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伊齊·史麥塔納
貝多伊齊·史麥塔納 Bedřich Smetana | |
---|---|
出生 | 奧地利帝國利托米什爾 | 1824年3月2日
逝世 | 1884年5月12日 奧匈帝國布拉格 | (60歲)
國籍 | 奧地利帝國(-1867) 奧匈帝國(1867-1884) |
知名作品 | 歌劇《被出賣的新嫁娘》《吻》,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包括《莫爾道河》),第一弦樂四重奏「我的一生」 |
所屬時期/樂派 | 浪漫主義 |
擅長類型 | 歌劇,管弦樂,室內樂,鋼琴獨奏曲 |
簽名 | |
貝多伊齊·史麥塔納(捷克語:Bedřich Smetana,捷克語發音:[ˈbɛdr̝ɪx ˈsmɛtana]( 聆聽);1824年3月2日—1884年5月12日),捷克作曲家。他的音樂成功發揚了捷克民族文化,和捷克的獨立密不可分,因此被譽為捷克音樂之父。在國際間他以歌劇《被出賣的新嫁娘》最具代表性;包括交響詩組曲《我的祖國》細膩地演繹了捷克的歷史、傳說故事和景緻,以及第一號弦樂四重奏《我的一生》。
生涯
[編輯]史麥塔納是一啤酒釀製人之子,以腓特烈·史麥塔納受洗。成年後他有意用捷克名Bedřich再受洗。
史麥塔納早年即受到鋼琴教育。從1843到1847年他在布拉格當音樂老師,但並沒放棄學業,他受到布拉格音樂學院揚·貝德里奇·基特爾的鼓勵和幫助,在約瑟夫·普羅克施門下學習。普羅克施、基特爾、史麥塔納和音樂史家奧古斯特·威廉·安布羅斯組成一個音樂愛國小組,他們以新浪漫音樂–如華格納–為其創作理念的起點。一如華格納,史麥塔納還在1848年參加了1848年革命,同時他在布拉格開辦了自己的音樂學校。
1856年他因為政治原因離開了自己的祖國,到瑞典哥德堡成為當地愛樂協會(瑞典語:Harmoniska Sällskapet)的指揮。當奧地利的專制制度有所放緩之後,他於1861年返回布拉格,並且不知疲倦的投入到捷克音樂的發展中去。1861年,愛國歌唱協會 Hlahol 成立,1862年布拉格捷克臨時劇院(捷克語:České Prozatímní Divadlo)開幕,1863年還成立了藝術家協會「藝術討論」(捷克語:Umělecká Beseda)。
史麥塔納從1863年至1865年間是歌唱協會Hlahol的指導,1864到1869年捷克愛樂音樂會的指揮,1864年到1865年是報紙 Národní listy 的音樂評論員,1863到1870年是「藝術討論」音樂部的主席,1866年到1874年繼卡爾·康扎克後擔任捷克臨時劇院的樂隊長(捷克語:Kapelník)。1874年史麥塔納病重,並且失聰,這使得他淡出了公眾。但失聰並沒有讓作為作曲家的史麥塔納停下來,他患有嚴重的耳鳴。臨終前不久,精疲力盡的史麥塔納甚至被送到去精神疾病診所,1884年5月12日他在診所逝世。他的遺體被安葬在布拉格的威雪德墓園。
作品
[編輯]歌劇
[編輯]- 一個布蘭登堡人在波希米亞–Braniboři v Čechách (1862年 – 1863年) – 腳本: Karel Sabina 1866年1月5日過渡劇院
- 被出賣的新嫁娘 – Prodaná nevĕsta (1864年 – 1866年) – 腳本 Karel Sabina 1866年5月30日布拉格,過渡劇院,終稿 – 1870年。
- 達利波 – (1866年 – 1867年) – 腳本 Josef Wenzig 和 Ervín Špindler 1868年5月16日布拉格,過渡劇院,致布拉格國家劇院奠基。
- 麗布莎 – Libuše (1869年 – 1872年) – 腳本 Josef Wenzig 和und Ervín Špindler 1881年6月11日布拉格,布拉格國家劇院開幕,
- 兩位寡婦 – Dvĕ vdovy – 喜歌劇 (1873年 – 1874年) – 腳本 Emanuel Züngel 根據 F. Mallefille作品改編 1874年3月27日布拉格,終稿 1878年
- 吻 – Hubička (1875年 – 1876年) – 腳本 Eliška Krásnohorská 1876年11月7日 布拉格
- 秘密 – Tajemství (1877年 – 1878年) – 腳本 Eliška Krásnohorská 1878年9月18日布拉格
- 魔鬼牆 – Čertova stĕna – (1880年) – 腳本 Eliška Krásnohorská 1882年10月29日 布拉格
- 薇奧拉 – Viola - 浪漫歌劇,片斷 – (1872年 – 1884年) – 腳本 Eliška Krásnohorská 根據 威廉·莎士比亞的第十二夜 2000年音樂會演出,2001年布拉格,國家歌劇院
管弦樂
[編輯]- 《勝利交響曲,E-Dur,op.6 (1853–1854)》。首演於1855年。史麥塔納在這部作品中運用了《奧地利皇帝頌》的旋律。交響曲是獻給茜茜公主的。史麥塔納給她寄去了作品的一個抄本,但並沒有得到任何回復。第一樂章 Allegro vivace, 第二樂章 Satz Largo maestoso, 第三樂章 Satz Scherzo: Allegro vivo, 第四樂章 Finale: Allegro non troppo ma energico.
- 音詩組曲《我的祖國》,創作於1874年-1879年,由六部分組成: Vyšehrad(高堡)、Vltava(莫爾道河)、Šárka(薩爾卡), Z českých luhů a hájů (來自波希米亞的小樹林和河流)、 Tábor(塔波爾)、 Blaník(布拉尼克山),其中「莫爾道河」最出名。
- 交響詩《理查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