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齋書錄解題
著者概述
[編輯]陳振孫幼年好學,性喜藏書,「嘗於《班書》志傳錄出諸詔,與紀中相附,以便覽閱」。[1]嘉熙二年(1238年)陳振孫在臨安(今杭州)開始編撰此書,晚年退休時,仍繼續購書、抄書不綴,分經、史、子、集4錄,53類,收書多達3039種,超過晁公武的《郡齋讀書志》一倍,甚至藏量超過了國家書目《中興館閣書目》。[2]《直齋書錄解題》與《郡齋讀書志》齊名,被譽私家書目的「雙璧」。周密稱:「近年惟直齋陳氏書最多,蓋嘗仕於莆,傳錄夾漈鄭氏、方氏、林氏、吳氏舊書至五萬一千一百八十餘卷,且仿《讀書志》作解題,極其精詳。」[3]
內容主旨
[編輯]原書五十六卷已佚,《永樂大典》收錄有此書,清初修《四庫全書》時編為22卷。卷一:〈易〉;卷二 :〈書〉、〈詩〉、〈禮〉;卷三:〈春秋〉、〈孝經〉、〈語孟〉、〈讖緯〉、〈經解〉、〈小學〉;卷四 :〈正史〉、〈別史〉、〈編年〉、〈起居注〉;卷五:〈詔令〉、〈偽史〉、〈雜史〉、〈典故〉;卷六:〈職官〉、〈禮注〉、〈時令〉;卷七:〈傳記〉、〈法令〉;卷八:〈譜牒〉、〈目錄〉、〈地理〉;卷九:〈儒家〉、〈道家〉;卷十:〈法家〉 、〈名家〉、〈墨家〉 、〈縱橫家〉 、〈農家〉 、〈雜家〉;卷十一:〈小說家〉;卷十二:〈神仙〉、〈釋氏〉、〈兵書〉、〈曆象〉、〈陰陽家〉、〈十筮形法〉;卷十三:〈醫書〉;卷十四:〈音樂〉、〈雜藝〉、〈類書〉;卷十五:〈楚辭〉、〈總集〉;卷十六:〈別集〉上;卷十七:〈別集〉中;卷十八:〈別集〉下;卷十九:〈詩集〉上;卷二十:〈詩集〉下;卷二十一:〈歌詞〉;卷二十二:〈章奏〉、〈文史〉 。每錄之下有大序一篇,惜已隨原書佚亡,今只剩其中九類有小序。乾隆四十三年(1704年),盧文弨以四庫館本爲基礎,校以「元本」殘卷兩種,撰《新訂直齋書錄解題》,恢復原書次第,「據之定為五十六卷」。
《直齋書錄解題》本身的圖書分類繼承傳統目錄的分類,最明顯就是效法《郡齋讀書志》。但亦有其創見,如提出「語孟類」,自《漢書·藝文志》以來,歷代都把《孟子》列入子部儒家類。《直齋書錄解題》把《孟子》與《論語》合爲「語孟類」,書中解釋說「天下學者咸曰孔孟。孟子之書固非荀、揚以降所可同日語也。……故今合爲一類。」。其他還有別史、詔令、法令、時令、音樂等新的類目,事實上是改《七錄》的儀典為禮注,改法制為法令,《七錄》之舊事及《新唐書·藝文志》之故事改為典故;另外《崇文總目》的歲時改為時令。每書寫一篇敘錄稱之為解題,內容豐富,主要是推斷撰述的時間,論考作者之時代 。《四庫全書總目》推許說:「古書之不傳於今者,得藉是以求其崖略;其傳於今者,得藉是以辨其真偽,核其異同。亦考證之所必資,不可廢也。」
《直齋書錄解題》也有不足之處,例如只是沿襲《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的二級類目,不如《通志·藝文略》三級類目有12大類、82小類,小類再細分422種,更為完整。另外,《直齋書錄解題》亦未能反映出新式分類,如《郡齋讀書志》和《遂初堂書目》的「史評」,《中興館閣書目》的「史抄」,還有其他如「紀事本末」等新體皆闕如。又如《春秋類事始末》本應列入「史部·紀事本末」,但《解題》未設此類,或該入「史部」,結果列入「經部」,是美中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