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螺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法螺 (器具)
藏傳佛教使用的全包金法螺清代文物

螺號螺角是一種唇振氣鳴的吹奏樂器,用軟體動物法螺的貝殼製成,常用於宗教儀式。

宗教文化

[編輯]

螺號作為佛教法器時稱為法螺英語Shankha,又稱梵貝。它是古印度諸宗教共同的法器,用於宗教儀式的歷史非常悠久。

傳說釋迦牟尼鹿野苑初轉法輪時,帝釋天等曾將一支右旋白法螺獻給佛祖,從此右旋白海螺即作為吉祥圓滿的象徵在佛教中廣為應用。法螺隨佛教傳入中國。現在中國的蒙古滿納西民族依然採用。法螺是藏族的八瑞相(亦稱八吉祥徽藏八仙藏八寶)之一。

各語言中的稱呼

[編輯]

漢語稱為梵貝螺號法螺玉螺玉蠡梵語稱之為Sankha藏語音譯為東嘎統嘎董嘎爾等,蒙古語音譯為凍思傣語音譯為海三韓語稱之為螺角(나각)。現代漢語中一般用於佛教儀式的才稱法螺,作為普通樂器使用者直接稱呼為螺號,如兒歌《小螺號》。

歷史

[編輯]
藏傳佛教使用的包銀雙身護法刻法螺清代文物
  • 鳩摩羅什(343年—413年)《妙法蓮花經·卷一》中提到「吹大法螺」,《妙法蓮花經·方便品》中有:「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
  • 求那跋陀羅(Gunabhadra,394年—468年)譯《大法鼓經·上卷》有:「吹大法蠡。」
  • 北魏雲崗石窟中有吹法螺的伎樂形像。

時期

[編輯]
  • 舊唐書·音樂志》載:「貝,蠡也,容可數升,並吹之以節樂,亦出南蠻。」
  • 唐貞元十七年(801年),驃國所獻樂器中有玉螺。
  • 唐代詩人白居易作《驃國樂》有:「玉螺一吹椎髻聳,銅鼓一擊文身踴」。

時期

[編輯]

時期

[編輯]

製作

[編輯]

法螺選用天然長成的大海螺殼製作,一般螺殼長25厘米—33厘米,多選用顏色清白或有花條紋的右旋海螺。製作時須磨穿螺尖,並附有圓錐形或直筒形的吹嘴。有些法螺在螺的兩端鑽孔穿繩以方便攜帶。有些法螺還鑲嵌有銅片或銀片作為裝飾。其中鑲翅法螺裝飾更為華麗,將螺身中部至螺口用銅片或銀片製成翅形裝飾物,且在翅尾還綴有圓環並系以絲穗彩綢。

吹奏

[編輯]

吹奏時持握螺口,兩唇緊貼吹嘴送氣,就可以發出嗚嗚的聲音。法螺的音高音色因螺身大小、形狀而不同,螺紋細、少者音色明亮,反之音色深厚。

使用

[編輯]
藏傳佛教使用的無包刻大黑天法螺清代文物

在藏族的風俗中,一般將不裝飾的法螺置於青稞上,供奉於正殿;裝飾有金銀的法螺則用於各種法事活動。

法螺除用作佛教法器外,還用於各民族的軍事、勞動和娛樂生活中。藏族的羌姆舞蹈表演也使用法螺。在浙江東部漢族的民間器樂合奏「舟山鑼鼓」中海螺作為色彩性樂器使用。在廣東、廣西、福建等地民間以吹海螺作為召集群眾聚會的信號。

著名法螺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