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赫爾辛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赫爾辛基
赫爾辛基
Helsinki(芬蘭文)
Helsingfors(瑞典文)
城市
Helsingin kaupunki
Helsingfors stad
赫爾辛基徽章
徽章
綽號:Stadi, Hesa (芬蘭文)
staden, Hfors (瑞典文)[1]
赫爾辛基在芬蘭的位置
赫爾辛基
赫爾辛基
赫爾辛基在芬蘭的位置
坐標:60°10′15″N 24°56′15″E / 60.1708°N 24.9375°E / 60.1708; 24.9375
國家芬蘭
行政區新地區
次區赫爾辛基次區
賦權1550年
首都1812年
政府
 • 市長尤哈納·瓦爾蒂艾寧
面積(2018年1月1日)[2]
 • 城市715.48 平方公里(276.25 平方英里)
 • 都會區3,697.52 平方公里(1,427.62 平方英里)
人口(2019年1月31日)[3]
 • 城市650,058人
 • 密度909人/平方公里(2,353人/平方英里)
 • 市區1,231,595
 • 都會區1,495,271
郵遞區號FI-00xxx
電話區號+358-9
網站www.hel.fi

赫爾辛基芬蘭語Helsinki [ˈhelsiŋki] 瑞典語Helsingfors [ˌhɛlsɪŋˈfɔʂː] ),是芬蘭首都及最大城市,芬蘭語瑞典語同為官方語言。赫爾辛基位於新地區,芬蘭南端的芬蘭灣岸邊。在2017年底,赫爾辛基人口為643,272人[4]。所謂「大赫爾辛基」是由赫爾辛基和埃斯波萬塔考尼艾寧四個城市一起組成的首都地區及周邊市鎮所組成的都會區,在2014年底的統計中有1,420,284人[5]

赫爾辛基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北部約80公里處,距離西南的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約400公里,距離東邊的俄羅斯聖彼得堡約300公里。這三座城市與赫爾辛基在歷史上有著密切聯繫。

位於鄰近萬塔市的赫爾辛基-萬塔機場服務赫爾辛基及整個都會區,該機場有很多航班飛至歐洲和亞洲的目的地。

赫爾辛基是2012年的世界設計之都195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城市,也主辦了2007年的第52屆歐洲歌唱大賽[6]

赫爾辛基具有高標準的城市生活品質。2011年英國雜誌《Monocle》在其宜居城市指數排行榜中把赫爾辛基列為第一名[7]。在2016年的經濟學人信息社的宜居調查中,赫爾辛基在140個城市中排名第九[8]

歷史

[編輯]
1820年重建前的赫爾辛基

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一世為了和漢薩同盟的城市塔林爭奪貿易,於1550年在塔林對面的波羅的海海岸修建了這個城市,命名為赫爾辛基,開始了她的歷史。當初建城時,地區的不毛貧瘠、戰爭和疫症的爆發都阻礙了赫爾辛基的發展。由於1561年古斯塔夫一世攻占了塔林,赫爾辛基就沒有發展的意義了。所以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赫爾辛基仍然維持在一個海邊小城鎮的規模,相比於其它在波羅的海沿岸繁榮的貿易中心來說,赫爾辛基的確是相形見拙。1748年建立斯韋阿堡海軍防禦工事對抗在伊莉莎白·彼得羅芙娜女皇統領下俄羅斯帝國的擴張壓力,提升了赫爾辛基的地位,但直至1809年俄羅斯帝國芬蘭戰爭打敗瑞典,合併了芬蘭,成立了自治的芬蘭大公國之後,赫爾辛基才正式開始發展成為一個主要城市。

赫爾辛基老教堂(攝於1908年)

為了在芬蘭境內消除瑞典的勢力,和便於管理,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將芬蘭的首都由鄰近瑞典邊界的圖爾庫搬遷到赫爾辛基。芬蘭的唯一一所大學奧布皇家學院,亦於1827年遷到赫爾辛基,並成為今天的赫爾辛基大學。這次搬遷更加鞏固了赫爾辛基首都的地位,之後的數十年赫爾辛基經歷了空前的發展,具備了成為20世紀世界級首都的基本條件。這個轉變最先發生在下城區的中心部分,該區以新古典主義的風格重建,類似聖彼得堡的建築。另外科技的發展,例如鐵路和工業化進程都是赫爾辛基發展背後的關鍵。

1918年的芬蘭內戰之中,戰爭的首日1月28日赫爾辛基就落入了紅軍之手。在一輪小規模的戰鬥之後,整個芬蘭南部都受到紅軍的控制。雖然有些參議員和官員都仍躲藏在首都,但參議院仍遷到了瓦薩。當戰爭的情勢轉向對紅軍不利的時候,支持芬蘭白軍的德軍於年4月重奪了赫爾辛基。與坦佩雷不同,赫爾辛基相對受到的破壞較少。白軍勝利後,很多前紅軍的士兵和通敵者都被囚禁在遍布全國的監獄之中。最大的一個監獄,囚禁了大約13,300人,是位於赫爾辛基的前海軍基地芬蘭城堡。雖然內戰對社會造成一個不可忽視的創傷,但國內人民的生活質素和整個城市都在之後十年獲得改善。有名的建築師例如埃列爾·薩里寧為赫爾辛基制訂了多個發展弘大的發展計劃,但它們並沒有完全實現。

冬季戰爭(1939-40年)和繼續戰爭(1941-44年)之中,因為二戰中芬蘭為納粹德國盟友及參與蘇德戰爭使赫爾辛基都受到蘇聯空軍的空中轟炸。最龐大的一次發生於1944年春季,超過2000架蘇軍轟炸機對赫爾辛基投下了16,000枚炸彈。但是由於赫爾辛基的空中防禦出色,相比於歐洲其它受到嚴重轟炸破壞的城市,赫爾辛基的受破壞程度較小。只有很少炸彈投入到人口密集的地區。

儘管經歷了紛亂的20世紀上半葉,赫爾辛基仍然繼續穩定發展。1970年代赫爾辛基快速的城市化與歐洲其它地方相比都是較遲,後來到1990年代,都會區的人口增長了三倍,令到赫爾辛基都會區成為了當時歐盟內發展最快的城市中心之一。赫爾辛基相對較小的人口密度及其獨特的結構都歸咎於其較遲緩的城市化過程。

地理

[編輯]
哨兵2號衛星於2020年6月拍攝的赫爾辛基

赫爾辛基有"波羅的海的女兒"的美譽。是歐亞大陸最北端、全球第二北端的首都。城市坐落於一個半島的尖端處,並有315座島嶼。市中心區位於該半島的南部。市中心的一些區域裡人口密度非常高,在卡利奧這個區域,平均每平方公里達16,494人(42,720人每平方英里),但是整個赫爾辛基平均每平方公里才3,050人(7,900人每平方英里)。相對於歐洲的其他國家首都而言,赫爾辛基人口十分稀疏[9][10]。市中心之外大多是二戰後修建的由林帶隔離開來的住宅區。從市中心到赫爾辛基北部邊界有一條狹長並長達10公里的赫爾辛基中央公園,它是居民的重要休閒區域。在赫爾辛基有11,000個船位,並擁有毗鄰首都地區超過14,000公頃的捕魚海域。大約有60種魚類生活在該海域,休閒釣魚倍受歡迎。

赫爾辛基的主要島嶼包括伴侶島瓦利島勞塔薩里、高島。高島也是芬蘭最大的動物園—赫爾辛基動物園所在地。其它值得一提的島嶼有作為要塞島嶼的芬蘭城堡、軍事化的島嶼桑塔哈米納、以及伊索島花楸島在夏天是男同性戀者及天體主義者倍受喜愛的地方,就如紐約市的火島一樣。

氣候

[編輯]
赫爾辛基市中心(凱薩涅米英語Kaisaniemi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8.5
(47.3)
11.8
(53.2)
17.1
(62.8)
21.9
(71.4)
29.6
(85.3)
32.0
(89.6)
33.1
(91.6)
31.2
(88.2)
26.2
(79.2)
19.4
(66.9)
11.6
(52.9)
10.0
(50.0)
33.1
(91.6)
平均高溫 °C(°F) −1.3
(29.7)
−1.9
(28.6)
1.6
(34.9)
7.6
(45.7)
14.4
(57.9)
18.5
(65.3)
21.5
(70.7)
19.8
(67.6)
14.6
(58.3)
9.0
(48.2)
3.7
(38.7)
0.5
(32.9)
9.0
(48.2)
日均氣溫 °C(°F) −3.9
(25.0)
−4.7
(23.5)
−1.3
(29.7)
3.9
(39.0)
10.2
(50.4)
14.6
(58.3)
17.8
(64.0)
16.3
(61.3)
11.5
(52.7)
6.6
(43.9)
1.6
(34.9)
−2.0
(28.4)
5.9
(42.6)
平均低溫 °C(°F) −6.5
(20.3)
−7.4
(18.7)
−4.1
(24.6)
0.8
(33.4)
6.3
(43.3)
10.9
(51.6)
14.2
(57.6)
13.1
(55.6)
8.7
(47.7)
4.3
(39.7)
−0.6
(30.9)
−4.5
(23.9)
2.9
(37.2)
歷史最低溫 °C(°F) −34.3
(−29.7)
−31.5
(−24.7)
−24.5
(−12.1)
−16.3
(2.7)
−4.8
(23.4)
0.7
(33.3)
5.4
(41.7)
2.8
(37.0)
−4.5
(23.9)
−11.6
(11.1)
−18.6
(−1.5)
−29.5
(−21.1)
−34.3
(−29.7)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52
(2.0)
36
(1.4)
38
(1.5)
32
(1.3)
37
(1.5)
57
(2.2)
63
(2.5)
80
(3.1)
56
(2.2)
76
(3.0)
70
(2.8)
58
(2.3)
655
(25.8)
平均降雪量 cm(英寸) 20
(7.9)
24
(9.4)
15
(5.9)
0.4
(0.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1.2)
10
(3.9)
72
(28)
月均日照時數 38 70 138 194 284 297 291 238 150 93 36 29 1,858
資料來源:Climatological statistics for the normal period 1981–2010 [11]

註:降雨日表示日降雨量不少於 1.0 毫米

人口

[編輯]

赫爾辛基的女性人口比例達到53.4%,高於全國其他所有城市(芬蘭總人口中,女性占51.1%)。 赫爾辛基當前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達2,739.36,位居全國第一。預期壽命微低於全國平均,男性預期為75.1歲,女性預期為81.7歲。[12][13]

在1810年代,當芬蘭大公國把首都從圖爾庫遷至赫爾辛基後,赫爾辛基城市得到了迅速發展。自此起,雖然經歷了芬蘭內戰,但城市依然持續快速發展。自二戰結束至1970年代,大批遷徙的難民從鄉村來到芬蘭的城市裡來,特別是赫爾辛基。在1944年至1969年,赫爾辛基人口從275,000人[14]增長到525,600人[15]

1960年代,赫爾辛基的人口增長主要由於城市缺乏住房而漸漸衰退[16]。許多居民由此而搬到臨近的人口已經飆升過的埃斯波和萬塔。埃斯波的人口在6年內增長了九倍,從1950年的22,874人到2009年的244,353人,萬塔的人口則從1950年的14,976人到2009年的197,663人。

赫爾辛基都會區越來越稀缺的住房和高消費的生活,給上班族們帶來巨大的壓力。這使得他們不得不在以前是鄉村或者更遠的地方。

這些城市人口戲劇性的增長,更加強烈地推動了大赫爾辛基城市公共運輸領域和對垃圾的處理管理方面的合作。[17]

語言

[編輯]
1870–2013年說各種語言的人口比例
  芬蘭語
  瑞典語
  俄語
  其它

芬蘭語瑞典語是赫爾辛基的官方語言。在2016年有80.2%的居民的母語為芬蘭語,只有5.7%的居民的母語為瑞典語,另外有14.0%的居民的母語為其它語言[18]。現在的赫爾辛基方言英語Helsinki slang主要受到芬蘭語和英語的影響,但傳統上是深受俄語和瑞典語的影響。今日,芬蘭語已是說芬蘭語的人、說瑞典語的人和說其它語言的人(外來移民)在公共場合與陌生人交談的常用語言。但如果對方不會芬蘭語,就會改用英語交談。給母語為瑞典語的居民提供服務的城市和國家機構內通常會使用瑞典語。在商業中會說芬蘭語也是至關重要的,而且通常還是人才市場的一個基本要求[19]

說芬蘭語的居民在數量上於1890年超過說瑞典語的居民,而成為城市人口中的多數[20]。那時赫爾辛基的人口數量為61,530人[21]

外來移民

[編輯]

赫爾辛基是進入芬蘭的門戶,從絕對數量還是比例大小來看,該城市是芬蘭移民人口最多的城市。在赫爾辛基有超過140國籍的人口。外國公民占了城市人口的8%,而出生在外國的居民則占11.1%,原因是有的移民已取得芬蘭國籍[22]。在2012年,有68,375人[22]的母語不是芬蘭官方語言(芬蘭語和瑞典語),也不是芬蘭原著居民的三種薩米語。芬蘭移民人口的一半居住在大赫爾辛基地區,1/3居住在赫爾辛基市內[23]。2018年初時,近十萬的居民具有外國背景,赫爾辛基最大的移民群體來自前蘇聯愛沙尼亞索馬利亞伊拉克中華人民共和國[24]

經濟

[編輯]
斯托克曼旗艦店
赫爾辛基賭場

芬蘭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左右是在包括赫爾辛基在內的首都地區創造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大概是全國水平的1.3倍。

首都地區的人均總增加值是27個歐洲都市區的中間值的200%,和斯德哥爾摩或者巴黎都市區相當。總增加值的年增長率曾在4%左右。[25]

芬蘭的100家最大的公司中有83家公司的總部設在大赫爾辛基地區。200位薪水最高的公司管理人員中有三分之二的人住在大赫爾辛基地區,42%的人住在赫爾辛基。收入最高的50人的平均收入是165萬歐元。

文化

[編輯]
位於赫爾辛基鐵路廣場南側的阿黛濃美術館
2018年8月31日開張的阿莫斯瑞克斯美術館

博物館

[編輯]

位於赫爾辛基的最大的歷史性博物館是芬蘭國家博物館,裡面展示有從史前時期到21世紀的大量歷史文物。博物館建築本身是一個民族浪漫主義風格的新中世紀的城堡,也是一個吸引遊客的地方。另外一個主要的歷史性博物館是赫爾辛基市博物館,裡面介紹有赫爾辛基500年的歷史。赫爾辛基大學也有很多重要的博物館,包括赫爾辛基大學博物館芬蘭自然史博物館

芬蘭國家美術館包括三個博物館:展示經典芬蘭藝術的阿黛濃美術館、展示經典歐洲藝術的西內布呂科夫美術館以及奇亞斯瑪當代藝術博物館。阿黛濃美術館建築是建於19世紀新文藝復興風格的宮殿建築,為赫爾辛基主要的歷史性建築之一。奇亞斯瑪當代藝術博物館建築則是由美國建築家斯蒂文·霍爾設計的。所有三幢博物館建築都是由國家擁有的。

赫爾辛基市收藏的藝術品由赫爾辛基藝術博物館來管理。其展廳位於網球宮英語Tennispalatsi建築里。網球宮展廳之外的藝術品包括200多件戶外藝術品以及陳列在由赫爾辛基市所擁有的房產裡面的所有藝術品。

設計博物館是專門展示芬蘭和國際上包括工業設計、時裝和平面設計等設計展覽品。位於赫爾辛基的其它博物館還有芬蘭軍事博物館迪德里克森藝術博物館阿莫斯瑞克斯美術館和電車博物館等等。

此外,還有一個沒有自己藏品而是用來舉辦各種藝術展覽的赫爾辛基藝術廳

劇院

[編輯]

赫爾辛基有三家大的劇院:芬蘭國家劇院赫爾辛基市劇院瑞典語劇院。其他劇院包括亞歷山大劇院

音樂

[編輯]
赫爾辛基燈光節上的燈光藝術展

赫爾辛基有兩家大型的管弦樂團:赫爾辛基愛樂樂團芬蘭廣播交響樂團,兩者的主場演奏音樂廳都是赫爾辛基音樂廳。芬蘭唯一的全時專業歌劇院—芬蘭國家歌劇院—座落在赫爾辛基。很多揚名在外的樂隊也都起源於赫爾辛基。

市內的主要音樂場館除芬蘭國家歌劇院之外還有芬蘭大廈赫爾辛基音樂廳。赫爾辛基音樂廳建築里有部分空間是供西貝柳斯音樂學院使用的。大型音樂會和活動也會在赫爾辛基兩個冰球館哈特瓦爾體育館赫爾辛基冰球館里舉辦。

妖怪樂團(Lordi)贏得2006年歐洲歌唱大賽之後,2007年在芬蘭舉辦了歐洲歌唱大賽,舉辦的場館是哈特瓦爾體育館。

自2004年起的每年八月份上半月里在赫爾辛基舉辦潮流音樂節Flow Festival)。

藝術

[編輯]

赫爾辛基燈光節是在每年一月初時舉辦的燈光藝術節。赫爾辛基藝術節是在每年八月底九月初舉辦的藝術和文化節日。

旅遊

[編輯]
赫爾辛基頌歌中央圖書館

赫爾辛基是歐洲夏季旅遊勝地,尤其在夏至前後的白夜期間,由於地處高緯度,夏天太陽只落下四、五個小時,但氣溫不高,氣候涼爽,港口外幾個小島更是游泳的好地方。但冬季常為陰天,太陽僅在空中持續幾個小時,可是由於大西洋暖流,氣候並不寒冷。

城市景點列表

[編輯]
烏斯彭斯基主教座堂(俗稱紅教堂)

交通

[編輯]
赫爾辛基地區公路示意圖

道路

[編輯]

赫爾辛基地區的交通主幹道路有三條半圓形的環路:一環、二環和三環,這三條環路和通往芬蘭各地的高速路相交接。以往曾多次討論過在赫爾辛基市中心地下挖一條中央通道,但在2017年時這個計劃還是停留在圖紙當中。

赫爾辛基每千個居民中有390輛汽車[26]。跟相同人口數量和建築密度的其它城市相比,這個數目還不是太大,例如在布魯塞爾每千個居民中有480輛汽車、斯德哥爾摩為401、奧斯陸為413[27][28]

城際鐵路

[編輯]
赫爾辛基中央車站正面

赫爾辛基中央車站芬蘭鐵路網路的主車站。從赫爾辛基出發有兩條鐵路線:主線通往北部城市(坦佩雷奧盧羅瓦涅米等),海岸線通往西部城市(圖爾庫等)。主線在赫爾辛基之外的凱拉瓦分叉途經拉赫蒂通往東部城市及俄羅斯。

城際鐵路旅客中大部分是把赫爾辛基中央車站作為出發站或終點站。芬蘭的主要城市都可從赫爾辛基坐火車達到,出發班次每天有好幾趟。最頻繁的車次是去坦佩雷,在2017年裡每天有25班火車前往該市。從赫爾辛基出發的國際車次前往俄羅斯的聖彼得堡莫斯科。聖彼得堡-赫爾辛基車次為高速列車。自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當局關閉列車服務。

從赫爾辛基到塔林海底隧道也多次提議過[29]。如果建成之後,火車就可以從赫爾辛基出發,經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及波羅的海其它國家直通歐洲大陸。

航空

[編輯]

空中交通主要集中在赫爾辛基-萬塔機場,機場位於赫爾辛基市中心以北17公里的萬塔市內。赫爾辛基市內的赫爾辛基-馬爾米機場主要服務於通用和私人航空,但有將該機場廢除並改成住宅區的計劃。豌豆島直升機場則為直升飛機提供服務(已於2020年關閉)[30]

海運

[編輯]

像其它城市一樣,赫爾辛基是特意建立在海邊上以便發展航運。直至19世紀末,冬天海面結冰限制了海運的發展。但最近一百年來,在破冰船的幫助下通向赫爾辛基的航線在冬天也正常通航。很多破冰船就是在赫爾辛基希耶塔拉赫蒂造船廠建造的。輪船的到來和出海很久以來就成為赫爾辛基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從赫爾辛基去斯德哥爾摩塔林聖彼得堡的定期航線早在1837年就開始運行了。每年有超過300艘郵輪和三萬六千的郵輪遊客造訪赫爾辛基。維京客輪詩麗雅英語Silja Line塔林客英語Tallink及其它渡輪公司有開往塔林、斯德哥爾摩和德國北部等地方的定期旅客航線[31]

市區交通

[編輯]
赫爾辛基有軌電車

赫爾辛基都會區,公交系統是由赫爾辛基地區交通管理局來管理的。多樣化的公交系統包括有軌電車、近郊火車、地鐵、公交汽車、輪渡和共享單車。

赫爾辛基有軌電車自1900年開始起就連續用電驅動運行。在2017年11月共有11條電車線路。

赫爾辛基地鐵始運行於1982年,為芬蘭僅有的地鐵系統,雖然赫爾辛基近郊火車系統也以地鐵的頻率運作。之前赫爾辛基地鐵系統共有17個地鐵站,其中6個位於地下[32]。2017年11月18日通往赫爾辛基西部和埃斯波的西線地鐵正式運行[33]。西線地鐵新增了8個車站(2個在赫爾辛基市內,6個在埃斯波市內),新增的車站均位於地下。2022年12月3日西線地鐵全線貫通,向西延伸了5個車站[34][35]

近郊火車系統擁有平行於城際鐵路的專門的雙軌鐵道。近郊火車的鐵路環線把市中心和赫爾辛基-萬塔機場連接起來。電驅近郊火車服務始於1969年,之後逐步擴展。在2017年共有15條服務線路,其中一些延展至赫爾辛基地區之外。在高峰期頻繁的線路上每十分鐘出發一趟火車。

教育

[編輯]
建於1832年的赫爾辛基大學主樓(攝於1908年)

赫爾辛基有190所小學、41所中學和15所職業學校。41所中學中有一半是私人或國家政府主辦的,另外一半是赫爾辛基市政府主辦的。高等教育中有五所大學和四所應用科學大學(工學院)。

大學

[編輯]

應用科學大學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Ainiala, Terhi. Place Nam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Identities: The Uses of Names of Helsinki.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Languages of Finland. 2009 [2018-01-03] (英語). 
  2. ^ "Area of Finnish Municipalities 1.1.2018" (pdf). National Land Survey of Finland. [2020年4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年5月8日). 
  3. ^ Toivola, Joonas. Tilastokeskus - Väestön ennakkotilasto. www.stat.fi. [2020-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2) (芬蘭語). 
  4. ^ Kuntien avainluvut muuttujina Alue 2018 ja Tiedot. Tilastokeskus. [2019-03-03] (芬蘭語). [永久失效連結]
  5. ^ Tilastotietoja Helsingistä 2015 (pdf). Helsingin kaupungin tietokeskus. [2019-01-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2-06) (芬蘭語). 
  6. ^ World Design Capital Helsinki 2012. World Design Organization. [2020-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8) (英語). 
  7. ^ Most liveable city: Helsinki. Monocle. 2011-06-15 [2020-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5) (英語). 
  8. ^ Brinded, Lianna. The 9 best cities to live in the world. Business Insider. 2016-08-18 [2020-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8) (英語). 
  9. ^ Geography of Helsinki, Overview of Finland. easyexpat.com. [2014-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9). 
  10. ^ Helsinki —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 SOCS. McGill University. [2014-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1). 
  11. ^ Normal period 1981-2010. Finnish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 [2015-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1) (英語). 
  12. ^ Tapani Valkonen ym. Tutkimuksia 10/2007: Elinajanodotteen kehitys Helsingissä ja sen väestönosaryhmissä 1991–2005 (PDF). Helsingin kaupunki, tietokeskus. 2007-12-17 [2007-12-3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3-08). 
  13. ^ Tilastolaitoksen historiaa. Tilasto. Stat.fi. [2010-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24). 
  14. ^ Helsingin historia. Hel.fi. [2010-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23). 
  15. ^ Maan alle. Aatos.fi. [2010-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6). 
  16. ^ Butzin, Bernhard. Helsinki —aspects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GeoJournal. 1978-01, 2 (1). ISSN 0343-2521. doi:10.1007/BF00212573 (英語). 
  17. ^ HSY – Default. Hsy.fi. [2010-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25). 
  18. ^ General information on Helsinki. General information on Helsinki. 2017-01-19 [2017-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31) (英語). 
  19. ^ Immigrants Learning Swedish over Finnish Run into Problems | News | YLE Uutiset. yle.fi. 2010-11-04 [2017-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2) (英語). 
  20. ^ Saarikivi, Janne. Helsingin nimistön vaiheita. Scripta.kotus.fi. [2017-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0) (芬蘭語). 
  21. ^ Kysy.fi | Helsingin kaupunginkirjasto. Igs.kirjastot.fi. [2014-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04) (芬蘭語). 
  22. ^ 22.0 22.1 12 06 28 Tilastoja 23 Peuranen (PDF). City of Helsinki. [2014-02-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3-27) (芬蘭語). 
  23. ^ Katriina Pajari. Kolmannes maahanmuuttajista asuu Helsingissä – HS.fi – Kaupunki. HS.fi. 2008-12-07 [2010-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24. ^ Ulkomaalaistaustaisista yli puolet eurooppalaistaustaisia. Helsingin kaupunki. 2018-07-03 [2018-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8) (芬蘭語). 
  25. ^ The Regional Economy of Helsinki from a European Perspective (PDF). Helsinki City Urban Facts Office. 2004-10 [2017-05-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8-31) (芬蘭語). 
  26. ^ This is Helsinki (PDF). City of Helsinki. 2001年 [2017-09-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12-11) (英語). 
  27. ^ Runge, Diana. Pro.Mode in the Cities (PDF).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Berlin. 2007-03-15 [2017-09-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9-23) (英語). 
  28. ^ Reykjavikin seutu autoistuu. Helsingin kaupunki. 2005-12-01 [2017-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5) (芬蘭語). 
  29. ^ Topham, Gwyn. Helsinki-Tallinn tunnel proposals look to bring cities closer than ever. The Guardian. 2016-01-06 [2017-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5) (英語). 
  30. ^ Asuntorakentamisen uhkaama Hernesaari Heliport sai jatkoaikaa vuoteen 2020 saakka. lentoposti.fi. 2016-02-17 [2022-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5) (芬蘭語). 
  31. ^ 欢迎搭乘塔林客诗丽雅豪华游轮. 塔林客詩麗雅公司. [2017-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0). 
  32. ^ Route maps. Helsinki Region Transport. [2017-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2) (英語). 
  33. ^ Metro extension finally launched – commuters rejoice, experts cautious. Yle. 2017-11-18 [2017-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0) (英語). 
  34. ^ Metrolla. Helsingin kaupunki. 2017-11-17 [2017-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8) (芬蘭語). 
  35. ^ Länsimetron jatkon liikenne alkaa jo joulukuussa. Helsingin Sanomat. 2022-10-13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8) (芬蘭語). 
  36. ^ 芬兰高校中文译名对照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芬蘭使館教育組. 2012-04-21 [2018-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6).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