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奢侈稅: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撤销180.217.16.6讨论)的版本74252612 整段都没有列明,已有模板提示
标签撤销
// Edit via WikiMirror
第12行: 第12行:
支持財富重分配([[左派]])的論述中,富人有義務為社群付出更多。然而,不論是用[[所得稅]]的[[累進稅率]]或[[資本利得稅]],富人往往能用各種[[避稅]]手段。奢侈税的論點是:富人終究還是會花錢,而奢侈品只有富人才買得起,所以只要向奢侈品課稅,就能精準地向富人收到稅金,達成財富重分配的目標。
支持財富重分配([[左派]])的論述中,富人有義務為社群付出更多。然而,不論是用[[所得稅]]的[[累進稅率]]或[[資本利得稅]],富人往往能用各種[[避稅]]手段。奢侈税的論點是:富人終究還是會花錢,而奢侈品只有富人才買得起,所以只要向奢侈品課稅,就能精準地向富人收到稅金,達成財富重分配的目標。


支持自由市場([[右派]])的論述則認為:各種奢侈品的買賣仍對經濟有貢獻,甚至支撐起一整個產業,例如遊艇產業、跑車產業,向其課稅會影響經濟。然而,有研究認為有些奢侈品是限量、用來展示財富的{{le|地位性商品|positional good}},其價值取決於和其他商品的相對價格、以及其他人是否買得起,而不是產品的實質效用有多高。在這種情況下,因[[需求曲線]]不易受價格影響,從中抽取一定比例的稅並不會造成奢侈品的交易量。<ref> [[Robert H. Frank]] (2008). "consumption externalities," ''[[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2nd Edition. [http://www.dictionaryofeconomics.com/article?id=pde2008_C000548&edition=current&q=Positional&topicid=&result_number=1 Abstract.] {{Wayback|url=http://www.dictionaryofeconomics.com/article?id=pde2008_C000548&edition=current&q=Positional&topicid=&result_number=1 |date=20170118183320 }}<br/>&nbsp;&nbsp; _____ (1997). "The Frame of Reference as a Public Good," ''Economic Journal'', 107(445), pp. [http://www.colorado.edu/economics/morey/4999Ethics/Frank1997.pdf 1832-1847.] {{Wayback|url=http://www.colorado.edu/economics/morey/4999Ethics/Frank1997.pdf |date=20170922222610 }}<br/>&nbsp;&nbsp; _____ (2005). "Positional Externalities Cause Large and Preventable Welfare Loss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5(2), pp. [http://webs.wofford.edu/pechwj/Positional%20Externalities%20Cause%20Large%20and%20Preventable%20Welfar.pdf 137-141] {{Wayback|url=http://webs.wofford.edu/pechwj/Positional%20Externalities%20Cause%20Large%20and%20Preventable%20Welfar.pdf |date=20131103083105 }} (close Bookmarks tab & press '''+''').</ref>
支持自由市場([[右派]])的論述則認為:各種奢侈品的買賣仍對經濟有貢獻,甚至支撐起一整個產業,例如遊艇產業、跑車產業,向其課稅會影響經濟。然而,有研究認為有些奢侈品是限量、用來展示財富的{{le|地位性商品|positional good}},其價值取決於和其他商品的相對價格、以及其他人是否買得起,而不是產品的實質效用有多高。在這種情況下,因[[需求曲線]]不易受價格影響,從中抽取一定比例的稅並不會造成奢侈品的交易量。<ref>{{Cite book|chapter=Consumption Externalities|title=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Economics|url=http://link.springer.com/10.1057/978-1-349-95189-5_1967|publisher=Palgrave Macmillan UK|date=2018|location=London|isbn=978-1-349-95188-8|pages=2130–2133|doi=10.1057/978-1-349-95189-5_1967|language=en|first=Robert H.|last=Frank|editor-last=Macmillan Publishers Ltd}}</ref><ref>{{Cite journal |last=Frank |first=Robert H. |date=1997 |title=The Frame of Reference as a Public Good |url=https://www.jstor.org/stable/2957912 |journal=The Economic Journal |volume=107 |issue=445 |issn=0013-0133 |jstor=2957912}}</ref><ref>{{Cite journal |last=Frank |first=Robert H. |date=2005 |title=Positional Externalities Cause Large and Preventable Welfare Losses |url=https://www.jstor.org/stable/4132805 |journal=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ume=95 |issue=2 |issn=0002-8282 |jstor=4132805}}</ref>


[[自由至上主義]]則認為,購買奢侈品是有錢人的自由,而且大多數奢侈品並沒有社會成本,買跑車、古董、珠寶等等並沒有傷害任何人,政府無權介入。
[[自由至上主義]]則認為,購買奢侈品是有錢人的自由,而且大多數奢侈品並沒有社會成本,買跑車、古董、珠寶等等並沒有傷害任何人,政府無權介入。


==執行歷史和現況==
==執行歷史和現況==
奢侈税流行於歐洲許多國家,其效果究竟如何有一定的爭論。據信於1810年,由[[普魯士王國]]首創奢侈稅。在這之前,歐洲也曾有些國家課徵[[窗稅]],也就是根據房屋的窗戶數量來課稅,造成一些富人用大量的窗戶炫富。挪威自20世記初便向汽車、糖製品和巧克力課徵奢侈,此稅至今仍在,但這些產品早已不是奢侈品。奧地利在1998年停止徵收奢侈稅。
奢侈税流行於歐洲許多國家,其效果究竟如何有一定的爭論。據信於1810年,由[[普魯士王國]]首創奢侈稅。在這之前,歐洲也曾有些國家課徵[[窗税|窗稅]],也就是根據房屋的窗戶數量來課稅,造成一些富人用大量的窗戶炫富。挪威自20世記初便向汽車、糖製品和巧克力課徵奢侈,此稅至今仍在,但這些產品早已不是奢侈品。奧地利在1998年停止徵收奢侈稅。


美國在1991年開徵游艇奢侈税,但在1993年8月廢止<ref>{{cite news|author=林梳雲|title=美徵奢侈稅慘敗 台灣當心|url=http://www.formosamedia.com.tw/weekly/post_2265.html|accessdate=2011-04-18|newspaper=玉山周報 第93期|date=2011-03-29|language=zh-tw|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406232435/http://www.formosamedia.com.tw/weekly/post_2265.html|archivedate=2011-04-06}}</ref>。
美國在1991年開徵游艇奢侈税,但在1993年8月廢止<ref>{{cite news|author=林梳雲|title=美徵奢侈稅慘敗 台灣當心|url=http://www.formosamedia.com.tw/weekly/post_2265.html|accessdate=2011-04-18|newspaper=玉山周報 第93期|date=2011-03-29|language=zh-tw|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406232435/http://www.formosamedia.com.tw/weekly/post_2265.html|archivedate=2011-04-06}}</ref>。
第31行: 第31行:
奢侈稅的另一個功能是用來[[打房]],然而有人批評力道可能不足、打擊對象不夠精確、或為時已晚;甚至有建商及投資客將奢侈會轉嫁給消費者的案例。而對於打房前幾年因為各種理由購屋者,多數中產階級及中下階級必須將高比例的收入投入購置房屋、甚至以貸款形式預支未來收入,房價暴跌可能導致財富值大幅降低,影響其理財規劃。
奢侈稅的另一個功能是用來[[打房]],然而有人批評力道可能不足、打擊對象不夠精確、或為時已晚;甚至有建商及投資客將奢侈會轉嫁給消費者的案例。而對於打房前幾年因為各種理由購屋者,多數中產階級及中下階級必須將高比例的收入投入購置房屋、甚至以貸款形式預支未來收入,房價暴跌可能導致財富值大幅降低,影響其理財規劃。


針對一些產品的奢侈稅可能違反[[WTO]],會遭到'''[[貿易報復]]'''。
針對一些產品的奢侈稅可能違反[[世界贸易组织|WTO]],會遭到'''[[貿易報復]]'''。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2022年11月5日 (六) 05:58的版本

奢侈税(英語:Luxury tax)是消費稅的一種,針對奢侈品課徵,為了讓稅制符合社會公平原則,以及抑制特種貨物在短期內轉手交易的以錢滾錢的行為。

理論

支持財富重分配(左派)的論述中,富人有義務為社群付出更多。然而,不論是用所得稅累進稅率資本利得稅,富人往往能用各種避稅手段。奢侈税的論點是:富人終究還是會花錢,而奢侈品只有富人才買得起,所以只要向奢侈品課稅,就能精準地向富人收到稅金,達成財富重分配的目標。

支持自由市場(右派)的論述則認為:各種奢侈品的買賣仍對經濟有貢獻,甚至支撐起一整個產業,例如遊艇產業、跑車產業,向其課稅會影響經濟。然而,有研究認為有些奢侈品是限量、用來展示財富的地位性商品英语positional good,其價值取決於和其他商品的相對價格、以及其他人是否買得起,而不是產品的實質效用有多高。在這種情況下,因需求曲線不易受價格影響,從中抽取一定比例的稅並不會造成奢侈品的交易量。[1][2][3]

自由至上主義則認為,購買奢侈品是有錢人的自由,而且大多數奢侈品並沒有社會成本,買跑車、古董、珠寶等等並沒有傷害任何人,政府無權介入。

執行歷史和現況

奢侈税流行於歐洲許多國家,其效果究竟如何有一定的爭論。據信於1810年,由普魯士王國首創奢侈稅。在這之前,歐洲也曾有些國家課徵窗稅,也就是根據房屋的窗戶數量來課稅,造成一些富人用大量的窗戶炫富。挪威自20世記初便向汽車、糖製品和巧克力課徵奢侈,此稅至今仍在,但這些產品早已不是奢侈品。奧地利在1998年停止徵收奢侈稅。

美國在1991年開徵游艇奢侈税,但在1993年8月廢止[4]

在亞洲,香港使用額外印花稅

中華民國的《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於2011年通過並開始實施,據其修正提案的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所記載[5],該條例的目標是抑制短期交易及穩健房市,與持有奢侈品造成社會成本的高低無關。針對銷售價格或完稅價格300萬元以上的小客車遊艇自用飛機(直昇機及超輕型載具)等特種貨物,以及每次銷售價格達新臺幣50萬元之入會權利(不包括可退還之保證金)等課徵10%的特銷稅。非自用住宅如果在一年內轉手,則課徵15%的奢侈稅;在一至兩年間轉手,則課徵10%的奢侈稅[6]。2016年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房地合一新制度實施後,房屋、土地同步停徵。

其他用途

奢侈稅有時被用來打擊有外部成本的產品,如珊瑚皮草象牙、地點不當的高爾夫球場。然而外部成本和商品價格不見得有關,例如高價汽車的外部成本和一般汽車無異。

奢侈稅的另一個功能是用來打房,然而有人批評力道可能不足、打擊對象不夠精確、或為時已晚;甚至有建商及投資客將奢侈會轉嫁給消費者的案例。而對於打房前幾年因為各種理由購屋者,多數中產階級及中下階級必須將高比例的收入投入購置房屋、甚至以貸款形式預支未來收入,房價暴跌可能導致財富值大幅降低,影響其理財規劃。

針對一些產品的奢侈稅可能違反WTO,會遭到貿易報復

參考資料

  1. ^ Frank, Robert H. Consumption Externalities. Macmillan Publishers Ltd (编). 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UK. 2018: 2130–2133. ISBN 978-1-349-95188-8. doi:10.1057/978-1-349-95189-5_1967 (英语). 
  2. ^ Frank, Robert H. The Frame of Reference as a Public Good. The Economic Journal. 1997, 107 (445). ISSN 0013-0133. JSTOR 2957912. 
  3. ^ Frank, Robert H. Positional Externalities Cause Large and Preventable Welfare Losse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5, 95 (2). ISSN 0002-8282. JSTOR 4132805. 
  4. ^ 林梳雲. 美徵奢侈稅慘敗 台灣當心. 玉山周報 第93期. 2011-03-29 [2011-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06) (中文(臺灣)). 
  5. ^ [1]
  6. ^ 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 [2014-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9). 

相關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