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樗蒲,或名摴蒲五木擲盧呼盧,是古中國東漢唐朝流行的擲賽遊戲

歷史[編輯]

樗蒲,約東漢時已流行的棋牌遊戲,約唐代傳入古天竺地區,今日印度稱為Chaupar英語Chaupar的局戲即是來自古老中國的棋戲[1]。樗蒲,傳說是老子化胡時的發明[2][3]。依東漢馬融《樗蒲賦》[4]、唐李肇國史補》、《五木經》記載,樗蒲是依采行棋,將棋子全數抵達終點為勝的局戲,但不需用棋盤,而是用矢作行棋的間隔,很類似西藏雙六、南北美洲原住民的一些局戲[5][6]。除局戲外,還有玩法是不行棋、只比采數高低的采戲,以「盧」為最高采、「雉」次之[7]劉裕劉毅劉駿宇文泰都玩過此戲[8][9][10][11]。亦曾作為占卜,傳說慕容寶祈禱富貴,擲出機率只有1/32768的三次「盧」采,讓他決心復國[12][13]

樗蒲在晉朝大為流行。司馬炎與寵妃胡芳玩樗蒲發生爭執,前者不只因此被弄傷手指,還被後者訓話[14]陶侃曾責罵沉迷的部下[15]王敦在殺害周顗後,有次玩樗蒲,從棋子聯想到周家的衰敗,因此流淚[16][17]。開元天寶年間,唐玄宗好樗蒲,楊國忠因善於樗蒲而大受寵幸[18]

北宋時賭博遊戲被禁止[19][20]。宋朝出現改造自樗蒲局戲的打馬,樗蒲才沉寂下去,玩法也被遺忘[21][22][23]。明彭大翼在《山堂肆考》曾考究樗蒲,以為只有「梟、盧、雉、犢、塞」五種采名[24],已被證實有誤[25][23]

至今朝鮮半島上亦有局戲叫樗蒲(韓語:저포),規則與《國史補》、《五木經》所記並不同,擲具用柶戲的長斫,平面各寫「雉 禿」、「雉 梟」、「犢 塞」、「犢 塔」、「開」這五組字。沒用矢作棋位間隔,而採用17*17方格棋盤。棋盤分為九大塊,左側三區為白色,右側三區為青色,中上區為黑色,中下區為紅色,正中區為黃色,表示五行。棋子數相同。[26]

博具[編輯]

五木的兩面。
  • 杯:作用同雙陸棋的杯。
  • 馬:每方六枚棋子,形狀扁圓可堆疊,棋子稱為
  • 木:即「五木」,五根形狀兩頭圓銳、中間平廣的木製品,皆一面塗白、一面塗黑。其中兩根在白面刻寫「雉」字、黑面刻寫「犢」或「牛」字。

皆玄曰盧,厥筴十六;皆白曰白,厥筴八;雉二玄三曰雉,厥筴十四;牛二白三曰犢,厥筴十;雉一牛一白三曰開,厥筴十二;雉一牛一餘皆玄曰塞、厥筴十一。雉白各二玄一曰塔,厥筴五;牛玄各二白一曰禿,厥筴四;雉二白一元二曰撅,厥筴三;牛二白二玄一曰𢳚,厥筴二。

  • 籌:賭博籌碼。
  • 矢:作用同西藏雙六的海貝,以細矢作棋線,通常一百二十根矢,也有的是三百六十根。[27][7]

博采[編輯]

五木有寫「塞」、「禿」、「雉」、「梟」、「撅」、「犢」、「塔」、「開」這些字。

皆玄曰盧,厥筴十六;皆白曰白,厥筴八;雉二玄三曰雉,厥筴十四;牛二白三曰犢,厥筴十;雉一牛一白三曰開,厥筴十二;雉一牛一餘皆玄曰塞、厥筴十一。雉白各二玄一曰塔,厥筴五;牛玄各二白一曰禿,厥筴四;雉二白一元二曰撅,厥筴三;牛二白二玄一曰𢳚,厥筴二。

樗蒲的采也可稱作「齒」[28][4][29]。「梟」又可稱「𢳚」;「撅」又可稱「橛」;「犢」又可稱「牛」[30]

以「盧」、「雉」、「犢」、「白」此四采為「貴采」或稱「王采」;其他采為「雜采」或稱「甿采」,後又增加「進九」、「退六」這兩種采,但組合不明[27][30]

博法[編輯]

  • 初始布置時,將所有細矢排成一長列,然後分為三「聚」。每「聚」的矢間留有空隙作棋位,稱為「筴」。以長列的兩端作起點、終點。
    • 聚間的空隙稱為「關」,並非棋位,共兩處。
    • 每關前一個棋位稱為「坑」,後一個棋位稱為「塹」[31][32],各有三處。
    • 所有棋子先置於起點。
  • 玩家輪流將五木放在杯搖晃擲出,依采數移動一己棋朝終點前進,行進可越過其他棋子,至空位、己棋處,擲出貴采時可至數量少於或等於己方移動棋疊的敵棋處。
    • 若至敵棋處,將該些敵棋打回起點。並再獲得一回合、與約定的籌碼。
    • 若至己棋處,可疊在該些己棋上成為棋疊,之後一同移動。
    • 擲出雜采時,采數大於或等於距離關的步數,則只能移到關前面的「坑」,並且需擲出貴采才能移開。
    • 擲出貴采時,再獲得一回合。
    • 擲出貴采時,棋子才能越過關、或在坑、塹的棋子才能移開。
    • 擲出退六時,一枚棋子可打回最多五枚的敵方棋疊。
  • 以所有己棋先到達終點為勝。[6][27][30][31]

文化影響[編輯]

樗蒲的玩家擲「五木」時往往喊叫希望得到機率各只有1/32的「盧」、「雉」兩大采,為「呼盧喝雉」成語的由來。樗蒲在中國文化中也成為賭博的代稱[25][33]

樗蒲從東漢就被寫入文學,如馬融的《樗蒲賦》。晉末劉敬叔的《異苑》記載兩則怪談。第一則是有人騎馬時遇到兩位老者在玩樗蒲便下馬觀看,中途無意間撇見馬鞭已腐,馬已成枯骨,回家時發現親屬居然都已去世[34],後來被鄭緝之的《東陽記》、任昉述異記》等陸續更改,成為爛柯的典故[35][36]。第二則是鬼與人類下樗蒲[37]

樗蒲在詩詞也出現不少。

  • 曹丕《艷歌何嘗行》:「但當在王侯殿上,快獨樗蒲六博,坐對彈棋。」
  • 李白《少年行》:「呼盧百萬終不惜,報仇千里如咫尺。」
  • 王建《宮詞》之六十:「避暑昭陽不擲盧,井邊含水噴鴉雛。內中數日無呼喚,拓得滕王蛺蝶圖。」
  • 鄭嵎《津陽門詩》:「上皇寬容易承事,十家三國爭光輝。繞床呼盧恣樗博,張燈達晝相謾欺。相君侈擬縱驕橫,日從秦虢多游嬉。」
  • 韋應物《逢楊開府》:「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里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持樗蒲局,暮竊東鄰姬。」
  • 和凝《宮詞》:「錦褥花明滿殿鋪,宮娥分坐學樗蒲。欲教官馬沖關過,咒願纖纖早擲盧。」
  • 花蕊夫人《宮詞》:「摴蒱冷澹學投壺,箭倚腰身約畫圖。盡對君王稱妙手,一人來射一人輸。」

其他含意[編輯]

除常用的局戲、采戲外,樗蒲此詞也有其他的含意。

參考[編輯]

  1. ^ Chupu Game. Cultural-china. [2011-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07) (英語). 
  2. ^ 劉宋·何法盛《晉中興書》:「樗蒲,老子入胡所作,外國戲耳。」
  3. ^ 太上老君歷世應化圖說》:「胡人專於肆殺,老子乃作樗蒲教胡擲之。」
  4. ^ 4.0 4.1 漢·馬融《樗蒲賦》:「杯為上將,木為君副,齒為號令,馬為冀距,籌為策動,矢法卒數。」
  5. ^ 大谷通順. 〈中國古代遊戲“樗蒲”在世界遊戲上的定位〉. 《新世紀文化交流與對外漢語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國: 北京理工大學. 2000 (中文(中國大陸)). 
  6. ^ 6.0 6.1 崔樂泉. 《圖說中國古代遊藝》. 中國: 文津出版社. 2002-12-01. ISBN 9789576687037 (中文(中國大陸)). 
  7. ^ 7.0 7.1 宋·程大昌演繁露·樗蒲經略》:「五木之形,兩頭尖銳,故可轉躍,中間平廣,故可鏤采,凡一子悉為兩面,一面塗黑,畫犢,一面塗白,畫雉。投子者,五皆現黑,名曰盧,為最高之采,四黑一白,名曰雉,降盧一等,自此而降,白黑相尋,或名為梟,或名為犍。」
  8. ^ 魏書·劉裕傳》:「裕家本寒微,住在京口,恆以賣履為業。意氣楚剌,僅識文字,樗蒲傾產,為時賤薄。」
  9. ^ 太平御覽》:「劉裕於東府聚樗蒲大擲,一判應至數百萬,餘人並黑櫝,惟裕及劉毅在後。毅次擲得雉,大喜,褰衣繞床,叫謂同座曰:『非不能盧,不事此耳。』裕因挼五木久之,曰:『老兄試為卿答。』即成盧焉。毅意殊不快,然素黑,其面如鐵色焉。」
  10. ^ 南梁·蕭繹《金樓子》:「顏師伯要幸,貴臣莫二,而多納貨賄,家累千金。宋世祖常與師伯樗蒱,籌將決,世祖先擲得雉,喜謂必勝。師伯後擲得盧,帝失色。師伯擲遽斂手佯曰:『幾作盧爾。』是日師伯一輸百金。」
  11. ^ 北史》:「周文帝曾在同州,與羣公宴集,出錦罽及雜綾絹數千段,令諸將摴蒲取之。物盡,周文又解所服金帶,令諸人徧擲,曰:『先得盧者即與之。』」
  12. ^ 太平御覽》:「慕容寶,初在長安,與韓黃、李根等因燕樗蒱,危坐整容,誓之曰:『世云摴蒱有神,豈虛言哉?若富貴可期,頻得三盧!』於是三擲三盧。」
  13. ^ 郭雙林、蕭梅花. 《中國賭博史》. 台灣: 文津出版社. 1996. ISBN 9789576683688 (中文(臺灣)). 
  14. ^ 晉書·后妃傳上·胡貴嬪》:「武帝喜胡貴嬪。帝嘗與之樗蒱,爭道,遂傷上指。帝怒曰:『此固將種也!』芳對曰:『北伐公孫,西距諸葛,非將種而何?』帝甚有慚色。」
  15. ^ 晉書·陶侃傳》:「諸參佐或以談戲廢事者,乃命取其酒器,樗蒲之具,悉投之於江,吏將則加鞭撲,曰:『樗蒲者,牧豬奴戲耳。老莊浮華,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當正其衣冠,攝其威儀,何有亂頭養望自謂宏達邪。』」
  16. ^ 世說新語·尤悔》:「王大將軍於眾坐中曰:『諸周由來未有作三公者。』有人答曰:『唯周侯邑五馬領頭而不克。』大將軍曰:『我與周,洛下相遇,一面頓盡。值世紛壇,遂至於此!』因為流涕。」
  17. ^ 鄧粲晉紀》:「王敦參軍有於敦坐樗蒲,臨當成都,馬頭被殺,因謂曰:『周家奕世令望,而位不至三公。伯仁垂作而不果,有似下官此馬。』」
  18. ^ 新唐書·楊國忠傳》:「諸楊日為兼瓊譽,而言國忠善摴蒲,玄宗引見,擢金吾兵曹參軍、閑廄判官。」
  19. ^ 宋史·太宗紀》:「太宗淳化二年閏二月己丑,詔京城蒲博者,開封府捕之,犯者斬。」
  20. ^ 《宋史·薛季宣傳》:「禁蒱博雜戲,而許以武事角勝負。」
  21. ^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打馬格局》一卷,無名氏。《打馬圖式》一卷,鄭寅子敬撰,用五十馬。《打馬賦》一卷,易安李氏撰。用二十馬。以上三者,各不同。今世打馬,大約與古之樗蒱相類。」
  22. ^ 宋·李清照《打馬賦》:「打馬爰興,樗蒲遂廢。」
  23. ^ 23.0 23.1 宋會群、苗雪蘭. 中國博弈文化史. 中國: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08-01. ISBN 9787509716854 (中文(中國大陸)). 
  24. ^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古者烏曹氏作博:以五木為子,有梟、盧、雉、犢、塞為勝負之彩。博頭有刻梟形者為最勝,盧次之,雉、犢又次之,塞為下。」
  25. ^ 25.0 25.1 史良昭. 《枰声局影: 中国博弈文化》. 中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ISBN 9787532510689 (中文(中國大陸)). 
  26. ^ 저포놀이를 아시나요?. Daum tv팟. 2011-07-29 [2016-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2) (韓語). 
  27. ^ 27.0 27.1 27.2 《唐國史補》:「洛陽令崔師本,又好為古之樗蒲。其法:三分其子三百六十,限以二關,人執六馬,其骰五枚,分上為黑,下為白。黑者刻二為犢,其背白刻二為雉,餘三枚未刻字。擲之全黑者為盧,其采十六;二雉三黑為雉,其采十四;二犢三白為犢,其采十;全白為白 ,其采八;此四者貴采也。開為十二,塞為十一,塔為五,禿為四,撅為三,梟為二;六者雜采、甿釆也。貴釆得連擲,得打馬,得過關,餘采則否。新加進九退六」兩采。」 以下可能是韓國五木釆(唯文字說明開塞諸釆進幾步是正確的)
  28. ^ 宋·葛立方韻語陽秋》:「樗蒲用博齒五枚,如銀杏狀,各上黑下白,內取二黑刻為犢,其背刻為雉。」
  29. ^ 世說新語·忿狷》:「桓宣武與袁彥道摴蒱。袁彥道齒不合,遂厲色擲去五木。溫太真云:見袁生遷怒,知顏子為貴。」
  30. ^ 30.0 30.1 30.2 《五木經》《夷門廣牘》本. [2012-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2). 
  31. ^ 31.0 31.1 《樗蒲經》:「凡近關及後一子,謂之塹。近關及前一子,謂之坑。落坑塹非貴釆不出。凡一馬打一馬,如遇退六踏馬,則一馬可踏五馬。」
  32. ^ 唐·鄭谷《永日有懷》:「能消永日是樗蒲,坑塹由來似宦途。」
  33. ^ 成戎、葉辛. 《中国成语典故考释》. 中國: 山西經濟出版社. 1997-08-01. ISBN 9787806360422 (中文(中國大陸)). 
  34. ^ 劉宋·劉敬叔異苑》:「昔有人乘馬山行,遙岫里有二老翁,相對樗蒲。遂下馬,以策拄地而觀之。自謂俄頃,視其馬鞭,漼然已爛,顧瞻其馬,鞍骸骨朽,既而至家,無復親屬,一慟而絕。」
  35. ^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引鄭緝之《東陽記》:「信安縣有懸室坂,晉中朝時,有民王質,伐木至石室中,見童子四人彈琴而歌,質因留,倚柯聽之。童子以一物如棗核與質,質含之便不復饑。俄頃,童子曰:其歸。承聲而去,斧柯漼然爛盡。既歸,質去家已數十年,親情凋落。」
  36. ^ 南梁·任昉述異記》「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如棗核,質含之不覺饑。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爛盡,既歸,無復時人。」
  37. ^ 劉宋·劉敬叔異苑》:「元嘉中,穎川宋寂,晝忽見一足鬼長三尺,遂為寂驅使。欲與鄰人樗蒲,而無五木。鬼乃取刀斫庭中楊枝,於戶間作之。即燒灼,黑白雖分明,但朴耳。」
  38. ^ 清·錢以塏《羅浮外史·五木經·跋》:「古之言樗蒲者凡八,爲經、爲采名、爲象戲格、爲廣象戲格、爲樗蒲格總是經、爲八部,今鄭夾襟之志藝術悉載焉。」
  39. ^ 和漢三才図會 巻第十六・十七 摴蒱・木偶[永久失效連結]
  40. ^ 太平御覽》引《博物誌》:「或云胡人亦為樗蒲卜。」
  41. ^ 《梵網戒本疏日珠鈔》:「樗蒲形貌者,有五掘木子,各長四寸,上各有刻,一有四刻、二有三刻、三有二刻、四有一刻、五者無刻,用以擲卜。若擲得多刻者,吉卦;若得一刻及無刻者,惡卦。木既有五,還有五名;一名野,有六剋;二名盧,有四剋;三名艮,有二剋;四名銀,有一剋;五名白,無剋。是名樗蒲,此之博戲佛並制之。」
  42. ^ 宋·程大昌演繁露》:「今世蜀地織綾,其文有兩尾尖削而中間寬廣者,既不象花,亦非禽獸,乃遂名為樗蒲。豈古制流於機織,至此尚存也耶!」
  43. ^ 宋·鄭樵通志·草木略》:「樗似椿,北人呼小椿,江東人呼虎目。葉脫處有痕,為樗蒲子,又如眼,故有其名。」
  44. ^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背骨名海螵蛸,形似樗蒲子而長,兩頭尖,色白,脆如通草。」
  45. ^ 清·姚鼐《登泰山記》:「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雲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