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恭学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友恭学校

友恭学校是附属厦村邓氏宗祠的一座传统学校建筑,位于新界元朗厦村,于2008年2月1日联同祠堂和其邻接的礼宾楼成为香港法定古迹

历史[编辑]

友恭学校取名源自又名“友恭堂”的祠堂,相信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之前已建成,主要为当地儿童提供教育而兴建,初期是由友恭堂延聘老师前来任教的传统卜卜斋家塾,二战后港英政府鼓励和资助新界办学,友恭学校便转型成为新式小学。在高峰时期,祠堂部份亦改作课室,而礼宾楼则用作学校的教师宿舍。当年男教师在礼宾楼留宿,而女教师则住在友恭学校。

友恭学校全盛时约有1,000名学生,因学生众多,于1964年迁往新生村新建校舍较大的分校,而原校则改为幼稚园。但到了1980年代,随著乡村适龄入学儿童减少,许多村校陆续关闭,友恭堂属下的两所学校亦先后结束,原友恭校舍获得保留,经修复后有一半用作友恭校友会的会址,而另一半则展示昔日旧照,提供厦村历史建筑导赏的讲座。

建筑[编辑]

友恭学校以青砖筑砌,有两组屋脊,缀有吉祥及几何图案的灰塑。校舍最初是一座三开间建筑,至1952年成为政府资助学校时,曾加以扩建。其山墙上仍保存著草尾灰塑装饰。

学校于关闭后曾长期被弃置,导致校舍破落,而屋前的拱形走廊亦倒塌。直到政府出资修复,工程于2011年6月完成,才令到面貌焕然一新。

著名/杰出校友[编辑]

  • 朱景玄:香港教育界人士(1966年小六、特别中一年级)[1]

参考资料[编辑]

  1. ^ 元朗廈村公立 友恭學校畢業. 华侨日报. 1967-07-20: 10 [2022-04-01].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