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魂翼龍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奪魂翼龍屬
化石時期:阿普第階-阿爾布階
125–100.5 Ma
[1]
正模標本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目: 翼龍目 Pterosauria
演化支 長爪翼龍類 Macronychoptera
演化支 新翼龍類 Novialoidea
演化支 短四跖骨類 Breviquartossa
演化支 翼手龍形類 Pterodactylomorpha
演化支 單窗孔類 Monofenestrata
演化支 翼手龍型類 Pterodactyliformes
演化支 天龍類 Caelidracones
亞目: 翼手龍亞目 Pterodactyloidea
下目: 真翼手龍下目 Eupterodactyloidea
演化支 鳥掌翼龍超科 Ornithocheiroidea
演化支 神龍翼龍類 Azhdarchoidea
演化支 古神翼龍形類 Tapejaromorpha
屬: 奪魂翼龍屬 Keresdrakon
Kellner et al. 2019
模式種
維爾森奪魂翼龍
Keresdrakon vilsoni

Kellner et al. 2019

奪魂翼龍屬名Keresdrakon,或譯克蕾絲翼龍)是神龍翼龍超科翼龍滅絕的一個,來自巴西果伊厄熱組英語Goio-Erê Formation,該地層的年齡可追溯至1.25至1.005億年前的早白堊世阿普第階阿爾布階)時期。屬下僅含單一物種維爾森奪魂翼龍Keresdrakon vilsoni)。[2]

發現[編輯]

1971年,亞歷山大·杜布羅斯基(Alexandre Dobruski)和兒子若昂·古斯塔夫·杜布羅斯基(João Gustavo Dobruski)在巴拉那州西克魯賽羅附近發現一化石遺址。古生物學家保羅·塞薩爾·曼澤格(Paulo César Manzig)和路易斯·韋恩舒茨(Luiz C. Weinschütz)僅於2011年造訪過此地點。一個屍骨層英語bone bed被證明存在數百件翼龍標本,此物種於2014年被命名為凱瓦神翼龍。其中一些骨骼屬於第二種翼龍。包括凱瓦神翼龍和新分類單元在內的遺骸均由志願者維爾森·格林內特(Vilson Greinert)進行清修。[2]

模式種維爾森奪魂翼龍(Keresdrakon vilsoni)由亞歷山大·維爾海姆·阿明·克爾納英語Alexander Kellner(Alexander Wilhelm Armin Kellner)、路易斯·卡洛斯·韋恩舒茨(Luiz Carlos Weinschütz)、博里亞·霍爾加多(Borja Holgado)、雷南·阿爾弗雷德·馬卡多·班廷(Renan Alfredo Machado Bantim)和尤莉婭娜·曼索·薩雅奧(Juliana Manso Sayão)等人於2019年命名並描述。屬名組合希臘神話中的邪靈克蕾絲及希臘語drakon(龍)。種名致敬維爾森·格林內特。由於此名是發表在電子出版物上,故需要生命科學標識符英語Life Science Identifier以確保其有效性。屬和種的標識符分別為E26A65E0-2859-4CD3-B773-B99D568D366C及8358C917-6C12-4390-AAB8-37D82723BBCD。[2]

正模標本CP.V 2069發現於砂岩地層屍骨層C英語bonebed中。該地層即發現化石的地質單元最初被認為屬於里約巴拉那組英語Rio Paraná Formation但後來歸入果伊厄熱組英語Goio-Erê Formation。該地層的地質年齡存在爭議——最早可能為阿普第階,最晚卻可能為森諾曼階。正模標本由含有顱骨的部分骨骼組成,包括吻部、一個隅骨、下頜骨、兩節頸椎、四節背椎、胸骨、腹肋骨、右肩胛骨、兩個肱骨、一個股骨、左髂骨、右恥骨及左坐骨。該骨骼已經脫節。這些骨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三維立體狀態保存的,但有些輕度壓扁,代表了一隻亞成體。同一屍骨層發現的額外材料作為副模標本及歸入材料而歸入該分類單元。[2]

種系發生學[編輯]

描述中的系統發育分析將奪魂翼龍恢復為一種古神翼龍形態類神龍翼龍超科並作為該演化支其餘部分的姐妹群。[2]

神龍翼龍超科 Azhdarchoidea

神龍翼龍科 Azhdarchidae

朝陽翼龍科 Chaoyangopteridae

古神翼龍形態類 Tapejaromorpha

維爾森奪魂翼龍 Keresdrakon vilsoni

古神翼龍科 Tapejaridae
掠海翼龍亞科 Thalassodrominae

賽特掠海翼龍 Thalassodromeus sethi

萊氏妖精翼龍 Tupuxuara leonardii

古神翼龍亞科 Tapejarinae

天空美神翼龍 Caupedactylus ybaka

塞阿拉小蜥翼龍 Aymberedactylus cearensis

李氏始無齒翼龍 Eopteranodon lii

本溪華夏翼龍"Huaxiapterus" benxiensis

具冠華夏翼龍 "Huaxiapterus" corollatus

董氏中國翼龍 Sinopterus dongi

古神翼龍族 Tapejarini

奧爾卡德斯歐洲神翼龍 Europejara olcadesorum

杜氏凱瓦神翼龍 Caiuajara dobruskii

韋氏古神翼龍 Tapejara wellnhoferi

皇帝雷神翼龍 Tupandactylus imperator

羅德里格·佩加斯(Rodrigo Pêgas)和同事2022年一項研究將奪魂翼龍恢復為不死鳥翼龍的姐妹群而置於神龍翼龍超科基幹位置。[3]

古神翼龍超科 Tapejaroidea

準噶爾翼龍科 Dsungaripteridae

神龍翼龍超科 Azhdarchoidea

古神翼龍科 Tapejaridae

神龍翼龍形態類 Azhdarchomorpha
不死鳥翼龍科 Alanqidae

不死鳥翼龍 Alanqa

奪魂翼龍 Keresdrakon

朝陽翼龍科 Chaoyangopteridae

輻射翼龍 Radiodactylus

神龍翼龍科 Azhdarchidae

古生態學[編輯]

奪魂翼龍化石被發現與古神翼龍科的凱瓦神翼龍和西北阿根廷龍科獸腳類西向龍有直接聯繫,證實這些物種是同域的。這是第一個翼龍同域的直接證據,即存在直接關聯而非發現於同一地質單元中。屍骨層發現的三個分類單元中,凱瓦神翼龍最常見,奪魂翼龍最不常見。蜥蜴類的古飛蜥英語Gueragama可能也是該古群落的一部分。沉積學數據表明果伊厄熱組環境是一片沙漠,而奪魂翼龍類似神龍翼龍科的喙暗示它可能是該環境中的機會主義掠食者。[2]

圖片[編輯]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Pêgas, R. V.; Zhoi, X.; Jin, X.; Wang, K.; Ma, W. A taxonomic revision of the Sinopterus complex (Pterosauria, Tapejaridae)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Jehol Biota, with the new genus Huaxiadraco. PeerJ. 2023, 11. e14829. doi:10.7717/peerj.14829可免費查閱. 
  2. ^ 2.0 2.1 2.2 2.3 2.4 2.5 Kellner, Alexander W. A.; Weinschütz, Luiz C.; Holgado, Borja; Bantim, Renan A. M.; Sayão, Juliana M. A new toothless pterosaur (Pterodactyloidea) from Southern Brazil with insights into the paleoecology of a Cretaceous desert. Anais da Academia Brasileira de Ciências. August 19, 2019, 91 (suppl 2): e20190768. ISSN 0001-3765. PMID 31432888. doi:10.1590/0001-3765201920190768可免費查閱 (英語). 
  3. ^ Pêgas RV, Holgado B, Ortiz David LD, Baiano MA, Costa FR. On the pterosaur Aerotitan sudamericanus (Neuquén Basin, Upper Cretaceous of Argentina), with comments on azhdarchoid phylogeny and jaw anatomy. Cretaceous Research. 2022, 129: Article 104998. S2CID 238725853. doi:10.1016/j.cretres.2021.104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