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絕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絕望,通常因周邊環境令人沒有路可走時,失望達到頂點時,所產生的極端情緒。與希望相反。 (當你認為所有行動都是徒勞時)

概述

[编辑]

絕望通常會因為某些人在不同領域上遇到重大挫折,例如面臨離婚的情境、重要的人事物的離世、痛失家人與朋友以及摯愛和寵物等重要人物、眾叛親離、被出賣與背叛、失業破產、流離失所、學業一落千丈、被欺凌、患有末期病和絕症等負面情況都是導致絕望情緒產生的原因。

延伸的反應

[编辑]

處於絕望的人會有多種反應:像是

絕望與抑鬱

[编辑]

絕望(英語:hopelessness),在抑鬱症治療與自殺防治中,美國精神科醫師亞倫·貝克絕望(英語:hopelessness)列為一種核心成分,並開發了《貝克絕望感量表》(英語:Beck Hopeless Scale, BHS)進行評估。[1]

齊克果

[编辑]

齊克果的《致死的疾病》中,絕望丹麥語fortvivlet)是致死的疾病。齊克果論道,對基督徒來說,死不足畏。真正致死的疾病,是在信仰上絕望。絕望是一種疾病,但不同於肉體的病,摧殘自我而不能致死。在絕望中,人們渴望擺脫自我,卻無法實現。絕望者渴望成為自己想要的人,卻被迫成為不想成為的自己。[2] 齊克果進一步區分三種絕望的形式,認為從「絕望」中得到救贖的方式為信仰之躍,即回歸基督教。

面對齊克果稱為「絕望」的存在危機,不同於齊克果的有神論存在主義(英語:theistic existentialism),沙特自詡為無神論存在主義的代表,提出另一種應對方式[3][4]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楊聰財; 張敏. 自殺企圖者之絕望感與生活壓力及因應模式之關係 (PDF). 台灣精神醫學. 2003, 17 (1): 41-48. 
  2. ^ 齊克果. 致死之病:關於造就和覺醒的基督教心理學闡述. 由林宏濤翻译. 商周. 2017. ISBN 9789864773053. 
  3. ^ 彭家鋒. 自由與希望——薩特存在主義哲學淺析. 社會科學前沿. 2018-07. 
  4. ^ Existentialism is a Humanism, Jean-Paul Sartre 1946. www.marxists.org. [2023-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參見

[编辑]