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Banbvbooav(留言 | 贡献) |
回退Banbvbooav(讨论)做出的出于善意的编辑 |
||
第59行: | 第59行: | ||
'''閩南'''({{lang-nan|Bân-lâm}}),指[[福建省]](簡稱閩)南部,東臨[[臺灣海峽]],行政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治理的[[福建省]]中[[漳州]]、[[泉州]]、[[廈門]]三個[[地級市]]及其下轄代管的各縣市,和[[中華民國政府]]統治下的[[福建省 (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廣義閩南的定義亦包含[[九龍江]]流域通行[[泉漳片]]閩南語的[[龍岩市]][[新羅區]]和[[漳平市]]兩地在內<ref>人口構成大致上由[[唐代]]開闢[[漳州]]的[[陳元光]]將軍所部軍民之後裔組成,和漳州同源同宗。當地閩南語口音近漳州腔</ref><ref>{{Cite web |url=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2piVhn&o=e0&sec=sec1&op=v&view=1-1 |title=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access-date=2019-05-22 |archive-date=2020-06-15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15034743/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2piVhn&o=e0&sec=sec1&op=v&view=1-1 |dead-url=no }}</ref>。[[經濟]]發達,有[[閩南金三角]]之稱。[[閩南文化]]以福建南部為基地,輻射[[台灣]]以及[[東南亞]]的[[新加坡]]、[[汶萊]]、[[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國,為[[南洋]]華人優勢族群。至於[[粵東]][[潮汕]]、[[海陸豐]]等地語言雖然有使用闽南语的族群,但不被視作閩南。 |
'''閩南'''({{lang-nan|Bân-lâm}}),指[[福建省]](簡稱閩)南部,東臨[[臺灣海峽]],行政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治理的[[福建省]]中[[漳州]]、[[泉州]]、[[廈門]]三個[[地級市]]及其下轄代管的各縣市,和[[中華民國政府]]統治下的[[福建省 (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廣義閩南的定義亦包含[[九龍江]]流域通行[[泉漳片]]閩南語的[[龍岩市]][[新羅區]]和[[漳平市]]兩地在內<ref>人口構成大致上由[[唐代]]開闢[[漳州]]的[[陳元光]]將軍所部軍民之後裔組成,和漳州同源同宗。當地閩南語口音近漳州腔</ref><ref>{{Cite web |url=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2piVhn&o=e0&sec=sec1&op=v&view=1-1 |title=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access-date=2019-05-22 |archive-date=2020-06-15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15034743/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2piVhn&o=e0&sec=sec1&op=v&view=1-1 |dead-url=no }}</ref>。[[經濟]]發達,有[[閩南金三角]]之稱。[[閩南文化]]以福建南部為基地,輻射[[台灣]]以及[[東南亞]]的[[新加坡]]、[[汶萊]]、[[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國,為[[南洋]]華人優勢族群。至於[[粵東]][[潮汕]]、[[海陸豐]]等地語言雖然有使用闽南语的族群,但不被視作閩南。 |
||
== |
==別名== |
||
在[[清代]],[[泉州府]]、[[漳州府]]([[南澳廳]]東部屬福建漳州府,西部屬廣東潮州府)與泉州府析出之[[永春州]]以及漳州府析出之[[龍巖州]]又稱為「下府」,除[[南澳島]]外,大致與[[泉漳片|泉漳片閩南語]]在[[福建省 (清)|福建]]左岸之通行區吻合,源於[[同治]]四年[[台灣兵備道]][[方傳檖]]上奏文中對駐台清軍來源之分類。陸路提標、水師提標、金門鎮、漳州鎮、銅山營、南澳鎮左營來台換班者皆屬「下府兵」,上述各地即為來台換班前之駐地。與之相對的「上府兵」,來自福寧、建寧、福州、興化、延平、邵武、汀州等府以及[[永春州]]大田縣(由[[延平府]]析出,屬延平協防區,與陸路提標防區之永春、德化不同,因此永春州分屬上府及下府地區,此外[[大田片]]閩語不屬[[泉漳片]]),包含福寧鎮、建寧鎮、海壇鎮、汀州鎮、閩安協、福州協、興化協、延平協、邵武協、督標水師營(直屬[[閩浙總督]])、烽火營、桐山營、羅源營、連江營、長福營、楓嶺營。[[明代]]福建八府時期以來的上四府(延、建、邵、汀)、下四府(福、興、泉、漳)之說,至此又演化為新的意涵。而[[台灣府]]本身是否歸類為「下府」,在當時未見定義。 |
|||
*[[閩南民系]]:通行[[閩南語]]的任何人分為[[泉州市]]和[[廈門市]]和[[漳州市]]和金門,是著名僑鄉。 |
|||
⚫ | |||
==族群== |
|||
⚫ | |||
*[[閩南民系]]:通行[[閩南語]]的閩南明代、清代分為[[泉州府]](偏北,今[[泉州市]]和[[廈門市]])和[[漳州府]](偏南,今[[漳州市]]),是著名僑鄉,許多[[臺灣]]及部份浙南漢人的[[祖籍]]和[[南洋]][[華人]]的[[籍貫]]在此。 |
|||
⚫ | |||
⚫ | |||
*[[回族]]:居住在泉州市[[惠安县]][[百崎回族乡]]、[[晋江市]][[陈埭镇]]等地。 |
|||
*[[外省人]]:新近由中國各地移入閩南地区,當地俗稱「阿北仔」或“候鸟”。 |
|||
==历史上的割据政权和势力== |
==历史上的割据政权和势力== |
2022年3月22日 (二) 13:20的版本
Minnan 閩南 | |
---|---|
坐标:25°00′N 118°00′E / 25.0°N 118.0°E | |
國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民國 |
省 | 福建 |
地區 | |
面积 | |
• 总计 | 25,806.3 平方公里(9,963.9 平方英里) |
人口 | |
• 總計 | 全球5,000万人 |
• 密度 | 1,938人/平方公里(5,018人/平方英里) |
居民称谓 | Minnan, Banlam, Hoklo |
閩南 | |
漢字 | 閩南 |
---|---|
白話字 | Bân-lâm |
台語羅馬字 | Bân-lâm |
閩南拼音 | Bbánlám |
閩南(闽南语:Bân-lâm),指福建省(簡稱閩)南部,東臨臺灣海峽,行政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治理的福建省中漳州、泉州、廈門三個地級市及其下轄代管的各縣市,和中華民國政府統治下的福建省金門縣。廣義閩南的定義亦包含九龍江流域通行泉漳片閩南語的龍岩市新羅區和漳平市兩地在內[1][2]。經濟發達,有閩南金三角之稱。閩南文化以福建南部為基地,輻射台灣以及東南亞的新加坡、汶萊、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國,為南洋華人優勢族群。至於粵東潮汕、海陸豐等地語言雖然有使用闽南语的族群,但不被視作閩南。
別名
在清代,泉州府、漳州府(南澳廳東部屬福建漳州府,西部屬廣東潮州府)與泉州府析出之永春州以及漳州府析出之龍巖州又稱為「下府」,除南澳島外,大致與泉漳片閩南語在福建左岸之通行區吻合,源於同治四年台灣兵備道方傳檖上奏文中對駐台清軍來源之分類。陸路提標、水師提標、金門鎮、漳州鎮、銅山營、南澳鎮左營來台換班者皆屬「下府兵」,上述各地即為來台換班前之駐地。與之相對的「上府兵」,來自福寧、建寧、福州、興化、延平、邵武、汀州等府以及永春州大田縣(由延平府析出,屬延平協防區,與陸路提標防區之永春、德化不同,因此永春州分屬上府及下府地區,此外大田片閩語不屬泉漳片),包含福寧鎮、建寧鎮、海壇鎮、汀州鎮、閩安協、福州協、興化協、延平協、邵武協、督標水師營(直屬閩浙總督)、烽火營、桐山營、羅源營、連江營、長福營、楓嶺營。明代福建八府時期以來的上四府(延、建、邵、汀)、下四府(福、興、泉、漳)之說,至此又演化為新的意涵。而台灣府本身是否歸類為「下府」,在當時未見定義。
族群
- 閩南民系:通行閩南語的閩南明代、清代分為泉州府(偏北,今泉州市和廈門市)和漳州府(偏南,今漳州市),是著名僑鄉,許多臺灣及部份浙南漢人的祖籍和南洋華人的籍貫在此。
- 客家民系:西部毗鄰閩西地方,與客家地區過渡,亦有客家話分佈點,如:詔安縣秀篆、官陂、葛霞、太平、紅星等鄉鎮、雲霄縣、南靖縣、平和縣的部分地區,許多臺灣漢人的祖籍和南洋華人的籍貫在此。
- 畲族:居住在漳州市隆教、赤岭、湖西畲族鄉、厦门市湖里区禾山街道钟宅社区等地。
- 回族:居住在泉州市惠安县百崎回族乡、晋江市陈埭镇等地。
- 外省人:新近由中國各地移入閩南地区,當地俗稱「阿北仔」或“候鸟”。
历史上的割据政权和势力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张彬村:〈宋代闽南海贸习俗的形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