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县
柘荣县 | |
---|---|
县 | |
![]() 柘荣夜景 | |
![]() 柘荣县的地理位置 | |
![]() 福建省宁德市的地理位置 | |
坐标:27°14′18″N 119°53′37″E / 27.23833°N 119.89365°E | |
国家 | ![]() |
隶属行政区 | 宁德市 |
設立 | 1945年 |
政府駐地 | 双城镇 |
下级行政区 | |
面积 | |
• 总计 | 538.22 平方公里(207.81 平方英里) |
人口(2009) | |
• 總計 | 103,505[1]人 |
語言 | |
• 母语(方言) | 闽东语福宁片柘荣话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郵政編碼 | 355300 |
電話區號 | +86 (0)593 |
行政区划代码 | 35 09 26 |
網站 | www |
柘荣县与福鼎市、福安市、霞浦县、浙江省泰顺县交界,通行閩東語柘榮話。据《读史方舆纪要》:“柘洋东山,东望海外数百里。”县名可能就是因柘树成洋而得名。
历史沿革[编辑]
柘荣县是闽东北的内陆山区县,原称柘洋。早在新石器时代和商周之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自古以来就是闽浙交界商品集散地,素有“闽浙咽喉”之称。县域面积538平方公里,辖2镇7乡117个建制村(社区),全县户籍人口110041人,是福建省人口最少的县,自古是闽浙两省边界贸易点、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全国55个县、市之一,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柘荣剪纸之窗成为宁德市唯一的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有“中国太子参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剪纸)、中国长寿之乡等美誉。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属福宁府霞浦县;民国34年(1945年)10月1日撤销柘洋特种区建制,设置柘荣县;1956年8月12日,柘荣县制撤销,原县境并入福安县辖;1961年10月15日,柘荣恢复县建制,仍属福安专区;1970年7月1日,柘荣县建制再次裁撤,原县内的城关、东源、宅中、黄柏、富溪、楮坪、英山7个人民公社划归福安县辖,乍洋人民公社划归福鼎县辖;1975年3月15日,柘荣再次恢复县建制,属宁德地区。
行政区划[编辑]
双城镇、富溪镇、城郊乡、乍洋乡、东源乡、黄柏乡、宅中乡、楮坪乡和英山乡。
交通[编辑]
名胜古迹[编辑]
- 仙屿公园:位于城西。
- 游朴墓:明朝人物游朴之墓,位于城西北隅曲瑶。
- 黄柏凤洋坝:闽东苏维埃政府主席马立峰1935年殉难处。
- 归泗桥:位于富溪镇,由宋代袁鉴元创建。
- 水厝桥:位于东源乡,元朝建立,有象征梁山好汉的一百零八根柱。
- 望海山
- 东狮山,位于东郊,为太姥山脉主峰,有普光寺、觉胜寺、龙兴寺、东峰寺等庙宇。
- 马蹄岩:位于楮坪乡。
- 龙井庵:闽东特委会议旧址。
文化[编辑]
柘荣县的柘荣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特产[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 20-3 年末户籍统计人口数(2009年). 福建统计年鉴—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5).
- ^ 2021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柘荣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1.
- ^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实施以来批准的地理标志名录(2005年7月至2009年6月)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03-11.
外部链接[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