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拉·蘭斯伯里 |
---|
 |
女演员 |
---|
出生 | 安吉拉·布里吉德·蘭斯伯里 (1925-10-16) 1925年10月16日(96歲)
英国倫敦 |
---|
配偶 | 理查德·克倫威爾(1945年-1946年) 彼得·肖(1949年-2003年) |
---|
儿女 | 安東尼·普倫·肖(1952年-) 迪爾德麗·肖(1953年-) |
---|
父母 | 埃德加·蘭斯伯里(1887年-1935年) Moyna MacGill(1895年-1975年) |
---|
|
奖项 |
---|
奥斯卡金像奖 |
---|
奧斯卡榮譽獎 2013年 | 英国电影学院奖 |
---|
大不列顛獎 2003年 Lifetime Achievement in Television and Film | 金球奖 |
---|
最佳電影女配角 1945年 《道林·格雷的畫像》 1962年 《諜網迷魂》 最佳戲劇類電視女主角 1984年 《她书写谋杀》 1986年 《她书写谋杀》 1989年 《她书写谋杀》 1991年 《她书写谋杀》 | 格莱美奖 |
---|
最佳兒童專輯 1993年 《美女與野獸》 | 美国演员工会奖 |
---|
終身成就獎 1997年 終身成就獎 | 托尼奖 |
---|
最佳音樂劇女主角 1966年 《Mame》 1969年 《Dear World》 1975年 《Gypsy》 1979年 《Sweeney Todd》 最佳舞台劇女配角 2009年 《Blithe Spirit》 | 其他奖项 |
---|
國家評論協會最佳女配角 1962年 《諜網迷魂》;《All Fall Down》 1978年 《尼羅河上的慘案》 |
|
安吉拉·蘭斯伯里女爵士,DBE(英語:Dame Angela Brigid Lansbury,1925年10月16日-),英國-愛爾蘭[1]-美國三重國籍演員和歌手,在電視、電影、和舞台都享有巨大成功。她共獲得五座東尼獎(四次勇奪音樂劇女主角,至今無人能及)、六座金球獎、一座羅蘭士·奧利花獎,和提名三座奧斯卡獎、十八座艾美獎、和一座格萊美獎。她在2013年獲奧斯卡榮譽獎[2],2014年被英女王頒發爵級司令勳章[3],成為女爵士。
蘭斯伯里是極少數仍在生的荷里活黃金時代影星。她最為人紀念的電影作品是 煤氣燈下 (1944)、諜網迷魂 (1962) 和 Bedknobs and Broomsticks (1971);音樂劇作品是 Mame (1966) 、Gypsy (1975) 和 Sweeney Todd (1979);配音作品是美女與野獸 (1991) 中的茶煲太太,插曲Beauty and the Beast更是她的代表作。
早年生活[编辑]
蘭斯伯里成長於倫敦一個頗富裕的家庭,母親為愛爾蘭演員,父親是政客,祖父George Lansbury曾於1932-1935擔任工黨黨魁和反對黨領袖。為了逃離1940年的倫敦大轟炸,她移居美國,在紐約市學習表演。
演藝經歷[编辑]
1942年蘭斯伯里到荷里活發展事業。44年出演懸疑片 煤氣燈下,在19歲妙齡首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翌年再以 道林·格雷的畫像 提名,更憑此角奪得金球獎最佳電影女配角。她繼續出演美高梅電影里的配角,在1962年 諜網迷魂 飾演陰森、盛氣凌人的母親好評如潮,至今被視為她最具代表性的熒幕表演。她憑此角再次奪得金球獎最佳女配角,和提名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亦是至今最後一次提名。
1960年代,蘭斯伯里開始在百老匯演出音樂劇。1966年,她憑音樂劇Mame第一次獲得托尼獎最佳音樂劇女主角,在其後的十多年分別在69(Dear World)、75(Gypsy)、和79(Sweeney Todd)年再獲得這項殊榮。至今,她4次獲獎的記錄仍後無來者。
1984年,蘭斯伯里接演罪案電視劇集Murder, She Wrote,一共演出了12季。Jessica這個角色為她從10項提名中贏得了4座最佳戲劇類女主角金球獎[4],提名和得獎次數皆為該獎項之冠;亦為她連續12年提名最佳戲劇類劇集女主角艾美獎[5],卻全敗而回。
在Murder, She Wrote結束后,蘭斯伯里的演藝生涯亦未停止。她2009年在百老匯舞台劇Blithe Spirit的演出為她迎來了第五座東尼獎(最佳話劇女配角)。15年,她在家鄉倫敦演出同一個舞台劇,在89歲高齡勇奪首個羅蘭士·奧利花獎(最佳女配角)[6]。
- 1944年:《煤氣燈下》(Gaslight)
- 1945年:《道林·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 1962年:《諜網迷魂》(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 1970年:(Something for Everyone)
- 1970年:(Bedknobs and Broomsticks)
- 1978年:《尼羅河上的慘案》(Death on the Nile)
- 1991年:《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
- 2019年:《愛,滿人間》(Mary Poppins Returns)
參考文獻[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
---|
| 1951年-1975年 | |
---|
| 1976年-2000年 | |
---|
| 2001年至今 | |
---|
|
|
---|
| 1928年-1950年 | |
---|
| 1951年-1975年 | |
---|
| 1976年-2000年 | |
---|
| 2001年-現今 | |
---|
|
|
---|
| 1943年–1960年 | |
---|
| 1961年–1980年 | |
---|
| 1981年–2000年 | |
---|
| 2001年–2020年 | |
---|
| 2021年–2040年 | |
---|
|
|
---|
| 1969–1980 | |
---|
| 1981–2000 | |
---|
| 2001–2020 | |
---|
| 2021–2040 | |
---|
|
|
---|
| 2000 | |
---|
| 2001 | |
---|
| 2002 | |
---|
| 2003 | |
---|
| 2004 | |
---|
| 2005 | |
---|
| 2006 | |
---|
| 2007 | |
---|
| 2008 | |
---|
| 2009 | |
---|
| |
|
|
---|
| 杰出电影人奖 | |
---|
| 杰出导演奖 | |
---|
| 环球娱乐贡献奖 | |
---|
| 年度英国艺人奖 | |
---|
| 杰出喜剧表现奖 | |
---|
| 杰出电视人奖 | |
---|
| 人道主义奖 | |
---|
| 已取消奖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