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朝鮮語:추석/秋夕),即韓國的中秋節,又稱仲秋節(朝鮮語:중추절/仲秋節)、嘉俳日(朝鮮語:가배일/嘉俳日),固有詞為한가위,是朝鮮半島主要傳統節日之一。與東亞其他地區的中秋節一樣定於農曆八月十五日, 但是三天連假(農曆八月十四至十六日),也被稱為“韓國感恩節”。
朝鮮半島過秋夕始於三國時代的新羅,結合了中國唐朝的中秋節慶祝秋收和賞月習俗及本土文化而成,除了原有慶祝秋收的意義外,還加上慶祝戰勝渤海國的意義。[1][2]
這天是一家團圓的日子,也是掃墓並用新收穫的穀物和果實祭祀先祖的日子。回鄉探親,向親朋戚友送禮亦是過中秋節的習俗。所以英文亦把朝鮮半島的中秋節叫做「韓國感恩節」(Korean Thanksgiving Day)。應節食物則有松片、梨熟等。
人們會在這天摔跤、射箭等,以及跳一種叫强羌水越来的傳統舞蹈。
參考文獻[编辑]
- ^ 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新羅國昔與渤海相戰之時,以是日得勝矣,仍作節樂而喜舞,永代相續不息。設百種飲食,歌舞管弦以晝續夜,三個日便休。」
- ^ 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十五日,寺家設餺餅食等,作八月十五日之節,斯節諸國未有,唯新羅國獨有此節。老僧等語云:『新羅國昔與渤海相戰之時,以是日得勝矣,仍作節樂而喜舞,永代相續不息。設百種飲食,歌舞管弦以晝續夜,三個日便休。』」
|
|
春季節日 |
|
|
夏季节日 |
|
|
秋季节日 |
|
|
冬季节日 |
|
|
節日合稱 |
|
上元(元宵、天官誕) · 中元(盂蘭盆節、七月半、地官誕) · 下元(水官誕)
|
|
|
|
|
|
|
|
農耕八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