播錄製了弗拉格斯塔的這場音樂會,如今已作為商業錄音發行。《九月》、《就寢的時候到了》和《日暮之時》正式被納入弗拉格斯塔的曲目中,這些曲目在之後幾年的音樂會上都有質量更好的錄音;但她沒有再唱《春》。[18][20]
退休
[編輯]從歌劇舞台上退休後,她繼續舉辦音樂會和錄製唱片——先是為EMI錄製了《崔斯坦與伊索德》的第一張商業發行唱片,這是她對伊索爾德一角詮釋的決定版;然後又為迪卡唱片錄製了唱片。她甚至還錄製了一些立體聲唱片,包括與漢斯·克納佩茨布施和喬治·蕭提指揮的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的華格納歌劇節選。1958年,她在華格納的《萊茵的黃金》中演唱了弗里卡一角,這是蕭提的《指環》全套立體聲唱片的第一部分,由迪卡以密紋唱片和開盤帶形式發行。她還花時間在挪威指導年輕歌手,包括女中音埃娃·古斯塔夫松。[21]
從1952年她在大都會的告別演出左右開始,弗拉格斯塔去世前的10年間的健康狀況不斷惡化。她因各種疾病而進出醫院的次數和時間都在增加。1958年,她甚至和一位採訪者開玩笑說,奧斯陸醫院已經是她的家了。從1958年到1960年,弗拉格斯塔擔任挪威國家歌劇院的第一任總管。在她生命的最後幾年裡,她在挪威各地舉辦了許多慈善音樂會。[22]
1960年,她被診斷出患有骨髓癌,並於1962年12月7日因病去世。應她的要求,她被埋葬在奧斯陸弗龍訥區西墓的一塊無名墓中。她葬禮上最大的花束是勞里茨·梅爾基奧爾送來的。[7]
曲目
[編輯]弗拉格斯塔演唱了許多角色,特別是在她職業生涯的早期,在她作為華格納戲劇女高音而聞名之前。以下是她的主要角色列表,其中有角色的首次亮相日期。[23]
- 歐根·達爾伯特《低地》(德語:Tiefland)的努里,克里斯蒂安尼亞國家劇院,1913年12月12日
- 普朗凱特《科爾納維勒的鐘》的熱爾梅娜,克里斯蒂安尼亞國家劇院,1914年9月12日
- 瓦爾德馬·特拉內《高山物語》(挪威語:Fjeldeventyret)的奧戈特,克里斯蒂安尼亞弗龍訥露天劇院,1915年6月23日
- 萊翁卡瓦洛《丑角》的內達,克里斯蒂安尼亞喜歌劇院,1919年3月23日
- 韋伯《阿布哈桑》的法蒂瑪,克里斯蒂安尼亞喜歌劇院,1919年4月26日
- 馮·蘇佩《美麗的加拉蒂亞》的Ganymed,克里斯蒂安尼亞喜歌劇院,1919年3月25日
- 威爾第《奧泰羅》的黛絲德蒙娜,克里斯蒂安尼亞喜歌劇院,1921年1月26日
- 威爾第《假面舞會》的阿米莉亞,克里斯蒂安尼亞喜歌劇院,1921年2月20日
- 讓·吉爾貝特《穿貂皮大衣的女人》(德語:Die Frau im Hermelin)的伯爵夫人瑪麗安娜,克里斯蒂安尼亞馬約爾劇院,1922年7月15日
- 卡爾曼《荷蘭姑娘》的尤塔公主,克里斯蒂安尼亞馬約爾劇院,1922年11月10日
- 愛德華·金內克《當愛覺醒》(德語:Wenn Liebe erwacht)的伯爵夫人弗蘭切斯卡,克里斯蒂安尼亞馬約爾劇院,1923年9月12日
- 卡爾曼《巴亞德爾》的奧黛特·達里蒙德,克里斯蒂安尼亞馬約爾劇院,1923年9月30日
- 邁克·克勞斯瑙伊-克勞斯(匈牙利語:Michael Krasznay-Krausz)《德高望重的女人》(德語:Eine Frau von Format)的伯爵夫人,赫爾辛基布倫斯歌劇院(芬蘭語:Brunns Operett),1928年6月17日
- 卡爾曼《伯爵夫人瑪麗察》的伯爵夫人瑪麗察,赫爾辛基布倫斯歌劇院,1928年7月26日
- 韋伯《自由射手》的阿加特,哥特堡斯托拉劇院,1928年10月4日
- 尼爾森《掃羅與大衛》的米甲,哥特堡斯托拉劇院,1928年11月29日
- 威爾第《阿依達》的阿依達,哥特堡斯托拉劇院,1929年3月7日
- 華格納《羅恩格林》的埃爾莎,克里斯蒂安尼亞國家劇院,1929年6月14日
- 普契尼《托斯卡》的托斯卡,克里斯蒂安尼亞國家劇院,1929年6月28日
- 克熱內克《容尼奏樂》的阿妮塔,哥特堡斯托拉劇院,1931年4月10日
- 雅羅米爾·魏因貝格爾《風笛手什萬達》的多蘿特卡,哥特堡斯托拉劇院,1931年12月3日
- 韓德爾《羅德琳達》的羅德琳達,哥特堡斯托拉劇院,1932年2月16日
- 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德》的伊索爾德,克里斯蒂安尼亞國家劇院,1932年6月29日
- 華格納《紐倫堡的名歌手》的埃娃,克里斯蒂安尼亞國家劇院,1933年6月7日
- 華格納《女武神》的歐特琳德,拜魯特音樂節,1933年7月25日
- 華格納《諸神的黃昏》的第三諾恩女神,拜魯特音樂節,1933年7月28日
- 華格納《女武神》的齊格琳德,布魯塞爾皇家鑄幣局劇院,1933年5月24日
- 華格納《諸神的黃昏》的古德倫,拜魯特音樂節,1934年7月29日
- 華格納《唐豪瑟》的伊莉莎白,哥特堡斯托拉劇院,1934年10月5日
- 貝多芬《費德里奧》的萊奧諾拉,哥特堡斯托拉劇院,1934年12月10日
- 華格納《女武神》的布倫希爾德,紐約大都會歌劇院,1935年2月15日
- 華格納《諸神的黃昏》的布倫希爾德,紐約大都會歌劇院,1935年2月28日
- 華格納《帕西法爾》的昆德麗,紐約大都會歌劇院,1935年4月17日
- 華格納《漂泊的荷蘭人》的森塔,紐約大都會歌劇院,1937年1月7日
- 韋伯《奧伯龍》的雷扎,蘇黎世歌劇院,1942年5月30日
- 格魯克《阿爾切斯特》的阿爾切斯特,蘇黎世歌劇院,1943年5月23日
- 普賽爾《蒂朵與艾尼亞斯》的蒂朵,倫敦美人魚劇院,1951年9月9日
遺產
[編輯]位於挪威哈馬爾的希爾斯滕·弗拉格斯塔博物館有許多歌劇文物的私人收藏。弗拉格斯塔的服裝引起了人們的特別關注,其中包括從大都會歌劇院檔案館借來的幾套。她的肖像出現在挪威的100克朗鈔票上,也出現在挪威穿梭航空班機的機尾。[24]
歌劇評論家哈羅德·C·荀貝格在《紐約時報》弗拉格斯塔的訃告中寫道:「她的聲音!該如何描述?是巨大的,但聽起來並不巨大,因為它從未被過分突出,或離開它應該在的位置。它有一種相當涼爽的銀色品質,而且是以樂器的方式處理的,幾乎就像一把巨大的小提琴奏出連奏的樂句。」德斯蒙德·肖-泰勒則在《新格羅夫歌劇辭典》中這樣寫道:「在人們的記憶中,沒有人能夠在線條和聲歌手調的純粹美感和一致性方面超過她。」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從1935年到1941年,弗拉格斯塔在大都會的舞台上演唱了70次伊索爾德這個角色,使《崔斯坦與伊索德》成為大都會歌劇院歷史上最賣座的劇目之一。其中有九場是周六午後場的廣播演出。[25]
錄音
[編輯]在她的眾多錄音中,與福特萬格勒合作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全劇被認為是她成熟的詮釋藝術的最佳代表,被廣泛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錄音之一。在她的職業生涯中,她錄製了許多藝術歌曲,尤其是葛利格的,這些都證明了她的聲音在多年的輿論風口上保持著穩定的美。Simax廠牌分卷發行了她的錄音全集。[26]
她戰前的錄音顯示了她的聲音最新鮮的光彩和清晰度,包括華格納、貝多芬的詠嘆調和葛利格歌曲,以及與勞里茨·梅爾基奧爾合作的《羅恩格林》、《帕西法爾》和《崔斯坦與伊索德》中的二重唱。這些唱片已經由RCA Victor以及拿索斯、Preiser和Romophone等廠牌重新發行了CD。[27][28][29][30]
許多大都會歌劇院的廣播錄音也倖存下來,並在收藏家中流傳,在21世紀初還被製成了CD。這些包括:
- 《女武神》:第一幕和第二幕片段,來自她1935年的首秀廣播;1937年(飾齊格琳德)和1940年[31]
- 《崔斯坦與伊索德》:1935年、1937年和1940年的演出全部有錄音[32][33]
- 《唐豪瑟》:1936年與梅爾基奧爾和蒂貝特的合作;以及1939年、1941年的錄音(後者有大都會歌劇院官方發行的密紋唱片)[34]
- 《齊格弗里德》:1937年,與梅爾基奧爾和弗里德里希·紹爾的合作(拿索斯和Guild發行)[35]
- 《羅恩格林》:1937年與勒內·邁松的合作
- 《費德里奧》:1941年,布魯諾·瓦爾特指揮(拿索斯發行)[36]
- 《阿爾切斯特》:1952年(Walhall發行)[37]
二戰後,她有許多重要的錄音室錄音,包括:
- 華格納選段,包括《齊格弗里德》最後的二重唱(Testament發行CD,版權來自EMI)[38]
- 《諸神的黃昏》:最後場景,威廉·福特萬格勒指揮(EMI)[39]
- 《崔斯坦與伊索德》全劇:福特萬格勒指揮(EMI)[40]
- 挪威藝術歌曲(EMI)[41]
- 《尼伯龍根的指環》:1950年,福特萬格勒指揮史卡拉歌劇院,與洛倫茨、斯萬霍爾姆和法蘭茲的合作[42]
- 《諸神的黃昏》:1955年,厄伊溫·菲耶爾斯塔指揮,與英格麗德·比約納和斯萬霍爾姆的合作(Urania和Walhall發行)[43]
也許她最著名的歌劇錄音仍然是1952年與福特萬格勒合作的《特與伊》,這張唱片從未絕版過。EMI和拿索斯等公司都發行了同一錄音。因為她已經57歲了,她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達到第二幕的最高C音,所以同意由伊莉莎白·舒娃茲柯芙為此提供她的聲音。[40]另外兩個值得注意的特里斯坦是兩場現場演出:1936年5月18日和6月2日的倫敦演出,由梅爾基奧爾演唱特里斯坦,埃馬努埃爾·利斯特演唱馬克國王,薩拜因·卡爾特演唱布蘭甘特,赫伯特·揚森演唱庫文納爾,弗里茲·萊納指揮倫敦愛樂樂團[44];1948年8月20日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哥倫布劇院演出,由斯萬霍爾姆演唱特里斯坦,路德維希·韋伯演唱馬克國王,維奧麗卡·烏爾蘇萊亞克演唱布蘭甘特,漢斯·霍特爾演唱庫文納爾,埃里希·克萊伯指揮。[45]
有兩場現場音樂會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
- 理查·史特勞斯《最後四首歌》的世界首演,以及《崔斯坦與伊索德》和《諸神的黃昏》選段,福特萬格勒指揮愛樂樂團,1950年5月22日於倫敦(Testament發行)[19]
- 美國的告別演出,麥克阿瑟指揮Symphony of the Air,1955年3月20日於卡內基音樂廳(包括《女武神》第一幕選段、《諸神的黃昏》最後場景、《特與伊》的愛之死,以及魏森東克之歌)[46]
此外:
- 弗拉格斯塔1951年在倫敦美人魚劇院出演普賽爾的《蒂朵與艾尼亞斯》有相同陣容(包括導演)的錄音室版本,除了侍女貝琳達原本由瑪吉·泰特演唱,錄音室中為舒娃茲柯芙,(HMV ALP 1026,EMG評論1953年1月)。[47]Walhall廠牌發行了一份與泰特合作的現場錄音。[48]
- 她也延長了《阿爾切斯特》的告別演出(義大利語原版由傑蘭特·瓊斯編輯)與拉烏爾·約賓(Raoul Jobin)、亞歷山大·揚、馬里昂·洛(Marion Lowe)、托馬斯·赫姆斯利(Thomas Hemsley)、瓊·克拉克(Joan Clark)、羅斯瑪麗·塞耶(Rosemary Thayer)、傑蘭特·瓊斯樂團和合唱團錄製(她的部分錄製於1956年4月28日、4月30日和5月1日)。[49]
1956年,她將錄製業務轉到了迪卡,在她職業生涯的秋天,她又在那裡錄製了一些重要的錄音室唱片:
- 葛利格、西貝流士、布拉姆斯等的幾張專輯,管弦樂團或鋼琴伴奏[50]
- 讚美詩(傳統挪威語讚美詩)[51]
- 華格納詠嘆調與克納佩茨布施(立體聲)的合作[52]
- 《女武神》第一、三幕(分別飾演齊格琳德和布倫希爾德),以及第二幕中的布倫希爾德/齊格蒙德二重唱(這些由克納佩茨布施和蕭提指揮,為迪卡的《指環》全劇項目做準備)[53]
- 她在1958年的迪卡《萊茵的黃金》中扮演弗里卡的告別演繹[54]
幾乎在她生命的最後階段,弗拉格斯塔仍然保持著良好的嗓音,儘管她越來越多地演唱女中音的音樂材料,或以女中音音域演唱。除了《萊茵的黃金》中的弗里卡(女中音角色)之外,迪卡公司還計劃讓她在《指環》全劇中扮演《女武神》的弗里卡和《諸神的黃昏》的瓦爾特洛德(最終,這兩個角色都由克里絲塔·路德維希演唱),並且還準備錄製布拉姆斯的《四首嚴肅歌曲》和《女中音狂想曲》;這些計劃在她最後病逝後才不得已被擱置,這也證明了她一貫出色的歌唱能力,以及她到最後都被唱片公司和公眾所尊重和愛戴。[55]
參考文獻
[編輯]- 注釋
- ^ Kirsten Flagstad Museum. visitoslo.com. Oslo Visitor Centre. [February 15,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0).
And as her place, she chose the birthplace of Hamar.
- ^ Ewen, David. 1949. Men and Women Who Make Music. New York: Merlin Press, p. 10.
- ^ Kirsten Flagstad (Store norske leksikon). Snl.no. [2013-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8).
- ^ Svendsen, T.O. and Nyhus, R. and Otterbeck, J. Flagstad: et kunstnerliv. ISBN 9788292845066, 2013 Opera forl.
- ^ Rollebilde. Kirsten Flagstad som Agathe i Jegerbruden, opera av Carl Maria von Weber. Både rolledebut og debut ved Stora Teatern, Göteborg 4. oktober 1928. Kirsten Flagstadmuseets fotosamling.
- ^ Bayreuth Bühnenfestspiele Programmheft, 1934. Archivmaterial. Mykenae Verlag.
- ^ 7.0 7.1 7.2 7.3 Vogt, Howard. Flagstad: Singer of the Century London: Specker and Warburg, 1987
- ^ 8.0 8.1 8.2 8.3 McArthur, Edwin. Flagstad: a personal memoir Da Capo Press, 1980
- ^ Kirsten Flagstad - Hollywood Walk of Fame. walkoffame.com. Hollywood Walk of Fame. [2022年7月20日].
- ^ Opera News, Vol 27, p. 31. 1962 Metropolitan Opera Guild.
- ^ Flagstad Sings. 時代雜誌. 27 July 1942 [18 January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3, 2009).
- ^ cited by Bing in his first autobiography, 5,000 Nights at the Met
- ^ "The Valkyrie in English", The Times, 3 March 1948, p. 8
- ^ Opera, Vol. 14, p. 47. 1963 George Henry Hubert Lascelles Earl of Harewood.
- ^ Earl of Harewood: Kobbé's Complete Opera Book (Putnam, London 1958 printing), p. 16.
- ^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Opera, ISBN 9780810879430, p. 130. Scott L. Balthazar. 2013 Scarecrow Press.
- ^ Richard Strauss and His World, ISBN 9780691027623, p. 92. Bryan Gilliam. 1992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 Zoltan Rockenbauer/Karoly Dan, modified by Youngrok LEE. Wilhelm Furtwängler's discography(3), from Mozart to Verdi ; Youngrok LEE's music Page. Fischer.hosting.paran.com. [2013-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0).
- ^ 19.0 19.1 Strauss / Wagner: Four Last Songs (World Première) / Tristan und Isolde · Götterdämmerung (excerpts). Testament SBT 1410, CD.
- ^ 這份《最後四首歌》的廣播錄音有一些爭議,它只存在於電台廣播的接收端,質量不一。一些消息來源(包括由Testament廠牌發行的版本)稱該錄音是現場表演本身;另一些消息來源則稱它是當天早些時候的彩排,並稱音樂會的史特勞斯部分沒有現存的錄音。無論這方面的結果如何,前半部分的史特勞斯聽起來和後半部分華格納的來源並不同,後者的聲音更好,而且其真實性也沒有任何疑問。[19]
- ^ The Norseman, Vols. 47-48, p. 4. Dreyer. 2007 Nordmanns-forbundet.
- ^ The American-Scandinavian Review, pp. 176-178. Henry Goddard Leach. 1940 American-Scandinavian Foundation.
- ^ Kirsten Flagstads repertoar og forestillinger. [May 18,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3).
- ^ Designed in Norway: Current Norwegian Industrial Design, Graphics, and Architecture, ISBN 9780935119121. 1998 Chicago Athenaeum, Museum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 ^ From the Metropolitan Opera website/Met history/historical archives. See external links.
- ^ Kirsten Flagstad. Simax PSC 1821-5, 12 CDs.
- ^ Great Wagner Duets. Naxos Historical 8.110723, CD.
- ^ Wagner, Schumann: Arias - Duets With Flagstad & Lehmann. RCA Victor Gold Seal 7914-2-RG, CD.
- ^ Wagner: Arias - Duets With Melchior. RCA Victor Gold Seal 7915-2-RG, CD.
- ^ Grieg's Haugtussa And The Complete 1937 Victor Recordings. Romophone 81023-2, CD.
- ^ Wagner: Die Walküre. Archipel ARPCD 0039, 3CDs.
- ^ Wagner: Tristan und Isolde. West Hill Radio Archives WHRA 6001, 3CDs.
- ^ Wagner: Tristan und Isolde. EMI Classics CHS 764037 2, 3CDs.
- ^ Wagner: Tannhäuser. Met Historic Recordings MET-12, 4 LPs.
- ^ Wagner: The Ring - Der Ring Des Nibelungen. Naxos Historical 8.501106, 11 CDs.
- ^ Beethoven: Fidelio. Naxos Historical 8.110054-55, 2 CDs.
- ^ Gluck: Alceste. Walhall WLCD 0014, 2CDs.
- ^ EMI Treasures Restored. Testament SBT 0090, CD.
- ^ Wagner: Operatic Excerpts. EMI Classics 7 64935 2, 2CDs.
- ^ 40.0 40.1 Wagner: Tristan und Isolde. EMI Classics 5 85873 2, 4 CDs.
- ^ Norwegian Songs. EMI CDH 7 63305 2, CD.
- ^ Wagner: Der Ring des Nibelungen. Falcon Neue Medien 35053, 12 CDs.
- ^ Wagner: Götterdämmerung. Walhall Eternity Series WLCD 0178, 4 CDs.
- ^ Wagner: Tristan und Isolde. Naxos Historical 8.110068-70, 3 CDs.
- ^ Wagner: Tristan und Isolde. Walhall WLCD0195, 3 CDs.
- ^ Memorial Album. World Record Club T 366-7, 2 LPs.
- ^ E. Sackville-West and D. Shawe-Taylor, The Record Year 2 (Collins, London 1953), 235-6; M. Teyte, Star on the Door (Putnam, London 1958), 184-5.
- ^ Purcell: Dido and Aeneas. Walhall WLCD 0186, CD.
- ^ Gluck: Alceste. Decca LXT 5273-6, 4 LPs.
- ^ Kirsten Flagstad Edition. Decca 440 490-2, 5 CDs.
- ^ Hymns Of Norway. Decca LXT 5662, LP.
- ^ Wagner Recital - Wesendonck Lieder. Decca LXT.5249, LP.
- ^ Wagner: Die Walküre, Act I. Decca 425 963-2, CD.
- ^ Wagner: Das Rheingold. Decca LXT 5495-6-7, 3 LPs.
- ^ "Mme. Kirsten Flagstad", The Times, 10 December 1962, p. 14
- 來源
- Biancolli, Louis: The Flagstad Manuscript :an autobiography as told to L.B. (Putnam, New York: 1952, Heinemann London 1953) 293 pgs available online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4-01-23.[缺少ISBN]
- McArthur, Edwin: Flagstad: A Personal Memoir (Alfred A. Knopf, New York, reprint 1980).
- Rasponi, Lanfranco: The Last Prima Donnas (Alfred A Knopf. 1956) ISBN 0-87910-040-0
- Rein, Aslaug: Kirsten Flagstad (Oslo: Mortensen, 1967)
- Gunnarson, Torstein: Sannheten om Kirsten Flagstad (Oslo: 1985)
- Vogt, Howard: Flagstad: Singer of the Century (Specker and Warburg, London, 1987).
- Metropolitan Opera website/Met history/historical archives. See external links.
進一步閱讀
[編輯]- Liese, Kirsten, Wagnerian Heroines. A Century Of Great Isoldes and Brünnhildes, English translation: Charles Scribner, Edition Karo, Berlin, 2013. OCLC 844683799
外部連結
[編輯]- 希爾斯滕·弗拉格斯塔收藏(ARS.2004-01),斯坦福錄音檔案庫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希爾斯滕·弗拉格斯塔非商業錄音集,1935年至1960年(歌手的私人檔案)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希爾斯滕·弗拉格斯塔博物館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希爾斯滕·弗拉格斯塔音樂節
- YouTube上的弗拉格斯塔談1938年廣播大會的影片
- 蒂莫西·洛克利(Timothy Lockley)撰寫的弗拉格斯塔商業和現場錄音列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希爾斯滕·弗拉格斯塔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Metoperafamily.org上的大都會歌劇院歷史(2011年7月28日訪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希爾斯滕·弗拉格斯塔演唱《啊!負心人》以及《阿爾切斯特》、《女武神》、《羅恩格林》、《唐豪瑟》和《崔斯坦與伊索德》選段(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